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的名人名言
电影书写的影片,籍影像与声音的关系来表达,而非靠(演员或非演员的)动作和声调的模仿。
它不分析,也不解释。
它重组。
——罗伯特·布烈松(法国)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该影片是如何表现其倾向的。
——安德烈·巴赞(法国)我现在已经老了,人越老想得越深,水面上的事情我已经抓不住了,我在水底思想。
——(法国)当幻想转向爱情时,直觉却并不总是跟随。
——艾里克·侯麦(法国)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于剪辑。
——普多夫金(苏联)演员也同样是人,与别人并无差别。
作家、画家或音乐家可以躲到角落里去舔净他的伤口,但演员却要站在大庭广众面前忍受这种伤痛。
——莫琳·斯特普尔顿(美国)我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它们是镜子,是现实的片断,几乎跟梦一样。
——(瑞典)我对情节的发展、事件的串联并没有兴趣,我认为我的电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节。
——(苏联)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
——(苏联)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阿巴斯)。
——(法国)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罗斯塔米(阿巴斯)的影片,只须观看就能理解他是多么了不起。
雷伊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
后来,我看到了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我认为上帝派这个人就是来接替雷伊的。
感谢上帝。
——黑泽明(日本)梦想要根植于现实。
——(伊朗)我曾反复说过,我作为一个电影人,拍了一部电影的话,观众就应当从这一部电影中,看到100部他们自己的电影,每一名观众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电影,这就是我所力争做到的。
——(伊朗)我更喜欢让观众在影院里睡着的电影,我觉得这样的电影体贴得让你能好好打个盹,当你离开影院的时候也并无困扰。
也曾有电影让我在影院里睡着了,但就是同一部片子又让我彻夜难眠,思考它直到天亮,甚至想上几个星期。
这是我喜欢的电影。
——(伊朗)梦想始于剧本,而终结于电影。
——(美国)每次表演一个角色时,演员都必须生活在这一角色之中。
——(苏联)我留下脚印,让后人来追寻。
——德里克·贾曼(英国)生活的全部,它行动的整体,乃是一部自然、生动的电影。
——(意大利)我们永远都无法预知一部电影的结果。
每部片子都有一道窄门,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判断力决定是否应该跨进去。
——克里什托夫·(波兰)最好的电影是拍给聋者和哑者看的。
人类喋喋不休,话语泛滥,都快淹死在其中了。
只有看芭蕾舞,我们才能发现纯粹的美和纯粹的姿态,而这正是我的电影努力要去表现的。
——(亚美尼亚)电影是戏,不能把它拍成偶发的事件。
——(日本)(先锋派)的方法有这样的危险:1、作者已有结论,含含糊湖地提出猜谜似的东西,就像被小学老师提问一些根本不需要问的简单问题。
2、作者自己完全放弃想的出结论的欲望,借口把自己不懂得的问题如实提出来才是诚实,而以极低的水平提供极不完整的影象就心满意足了,自封为先锋电影的作品中,这类影片要多少有多少。
——(日本)真假混合时,真突显出假,假却妨碍我们去相信真。
一个演员,在一艘被真的风雨拍打着的真船的甲板上,假装害怕沉船,我们既不会相信那演员,也不相信那艘船和那场风雨。
——罗伯特·布烈松(法国)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非正常的阶级关系,没有同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现实。
——金基德(韩国)一个影像接触其他影像时必须发生转化,如一种颜色接触其他颜色时那样。
放在绿、黄或红旁边的蓝不是相同的蓝。
没有艺术不含转化。
——罗伯特·布烈松(法国)我像个雷达,我接受东西,然后再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来,夹杂着回忆、梦境和理念。
——(瑞典)人老了之后的现象之一就是,童年的回忆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而壮年时期的种种大事却反而模糊,以至于消失。
——(瑞典)我想用我的电影盖一栋房子。
有些做成地窖,有些做墙壁,其他则做窗户。
然而,我希望到最后它能成一栋房子。
——赖纳·维纳·法斯宾德(德国)当我非常个人化地叙述一个故事时,这个故事要比我试图以放之四海皆准的语言叙述能令更多人认可。
——赖纳·维纳·法斯宾德(德国)我确实觉得美好的,肯定不会长久。
——许秦豪(韩国)我就是我。
如果必须以头撞墙来真实待己,那么我愿意。
——马龙·白兰度(美国)好莱坞由恐惧与嗜财支配。
但那不会支配我,因为我无所畏惧,不贪恋钱财。
——马龙·白兰度(美国)我倒不是怕死,只是死到临头,我不愿在场。
——伍迪·艾伦(美国)为了保卫韩国电影,我们甚至可以去死
——林权泽(韩国)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陈凯歌(中国)别给我挤眉弄眼,表演没有那么复杂。
——劳伦斯·奥立弗(英国)蠢比智慧更无限迷人、更无限深奥。
智慧有限度,而愚蠢则没有。
——克劳德·夏布洛尔(法国)影戏假如能用来描述民间的痛苦,至少可以促进社会的自警,让社会自己想一想,应该如何的改进自己。
——孙瑜(中国)一个编剧导演人不仅仅是随便把一个故事搬上胶片就算完事,而他至少应该是一个作家,一个有独特的风格、正确的认识而为大众所有的作家。
——蔡楚生(中国)如果说中国会好,国产片也会好。
——费穆(中国)炸弹决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英国)演戏的真谛就是把人生当成一场实验,在一次次的幕起幕落之间探究人生的千奇百怪和悲欢离合。
——苏珊·萨兰登(美国)我一直同步记录国民演变的过程,我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性要求一个导演很敏感很同步地来判断。
我相信我的作品会成为中国标志性的一组建筑物。
——贾樟柯(中国)在我身上有所有中国导演的缺点,比如说戏剧性,我很爱戏剧性,我也是看评书看章回小说长大的,但我知道那是一个缺陷,我们把现实简单化了、娱乐化了、传奇化了。
——贾樟柯(中国)有一种电影要求很长时间的积淀,有一种需要闪电般的灵感。
——贾樟柯(中国)不管我采用了什么题材,其实讲的都是宗教题材。
只不过他们的救赎发生在大街上,而不是教堂里。
——马丁·斯科塞斯(美国)我是一个独立制片导演
人们总说我的电影像好莱坞电影,或者就是好莱坞电影。
可是好莱坞要抄袭我,我有什么办法。
——乔治·卢卡斯(美国)无论你是英雄抑或歹徒,切记把你的角色演得有人味,那就是要尽可能赋予他某些相反的品质而又不影响他在故事里的主要身份。
——唐·理查逊(美国)我们并不处处袒露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只表露我们想要别人信以为真的东西。
——唐·理查逊(美国)我拍不出的电影只有沟口(健二)的《祗园姐妹》和成濑(巳喜男)的《浮云》——小津安二郎(日本)我一天不拍片,就觉得少活了一天。
这样说来,拍片就像做爱一样。
——费德里克·费里尼(意大利)
电影中的名言
人在荒岛上可以磨练意地震以开凿希望,危险时可以浇灌勇气个人,如果有了的意志,乐观的性格与超凡的胆气,就能够遇事不慌,摆脱恐惧,乐观潇洒的做走完一生。
美国北达科他州的18岁高中生汤姆森就是一个例子。
1992年1月11日,他正在父母的农场操做机械,不慎在冰上滑倒了,更糟糕的是,他的衣袖拌在了机器里。
运作的机械生生地把汤姆森地一只手臂切断了。
但汤姆森没有哭泣,他忍着剧痛跑到了400米外的一座房子里。
他用牙齿打开了门栓,并且爬到电话机旁。
但是因为手臂断了,无法拨通电话号码。
就在此时,汤姆森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用牙咬住一支铅笔,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戳动。
终于打通了他表兄的电话,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那么,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汤姆森呢
有人说,他聪明,会用最大开门栓,还能想出用铅笔打电话的好主意:有人说,他一定经常锻炼身体,不然早就没命了。
他们说的都不全,我认为,人们佩服的是他的勇气,他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如果把当事人换成是我们这样的80后少年,能像汤姆森那样,遇事沉着,自救成功吗
无论是诺这还是强者,智者还是愚者,穷这还是富者,每个人无一例外都要面对逆境。
当你面对逆境的时候,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说其适者生存的道理,每个人都能说上一大最的例子,而实际的行动却正截然相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国某学生邹某在周日在家休息,可邻居家不幸失火,虽然等他发现火情时,火势已经非常迅猛,但它是完全可以平着老师的日常教育自救的。
可他却在慌乱中惊呆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最后被浓烟呛到,窒息而死。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有人在睡觉时引点蚊香导致失火后,今夏的坐在铺上不知所措而导致毁容;有女大学生被人贩子拐卖的异地而过着噩梦般的生活;有学生被歹徒追杀却无可奈何,只能任人宰割……如果这里的当事人争购学会自救,甚至最基本的“快跑”“喊救命 ”,也有可能会改变一种结局。
可他们为什么连这些都不会呢
奇迹多实在厄运中出现的。
你晕就是考验一个人勇气的试金石。
在词典中,也有“因祸得福”“塞翁失马”“福祸相依”等词语。
每个人在逆境中,多想的是等别人来救自己,而不是让自己来救自己。
兔子在我们眼中算是之弱小的动物了吧
但即使是这么弱不禁风的动物在卑劣狗咬住大腿受伤后,并不是坐以待毙,听天由命。
而失学找蜘蛛网,以为蜘蛛网对伤口愈合由着她倏地功效。
将蜘蛛网绕于伤口处,这样写就会立即止住。
——就连动物也会在逆境中生存保护自我,可是我们这些自吹自擂为该机动物的人类呢,如果来这些基本的生存之道都不会,还敢说自己比兔子更有智慧吗
帮忙写一下
1���ִ������Ӱ�߷���ͳ�����Ļ��������ƽ�滯������ (5.00) ��2����ӰϷ���ϵ��Ҫ������Ϸ��չ����Ӱ���� (5.00) ��3�������������������ԣ���ʹ������Ա����ͼ�����������ǽ��Ƭ�Ʋ� (5.00) ��4���ռ������Ϸ��������Ӱ��� (5.00) ��5�����䱯����ʽ��Ļ���� (5.00) ��6���滭����Ҫ�����ӰҪ�� (5.00) ��7����Ӱ��Ӣ�ۡ�����Ҫ���ú�ɫɫ�� (5.00) ��8����Ӱ���Ļ�ԴȪ���ŵ侭�䡢��ɫ��������Ļ� (5.00) ��1�������ڵ�Ӱ������λ����� (6.00)A���ڴ�ýB�������ʽC������֪ʽD����������̬2�������ڵ���½����Ʒ������ (6.00)A�������ʯ��B����������C������ë���ǡ�D����Ѱǹ��3������֪ʽ�Ƕȿ���Ӱ�������� (6.00)A���Ӿ�����B����������C����������D�������ۺ���������4��������������λ��Ա���ݣ����� (6.00)A����ķ����³˹B�������˹������C�������¡�Ƥ��D���ݡ�������5�����Ͱ������������ܻ������� (6.00)A������Ԫ��B���籾�ṹC�����ѡ��D������Ԫ��6������ڼ����±���ȷ����� (6.00)A����������巴˼���B��Ƭ����C���ڲ���Ʒ����Ͽ��D������Ʒ��ʵ�������7�������¿ס����ܷ�Ӧ���������ص� (6.00)A������B��ɢ��C������D����8�����ִ������Ӱ������������ʼ������ (6.00)A����Ƥʿ�Ļ���ʿ�Ļ�B����ʿ�Ļ���Ƥʿ�Ļ�C��������D�����뷴��9���������������������Ӱ������죺���� (6.00)A������� ֱ����B�������� �Ӿ���C������ ������D�������� ����������10����Ӱ��Ϸ�籾�ʲ������ (6.00)A���˲���B�������C���ռ����D�����ݲ����ж���(40)��1���������������ƾ� �ȼҼ�˽�� ��2����ʳ����Ұ���ʵʳ ��3��Ա���˳ߺϸ�¡�����ƾ�������ɽ��������5
电影艺术定位的方式不包括
1、后现代主义电影具有反传统、反文化、反深度和平面化等特征。
(5.00分) 是 否2、电影和戏剧的关系是我们要彻底丢掉戏剧的拐棍,回归电影的本真。
(5.00分) 是 否3、安东尼奥尼豪气冲天的名言:我使用我的演员只是作为构图的一部分,“就像一棵树、一堵墙或一片云彩”。
(5.00分) 是 否4、就空间距离而言,戏剧基本不变,而电影是灵活可变的。
(5.00分) 是 否5、最经典的悲剧形式是四幕悲剧。
(5.00分) 是 否6、绘画和雕塑要“静中求动”,而电影要“动中求静”。
(5.00分) 是 否7、电影《英雄》中赵国主要采用红色色调 (5.00分) 是 否8、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源泉有:古典经典、红色经典和民间文化。
(5.00分) 是 否1、下面不属于电影的艺术定位的一项是:() (6.00分) A.大众传媒 B.形象存在方式 C.艺术感知方式 D.艺术存在形态2、下列属于导演陆川的作品有:() (6.00分) A.《疯狂的石头》 B.《东成西就》 C.《三毛从军记》 D.《寻枪》3、从艺术感知方式角度来看,电影属于什么艺术 (6.00分) A.视觉艺术 B.听觉艺术 C.想象艺术 D.试听综合的想象艺术4、《狗镇》是由下面哪一位演员主演的:() (6.00分) A.汤姆·克鲁斯 B.尼古拉斯·凯奇 C.布拉德·皮特 D.妮可·基德曼5、类型是按观念和下面哪一项的总和来划分的:() (6.00分) A.艺术元素 B.剧本结构 C.题材选择 D.辅助元素6、下面关于贾樟柯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6.00分) A.具有深厚的民族反思情结 B.片中不用方言 C.第一部作品是《三峡好人》 D.其作品纪实风格显著7、《拉奥孔》雕塑反应了雕塑造型的什么特点 (6.00分) A齐 B.散乱 C.静中求动 D.动中求静8、美国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的崛起是从下面哪一项开始的:() (6.00分) A.嬉皮士文化到绅士文化 B.绅士文化到嬉皮士文化 C.对好莱坞的崇拜 D.对好莱坞的反叛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文学形象与电影形象的差异:() (6.00分) A.间接性 直接性 B.听觉型 视觉性 C.多义性 单义性 D.抽象性 具体形象性10、电影与戏剧的本质差异不包括 (6.00分) A.运动差异 B.时间差异 C.空间差异 D.表演差异判断题(40分)选择题我刚才就做过几个,2选D,4选D,7选C,8选D,9选B。
其他还没做
~~望采纳
智慧树欧美电影文化第一章
1.《是什么样的一部剧
原本以为《匹诺曹》只是一部跟《星星《继承者们》类似的颜值的电视剧,可它的第一集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不是因为极高的颜值和狗血的情节,而是因为它里面所暴露的社会现实。
第一集里男主角的家庭因为一个失真的报道而变得支离破碎,那种对社会极度无奈的感觉又漫上心头。
《匹诺曹》让我想起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波兹曼曾在这本书中谈及21世纪的我们将不再注重内在,而是只看见外表,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新闻由于需要吸引眼球而变得断章取义。
不实的新闻可以引导民众的情绪,它可以让人们肆意愤怒,对事件人物予以不公平的看待。
他们恶意地提出一些质疑要当事人来澄清,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做过那件事
现代人质疑别人的时候很喜欢用“口说无凭“来让别人为自己举证,但他们却又认同“空穴来风,必定有因”这句千古名言,而这个“因”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一些极其主观的判断。
从第一集我们就可以看出,《匹诺曹》的主题就是围绕“舆论杀人”和“谎言”这两个点来展开的。
女主角的妈妈是一个爱撒谎的记者,她为了扩大新闻的影响力而不择手段,她会故意提一些偏激的问题用以激怒当事人,让他们在镜头面前愤怒说出一些气话,从而可以截取某些话语的片段,用来佐证她的臆测,用新闻去制造谣言。
而女主角则是一个不能说谎的“匹诺曹”,她只要一说话就会打嗝,她认为新闻具有巨大的力量,新闻可以用来驱散谣言。
导演的这种安排分明是有意的,他让爱说谎的极度利己主义者生下一个不能说谎的匹诺曹,而因为谎言而家破人亡的男主角则以假的名字和身份生存下去,他们三个分别代表着三种身份,妈妈代表着“自私”,她用谎言为自己争取利益,达到别人无法触及人生高度;女主则是“诚实”的代表,她无法说谎,相信真话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男主代表的则是“善意的谎言“,他为了养父而装成一个白痴,强迫自己忘记家人。
真话和谎言的博弈成了本剧最大的看点,还有对记者这一身份的深入思考与讨论,都是本剧的亮点之一。
关于《匹诺曹》我就先说这么多,因为我才看到第三集,希望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欢迎讨论。
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视剧出了哪些问题
回看这两天的新闻,其中一条便是《武媚娘》被剪成大头剧的新闻。
关于这个新闻,昨晚杂乱无章已经发表了一篇吐槽文(详情请回复“03”)。
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与《匹诺曹》做了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影视剧的悲哀:在别人开始探讨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在纠结能不能只截取部分的镜头(武媚娘中人物的胸部)。
由于广电的审核制度,让许多编剧无法直面社会问题,像姜文的《鬼子来了》和贾樟柯的《小武》,还有《一步之遥》和《无人区》的上映风波,都让编剧们不愿意去触碰那些无形的边界,于是“什么赚钱拍什么”就成了大家默认的行规。
这些这些,都成为中国影视剧(包括电影)注定不会崛起的原因。
让我们回看2022年全世界内比较热门的几部剧:之前日本大热的《半泽直树》直接揭露日本职场的黑暗,讲述一个普通职工如何与只顾着自己利益的高层搏斗,那种热血和对生活的反抗是在中国电视剧中极其少见的;还有美国的《纸牌屋》,凯文史派西在其中饰演一位极具政治野心的民主党议员,他利用媒体和各种各样的政治手段来让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断攀升,他甚至去亲手杀了两个将会阻碍他的人,如此直白地描述美国政治游戏成了本局的一大卖点;而英国的《黑镜》在开播以来早就好评不断,它以每集一个小故事给我们说明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也将会生活在由科技组成的雾霾中。
其中的今天12月份发布的圣诞特辑更是让人看了之后不寒而栗,在看了之后,我开始反思科技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而那些东西究竟是好还是坏的。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时候中国的电视剧之所以不能抓住人心,是因为它们都避开了这个社会中所存在的,人人都已经发现的问题。
我想,在“报喜不报忧的中国电视里,我们永远看不到比韩剧要好的电视剧。
我没有提到香港的电视剧,因为我认为港剧正在没落,它们成为了娱乐大众的工具,它失去了思考的意义。
像今年大热的《使徒行者》和《老表你好X》系列,以及《飞虎2》都是我所讨厌的电视剧,它们的剧情一味地为反转而反转,一味地去迎合观众的口味,抛弃深度,抛弃反思。
这些都将意味着《天与地》,《大时代》这些港剧的时代已经过去。
港剧已死,不是说说而已。
电影《后会无期》票房火爆 即兴评述
先说结论,我,仅仅指我,我觉得很糟糕。
我并不会剧透,但我的影评,也许你们不会喜欢,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我原本也不太想发。
三个年轻人,从大陆的最东边出发,一路西行,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到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有时候需要一些黑色幽默与自嘲,需要一些对世俗的反抗,同时又屈从于世俗,怀有理想的人有时候也要背弃理想,那些我们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虚假的面孔来对待我们自身。
我们行走在路上,可能什么都不会明白,但我们最终都能抵达目的地。
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内心走过的一段长路,曾经我们以为心比天高,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天永远比心要高,曾经我们以为终成眷属,可我们明明又经历了许多的不得善终。
我们一度奋力的锤击现实这堵墙,但最终,我们中的一些人,总会匍匐在墙下。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让我们发一些声音。
这是韩寒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他就像一个握着宝剑的我们,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韩寒,是因为韩寒在理想与世俗间,努力的帮我们寻找答案。
这一次,韩寒也试图将这种情怀体现在胶片上,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喜欢《小时代》,有人说,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世人,青年人还是需要声音的,玻璃房子与法式简餐,并不是我们平凡人的故事,我们需要三个落魄的年轻人,一同带着我们上路。
那么所有这些情怀,我相信韩寒的本意就是用一部电影去完美的诠释。
在这些清晰,精致,并且漂亮的空镜头,远景与俯拍之中。
但这些,这些我上面所说的东西,都是文字。
这不是电影。
电影,不是散文。
如果作为叙事诗或者散文,这兴许是一部佳作,但作为电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
失望,糟糕,无趣,说教。
我写到这,无非是在说,我理解韩寒的立意,他的情怀也毫无问题,可落实在胶片上,落实在电影表现上,充满了说教味道与沉闷的叙事节奏,所以它失败了。
我并不否认,我也喜欢韩寒,我甚至有他当年签名的书,上面写着送给朱炫,我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们,都对这部电影寄予希望,我们等着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为韩寒的一名喜爱者,我也将尽我所能的去分析这种糟糕之处。
我不认为喜欢韩寒,就应该喜欢他的所有作品。
我也不认为,韩寒是一个欣赏这种行为的人。
1、句子到了时间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几乎无限的长,它没有剧烈的冲突,也没有强烈的动机,他只是一群人,上路了,他们开车,他们交谈。
他们遇见了一些人,然后他们与这些人交谈。
但这种交谈又绝非伍迪艾伦式的,它没有对抗,也没有观点,它只是不断的在下结论,它告诉你,你没有观过,哪有世界观,它告诉你,小孩子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它还说,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这些话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电影中,你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剧中人如同教书一样,直白的念出来。
这些作为主旨,并没有通过一个事件来体现,甚至无从讨论,只是剧中人坐在车里,站在街上,他们突然的,直接的,冒出这些句子,这就像你买了一本三国志名人名言,没有打斗也没有辕门射戟,只有他们说过的人生句子,第一章,刘备:莫以善小而不为。
这种说教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有了辨别能力的观众看来,是不适的。
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等句子的念头,前期营销植入的大量优美句子,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念出来,贾樟柯与冯绍峰对话,王珞丹与陈柏霖对话,没有推搡也没有道具,他们只是面对面站着,你一句,我一句。
句子到了,我听到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这样想。
2、沉闷的叙事技巧文学与编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语言魅力。
当冯绍峰遇见袁泉时,也许在书中,我们会写(我会避免剧透),冯绍峰走进了什么地方,在一种怎样的灯光下,看见了袁泉,那一刻如何如何,随后袁泉怎样怎样,他们来到台球桌边,冯绍峰心里怎样怎样,随后,袁泉说。
但是电影镜头中,非常简单,冯绍峰走进了,两个人简单的互动,来到台球桌边,袁泉开始说,真的说,没有任何其他杂质的,一边打台球,一边把冯绍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爱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灭,这一段我认为是将冯绍峰从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时机。
但是却只有袁泉的念白。
这样的念白就像有人翻开一本书,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然后怎么了。
这里面涌动的情绪,对于爱情以及英雄梦的破灭,没有体现在画面上。
电影是一个无法让你直白表现人物内心的东西,它需要动作,以及冲突。
我虽然理解了冯绍峰的想法,可我知道,电影仅仅是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是为了了解这个道理,这件事,我看书就好了。
我看电影,是希望我想看到这里面的画面。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钟汉良的故事里,钟汉良就这样,把头盔放在车上,说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说完了就是完了,就这样,导演甚至懒得用一个闪回去演绎。
这部电影本质不是一群人在演绎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讲故事。
3、角色设定陈柏霖的角色江河,实在太沉闷,这是一个几乎昏睡的角色,实际上沉默的角色不是没有,但陈柏霖的江河,却实实在在的没有发挥,他缺少《蓝色大门》时代的灵气与稚气,只剩下了别扭。
我知道江河是一个局促又温柔的人,可电影大多时候只是通过他的沉默来表现,而他的面部表情几乎没有变化,导演在要这个镜头时,对演员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
他就像你的一个聊不到一起的朋友,你偏偏又要和他踏上一段悠长的旅途。
你们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电影却在进行。
全篇我觉得就孔连顺还挺有意思,他只是个龙套,且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哑巴。
4、散漫电影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故事,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他们分别是小演员,骗子(或妓女),台球室老板(多年笔友),热血驴友。
初期的陈乔恩,大抵是想体现小人物在奋斗中的无奈,她的几次错位设计也很明显交代了导演的思路,但整个故事,就是从片场的这头,走到那头的一段对话,过于安静的处理,即便有一些颇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个故事的无味。
王珞丹是唯一有互动的故事,出现了陈柏霖与王珞丹在房间里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全片,唯一的,让我们觉得还算是好看的地方,冯绍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这个故事至少是可看的。
袁泉就是台球室的对话,无味。
钟汉良引出了卫星,他的那一段我的梦想是一颗卫星,本是一段热血的演讲,即便他的广东话发音,甚至别有一番风味,但仍然差强人意,不过最后的翻转,让这个故事至少值得有个回念。
我相信四个演员都不是那种不会演戏的演员,但故事本身就是这样。
这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后就这样丢了,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别扭。
王珞丹的故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亢奋点,没有起伏与波澜,我们追随着导演的镜头,似乎一直在一条笔直的,没有急转弯也没有发卡弯的公路上。
什么叫散漫就是有一天,我们去西藏,看见广阔的天与无穷的海,真的好美。
可让我们看整整一个月,我们会觉得痛苦。
因为它只有这些。
5、笑点很多人说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剧片。
我并不认为韩岳父是想拍一部喜剧片,就像我开篇说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怀,他要展现这些情怀,是他的骨架,笑点只是轻松的点缀,这绝不该是喜剧片。
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韩寒的一些小说,在那些句与句之间,我们总会会心一笑,回味这用词的趣味性。
但我们都知道,我们不是在看笑话大王,也不是在看某个喜剧故事。
有人说,那就是荒诞公路片
荒诞不是段子。
这些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一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说这些段子本身高明与否,我也不想说,但我明白的是,这些段子原本是服务于故事主题的。
现在却被当成了主题。
我在微博看见有人数段子,说这是好片子。
如果韩寒的电影是这样,我无言以对,我并不认为曾经那些在课桌底下看他小说的人,只是为了笑笑。
6、精致的亮点韩寒精致的部分,如果不考虑骨架破碎的话,一些细节是非常戳人的,我们会很喜欢。
那首《女儿国》,我觉得简直完美。
初期陈乔恩故事中,枪声与刑场的女学生,富有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很棒的。
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机铃声,而陈柏霖翻译的时候,台词与人物的呼应,这里面儿有诗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电影中看见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比较蹩脚的东西的,因为我确实喜欢,但这些东西不能左右整个电影,灵性是细碎的,一闪即灭的。
温水煮青蛙并不好,这个层次太简单,太直白,不够巧妙。
大概只记得这么多了。
7、到最后了,说点自己心里话。
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说捧显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他们梳理了韩寒的路程,甚至还有朴树,我也爱朴树,说实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这部电影打败《小时代》,因为我喜欢他的立意,但是出来这样的东西,我会觉得很难堪。
我大概难过的是,这部电影韩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很多人只是因为喜欢韩寒,就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各种亮点,段子好笑,镜头好,明星漂亮,所以电影好。
我不否认有些人是真的这么想。
寻王朔经典语录
王朔经典语录1、你演得很好啊,装纯,本来就是你的路子。
2、观众很可爱,观众能吃粗粮。
3、平时大家都装,不装早打出脑浆子来了。
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儿装呢,谁不装,有人找你聊。
人类就是装着装着,才进步的啊。
4、这人太讨厌了,不接电话就是告你我不爱接---我就不能让他觉得有志者事竟成。
人挡着我,我就给人跪下---我不惯着自己。
5、全国一年只放一部电影,大片和大片还互相躲呢。
放俩,今年就太热闹了。
没什么见识的小报记者就得满世界嚷嚷有擂台。
还不如样板戏呢,那还八个呢。
6、本来挺浅一池子水,前两年开始往外冒所谓国产商业大片--所谓美元上了千万的,亚洲一线红人到齐的,吊起来打的,宣传忠孝节义的。
遭到狂宣,争挂票房红旗,好象中国人忽然会拍电影了,忽然爱看电影了。
7、我觉得贾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了他的电影。
他越坚定自己要什么,越像一个八十年代的校园精英,无比正确但属于强行跟人民站在一头的。
8、导演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不真实的人,他就是一个总汇,是一个整合资源的人,设计打法的人,相当于部队打仗时的参谋长。
司令是制片人。
参谋长臭点,司令坚决,士兵英勇,仗还是能打的。
9、那时作家比导演红,一个年轻导演傍上一个好作家,拿着剧本一拍就红了,作品也不寒碜啊。
陈凯歌、张艺谋的都是好作家改的。
到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就成了《英雄》。
10、当代中国电影的确缺乏好故事,不过原因不全是编剧能力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原创小说的疲软。
为《黄金甲》担任编剧的卞智洪认为,王朔关于剧本和电影关系的评价特别有道理,电影依赖剧本,但编剧不该为剧本差负全责,即使是在好莱坞,电影也从来都是脱胎于流行小说、经典舞台剧,甚至是翻拍成功电影旧作,很少看到无中生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