李卫当官2演 果亲王的 演员叫什么
是第一部里的那个县令吗
电视剧饰演的 演员是,和第一部里 饰--冯月清(县令)是同一个演员扮演的。
导演:赖建国(32集)《李卫当官》之一。
剧中饰演(江宁知县) 冯月清 (主演)导演:范秀明(32集) 《李卫当官》之二。
剧中饰演(糊涂王爷) (主演)
在<<少年宝亲王>>里的男主角是谁?
孙宝光 职影视演员 国籍:中国 语普通话 身高:174 厘米 体73 公斤 《大内低手》 柳省身(2022 《李卫当官II》果亲王(2004) 《李卫当官》冯月清(2000)
谁能帮我找一部电视剧啊
《少年宝亲王》有个果格格。
清朝的糊涂王爷是谁
爱新觉罗•弘昼,雍正帝第五子,弘昼喜好喝酒、办丧事、吃祭品,行事怪诞不经,是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糊涂王爷。
日本近现代著名思想家
佐象山(1811年-1864年七月十一),名助,字子明,号象山,以号行。
日本江府末期思想家、兵法家,以主张公武合体和开国论而著名。
象山出生于松代藩的藩士家庭,早年受藩主真田幸贯赏识,在其资助下游学。
1833年,从佐藤一斋学习儒学,因崇拜陆九渊,故自号“象山”,其后又转向兰学,提倡“和魂洋才”。
1839年,象山在江户开设象山书院,胜海舟、坂本龙马、吉田松阴等人均出自其门下。
1841年,真田幸贯任幕府老中,任命象山负责海防,象山以多年研究上书《海防八策》。
1853年,马休·佩里率美国黑船舰队强行打开日本国门,象山于此时撰写《论时务十策》,上书幕府老中阿部正弘。
1854年因吉田松阴密谋出航美国,象山被捕入狱。
1862年,象山出狱,奉命上京谒见幕府将军德川家茂,主张公武合体和开国。
七月十一(8月12日),遭攘夷派刺客河上彦斋暗杀。
象山官职最高曾任修理亮,因此常被称为“修理”,著有《省侃录》、《象山诗钞》等。
后人编有《增订象山全集》五卷。
福泽谕吉(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东京学士会院的首任院长。
他作为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被列为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
他的肖像被印在日本银行券D号1万日元(最大面额,1984年-2004年)和E号1万日元(2004年始用)的纸币正面。
思想福泽谕吉的胸像。
位于庆应义塾大学三田校区图书馆旧馆前福泽谕吉主要的思想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的身份制度。
他激烈地抨击封建时代的专制压抑。
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第一篇开篇第一句即使“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可见其对于封建专制的抨击和对自由平等的肯定。
更在《劝学篇》后续篇章中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
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提出要使国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对均衡。
这种均衡说体现了福泽独特的政治理念,反映出他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学说。
此外,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强调“一人之自由独立关系到国家之自由独立”。
而要达到个人的自由独立,就必须要具备数学、地理、物理、历史等等现代科学知识。
福泽的代表性语言就是“独立自尊”,这也成为了他死后的戒名。
福泽毫无疑问是明治维新时代的最高级别的精神导师之一。
其著名著作是《劝学篇》17篇,《福翁自传》,《脱亚论》。
尤其是《劝学篇》,在当时的日本几乎人手一本。
脱亚论主条目:脱亚论福泽谕吉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在日本弘扬西方文明,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
他在《时事新报》发表了著名的短文《脱亚论》,积极地提倡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应该放弃中华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洋文明。
基于优胜劣汰的思想,他认定东方文明必定失败,因此他呼吁与东亚邻国绝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野蛮”之地。
他对当时的东亚其他国家采取蔑视的态度,比如将中日甲午战争描述为一场“文野(文明与野蛮)之战”;认为朝鲜王朝、清朝是“恶友”。
故而《脱亚论》又被认为是日本思想界对亚洲的“绝交书”。
福泽谕吉对于西洋文明并非没有取舍。
可以说在其自由主义的表象之下,始终贯彻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
此后,也有人批评福泽是一位肯定侵略行为的种族歧视主义者。
但是,根据平山洋的《福泽谕吉的真实》(文春新书)的文字,其实这应该归因于《福泽谕吉传》的作者、《时事新报》的主笔、《福泽全集》的主编石河干明。
根据平山的论点,虽然福泽批评了支那(中国)和朝鲜的政府,但是并不是贬低其民族本身。
至于将清朝的士兵称为“猪猡”等种族歧视的说法,其实是石河将自己的观点伪造成福泽的说法写入全集的。
但是,对于这种观点,仍有不少人表示质疑。
但根据《脱亚论》,事实上当时福泽认为日本,中国之间如同近邻。
而日本已经将旧的茅草房改建成石房,但中国仍然是茅草房。
所以福泽认为应该想方法令中国也改建为石房,不然代表中国的茅草房着火一样会影响到改建成石房的日本。
为了代表日本的房子的安全,日本应该不惜强占还是草房的中国,朝鲜。
帮助其改建成石房。
而且事实上,福泽甚至还资助过当时朝鲜的政变。
但无论福泽如何认为,作为日本当时的精神导师的福泽在推动日本走向侵略道路的问题上亦难辞其咎。
他对亚洲的观点,尤其在当时精神导师的地位而导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民众的心理,而这种普遍存在的观点,成为日后日本军队在亚洲国家实施暴行的思想根源。
在一些学者的眼中,他更是日本侵略亚洲路线的基本设计者,堪称“日本近代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
而福泽“脱亚入欧”的理论至今仍在影响着日本的发展,可以说是“现今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的总根源”。
主要著作《西洋事情》 《劝学篇》 《日々のをしへ》 《文明论概略》 《通俗民权论》 《通俗国权论》 《民情一新》 《时事小言》 《福翁自传》 《福翁百话》 《痩我慢之说》 《丁丑公论》 冈仓天心(日文假名:おかくら てんしん,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
原名冈仓觉三。
其弟为英语学家冈仓由三郎。
思想在晚年,冈仓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国游历,在美国写出《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说茶》等著作,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
与明治时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要求日本脱离亚洲的观点不同,冈仓强调亚洲文化的一体性。
在《东洋的理想》开篇,冈仓写道:“亚洲是一体的。
虽然,喜马拉雅山脉把两个强大的文明,即具有孔子的集体主义的中国文明与具有佛陀的个人主义的印度文明相隔开,但是,那道雪山的屏障,却一刻也没能阻隔亚洲民族那种追求‘终极普遍性’的爱的扩展。
正是这种爱,是所有亚洲民族共通的思想遗产,使他们创造出了世界所有重要的宗教。
……阿拉伯的骑士道,波斯的诗歌,中国的伦理,印度的思想,它们都分别一一述说着古代亚洲的和平。
”冈仓将亚洲的文明抽象为“爱与和平”,认为近代西方文明与东方的这种传统相比,尽管物质强盛,却将人变成“机械的习性的奴隶”,认为西方的自由只存在于物质上的竞争中,而不是人性的自由。
虽然冈仓将亚洲文明视为一体,但是他认为日本应当承担“兴亚”的使命,甚至以战争实现。
他的思想是后来的“大东合邦论”以及以“兴亚”为名、以侵略为实的政策的重要源流。
著作《冈仓天心全集》 《东洋的理想》 《说茶》 补充: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8月10日-1878年5月14日),生于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原为武士,明治维新时成为政治家,与西乡隆盛及木户孝允并称维新三杰。
西乡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
原名西乡隆永,隆盛是其父的名字。
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倒幕成功以前西乡隆盛先是支持藩主的“公武合体”,之后主张“尊王攘夷”,但事实上也同英国合作,努力引进西方的技术。
他在倒幕运动中纵横捭阖,运用权谋。
新政府成立之后他以宋代陈龙川的话“推倒一世之智勇, 开拓万古之心胸”作为座右铭。
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为人当学司马温公(司马光), 无一事不可与他人道, 努力要求自己向完全大公无私的方向发展。
西乡隆盛曾对坂本龙马说:“你前天所说的和今天所说的不一样,这样你怎么能取信于我呢。
你作为天下名士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坂本说:“不是这样的。
孔子说过,君子从时。
时间在推移,社会形势在天天变化。
因此,顺应时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
西乡,你一旦决定一件事之后,就想贯彻始终。
但这么做,将来你会落后于时代的。
” 西乡隆盛从始至终都代表下层武士的利益。
西乡好恶分明、热情洋溢、时而采取不合理的行动。
在维新三杰中,西乡隆盛最受日本人喜爱,却以悲剧收场。
木户孝允 (木戸孝允 きど たかよし;又名きどこういん)(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是幕末时代与明治时代初的日本政治家。
德川幕府时期,他本名是桂小五郎 (桂小五郎 かつらこごろう) ;他参与推翻幕府的行动时化名为新堀松辅(新堀松辅 にいぼりまつすけ)。
被称为逃命小五郎。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日本明治期最亲韩的人物。
评价伊藤博文是使日本迈进现代化国家、成为近代世界列强之一的功臣,但由于其一贯奉行对外扩张政策,在日本国内外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
而伊藤博文的性好女色也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他曾写有“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章句。
朝鲜太上皇高宗诏曰“太子太师伊藤博文,禀英灵之气,具匡济之略。
挽回时运,发展文明,不惮贤劳,匪躬自任,屹然为东洋之砥柱。
尝以平和大局为主,尤惓惓于韩日关系。
曾年往来我邦,扶危济艰,专仗弘猷。
顷以统监常驻阙下,随时晋接,殚诚启沃,旋膺太师之任。
辅导我东宫,开进睿学,靡不用极。
邵龄脩程,伴行巡览,余惫未休,继有辽满之行,尚冀克日利旋,长资倚毗。
岂意变生不测,噩报遽至,震悼痛衋,曷有其既。
故伊藤太师丧,特遣义亲王堈致祭会葬,葬需令宫内府输送,特赠谥文忠。
”山县有朋(1838年6月14日-1922年2月1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将、元帅、元老。
幼名辰之助、狂介,号椿山庄主。
长州藩(今山口县)下级武士出身。
在日本军队和政府中势力庞大。
他是日本陆军之父。
开了长州藩人控制陆军的习惯。
松方正义(1835年3月23日-1924年7月2日),明治时期政治家、财政改革家,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
萨摩藩武士出身。
明治政府成立后,任大藏卿和内务卿,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整理纸币,实行所谓松方财政,创设日本银行及兑换制度,并曾两次组阁。
1900年被列为元老,1903年为枢密顾问官、1917年任内大臣。
大隈重信(1838年3月11日-1922年1月10日),从19世纪后半到20世纪初的日本的政治家。
佐贺县佐贺市出生。
早稻田大学创立者。
曾为日本第八及第十七任内阁总理大臣。
桂太郎(1848年1月4日-1913年10月10日),长州藩出身(今山口县),曾任台湾日治时期第2任总督,后来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元老之一。
任内缔结英日同盟,进行日俄战争,并策划吞并朝鲜。
台湾协会学校(今拓殖大学)的创立者及初代校长。
西园寺公望(1849年12月7日-1940年11月24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日本在大正到明治时期、战前的政治元老,号陶庵。
宫廷贵族清华家出身。
德大寺公纯次子,过继西园寺师季。
20世纪初期与桂太郎交替出任首相。
逝世后举行了国葬。
我的补充 2009-10-09 22:29吉田松阴(日语:吉田松阴;假名:よしだしょういん;罗马字:Yoshida Shōin;名矩方,字义卿),生于天保元年8月4日(即公元1830年9月20日),卒于安政6年10月27日(即公元1859年11月21日),乃日本的长州藩出身的武士,是日本江户幕府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兵法家。
名列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
对日本对外政策的影响吉田松阴于其《幽室文库》中说:“凡英雄豪杰之立事于天下,贻谋于万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时势,审时机,先后缓急,先定之于内,操所张弛,徐应之于外。
…… 为今之计,不若谨疆域,严条约,以霸糜二虏( “ 二虏 ” 似指英美两国 —— 引者注)。
乘间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以张进取之势,以固退守之基。
遂神功之所未遂,果丰国之所未果也。
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洲袭印度。
宜择三者之中易为者而先为之。
此乃天下万世、代代相承之大业矣。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便走上吉田松阴所规划的对外侵略道路。
评价梁启超认为吉田松阴应居明治维新的首功,因明治维新的主脑人物中,主力大都是萨摩藩、长州藩等西南雄藩的下级武士,而各藩中又以长州出身的最为有影响力,他们大都是松阴讲学的门生,深受松阴的思想影响补充:北一辉(1883年4月3日-1937年8月19日),日本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哲学家、国家主义的提倡者、法西斯理论思想家。
前期参加过中国革命,五四运动的排日倾向之后,他在上海写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决心从下层社会起对日本进行改造,得到广泛支持。
最终形成二二六事件。
兵变失败后被日本政府所杀。
但因他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的合理性,他的思想遂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源流。
他的思想被日本的侵略派作为了日本对外扩张,特别是扩大对中国侵略的直接理论根据。
时至今日,许多日本的作家,如三岛由纪夫;导演,如吉田喜重都对他的思想仍然怀念。
1906年,北一辉写成第一本著作《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一书。
内容主要有:此书刚出版就被禁止发行。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他以进化论为依据,推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由古代的公民国家、中世纪的家长国家进化到近代的公民国家,民主国。
他自己声称的“纯正”社会主义是中世纪极端的集团主义和近代极端的个人主义二者的新的综合。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内容。
北主要从经济层面加以理解,提出实行土地及生产机构的公有以及它们的公共经营.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采取一种征兵式的劳动组织方式。
而在政治层面,除普选以外,北对其他问题几乎没有涉及。
第三,按照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北完全肯定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国家体制,认为它是国家全体即广义的国民拥有主权的公民国家。
对于这类国家来说,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国家体制是好的,国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第四,对于现实中的日本,北认为明治维新的元老背弃了革命的初衷,使大资本家、大地主等上层阶级控制了国家政权。
而占人口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却陷入了工资奴隶或农业奴隶的状态,使得社会发生分裂,让日本成为一个阶级国家。
因此,北主张打倒大资本家和大地主,进行第二次维新革命以恢复社会的本来面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
北称其为“复古的茧命主义”。
第五,北思想体系的最终理想是建立根据能力进行生产、根据需要进行消费的宇宙一体的所谓共产社会。
但是他又提出由于各国之间有很大差别而存在着竞争,因此在一国实现了公民国家后,这个国家可以对其他国家行使权威,通过世界革命,建立世界联邦。
补充:日本伟大的思想家: 北一辉(他的的思想最终成为大战争)加藤周一(日本集团主义文化,提出了日本文化杂种论)加藤弘之(“主义一变”)政治家列表出任内阁仙石贡(1857年7月22日、铁路大臣) 金光庸夫(1877年3月13日、拓务大臣、厚生大臣) 佐藤尚武(1882年10月30日、参议院院长、外务大臣) 松野鹤平(1883年12月22日、铁路大臣、参议院院长) 小泉亲彦(1884年9月9日、厚生大臣) 绪方竹虎(1888年1月30日、内阁宫房长官) 林让治(1889年3月24日、内阁宫房长官、厚生大臣) 重宗雄三(1894年2月11日、运输大臣、参议院议长) 和田博雄(1903年2月17日、农林大臣) 石破二朗(1908年7月29日、自治大臣) 安井谦(1911年3月22日、自治大臣、参议院院长) 原文兵卫(1913年4月29日、环境厅长官、参议院院长) 木村睦男(1913年7月29日、运输大臣、参议院院长) 德永正利(1913年8月25日、运输大臣、参议院院长) 长田裕二(1917年3月13日、科学技术厅长官、参议院院长) 藤田正明(1922年1月3日、总理府总务长官、冲绳开发厅长官、参议院院长) 中山太郎(1924年8月27日、外务大臣) 土屋义彦(1926年5月31日、环境厅长官、参议院院长) 绵贯民辅(1927年4月30日、国土厅长官、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冲绳开发厅长官、建设大臣、众议院议长) 宫下创平(1927年11月10日、防卫厅长官、环境厅长官、厚生大臣) 井上裕(1927年11月17日、文部大臣、参议院院长) 虎岛和夫(1928年1月6日、防卫厅长官) 大野明(1928年11月13日、劳动大臣、运输大臣) 村冈兼造(1931年8月27日、劳动大臣、运输大臣) 井上一成(1932年1月15日、邮政大臣) 尾身幸次(1932年7月14日、经济企划厅长官、财务大臣) 扇千景(1935年5月10日、运输大臣、建设大臣、国土交通大臣、参议院议长) 柳泽伯夫(1935年8月18日、国土厅长官、金融担当大臣、厚生劳动大臣) 河野洋平(1937年1月15日、外务大臣、国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科学技术庁厅长官、众议院议长) 伊吹文明(1938年1月9日、劳动大臣、文部科学大臣) 仓田寛之(1938年4月9日、自治大臣、国家公安委员长、参议院院长) 与谢野馨(1938年8月22日、通商产业大臣、文部大臣、内阁官房长官) 斋藤十朗(1940年2月5日、厚生大臣、参议院议长) 麻生太郎(1940年10月20日、经济企划厅长官、总务大臣、外务大臣) 长势甚远(1943年10月3日、法务大臣) 细田博之(1944年4月5日、内阁宫房长官、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 鸠山邦夫(1948年9月13日、文部大臣、劳动大臣、法务大臣) 菅义伟(1948年12月6日、总务大臣) 江田五月(1951年5月22日、科学技术厅长官、参议院院长)众议院议员河上丈太郎(1889年1月3日) 辻政信(1902年10月11日) 小川元(1939年1月1日) 鱼住泛英(1940年2月11日) 绪方靖夫(1947年10月29日) 奥谷通(1951年10月7日) 平井卓也(1958年1月25日) 参议院议员松平恒雄(1877年4月17日、参议院议长) 河井弥八(1877年10月24日、参议院议长) 河野谦三(1901年,日期不明、参议院议长) 大田昌秀(1925年6月12日) 池田元久(1940年12月20日) 安东尼奥·猪木(1943年2月20日) 冢田一郎(1963年12月27日)都道府县知事中川和雄(1926年生,日期不明、大阪府知事) 贵族院议员德川家达(1863年8月24日、贵族院院长)
宋朝包青天的有关故事
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
二十八岁考上进士。
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
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
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家庭简介 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
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
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
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
父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
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
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支接代。
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刻苦读经包拯的父母是农民,以耕作为生,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
包拯五岁开始识字,十三岁读完四书五经。
农忙时,他帮助父母下田做农活,农闲时,就寄居在城南的一座古庙,埋头钻研学问。
他对儒家治国安邦的思想和历代清官贤臣的事迹最有兴趣,常常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三更灯火五更鸡,从来不知疲倦。
十年寒窗苦读,到二十八岁去考进士时,他已经是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学者。
初入仕途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
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
接着,又任命他为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
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随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候父母。
后来,朝廷又委派他到家乡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负责管理税收钱粮,这一回,包拯去赴任了,但是因为实在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只坚持了几个月就打道回府了。
立志做清官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乡村,前往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
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 包青天,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
在那里,他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
编辑本段包拯 - 仕履表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嘉佑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拒收端州名砚不久,包拯升任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
端州出产一种名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和湖笔、徽墨、宣纸一道,并称「文房四宝」中的绝品。
以往在端州任职的知州,总要在上贡朝廷的端砚数目之外,再多加几倍,作为贿赂京官的本钱。
包拯上任之后,一改陋习,决不多收一块。
离任时,就连他平时在公堂上用过的端砚,也造册上交了。
后来,包拯升任,离开端州,他的船在羚羊峡口遇到一阵奇怪的大风雨,他亲自下舱检查,发现船舱里私藏了一块端砚,这是当地百姓悄悄送给他的。
包拯一言不发,将那块名贵的端砚丢入江心。
民间传说,那里有一个名叫「墨砚沙」的沙洲,就是当年包公掷端砚的遗迹。
编辑本段以魏徵为师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升任天章馈待制,担任了谏官的职务。
一上任,包拯就以唐代著名谏官魏徵为师,精心选定魏徵的三篇奏议,用蝇头小楷抄写了一遍,呈奏宋仁宗,希望皇帝能够从中吸 包拯雕像取经验教训。
包拯在做谏官时,对朝政发表许多意见,让皇帝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避免了严重的失误。
包拯对于自己的这一段经历曾做过十六字的总结:「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知忌讳,不避怨仇」。
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
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反对覃恩皇祐二年九月,大涝之后天气放晴,仁宗皇帝认定这是吉兆,除了在京城举行祭祀天地的盛大庆祝外,还下诏大赦天下罪犯,给所有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
这就是所谓「覃恩」。
包拯对此提出异议,对仁宗说,罪犯服刑,那是对他们以往犯下的罪行所给予的惩罚,怎么可以因为洪水退去而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呢
至于官员晋升,更是要考核他们的政绩。
假如这样马马虎虎地随便升迁,对那些确有政绩的官员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这样的话,以后谁还会勤勉地为朝廷出力呢
三弹张尧佐张尧佐是宋仁宗宠妃张美人的伯父,没有什么才干,却凭借张美人的关系,官运亨通。
最初,张尧佐被委任为「三司使」。
包拯极力反对,向皇帝谏议说,像张尧佐这样的人,就连小官也没有资格做,更不用说「三司使」这样显赫的大官了。
但是,仁宗不但不理会他的谏议,反而又加封张尧佐为节度使。
包拯非常痛心,继续上谏,坚持怒责张尧佐,可是仁宗仍然置若罔闻,到了第二年,更加封张尧佐出任宣徽南院使。
包拯第三次向皇帝进谏,痛加陈词,甚至在朝廷上跟皇帝当面辩论起来,终于迫使皇帝罢了张尧佐的官。
参倒张方平「三司使」张方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
有一次,东京城一个名叫刘保衡的商人,开了一间酒坊,经营不善,欠下官府的小麦,折合现钱一百多万贯,他一时拿不出,张方平下令刘保衡变卖家产抵偿欠债,同时,又趁人之危,用极低的价格买下了刘保衡的家产。
包拯获悉之后,大为震怒,认为张方平作为朝廷命官,却利用职权,巧取豪夺,罪不容恕,于是上书皇帝,参了张方平一本。
张方平因此被罢了官。
抨击宋祁宋祁是名诗人,但是文人无行。
他在四川当官时,生活奢糜。
每顿饭,必须不少于三十六味菜,其中有十二味荤菜,十二味素菜和十二味半荤半素的菜。
他还养着三十二名侍女,分别为他摇扇、捶背、敲脚。
在他下榻的床边,每夜都有一名丫环通宵守候,照顾他的随时需要。
宋祁又十分好色,稍有姿色的良家少女一旦被他看上,他必定千方百计地将她纳为小妾。
他道德败坏,丑闻很多,却屡屡受到朝廷的重用。
包拯对此 包拯画像非常不满,多次向皇帝上书,对宋祁的丑行大加抨击,终于罢了宋祁的官。
严惩张可久淮南转运使张可久,利用职权,贩卖私盐一万多斤,在宋代是一项很严重的罪行。
案情揭发后,张可久被送交大理寺审理。
按法例,贩卖私盐的罪行轻重,是依照查获私盐的数量来定刑的。
数量越多定罪越重。
张可久非常狡猾,每次贩卖私盐,数量虽多,但是转手迅速,从来不留仓储,被查获的数量并不多。
大理寺在判刑时,也无计可施。
包拯主张不能过分拘泥成法,要严判张可久。
他说,张可久身为转运使,竟然目无法纪,公然贩卖私盐,这种罪行不能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必须重判。
在他的建议下,张可久受到严厉惩罚,被流放到边远的荒蛮之地去了。
力参任弁任弁在担任汾州知州时,利用职权,公器私用,役使一百多名兵士为他做私家工作。
有的,为他织造驼毛缎匹;有的,为他做各种私人杂务。
他的罪行被揭发时,占用的工役达二万三千六百多个,折合细绢一千六百余匹。
根据宋朝的法律,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不仅要做出赔偿,罚铜十斤,还要充军到三千里外的边疆去。
宋仁宗体恤任弁对朝廷有功,御笔一挥,免去了他发配充军三千里外的刑罚。
包拯上书据理力争,他说,作为知州这样的大官,知法犯法,不能随便减轻对他的惩罚。
皇帝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七斗王逵王逵是出名的绘吏。
他在出任地方官时,横行不法,随意增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仅其中一次就多收了三十万贯。
他把搜刮来的钱财,大量贿赂京官,谋取私利。
他的吏治手段非常残忍,并且随意杀害百姓。
在他任湖南路转运使时,百姓闻风逃散,纷纷躲藏到深山密林的洞穴里,逃避迫害。
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可是他受到朝廷宠信,官运亨通,甚至升到淮南转运使的高职。
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书朝廷罢免王逵,有一次他在皇帝面前慷慨激昂,力陈利害,甚至无意之间把唾沫喷到了皇帝的脸上。
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王逵终于被罢免了。
编辑本段执法如山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被授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开封的知府。
开封知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以往一般都是由亲王、大臣兼任。
历来京官难当,一是皇权可以随便干预地方事务,二是皇亲国戚都聚集在这里,仗势欺人,无理可讲。
在北宋政权存在的一百多年间,出任开封知府的竟有一百八十多人,平均每个知府的任期只有半年多。
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行得正、坐得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编辑本段重惩贿赂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包公任开封知府时的判案故事:有个犯人过堂时,应受杖脊(用木棍打屁股)。
他想逃避皮肉之苦,花钱买通了一个府吏。
那个府吏说:「我是在知府面前记录供词的。
你见到知府时,只管大声喊叫。
」到了那天,犯人被带到包拯面前,果然大声喊冤起来。
那个受了贿赂的府吏说:「这个犯人不知好歹,受过杖脊就可以出去了,还大叫大喊什么
」包拯看了一眼,立刻看出了破绽。
他把那犯人放走,叫手下把府吏拿住,一审之下,府吏供出真相。
包公判他代替那个犯人承受杖脊的刑罚。
包拯巧取合同文一天,包公受理侄子告伯母骗取合同文、不认亲侄一案。
原来,在东京汴梁西关外定坊有户人家,哥哥刘天祥,娶妻杨氏。
这杨氏乃是二婚,带来一个女儿,到刘家后再没生养儿女。
弟弟刘天瑞,娶妻张氏,生得一个儿子,取名安住。
父亲在安住两岁时,就给他与邻居李社长家的小女儿定了娃娃亲。
大嫂杨氏打算待女儿长大后,招个女婿,多分些家产。
因此,把刘安住当成眼中钉。
这一年,东京地区大旱,颗粒无收。
官府发下明文,让居民分户减口,往他乡逃荒。
弟弟天瑞照顾哥哥上了年岁,不宜远行,决定自己携妻儿离乡背井。
天祥就请邻居李社长写下两张合同文书,把所有家产全部写在上面,以做日后见证。
兄弟俩各执一份,洒泪分别。
天瑞带了妻儿,来到了山西潞州高平县下马村。
房东张员外夫妻,为人仗义疏财,虽有许多田产,却无儿无女,见年方3 岁的刘安住眉清目秀,乖觉聪明,就收为义子。
对天瑞夫妻也像骨肉兄弟一样看待。
但是不久,天瑞夫妇染上疫症,几天后相继去世。
天瑞临死前掏出一纸合同文,将儿子托付给张员外。
一晃,刘安住18 岁了,为使父母尸骨归乡,决定回老家安置。
张员外就把合同文书交给他。
刘安住直奔东京汴梁,一路问到刘家门前,只见一位老妇人站在那里。
那老妇人正是伯母杨氏,她一心想独占家财,就骗取了刘安住的合同文书,却翻脸不认侄子,反抄起一根木棒,打得安住头破血流。
邻居李社长闻声赶出,问刘安住:“那合同书既被她骗走,你可记得上面写的什么吗
”安住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
李社长说:“我是你的岳父李社长。
”当下他写了状词,带着安住来到开封府告状。
包拯接了状词,便传令拘刘天祥夫妇到了公堂,责问刘天祥:“你是一家之主,为何只听老婆的话不认亲侄子
” 刘天祥回答:“小人侄儿两岁离家,一别十几年,实不敢贸然相认,凭合同文书为证。
而今他和我妻一个说有,一个说无,我一时委决不下。
” 包公又问杨氏,杨氏一口咬定从未见过合同书。
包公假意愤然对安住说:“他们如此无情无义,打得你头破血流。
大堂上,本官替你作主,你尽管打他们,且消消你这口怨气
” 刘安住流泪道:“岂有侄儿打伯父伯母之理
小人为认亲葬父行孝而来,又不是争夺家产,决不能做为出气而责打长辈的事。
” 包公自有几分明白,对刘天祥夫妇说:“本官明白这小子果然是个骗子,情理难容,改日定将严刑审问。
”今天祥夫妇先回去,而将刘安住押至狱中。
第二天,包公一面让衙役四处张扬:“刘安住得了破伤风,活不了几天了。
”一面派差役到山西潞州接来张员外,于是真相大白。
几天后,包公传来一行人到公堂。
张员外所言句句合情合理,杨氏胡搅蛮缠死不认亲。
于是,包公传令带刘安住上堂。
不料差人却来宾报:“刘安住病重死在狱中。
”众人听罢大惊,只有杨氏喜形于色。
包公看在眼里,吩咐差人即刻验尸。
一会儿,差人回报:“刘安住因太阳穴被重物击伤致死,伤口四周尚有紫痕迹。
” 包公说:“这下成了人命案。
杨氏,这刘安住是你打死的,如果他是你家亲侄,论辈份你大他小,纵然是打伤致死,不过是教训子侄而误伤,花些钱赎罪,不致抵命。
如果他不是你的亲侄,你难道不知道‘杀人偿命’吗
你身犯律条,死罪当斩
”即命左右将杨氏拿下,送到死囚牢中。
此时,杨氏吓得面如土色,急忙承认刘安庄确是刘家的亲侄。
包公问:“既是你家亲侄,有何证据
”杨氏只好交出那张骗得的合同文书。
包公看后,差人叫刘安住上堂。
刘安住接过包公赚出的合同文书,连称“青天”。
杨氏方知中计。
包公提笔判决此案:表彰刘安住的孝道和张员外的仁义;杨氏本当重罪,准予罚钱赎罪;刘氏家产,判给刘安住继承。
包拯陈州除贪官仁宗年间,陈州大旱,发生饥荒,户部尚书范仲淹上殿奏本,保举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到陈州粜米济赈。
原先朝廷已派了两个官员去陈州办理济赈事宜,这两个人都是当朝权贵刘衙内的亲属,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女婿,他俩在陈州贪赃在法,鱼肉饥民,还打死了饥民李大胆,搞得陈州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所以范仲淹要保奏包拯前往陈州查处。
刘衙内素知包拯清正,铁面无私,所以于半夜来访,假惺惺地说道:“陈州饥民多亡命之徒,包大人此番出赈,可要当心。
”他的本意是想吓退包拯,不去陈州。
包拯严正答道:“为国效劳,为民解难,乃我辈本分,何惧之有
” 刘衙内见劝阻无效,便改口说情:“包大人此去陈州,望对我儿、婿照应则个。
” 包拯答道:“这个我心中有数,感谢你今天来向我传递消息,将来有甚事情,我也会派人向你传递消息,以作回报。
”当场送客。
刘衙内虽然没得到包拯什么确切保证,但总算能随时得知陈州消息,倘有不测,还有回旋余地,便称谢告辞。
包拯带了差役王朝赶往陈州,将近陈州地面时,包拯易服先行,吩咐王朝随后赶来。
包拯一副乡民打扮,混入饥民之中,来到衙门购买赈米。
只见刘衙内子婿两人高踞公案之后,督促差役粜米。
名为粜米、实为盘剥,在米中掺入大量泥沙,提高价格,克扣斤两,使饥民不堪其苦,稍有微词,便棍棒相加。
包拯实在看不下去,高声喊道:“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如此荼毒百姓,天理何存
” 刘衙内的子婿见一个黑脸饥民敢当众揭短,不由气怒万分,喝道:“住口,先前有个李大胆,今天又来了黑大头,我让你们一样下场。
”吩咐差役将包拯吊在树上。
正在这时,手持金牌、背插宝剑的王朝赶到,两个贪官忙迎接钦差。
王朝说道:“包大人先我而来,不知现在何处
”两贪官面面相觑,答道:“下官不曾见包大人来过。
” 王朝眼快,看见大树下正吊着包拯,忙跪步上前,亲手松绑,两个贪官这才知道“黑大头”原来就是铁面无私的包大人,忙上前恭请包拯坐上公案。
包拯一拍惊堂木喝道,“尔等贪赃枉法,荼毒饥民,我不但亲眼看见,而且亲身经历,还有何话可说
” 两贪官连连谢罪认错。
“既然知罪,即写下伏罪状来
” 两贪官当即写了伏罪状,并签字画押。
在场饥民见包拯如此清正,声声齐喊:“包青天
”内有被两贪官屈打致死的饥民李大胆的儿子,此时气愤交加,率众饥民将两个贪官当场打死,以泄民愤。
包拯对饥民的举动是深表同情的,但咆哮公衙,击毙官吏毕竟是有罪的,他就暂且将李大胆的儿子收押在监,等送报朝廷后再作处理。
包拯在发出奏折前,先叫王朝去向刘衙内暗通消息,让他将陈州发生的事,稍作改动说道:“两官员贪赃枉法已经查实,被下在狱中。
饥民作乱,为首者已被当场处死。
” 刘衙内听了又忧又喜,又恨又急:忧的是,子婿已获罪;喜的是,幸亏早得消息,局面尚可挽回;恨的是,饥民作乱;急的是,时间仓促,刻不容缓。
他自恃皇上宠爱,便连夜进宫见驾,在皇帝面前花言巧语。
皇帝果然听信了他的谗言,下了一道圣旨:“活的赦罪,死的不赦。
”这样可以完全达到刘衙内的愿望,既可救了他的子婿,又可镇压作乱的饥民。
刘衙内奉了圣旨亲赴陈州,当着包拯的面宣读。
包拯当场问道:“济赈两官员何在
” 众差役答道:“已经死了。
” 包拯又问:“饥民首领何在
” 众差役答道:“押在狱中。
” 包拯宣判道:“奉圣旨,两贪官理该处死,不准赦其罪;李大胆之子,为父报仇是为义举,应予释放。
” 这一宣判,使刘衙内当场昏厥在地。
从此一病不起。
处理这案件后,包拯在陈州按法粜米,解救饥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整顿吏治,使社会复趋于安定平稳。
包拯套破钉杀案开封府尹包拯断案如神,但有一案件颇费他踌躇。
街民毛勤猝然死亡,族人因其死得蹊跷,便状告开封府。
包公将毛妻冬花传讯、冬花虽言词哀切,但面露妖冶,外着丧服,内套红袄,分明具有杀夫嫌疑,但她声称丈大系“气鼓症”死亡。
包公问道:“既患气鼓症,可曾请医治疗
” 冬花对答:“丈夫命薄,未及请医,已气绝身亡。
” 包公便命仵作廖杰开棺验尸。
廖杰经验丰富,但验尸结果,虽见毛勤死状异样,但并无查出谋害痕迹。
回转家中,夜不成寐,不知如何向府尹汇报。
其妻阿英见他心事重重便问道:“你可曾验看那尸体的鼻子
” 廖杰反问:“验那鼻子何用
” 阿英说道:“那鼻子内大可作文章,倘从中钉上利钉,直通脑门,岂非能不留痕迹而致人死亡
” 廖杰将信将疑地连夜再去复验尸体,果见毛勤的鼻孔内有两根铁钉,于是真相大白,遂将冬花缉拿问罪。
冬花抵赖不过,承认串通姘夫谋害亲夫。
事后,包公询问廖杰:“冬花作案手段奇特,你是如何想到验看尸体鼻孔的
” 廖杰回答:“此是小的妻子提醒的。
” 包公说:“请你妻子来府,我要当面酬谢。
” 第二天,廖杰高兴地带着妻子到府里领赏。
包公像是熟人似的对阿英端详了一会,开口问道:“你嫁给廖杰几年了
”阿英答道:“我们系半路夫妻,只因我前夫暴病死亡,才改嫁廖杰为妻。
” “你前夫名字可叫路才
” 阿英面露惊异之色:“大人如何得知
” “路才暴死一案由县衙呈送本府,我昨晚查阅卷宗,得知县衙已对此案作了正常病故的结语。
但我觉得此种结语颇存疑问。
” 阿英更是呈恐慌之色:“大人以为..” “本府认为,路才系被人从鼻孔中钉钉谋害。
” 廖杰奉命前往路才墓地,掘墓开棺,虽尸体已腐烂。
但在鼻孔部位露出两根已锈的长钉。
包公继续审理路才案件。
他对阿英说:“想你一个平常女子,如何懂得鼻孔钉钉的奇特方法,除非有过亲身经历,才能一语点破,” 阿英只得如实招供事实:原来她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在与路才结婚之后,经常与人姘居,姘夫是个惯犯,与她合谋用铁钉钉鼻之法害死路才,后来那姘夫在斗殴中被人杀死,阿英才改嫁廖杰。
廖杰听了如梦初醒:“想不到此女这般蛇蝎心肠,若非大人明察秋毫,我也几乎作了她砧上之肉。
” 阿英懊丧不已:“若不是我多言多语,此案也断不能破。
” 包公正色道:“非也,作案之人,侥幸取巧,只能蒙蔽一时,不能长久隐藏,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自食恶果。
此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包拯叫哑巴打兄传说,有个哑子,每逢新知府上任,都献上一根木棒,任官责打。
包公上任后,他又来献棒。
包公想:如果他没有冤枉,怎肯屡屡无罪吃棒
无奈哑子口不能言,手不能写。
包公心生一计,用猪血涂在哑子臂上,又以长枷枷到街上示众。
暗差几个心腹跟随其后,见有人替他鸣冤叫屈,就传他上堂。
一会儿,果见围观者中有个老头为哑子叫屈,于是将他引到包公面前。
老人说:“这人是我村的石哑子,自小不能说话,只是耳朵还好使,他被哥哥石全赶出,万贯家财,并无分文给他。
每年告官不能伸冤,今日又被杖责,小者因此感叹。
” 包公传石全到衙,但石全不承认哑子是他亲骨肉。
石全走后,包公教哑子:“你以后撞见你哥哥,就去扭打他。
” 哑子眨巴着眼睛,看上去有些害怕。
包公说:“你就照我的话去做好了,本官可为你作主。
” 一日,被打得头破血流的哥哥来告哑子,说他不尊礼法,殴打亲兄。
包公问石全:“哑子如果真是你亲弟,他的罪过不小,断不轻饶。
如果是外人,只作斗殴论处。
” 石全说:“他果是我同胞兄弟。
” 包公喝道:“既是你亲兄弟,为何不将家财分给他
分明是居心独占
” 石全无话可说。
包公即差人押他们回家,将所有家财各分一半。
包拯审石擒凶手包拯在定远县任县令时,常常微服私访。
一次,包拯带着衙吏经过某山岗时,见前面草丛上方苍蝇乱飞,并有一股血腥味扑来,便令衙吏察看。
草丛里躺着一具男尸,身体已经腐烂,面目难辨,背上压着块大青石板,肩上还搭着只马褡裢子,内有木制“宋记”印戳——原来是个收卖粗大布的,查问地保,知本地没有姓宋的贩布商人。
包拯断定这是谋财害命的案子。
那么杀人犯是谁呢
第二天,包拯贴出布告,说要在大堂上审石板。
大家觉得好奇,都到堂上看稀奇事。
那块青石板正放在堂中央,铁面无私的包拯喝道:“大胆石板,竟敢谋财害命,目无国法,给我狠打四十大板
”差役扬起板子,狠狠向石板打去,“噼噼啪啪”震得差役虎口疼痛。
大家见状,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包拯斥责道:“本县断案,大堂上理应肃静,你们竟敢喧哗公堂,该当何罪
” 众人见包拯发怒,一齐跪下,口称“知罪”。
包拯说:“那好,你们讲,愿打还是愿罚
愿打,每人打四十大板;愿罚,每人举保画押,限定三日,交上三尺大布。
违者严惩
” 大家愿罚。
心想:“包大人真有意思,找不到凶犯,让众人来献一条孝布。
” 三天之内,近街远集的粗大布一购而空。
包拯的手下一边收布,一边核对布头上的印记,竟发现不少人交上的粗大布上有“宋记”印戳,与死者的印戳丝毫不差。
经查问知是某布庄的。
当下把某布庄老板抓来。
老板一见死者的印戳,面如土灰,只得供认:死者宋某从外地收购粗大布,盖上印戳后寄存在他那里。
他谋财害命,但匆忙之中忘了毁掉马褡裢子。
包拯两次断牛案北宋名臣包拯(公元999—1062 年)在天长县刚任县令时曾审过两桩牛案。
那是春耕时节,东村农民王某和张某一天在田里同耕,休息时坐在田岸边闲聊,让两头牛在坡上吃草。
一会儿,两头牛抵起角来,王某和张某没当一回事,竟在一边看热闹,谁知道王某的牛把张某的牛抵死了。
这下两个好朋友翻了脸,张某告到县衙门,要王某赔牛。
那时包公还没上任,前任白县令审案时想:判赔,王某吃亏;判不赔,张某吃亏。
左思右想,没法把案子判得公平合理,只得把两人收在监里。
第二天,包公上任,听说有两个农民在监里骂人,提出来一审,知道事情的原因,就笑哈哈地对他们说:“你们本是一对好朋友,只是漫不经心使牛抵角死亡,以致朋友反目成仇人,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今天本官劝你们言归于好。
”说罢,提笔写了四行字: 二牛抵角, 不死即活; 活牛同耕, 死牛同剥。
两个农民听完判决,都说这样公平合理,谢过包公,携手走出公堂。
谁知那两人刚走,又来一人报案。
那是西村农民,名叫刘全。
今天早晨他正要牵牛下地干活,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大黄牛满口血淋淋,牛舌头不知给谁割掉了。
他心疼得哭了一场,急来县衙门要求破案。
包公看了状子,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
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
”刘全感激地挥泪告别。
刘全刚走,包公当即出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 本县晓谕黎民百姓:为确保春耕春种,保养好耕牛,严禁私自宰杀。
如有病牛,须请牛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
未经查验,擅自杀牛的,一律严惩不贷。
有人捕捉到杀牛者,官府赏银三百贯。
此布。
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擅自宰杀耕牛。
包公想:村中的人一定都知道,刘全宰杀的是残废牛,而这个自称刘全邻居的人明知杀残废牛而来告他,不就是诬谄好人吗
这人肯定和刘全有仇。
包公出布告本来就是要引刘全的仇人出来。
现在问过姓名,知他叫李安。
刘全曾告诉包公,李安曾和他有仇,看来此人必定是偷割牛舌的人。
一审问,李安只得供认了自己割牛舌而又来诬告的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