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农牧民素质提高台词

如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就缺乏根本的支撑。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一、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一是要有新型的农民,二是要有发达的农业,三是要有繁荣的农村。

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但从我县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素质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既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新型农民有着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

在我县大多数乡镇农村的生产工具,犁田的还是曲辕犁,挖地的还是锄头,收割的还是镰刀,砍柴的还是斧头,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大多数农民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小生产经济的传统观念上,缺乏开放的市场经济意识,造成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短期行为、投机取巧,即使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也不能真正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农民的这些表现特别显得不合时宜,这是农民素质差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农民基层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也比较匮乏,目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本上是空白。

在陵川,80%以上的农民不在乡镇、集市,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媒介稀少,网络在我县农村还是奢侈品,各种文艺活动基本上停止了,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这使得社会风气复杂化了。

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主要靠宗教来填补,农民信仰日益多元化,宗教活动比较活跃,但迷信成分有所复活,甚至存在邪教活动的空间,缺少良好的社会风气,难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利于革除陋习。

所有这些都与建设新农村要求的“乡风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不相适应,这是农民素质差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也制约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农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全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有7.2年,致使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性差,即使出去的也主要靠出体力、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地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

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培训机会少。

三是老年劳动力绝大多数沿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对技能培训接受兴趣不高。

同时,信息闭塞,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乱纪的事情常有发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民就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民,高素质的农民是谋生的资本,是市场经营主体,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一)文化素质越高,收入水平越高。

文化素质高的农民思想观念新,接受新鲜事物快,自我发展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获取的收入多。

反之,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小农意识较强,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较慢,即使在农业产业发展生产,获取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二)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强,流动性高,外出比例明显较高,也能在劳动强度相对较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就业。

(三)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大多就业于效益高的非农产业。

(四)文化素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相对农民就业和增收而言,提高农民素质更为重要。

我们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立足长远,注重农村教育投入,解决当前存在问题,使我县农民的教育、农民的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三、我县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107156人, 劳动年龄内100037人,从业人数100136人,其中男劳力56721人,占56.6%,女劳力43415人,占43.4%;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57608人,占乡村劳动力的57.5%;2006年农民外出转移劳动力10000余人,其中县内转移近7000人,县外省内的2934人,省外转移的799人。

近几年来,我县的农民素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目前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2006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盲、半文盲占28.5%,比2000年下降7.8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占57.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3.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9%,分别比2000年提高3.6、2.3、1.3和0.6个百分点。

农民外出转移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24.2%,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占1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是科技管理素质显著增强。

近几年,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等项目工程的实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显著增强。

2006年农村劳动力中受过培训的人数达30%,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政府组织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参加培训人数占总培训人数的67.3%,企业组织的占14.5%,自发参加的占18.2%。

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3个,有10000多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达到将近900人。

三是卫生健康素质日趋改善。

到去年年底,全县完善了12个乡镇卫生院,新建了257个村级卫生诊疗所,全县已有超过18万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卫生健康水平比2000年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

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建立,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达到近1万人。

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开始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四是民主法律素质明显加强。

全民普法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培训的开展,加快了农村普法速度,提高了农民法律意识;通过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全县实行村务公开的村达100%,农民对村务公开及社会安全的满意度达85%以上;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力度逐步加强。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相对下滑。

一是有些地方的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重权益,轻义务,主要体现在集体公益事业方面,参加议事易,出工出钱难。

二是个别地方宗族观念有所抬头,特别体现在村委选举中,只投票给本族本姓,还有拉帮结派的现象。

三是部分青年农民片面追求享受,不思进取,拜金主义思想严重。

四是有的地方存在求神信邪、聚众赌博等封建陋习和迷信现象。

(二)科技文化素质不平衡。

一是地区之间不平衡。

西部经济比较好的比东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高。

二是产业之间不平衡,从事非农产业的比第一产业的农民素质高。

据统计,2006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中文盲、半文盲占8.2%,比2000年高1个百分点。

三是年龄之间不平衡,年轻的比年纪大的农民素质高。

四是男女之间不平衡。

男性比女性的农民素质高。

(三)卫生健康素质普遍较低。

农民缺乏基本的卫生生活常识,没有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卫生健康状况比较差,农民预期寿命比城镇居民低2岁左右。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外部看,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在资源配置上极不平衡:城市多数学校校舍较好、设备较全、由公共财政出资修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农村中小学校危房不少、教学设备缺乏,多为农民集资修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城市学生除接受普通教育外,有些还可选择“职业技术”、“外国语言”等专业特色教育,而农村学生仅限于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

现在,虽然有了一些改善,但教育不公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具体讲有三个表现:一是教育的高收费影响到农民子弟家庭的生存状况;二是教育投资的歧视性政策;三是城乡录取标准的歧视性政策。

这种种不公平是造成现在农民素质相对较差的最根本原因。

从农村内部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重家庭经营,轻集体经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足;组织化程度低,个别地方村委班子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没有能力组织农民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农民收入水平低,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8%,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民的活动半径短窄,思想观念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消费投向主要侧重于建造住房、子女结婚、孩子上学等方面,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路与对策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强化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根据实际制定提升农民素质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工作情况列入基层干部考核范围;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布局,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增加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农村、农民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鼓励进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鼓励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形成人才双向流动的良好机制;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活动,从科技文化、经营管理、卫生健康、思想道德、民主法律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虽有较快发展,但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很大差距。

一些地区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还很严重,这种落后状况已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要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要求,立足长远发展,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从新生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抓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彻底解决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快将义务教育由9年制向12年制过渡。

通过逐渐增加农村高中的数量,扩大农村高中的办学规模,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而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

——着力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上下功夫。

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是加速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

因此,要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

——着力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如果忽视和放松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们的价值观念就要发生扭曲,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就会出现滑坡,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首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

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第三,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着力在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上下功夫。

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既是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靠保证。

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一种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

——着力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上下功夫。

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在体能上的巨大潜在优势,使广大农民以强健的体魄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重要职责。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改善农村公共卫生软环境的突破口来抓。

首先,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增强农民体质。

其次,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构筑农民健康保障体系。

第三,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后续劳动力质量。

怎么样才能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着力抓好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工作,要把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要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的同时,对农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农民成为有觉悟、守法律的劳动者。

还要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丰富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丰富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丰富农民转岗就业能力的所需知识。

群众工作过程中如何提高农牧民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

在增强农牧民综合素质, 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 加快农牧民转移就业, 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地方经济,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念; 同时加大农牧业政策。

如何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和拥有人类社会财富的量成正比。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

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是我们当前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那么农民亟待提高哪些素质呢

1、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有些地方的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重权益,轻义务,主要体现在集体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方面,参加议事易,出工出钱难。

二是个别地方宗族观念有所抬头,特别体现在村委选举中,只投票给本族本姓。

三是有的青年农民追求享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拜金主义思想严重。

四是传统封建思想严重,因循守旧、求神信邪、重男轻女、重农轻商。

五是个别农民参加黄赌毒等犯罪活动。

2、农民的科技素质。

邓小平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但在不少地方,农民们仍然主要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农业的现代性还不明显。

另外,我国农业主要以作物高产为目标,是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实现向“高产、高质、高效”的转变。

3、农民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WTO背景下的农业,要求农民不但要掌握先进技术,而且要有文化、懂政治、经济、外语、计算机等等,会交际,善应酬,这样才能走出家门,寻找商机,迎接挑战。

4、农民的法制观念。

个别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常因宅基地、承包地地界以及一些生活琐事,伤害他人身体。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个别农民不懂市场规则,违规违法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另外在自己权利受到侵犯时,也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正当权利等。

5、农民的市场观念。

最大的是缺乏竞争意识、商品意识,缺少时效观念。

6、农民的政治素质。

作为政府,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

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民素质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能靠一个政治宣言和一个法令就可以立即实现的,靠形式主义更是不行的,农民教育最忌走形式。

其次,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教育规划。

要十分注意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做认真的调查,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科技推广水平、产品营销水平、农民思想状况、农村精神文明程度、民主管理程度等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规划。

第三要通过教育、创建、培训、示范、宣传等途径来促进素质提高。

1、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教育。

可根据农民的特点和农村工作的实际,由相关部门编写出适于提高农民素质的专用教材,可分为初级本、中级本和高级本,采取按年龄段、时间段达标结业的方式颁发证书。

2、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佳文明户、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五好老人、小康文明村,推进农民思想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3、重点进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

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实施者和推广者,针对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等不同行业的需要,编写通俗易懂的、趣味性强的和可操作性强的科技读本,按照农民素质发展纲要,使每个农民掌握2-3门科技知识。

可邀请省和市有关专家举办农业、畜牧、水产、花木等各类讲座。

也可以组织农民赴山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取经。

在此基础上可以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并颁发证书和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

4、发挥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可以将全县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致富典型总结出来,汇编成册,送给全县农民,身边的典型可以大大激发了农民致富的欲望,也可以组建“农民致富报告团”,到农村巡回演讲。

可以根据本县实人实事,编排成戏,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娱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

5、通过繁荣农村文化,开展农民教育。

加快广播、电视、网络等通讯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教育覆盖率。

政府要为小城镇、边远地区、山区电话网建设以及各类学校电脑网络建设、无线通讯技术的使用等提供专项补助资金,提高这些地区的电话普及率和电脑普及率,增强这些地区人口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他们利用信息的能力。

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业余文化体育活动。

第四,要不断加大农民教育投入。

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

为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教育效果,应由农民自主选择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时间,政府对接受教育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

第五,加强督促检查,并建立对农民教育单位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奖惩长效机制。

要将对农民教育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建立对农民教育的奖惩规则,并做好先进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

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一切目标的关键。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激活了9亿农民这个最基本的细胞群体的活力,农业、农民将有大进步,国家将有大发展。

农牧民培训的经验做法

XX镇农牧民科学种植养殖培训计划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广大农牧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教育,努力实现科技兴镇战略。

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XX镇2022年农牧民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牧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为核心,深入开展以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素质培训以及与时代相适应的相关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技术和带着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XX镇经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训目标2022年XX镇农牧民培训的目标是: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青年农牧民全年达到1000人次;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训达到每人2到3次科学技术培训,掌握1到2门科学技术;干部培训每年不少于15天。

通过培训,真培养一批农村技术骨干、科技致富能手,造就一支紧跟时代科技步伐,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能致富、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党员干部和青年农牧民。

三、培训对象一是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二是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农牧民种植户、养殖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营管理者、青年农牧民;三是贫困户、低保户。

四、培训内容1、围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开展各种科学养殖和牲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培训。

2、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劳务输出相关技术培训。

3、开展经济发展和法律基础知识培训。

有针对性的在基层干部中开展财务法规、实用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

4、广泛开展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普及与群众生活相关的各种环境、灾害以及各种生理医疗健康知识。

用科学揭露各种迷信、伪科学、邪教的实质危害,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五、培训形式1、以集中培训和经常培训相结合。

以月为单位,做到月月有培训,常年不断线。

2、集中培训和个人自觉相结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3、课堂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下村下片深入开展各种培训,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

六、经费安排2022年培训工作由镇政府统一安排管理,受训人员住宿由政府统一安排,计划2022年培训经费5万元。

为顺利完成2022年度农牧民培训计划,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培训任务,建立培训档案、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增强农牧民的致富本领,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1,增加地表植被,如植树种草.2,可以采用工程措施,如建造.3,.4,合理载畜.

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阵地作用

一、提升人员素质,发挥乡镇文化站阵地作用乡镇文化站能否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与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

优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做好乡镇文化站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乡镇文化站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因此,首先,给乡镇文化站配备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专职人员,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提供人才保证,使乡镇文化站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其次,是对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再次,是努力改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坚守阵地,保证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正常运转。

为了适应新形势,上级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抽调适应这方面工作的人才到基层文化站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站工作的需要。

使乡镇文化站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把乡镇文化站建成一个党面向群众的窗口,一个党与农牧民群众交流学习的平台。

做到有目的、有针对地开展对乡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在职干部文化知识及理论的学习,使乡镇文化站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借助文化站阵地,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乡镇文化站是农村两个文明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基础平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乡镇文化站尤其要承担起以人为本、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宣传党的路线与方针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

农村要稳定,离不开思想政治的辅佐;农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文化的指引;农牧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开导。

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搭建最有效的学习平台是广大群众移风易俗的重要依托;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是农牧民群众在党的指导下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一定会去占领。

“法轮功”等一类歪理邪说的出现就充分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以及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国情教育,以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为建设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造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这些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如果没有农牧民群众的开拓精神、坚定信念;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性创建活动,那么,要想全面取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其最深厚的根源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乡镇文化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发挥乡镇文化站载体作用为适应农牧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本人所在乡镇——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总人口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下设8个社区居委会、19个嘎查村。

在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建成了19个高标准文化站,并把该站作为农村基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发展农牧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为了解决农牧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的问题,该站在图书室备有政经、科技、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并将成人学校作为文化站的第二学习园地,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先进的设施吸引了周边村镇文化、体育爱好者也来此进行联谊和比赛。

每年组织规模赛事达十几次。

三是发展乡镇特色文化、重建农牧民精神家园。

在文化站活动场所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定空间为业余秧歌队、文艺演出队、老年舞蹈队免费提供活动场所,保持和发扬该镇的优势和地方文化韵味。

四是培育农村文化队伍,增强农村文化的自我生长能力。

重视发现和培养农牧民文化骨干,引导和扶持多个农牧民文艺团体,使农牧民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五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牧民。

坚持不断更新观念,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引导、帮助农牧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使文化站成为该镇加强群众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农牧民素质提高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