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优美语句,如何赏析
学生的鉴赏能力,主要应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培养。
而散文在文学作品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概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在叙事的真实性和细腻方面,在刻划众多人物形象和通过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方面,较之其它文学样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而它就最广泛地占有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发挥着更大的培养鉴赏能力的作用。
毕竟散文是种种写法、技巧和能力训练的综合体现者,其广泛的题材,精悍的内容,短小的篇幅,“形散神聚”的结构,简洁自然、优美生动、活泼清新且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足以让学生全方位训练读写基本功。
学生籍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发展思维,培养选材、构思的作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陶冶情操,加强人生观,学会审美,都是“例子”明显的教育价值之所在。
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来理解艺术风格或效果。
文章是语言 艺术。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现代散文创作的物质手段。
整体思路阅读不仅要求读懂文章写了些什么,还得明确明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
鉴赏者务必就道悟文,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现代散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通俗。
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力求做到根据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咀嚼词句,洞悉其是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乃至何以描写景物、场面、渲染气氛的。
首先,鉴赏者要充分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
如《我的老师》,作者在描写老师的一次假愠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察觉,她爱我们”,其中“狡猾”一词,通常解释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但在本文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贬义词褒用,是“调皮、淘气”的意思,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师生亲密无间的感情,从而奠定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个全文的基调。
文章后面的几节,作者娓娓道来几个动听的故事,都产生于这种世上最真挚的水乳般交融的师生之爱。
其次,鉴赏者要抓住表情性较强的词语,结合分析事物的状态,人物的活动进行。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景物,写菜畦用“碧绿”,写石井栏用“光滑”,写皂荚树用“高大”,写桑椹用“紫红”,“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作者用一系列表情性较强的词语,准确逼真地表现出园内各种景物的特征和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
再次,鉴赏者可以从修辞手法运用方面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
为了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事物,现代散文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其间,注重修辞手法的兼并套用,是增强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听潮》中,“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向岩石掀过来”,“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用了动词一“吻”一“掀”,写出波浪冲击岩石的声音由小到大,用了“银鳞”“银龙”“颤动”“晃动”写出波浪由小到大,海潮由涨到落。
为了体现“静”,作者用了“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一连串温柔甜美、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作比,以动衬静,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美,又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渠道。
鉴赏者品味这般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自然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同时也可以从名家的文笔之长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四,鉴赏者还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言的流畅,以及在句式的选择上,变化的富饶诡谲。
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的交互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自由灵活,错落有致,收到一种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的效果。
例如《记一辆纺车》,本文语言的明朗不只因其质朴自然,还因为句子多半短小活泼,或长短相间,讲究对称,对称的句子由音节的回环往复,形成和谐的节奏,浓郁的抒情笔调。
“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
”“譬如纺羊毛跟纺棉花有不同的要求,羊毛要松一些,干一些,棉花要紧一些,潮一些。
”这些都是值得玩味的语言,它们与所表现的生活是一致的,同时也表现 了作者质朴的人格和纯熟的语言表达功力。
第五,鉴赏者要善于抓住现代散文的重点文句领会文意。
整体思路阅读中,抓住了重点文句,并理解了它在现代散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就能正确、全面地领悟与把握现代散文的要旨与情感。
一般说来,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当作为重要的语句来留心鉴定与欣赏:主旨句。
主旨句是指在文中具有点题或表现中心作用的提挈性的句子,它在现代散文的内容和结构上起着前后贯通的作用。
例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可以说是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到对生命本质认识的飞跃。
警句。
警句文字简约,内涵丰富,具有发人深思、动人心魄、激人心志的作用,往往为现代散文广泛采用。
《热爱生命》这篇短文谈生命的本质及意义,语言警策,饱含哲理。
文中引用了塞内加的名言加强说理,而本身也有象“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等句子,同样简练而涵义深邃,令人深思。
象征句。
象征句是文中既有实在意义,又有象征意义的句子,它往往具有鲜明的褒贬与丰富的寓意内涵。
例如《小橘灯》中提到小橘灯的语句,其中写道:“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这里小橘灯朦胧的橘红的光的描写则是为了象征光明和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小橘灯俨然是小姑娘的化身。
含蓄句。
在现代散文中往往有这样的语句,其意义含而不露、意味深长,或言此意彼,读者根据上下文可以体会到,通俗的讲,就是话里有话,有潜台词。
含蓄句是在不便直说时,起到曲意表达的作用。
例如《白蝴蝶之恋》结尾写道:“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
‘唉
人啊 人……’我默默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作者似乎在慨叹人性中固有的自私成分难以清除,但善于体悟的鉴赏者或许会宁愿认为这种“失落”“怅惘”只是出于“我”与蝴蝶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中断的缘故。
老作家以丰富的阅历和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平中见奇,语出惊人。
我们呵护一个弱小的生命是为了它能更好的成长,而一旦它长大,强壮起来,我们又必须忍受与它分别的痛苦,因为此时此刻对它最好的爱护就是能够让它独立、自由的生长,去实现生命所赋予它的一切。
委婉句。
这是一种正面描写的含蓄句,用来表现正面人物或正面事物。
例如《鲁迅自传》中,“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 这句所说“很大的变故”,是指1893年鲁迅祖父周福清因科场案入狱一事。
句意婉转地表明,经过某些剧变,鲁迅的家庭彻底破落了。
作为家中长子,年幼的鲁迅不得不奔走于当铺,求助于亲友,过早地体会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压力。
呼应句。
首尾呼应的句子,不但在结构上有遥相映衬的作用,而且在含义上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篇首即以一个比较句入题:“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篇末又出现一个比较句:“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与篇首的比较句相呼应,更好地突出 了托尔斯泰“无名墓冢”的朴素美,正是这种“朴素”,使托尔斯泰墓成了“世间最美的坟墓”。
过渡句。
这类句子在内容上起转移或转折的作用,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段落层次的显著区分标志。
例如《哥白尼》第三、四段的开头,均有一个递进复句:“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哥白尼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
”前者着重承上,总结性地概括了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的巨大贡献;后者着意启下,将哥白尼学说的贡献从科学史的层面上升到人类思想史的高度来认识。
用典句。
指句子中运用了典故。
这类句子看字面上的意思通常也能懂,但不如知道典故后了解得透彻。
如刘庶凝《<还乡梦>自序》第5段里,“古语说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句引用了两个典故。
一个是“狐死首丘”,出自《楚辞·九章·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
意思是,天上的飞鸟不论飞得多远,最后总是要返回故乡;传说狐狸死时,总是要把头朝向自己生长过的那个山丘。
这个典故比喻人永远怀念故乡,不会忘本。
作者引用时亦取此义。
另一个典故是“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世说新语》,写的是晋朝大将桓温,北征时经过旧日熟悉的地方,见到以前自己栽种的柳树又粗又大,大为感慨,于是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以后就成了典故。
作者活用这个典故,将“木”改为“兽”, 使“兽”字与前面的“狐”字的意思相对应,自然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叶落归根的深沉情愫。
诸如此类的重要语句,鉴于它们与主题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它们的概括力和在文章层次上的作用,在整体思路阅读中,鉴赏者都应该视之为“敲门砖”,籍以进入审美领域,更加迅速准确地探明作者的用意。
四、现代散文教学中阅读与鉴赏方法的程式策划勿庸讳言,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因为初中生的鉴赏水平尚处在形成阶段,学生听讲时的一脸茫然嘲讽教师口干舌燥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师策划的承载阅读与鉴赏方法的程式恰到好处与否。
应该说,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方法,需要教师以那些既理性又情感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如前面所述的整体思路阅读方法,学生运用得当,就不难把握整篇作品的美感。
下面列举几种于情于理均可让学生善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有效程式。
1、读——赏——感——品——析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可以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词的“五步品读鉴赏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鉴赏作品,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其中,“读美文”,要求用恰当的美的语调、语气流畅地朗读课文;“赏美景”,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变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感美情”,就是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品美句”、“析美词”,就是品味精美语句或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这五步依作品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但每一步均应力求有所得,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譬如鉴赏《紫藤萝瀑布》的第二自然段,美读之后,口述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的藤萝花,瀑布似地从空中垂下,那紫色深深浅浅的……泛着点点银光……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花的世界,能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受。
文中“仿佛在流动,在微笑、在不停的生长”一句,运用拟人、排比,突出了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挑逗”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泛着点点银光”的藤萝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的美好情态。
2、读——思——品——悟“读”指的是朗读,朗读就是要以声传情,传达出文章的喜怒哀乐。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作家的创作风格等等。
“思”是在读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探寻作者内在的情感脉络。
其中最要注意作品思路的曲折变化之处,抓住关键句、中心句等重要环节,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进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思路技巧。
“品”要在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理清了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即更深入地理解、品味、欣赏作品,从语言材料、作品的意义、作者的情感诸方面入手,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以体会。
“悟”指的是鉴赏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
譬如鉴赏《钓胜于鱼》,该文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性。
鉴赏者先朗读,可了解大意;然后边细读边思考,弄清“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直至文章以美丽的景色作背景来衬托老教授有什么作用等等问题,接下来品味品味文中的写景、引例、对话和议论,欣赏作者如何就不合常情的“钓胜于鱼”娓娓而谈,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倾注无穷的兴趣将使我们忘掉许多毫无意义的东西,在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中,我们会获得意料不到的东西。
3、读——比——说阅读语言含蓄深刻的现代散文,或者一篇或者几篇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根据其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拟若干个话题或可比点,并带着这些话题或可比点去认真阅读分析,然后围绕某个话题或可比点说一番有主旨、有详略、有条理的话,以达到透彻理解作品的目的(也可称此为“话题引读鉴赏法”)。
运用这一方法赏读《提醒幸福》,我们可以拟如下话题:“提醒灾祸”、“提醒幸福”、“‘提醒’的困惑”、“《提醒幸福》比喻多”、“排比句和排比段给《提醒幸福》增辉”等,但“说”时既要尽可能引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又要力求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运用这一方法鉴赏《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这两篇短文,我们可从主旨、内容、思路、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等角度拟好可比点,比较其异同,以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是谈生命问题,《敬畏生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赞美“生命”的执着和顽强;《热爱生命》则以议论为主,阐述作者对“生命”问题的看法。
前者侧重抒情,后者侧重说理。
从行文思路看,《敬畏生命》围绕中心事件(湖边有几棵树不停地飘散白色纤维),按照时间推移(一个夏天的下午,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整个下午,整个晚上,第二天,那几天),渐次写出作者的感情变化(没有十分注意,简直令人吃惊,诧异和震撼,满心折服,敬畏,感动),表达作者的感受(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热爱生命》先对比写对待生命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哲人”无视生命的存在;“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然后揭示生命的本质(生之本质在于死),表达“我”对生命的热爱(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4、读——悟“读”是手段,“悟”是目的。
反复吟诵一篇佳作,从而体悟其精妙,堪称一种快捷的鉴赏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阅读现代散文,尤其要重视诵读——即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念”,“念”出思想,“念”出感情,“念”出形象,“念”出文采。
当然“诵读”是有讲究的,为了达到深入领会作品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定向诵读鉴赏法”。
拟轻读以悟 境。
鉴赏者带着问题轻声读作品,可凭借文本,通过联想、想象,使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从而有话可谈所见所闻,这样,鉴赏者在“话画互变”的心理转换中自然地加强了语言、情境的感受,为语言理解奠定了基础。
拟默读以悟 意。
“默读静思考,潜心会本文。
”默默地边读边想可以更好地理解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意思。
拟品读以悟法。
在理解内容,领悟语言内涵后,鉴赏者进而在语言 形式与语言内涵结合的探究上加强对语言思想的理解和语言情感的体会,从中深刻领悟语言规律,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拟朗读以悟情。
在领会语言内涵、领悟语言技巧的基础上,借助朗读这一有声语言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意,从而使语言的 形象美、情感美、技巧美借助于朗读时语气的选择、语速的变更、语调的起伏、语音的高低等充分展示出来,于是鉴赏到语言美。
譬如鉴赏《金黄的大斗笠》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可通过轻读,想象一幅风雨图,图画中贮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
再通过默读,从画面中看故事,领悟姐弟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
继而通过品读,了解作者用了三个镜头表现风雨的变化,把故事点染出来,拟人、比喻的多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贴切。
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姐姐和弟弟的手足之情。
语言优美的散文有哪些
1.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2.生我何用
不能欢笑。
灭我何用
不减狂骄。
3. 明知道是不可能相见的,为什么还要记住4..我像一个优伶,时哭时笑着,也不知道着悲喜是自己的,还是一种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们在叫好,但我很孤独,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世界,那里只有神与妖,没有人,没有人间的一切琐碎,却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
但真正生活在那里,我有孤独,因为我是一个人。
5..相遇皆是缘 缘尽莫强求 6.一切都会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记忆。
而记忆是实在还是虚幻
它摸不着看不到,但它却又是那样沉重的铭刻在心7..原来一生一世那么短暂,原来当你发现所爱的,就应该不顾一切的去追求。
因为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命运是大海,当你能够畅游时,你就要纵情游向你的所爱,因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时候会来到,卷走一切希望与梦想。
8.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
9..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因为失去而忧伤,为什么为了时光短暂而忧虑。
我要去找到那力量,让所有的生命都超越界限,让所有的花同时在大地上开放。
让想飞的就能自由飞翔,让所有人和他们喜欢的永远地在一起。
10. 我不是忘记,我是一无所有。
11.我终不能改变那个开始,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12.这个世界有你不能到达的地方,有你不应到达的地方,有你一辈子也不会去到达的地方,你的世界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大,界限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可你却以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13.你以为你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是在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见的墙,其实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语句优美的文章
诗意的生活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海德格尔 诗意地生活,自可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诗意地生活,自可静赏古层贮月松风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存世在百年之间,生命之路惟有用一份清明与淡定去行走,诗意地生活,它可找等到自身真正的价值。
繁琐的俗世,人总是难以舒展最初的念意。
纷扰的世事,迷乱的红尘,人们为俗务烦扰,让快乐的心蒙了尘,在成功的阶梯上摔了跤,才记起先哲们所说的诗意与淡定。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
仗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土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惟有心中的道德律与头顶上的星空令他敬畏,当我们选择诗意地去生活时,方能探寻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首,生命微笑。
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
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实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籍,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
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清静红尘纷扰,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 北京一考生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每每读起这诗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
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
不然怎地浸湿了整件衣裳
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
不然怎地铺满了整条幽径
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
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 纳兰是寂寞的。
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的寂寞。
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
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 李煜也是寂寞的。
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
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
尤其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
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
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滕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
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
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
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
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和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
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一方百姓。
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
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
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
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
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思想深厚、雄浑大气的佳作。
文章的标题“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便是文章的立意所在,文章围绕“寂寞”精选历史文人与英雄为素材,逐层深入,从文人的个人寂寞、家国之恨写到英雄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发出“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的感叹,表达了自己对“寂寞”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文章纵横时空,大开大阖,诗句、名言、典故随手拈来,展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史功底和阅读积累。
<<怀想天空>> ? 江苏一考生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总有那么一群美丽的精灵,以它们动听的声调、变幻的格律,引领着我在那片天空中飞行。
// 这些精灵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宋词。
// 已记不清是怎样认识宋词的了,只知道自己已深深地迷恋于宋词那飞扬的文采,深切的情感;只知道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可以在这片天空自由地飞行,自由地呼吸。
// 我爱读李煜——那个孤独悲伤的词人。
国破家亡的痛苦让他的词如淬火升华,再不是那唱尽繁华绮梦的靡靡之音,而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唱遍愁情,吟遍悲伤,但当不知多少帝王的楼阁都在历史的风雨中消散时,唯有他,赢得了永恒。
读李煜,我读懂了那一份悲,那一份孤独,让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份不会经历但却体验过的情感。
// 我爱读辛弃疾。
辛弃疾,每每走近他的词,都会感到剑气逼人。
如同一把龙吟剑在匣中长啸。
我读到他的豪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我读到他的壮志未酬:“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读到他的痛苦:“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是啊,纵使栏杆拍遍又怎样
你本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却只能在梦中挑灯看剑,回到吹角连营,岂不悲
辛弃疾,那一份壮志难酬让我悲伤,那一份痛苦让我难过。
也许,灵魂正是这样开始成长的。
// 我爱读苏轼。
每每读到他的词,总是会看到他舞动长袖,潇洒而又孤独,而那一轮让他迷恋的明月,在我将痴时跌落至我的掌心。
我喜欢读他的“明月几时有”,我更爱读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一句“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唱尽了所有的无奈。
苏轼是豁达的词人,被贬黄州,也许彷徨,也许失意,但最后,他站得潇洒,站得笔直。
他的旷达让我每当读到他的词时都会感到如同海风拂面,吹尽我身上的琐屑与世俗,让我飞得更高。
// 我爱读宋词,喜欢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喜欢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喜欢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喜欢宋词那一份婉约,那一份豪迈,那一份愉悦,那一份悲伤。
喜欢在清冷的灯光下,翻开一本宋词,让自己深入那隐没寂寞繁华的文字之中,让自己的灵魂自由地飞翔。
// 平凡的生活中,我知道我有一片天空,可供我自由呼吸,自由品味,自由感悟,自由成长,自由飞翔!// 我爱宋词,爱在它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突出之处可以用三“美”来阐述:// 一是立意的机巧之美。
// 作者一下笔便将自己所怀想的天空作了直截了当的界定——宋词的天空。
之所以说其立意是机巧之美,而不是新奇之美,原因在于,宋词的博大与精深,其中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已打动过无数人的心,感念之、陶醉之、咏赞之,算不得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作者却能巧妙地将其嫁接到文题之中,以怀想去支撑起情感共鸣的一片天空,这恐怕不是人人都能想到与做到的。
//
抒情散文优美语句
草木萧瑟于秋风的追逐,纷飞的秋雨带来冬的讯息,迷离的思绪犹如苍穹下游移的精灵,忧伤的情怀跳跃着黑色的感叹号,朦胧而遥远的美丽永远抓不到…… 金秋是收获得季节,人们怀里揣满了丰收的喜悦,袋里装着辛劳的报酬,心里涌动着来年的希冀。
在这样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又收获了什么,“不知道
”从心底弹跳出的答案令自己莫名其妙。
轻柔的送走炽热的夏季,没有预兆的迎来了凉爽的秋季,转换的季节带来片刻的美丽,但却在心里留下了伤感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