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描写人苦难得句子

青铜葵花的写作背景

《青铜葵花》(长说)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情奉献、心至的最新力作。

小说以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景,讲述了小女孩葵花的父亲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不慎溺水身亡手,孤女葵花被当地一农民青铜收养,在贫苦、蝗灾、水灾、旱灾、饥荒中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故事,青铜一家和孤女葵花之间虽然非血缘关系却胜似血缘关系,尤其浓墨重彩于表现哑巴孩子青铜和外来女孩葵花之间可贵的兄妹情谊。

曹文轩仍然坚执于对苦难的表述,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像其丛书名称所标示的那样,《青铜葵花》实在是一部展现着作家理想中的生活和人性之清新、洁净和华贵的“纯美小说”。

较之苦难,它更多地却是想像和描画着一种单纯而悠远的幸福。

这种幸福,以它的遥远和切近、飘逸和坚实,在今天日渐喧嚣的世界里,坚持感动和清洁着读者。

关于唐诗的资料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编辑本段]【初唐诗歌】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

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

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

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

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

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

他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

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

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

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

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

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

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

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

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

按现代汉语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

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

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

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

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

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

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

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之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

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

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

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

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

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延长),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

排律通常为五言。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编辑本段]【盛唐诗歌】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

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田园山水诗这类诗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

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wǎng网〕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

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

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

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

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

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

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

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

他诵读了《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当官,你怎么能怪我!”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

他的一诗流传最广: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作客。

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

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

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情趣: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绿荫蔽天,落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之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

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于神仙了吗?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没有困扰和烦恼,然而作诗时要暂时抛开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场景和情绪,尽情发挥和渲染,诗人满足了创作欲,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就叫作诗。

[编辑本段]【边塞战争诗】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代表性: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

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

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

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

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

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

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了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

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

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

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

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

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

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

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

王昌龄的写到这场战争: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多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永远被人遗忘。

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凄惨的悲剧。

[编辑本段]【诗仙、诗圣】李白的诗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今甘肃),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

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

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

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文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

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

在洛阳,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

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

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

在《上李邕》一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自信,受到世人嘲笑,还以孔子(宣父)“后生可畏”的话为自己辩解。

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他的“大言”遭冷笑并不奇怪。

然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天纵之才,是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

他一生作诗人,政治上无作为,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大幸。

唐诗如无李白,那就同华美的大厦抽掉一根栋梁,那才是极大的遗憾呢。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对社会不平的揭露和抨击,如《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首: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这是讽刺皇帝身边得势的佞幸人物。

他们坐着华贵的大车招摇过市,荡起漫天灰尘。

一些宦官(中贵)钱多得不得了,修起宏丽的住宅。

替皇帝开心的斗鸡人,也坐着带华盖的车耀武扬威。

他们鼻孔朝天,喷出的气息仿佛吹动了天空的云霞(极言其骄横),路上行人被吓得不敢靠近。

最后诗人慨叹,社会上再也没有许由(洗耳翁)那样的贤人了,谁还能分出好人(尧)和坏人(跖)呢?传说古代的圣君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听说后认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他被认为是厌弃名利的贤人。

跖,是传说中古代的“大盗”,当然是作为坏人的代名词。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这一点,在诗中给以暴露和讽刺。

李白直接描写人民苦难的诗不太多,但写得极精彩,如《战城南》: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yuān渊〕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

“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

唐代兵士远离故土到这些地方征战,往往有去无回。

有些边疆民族以战争劫掠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

秦代修筑长城防备匈奴的地方,至今(“汉家”,唐人习惯用“汉”代称“唐”,实指唐朝)仍然烽火不息,战争不断。

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寻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

士卒战死,领兵的将军也空忙一场,毫无所获。

最后诗人用古代兵书的话说:战争可不是好玩的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

唐玄宗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百姓遭难,这首诗即为此而发。

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作。

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

他常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

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飞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造出一个与造化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庐山景色: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是多么宏大的气势!只有李白的胸怀才能装下这样的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

又如著名的《蜀道难》中的一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挠〕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描写人十分虚弱的句子

长年卧病却使他看起来像五十岁的人。

他的全身没有一块像样的肉,皮肤好像直接贴附在骨头上般形销骨立,凸出的喉结非常明显,令人觉得仿佛死神随时会来召唤他一般。

一直咳个不停,咳到几乎让人以为他会因此而断了气。

听到他的痰始终卡在喉咙出不来时,就觉得心中一紧,何况再加上那股难以忍受的恶臭飘散在这个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里。

先给这点,也不是专门描写不是么,无需将精力过于集中都这些方面

描写人物痛苦的句子

他脸色苍白,嘴角抽搐,蜷缩在墙角,身体抖得厉害,眼前一片模糊,手紧紧的抓住胸前服,强忍着痛苦。

他眉头紧皱,头疼的像要炸开一样。

烟已经燃到手指了他竟然没又发现。

他就枯坐着,头深深的扎下去。

许久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形如空气 把他鄙视得体无完肤,把他讨厌得身首异处,把他虚化得如同浮云

描写人苦难得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