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优美句子和精彩部分

随笔是什么

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

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

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

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

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

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

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

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

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

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

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

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

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

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

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

心得也可以是札记、体会。

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

沈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

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

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

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

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

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

在练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

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

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顺手拈来。

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

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做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

至于书写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

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

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

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

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

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

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

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阅读速度与理解 每个教育机构都有专业老师,教你提高阅读速度和增进阅读理解的方法,但下面所提供的并不是想用来替代专业老师的辅导。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

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

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

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

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

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

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

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随感。

(六)存疑式。

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

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

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百度知道的读书笔记可以评论代之,不过别人可以看到,被评论者和管理员可以删除它。

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

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

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

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

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

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

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

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

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

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

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

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

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

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

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

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

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

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

”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

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自由背诵一首诗歌。

课前请一名孩子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

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

《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

《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

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

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

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

何俊毅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

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三、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

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而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撰写、交流读书笔记,提高写作水平。

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

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书笔记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

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我在新浪网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上申请的博客yshtxy)进行交流展示。

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

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

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经过数年的坚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级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课外阅读和积累方面也明显超出同龄的孩子,部分同学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诗;作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旁征博引。

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在文学积淀、文章修养和文风、情趣风格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阅读随笔是写读后感还是摘抄好文章

“随笔”“随笔”,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

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

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

平平凡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态。

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境界,放任自由。

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2、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

所以,身处现代,你选择写作,其实写作也在选择你。

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与写作结下一份良缘。

应该说,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它在随笔式的自由写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总说永恒,期盼永恒,其实哪会有什么真正的永恒。

人易朽,文字也易朽。

如前所述,写作和其它种类的艺术一样,只是人的一种生命享受与精神自救。

写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觉悟与抱负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写作的好手。

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贴近平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

随笔的分类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1、记叙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

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 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

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

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3、说明性随笔 黎先耀写人和自然关系的随笔《天之骄子》,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因此,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

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

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 怎样写教育随笔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 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 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的,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之余,及时把心得记录下来,不仅对自己日后工作有促进作用;如果发表,对广大同仁也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回顾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的心得和方法,不仅积淀了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丰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其功赫赫.回首整个从教生涯,或许因疏于及时记载心得体会,届时找到一条清晰的轨迹不免显得有些困难,然昨日难以再现,徒留一缕憾意. 诚然,如今的教师负担很重.有来自业务上的,更多的或许还是来自心理方面无形的压力.面对高职低聘,转岗,待岗等现实问题,使得教师们对分数不得不计较.一贯被称之为良心活儿的隐性工作,教师自己对良心两字欲说还休.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数是硬道理的论调就不难理解.也因此会有不少教师奉行一心只教手中书,莫管教改与科研.这种现状,结果使得教师自己只拥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无益的.适时撰写论文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其操作性强,收效也显著. 教师的论文,大致可分为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文章和涉及具体问题的教学小论文.考虑到实际情况,笔者更赞同广大中小学教师侧重写一些教学小论文.通过及时整理教学思路,记录教学心得,只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就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缜密的思考,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形成文字.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质疑,析疑的过程.写作过程使得教师对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趋条理化,更符合科学性,能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 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作为教师,不进行教研,而直接从事抽象的理论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教研就没有科研.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 三,教育随笔写什么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如读书笔记,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 .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教育随笔,因其篇幅的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那么,教育随笔写些什么呢 (一)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教学吃字时,考虑到学生先学气字,后学吃字,容易把吃写成气,因而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吃的右半部分千万不能写成气字.谁料,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是有很多学生错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会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错了,怎么帮助学生正确记住这个字呢 她想了一个办法.一次讲评时,她对同学们讲,今天中午,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大饿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纷纷说不可能!谁会把筷子吃下去呢 见大家都在参与议论这事,她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就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让他写一句话我吃了一碗饭.不出所料,学生把吃写成了气,有同学马上站起来更正,错了!错了!吃的中间没有一横!她笑笑,指着这位同学写的气说:你们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给卡在喉咙里了.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起来.你们能帮他把筷子夹出来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打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出错,看来筷子卡在喉咙里给大家的印象还是相当深的. 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主要收获在哪里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 主要症结在哪里 用什么方法弥补 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好题材又诞生了. (二)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本来先想表扬部分写得好的,再批评那些写得差的,看到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时,他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学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扬,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们都认真地对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许多传神的字词,优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构思,已悄然出现在不同的本子上.还有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回来之后,高兴得不得了.没用家里人催着做作业,自己认真地将作文改了又改,再认真地誉写好.而这个孩子原本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之—.表扬的力量可见一斑. (三)写教育偶得.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位老师看到他校一位老师在评判学生分数时,把作业的最低线定为甲下.好一点的就毫不犹豫地给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写得整洁美观的,再加上一个苹果;写得特别用心或者解题有新意的,加上两个苹果.当然,所谓的苹果,只不过是一个刻成苹果状的小印戳而已.但这种看似画饼充饥式的评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学生带回去的作业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绩,这样一来,孩子欢天喜地,家长也开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脸上都堆满了开朗的笑容,孩子们常挤在一起翻开作业本在比谁得的苹果多,并为了能得更多的苹果而在暗地里较劲.反观自己身边的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很多,而对学生的评价却很低,使得家长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很差而常常训斥孩子,而学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鲜红的╳,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差,对学习日渐失去了信心,变得畏畏缩缩的,自然少了那份应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们的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要少一些正经,多一点欢颜;少一点刻薄,多一些变通与关爱,这样才会取得如同这给苹果一样的效果. (四)记学习所悟.平时,我们在阅读书报时,常有所感,有所悟.记得有位老师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师的金饭碗光芒不再,感到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源的日渐减少,末位下岗已是不争的事实.惟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远属于自己,由此写了篇文章《谁动了老师的奶酪》,发表在《教师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还有位老师看了《美国教师教蚯蚓》后在自己的自然教学中也作了类似的尝试,写了篇题为《动起来教(捉蚂蚁)》的文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课前她安排学生捉蚂蚁,并让学生把蚂蚁装在能透气的小瓶子里,这样学生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课上她安排学生画蚂蚁,驱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观察小蚂蚁,然后让学生说蚂蚁的身体构造,这样一来,课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具体了,生动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是那种灌输式教学所难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创设融洽和谐的师生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毫无拘束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要远比那种为维护师道尊严而人为地拉开师生间距离的做法高明得多.因为师生关系的不民主,最终导致的是师生关系的对立;学生会因厌恶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恶其师而厌其教轻其理.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 在听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 在写教育随笔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作这两方面的思考: 1,由点及面作发散性思考.李镇西老师由学校强迫女儿剪去秀发,想到学校的专制,进而联想到教育上的种种不民主现象,并就这种现象进行剖析. 2, 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比如说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教师 导致这一现象的病源在哪 我们又如何去疗救 对这类情况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 处理的结果如何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你得到什么启发 如果我们真正思考了,并付诸于行动了,肯定会有收获的. 四,教育随笔怎样写 很简单,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移到自己的硬盘中即可,不必过分强调逻缉,不必十分讲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 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 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反思5分钟也行,50分钟也可.可写文章则不同,5句话总认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这一观念影响了大家写随笔的积极性.为了使自己改变被动的局面,为什么不改一改这一旧观念呢 其实也没有人规定过教学随笔不可以只写五句话.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 比如: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 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就是一篇好随笔,可能它不适合发表,但教师写教学随笔主要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对自己教学的改变,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当然,我并不是说写随笔只用五句话,而是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写则长无时间写则短. 常写短随笔可以克服写随笔的危难情绪,可养成勤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坚持下去,偶尔写几篇较长的教学随笔,可以发表的随笔并不是难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教师工作最忙,毕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间里没有教学工作,正是修改随笔,完善随笔的好时机.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可以补充一下这样的内容.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 这样是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发表也是没有问题的. 写随笔从字数,语言方面比较自由,但也不可以随便写,它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教学实录,它是反思后的结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随笔也不是日记,如果说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如果说某一天灵感不断,写它个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有的人只追求随笔的数量,不关注随笔的质量,几十篇下来,风格一个样,语言一个样,甚至连描述的教学情节也差不多,每天坚持写这样雷同的教学随笔价值是不大的.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 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 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五,写教学随笔的注意点.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愿大家从现在起,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写我心,每天,每周挤时间写一点,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必将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什么是随笔

1.犹言随手下笔。

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3.一种散文体裁。

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随着心情来写</CA>

随笔怎么写

随笔本来就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体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了一个话题可以围绕那个话题展开当然,随笔即使是随笔,也要有情感要有语言组织,会适当的运用词汇,不能写的像流水帐一样.但随笔.我个人觉得,必须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多看看别人写的随笔吧

随笔怎么写???

随意而不随便 ——随笔写作漫谈 作者:上海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语文特级教师 过传忠 《中文自修》杂志提倡中学生写随笔,还辟了“生活随笔”专栏,这是办了件好事。

专栏也陆续发表了一些好文章,值得庆贺和提倡。

对于写随笔,同学中有两种看法:一是不当回事,“不就是随便写写吗

”顺手涂几笔,交差了事。

一是太当回事,既然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散文要求形散神聚,从选材、构思到表达,都得刻意求工,中学生活贫乏,底子又薄,怎么写得好

还未下笔就忧心忡忡,自然写不出好作品。

据我看,两种态度都有所偏颇。

随笔者,随手笔录,随意而写。

记事抒情,夹叙夹议,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完全不需要“绞脑子”。

只要认真对待,一定能写好。

但随意不等于随便,不把心思放在上面,不认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磨砺文笔,也是写不好的。

随意而不随便,这就是我对随笔写作的看法。

为此,我想结合今年《中文自修》“生活随笔”专栏刊登的几篇习作谈三点意见。

一是要率真,纯真。

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

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

譬如徐喆雯的《求医》,写了她挂急诊的经历。

看病谁没有经历过,有什么好写

然而作者并不这么想,或许是这段经历已深深刻在她的记忆中,因此,虽是随手写来,却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关切和医务人员的冷漠对比着写,通过一系列细节,真实可信地写得丝丝入扣,感动着读者同她一起呼唤“医德”的降临。

你可以说她写得太浅,你也可以说她就事论事,未揭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但我觉得,能写得真实可信,令人感动,对于一篇中学生的习作,也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的叙事基础,今后的提高是并不难的。

反之,为了讨好老师、家长或编辑,事情还写不清楚就动脑筋虚构、造作,以至于抄袭、拼凑,把成人的“瞒”和“骗”那一套先学过来,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

我们要从随笔的“真”开始,来抵制和扭转作文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二是要引人向善。

随笔要写得真实,是否意味着什么都能写,写什么都是“如实反映”呢

也不是。

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

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

要写,要反映,我们的目光应对着什么

我们的兴趣应当在哪里

我们当然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

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

是是非非、祛恶扬善,该是我们必须养成的习惯。

就拿詹颖珏写的《心底的旋律》来说,面对一批孤儿院里的小朋友,人们大多是同情、怜悯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人轻视甚至厌恶他们。

而我们的作者呢,则是“尝试着去接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由于她“用人世间最真诚的爱叩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这篇习作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此吧

十分可贵。

我们应当同这位小作者一样,与人为善、引人向善,不游戏人生,不圆滑逃避,也不偏颇固执,这样,随笔是能写好的。

三要给人以美。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毕竟也属于文学作品,不应当与美绝缘。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

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人们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美感,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

在这一点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会给我们启示的。

他写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楼梯”,那“没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马桶”的“设备”……但我读了却和作者一样,“永远不会嫌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因为他还写了住在这里的人,写了那对爷爷奶奶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写了那几乎整个弄堂的邻里都与他和睦相处……正是这些人间的真情挚爱,使他“感到一种幸福,单纯的幸福,无所奢求的幸福。

”写得多美啊,可以称得上意味隽永了。

这要比那些随便发泄、无病呻吟的作品有价值得多,也绝非那些矫揉造作、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总之,只要我们真心朝着真善美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终有一天能写出好的随笔作品的。

初中一随笔

你可以看看余秋雨的《千年一叹》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随笔

“随笔”“随笔”,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

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

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

平平凡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态。

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境界,放任自由。

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2、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

所以,身处现代,你选择写作,其实写作也在选择你。

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与写作结下一份良缘。

应该说,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它在随笔式的自由写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总说永恒,期盼永恒,其实哪会有什么真正的永恒。

人易朽,文字也易朽。

如前所述,写作和其它种类的艺术一样,只是人的一种生命享受与精神自救。

写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觉悟与抱负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写作的好手。

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贴近平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

随笔的分类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1、记叙性随笔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

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

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

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3、说明性随笔黎先耀写人和自然关系的随笔《天之骄子》,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因此,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

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

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怎样写教育随笔一,什么是教育随笔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的,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之余,及时把心得记录下来,不仅对自己日后工作有促进作用;如果发表,对广大同仁也具有借鉴意义.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回顾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的心得和方法,不仅积淀了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丰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其功赫赫.回首整个从教生涯,或许因疏于及时记载心得体会,届时找到一条清晰的轨迹不免显得有些困难,然昨日难以再现,徒留一缕憾意.诚然,如今的教师负担很重.有来自业务上的,更多的或许还是来自心理方面无形的压力.面对高职低聘,转岗,待岗等现实问题,使得教师们对分数不得不计较.一贯被称之为良心活儿的隐性工作,教师自己对良心两字欲说还休.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数是硬道理的论调就不难理解.也因此会有不少教师奉行一心只教手中书,莫管教改与科研.这种现状,结果使得教师自己只拥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无益的.适时撰写论文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其操作性强,收效也显著.教师的论文,大致可分为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文章和涉及具体问题的教学小论文.考虑到实际情况,笔者更赞同广大中小学教师侧重写一些教学小论文.通过及时整理教学思路,记录教学心得,只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就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缜密的思考,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形成文字.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质疑,析疑的过程.写作过程使得教师对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趋条理化,更符合科学性,能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作为教师,不进行教研,而直接从事抽象的理论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教研就没有科研.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三,教育随笔写什么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如读书笔记,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 .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教育随笔,因其篇幅的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那么,教育随笔写些什么呢(一)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教学吃字时,考虑到学生先学气字,后学吃字,容易把吃写成气,因而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吃的右半部分千万不能写成气字.谁料,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是有很多学生错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会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错了,怎么帮助学生正确记住这个字呢 她想了一个办法.一次讲评时,她对同学们讲,今天中午,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大饿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纷纷说不可能!谁会把筷子吃下去呢 见大家都在参与议论这事,她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就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让他写一句话我吃了一碗饭.不出所料,学生把吃写成了气,有同学马上站起来更正,错了!错了!吃的中间没有一横!她笑笑,指着这位同学写的气说:你们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给卡在喉咙里了.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起来.你们能帮他把筷子夹出来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打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出错,看来筷子卡在喉咙里给大家的印象还是相当深的.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主要收获在哪里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 主要症结在哪里 用什么方法弥补 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好题材又诞生了.(二)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本来先想表扬部分写得好的,再批评那些写得差的,看到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时,他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学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扬,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们都认真地对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许多传神的字词,优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构思,已悄然出现在不同的本子上.还有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回来之后,高兴得不得了.没用家里人催着做作业,自己认真地将作文改了又改,再认真地誉写好.而这个孩子原本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之—.表扬的力量可见一斑.(三)写教育偶得.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位老师看到他校一位老师在评判学生分数时,把作业的最低线定为甲下.好一点的就毫不犹豫地给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写得整洁美观的,再加上一个苹果;写得特别用心或者解题有新意的,加上两个苹果.当然,所谓的苹果,只不过是一个刻成苹果状的小印戳而已.但这种看似画饼充饥式的评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学生带回去的作业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绩,这样一来,孩子欢天喜地,家长也开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脸上都堆满了开朗的笑容,孩子们常挤在一起翻开作业本在比谁得的苹果多,并为了能得更多的苹果而在暗地里较劲.反观自己身边的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很多,而对学生的评价却很低,使得家长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很差而常常训斥孩子,而学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鲜红的╳,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差,对学习日渐失去了信心,变得畏畏缩缩的,自然少了那份应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们的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要少一些正经,多一点欢颜;少一点刻薄,多一些变通与关爱,这样才会取得如同这给苹果一样的效果.(四)记学习所悟.平时,我们在阅读书报时,常有所感,有所悟.记得有位老师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师的金饭碗光芒不再,感到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源的日渐减少,末位下岗已是不争的事实.惟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远属于自己,由此写了篇文章《谁动了老师的奶酪》,发表在《教师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还有位老师看了《美国教师教蚯蚓》后在自己的自然教学中也作了类似的尝试,写了篇题为《动起来教(捉蚂蚁)》的文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课前她安排学生捉蚂蚁,并让学生把蚂蚁装在能透气的小瓶子里,这样学生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课上她安排学生画蚂蚁,驱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观察小蚂蚁,然后让学生说蚂蚁的身体构造,这样一来,课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具体了,生动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是那种灌输式教学所难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创设融洽和谐的师生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毫无拘束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要远比那种为维护师道尊严而人为地拉开师生间距离的做法高明得多.因为师生关系的不民主,最终导致的是师生关系的对立;学生会因厌恶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恶其师而厌其教轻其理.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在听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在写教育随笔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作这两方面的思考:1,由点及面作发散性思考.李镇西老师由学校强迫女儿剪去秀发,想到学校的专制,进而联想到教育上的种种不民主现象,并就这种现象进行剖析.2, 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比如说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教师 导致这一现象的病源在哪 我们又如何去疗救 对这类情况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 处理的结果如何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你得到什么启发 如果我们真正思考了,并付诸于行动了,肯定会有收获的.四,教育随笔怎样写很简单,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移到自己的硬盘中即可,不必过分强调逻缉,不必十分讲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 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反思5分钟也行,50分钟也可.可写文章则不同,5句话总认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这一观念影响了大家写随笔的积极性.为了使自己改变被动的局面,为什么不改一改这一旧观念呢 其实也没有人规定过教学随笔不可以只写五句话.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比如: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就是一篇好随笔,可能它不适合发表,但教师写教学随笔主要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对自己教学的改变,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当然,我并不是说写随笔只用五句话,而是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写则长无时间写则短.常写短随笔可以克服写随笔的危难情绪,可养成勤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坚持下去,偶尔写几篇较长的教学随笔,可以发表的随笔并不是难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教师工作最忙,毕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间里没有教学工作,正是修改随笔,完善随笔的好时机.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可以补充一下这样的内容.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 这样是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发表也是没有问题的.写随笔从字数,语言方面比较自由,但也不可以随便写,它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教学实录,它是反思后的结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随笔也不是日记,如果说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如果说某一天灵感不断,写它个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有的人只追求随笔的数量,不关注随笔的质量,几十篇下来,风格一个样,语言一个样,甚至连描述的教学情节也差不多,每天坚持写这样雷同的教学随笔价值是不大的.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 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五,写教学随笔的注意点.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愿大家从现在起,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写我心,每天,每周挤时间写一点,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必将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

草房子 第一章秃鹤 好词10个好句3个和感受。

提问搜一搜草房子 第秃鹤 好词10个好句3个和。

跪求!!!!!!!!!!!!!!!!!!!!!!!写回答 查看全部10个回答午月想他LV.3 推荐于 2022-11-25书名:《草房子》作者:曹文轩好词:接二连三 抖抖索索 五颜六色 异想天开 出人意料一丝不苟 全神贯注 心惊肉跳 七上八下 隐隐约约无忧无虑 一贫如洗 荒无人烟 结结巴巴 不问寻常无能为力 心不在焉 小心翼翼好段:(1)桑桑跟着父亲在大街上走着。

已是秋天,风在街上吹着时,很有了点凉意。

街两旁的梧桐树,虽然还没有落叶,但已让人感觉到,再刮几起秋风,枯叶就会在这夜晚的灯光里飘落。

父子俩就这样走在梧桐树下的斑驳的影子里。

秋天夜晚的大街,反倒让人觉得比乡村的夜晚还要寂寞。

点评:秋风枯叶,都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衬托出父亲当时的心情多么沉痛、悲伤,树下斑驳的身影,寂寞的感觉,让读者感觉到父亲此时是多么的无助和心神不定。

这段话写出了父亲得知儿子的病况后的心情。

好段:(2)过不一会,就下起晚雨来。

窗外就是河。

桑桑坐在窗口,一边继续吃烀藕,一边朝窗外望着。

岸边有根电线杆,电线杆上有盏灯。

桑桑看到了灯光下的雨丝,斜斜地落到了河里,并看到了被灯光照着的那一小片水面上,让雨水打出来的一个个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

他好像在吃藕,但吃了半天,那段藕还是那段藕。

点评:文中的雨丝,就像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愁。

一个个水泡就像堵在胸口的心事。

桑桑似乎从父亲的表现中看出了什么,他在思索,因此,吃了半天,那段藕还是那段藕。

读后感: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有着金黄色的草房子、略带苦味艾叶、静悄悄的河流、一望无际的麦田,这就是美丽、祥和的油麻地。

在这儿,有调皮、机灵的桑桑,温柔、善良但胆小的纸月,自尊心极强的陆鹤,执着慈祥的秦大奶奶,为了荣誉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桑乔校长,多才多艺的蒋一轮,给人以无限鼓励的温幼菊……他们在一起,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这就组成了曹文轩笔下的《草房子》。

在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杜小康。

杜小康原来生活在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里,而父母更是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但在一次生意中,他父亲把所有的家产全都输了个精光,杜小康一下子从幸福的天堂跌到了低谷。

后来,杜小康在桑桑的帮助下,十分从容地摆起了小地滩。

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还表现得不卑不亢,这需要一个人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

而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不要说大困难,就是一个小小的麻烦都怨天尤人,都要依赖父母,那我们以后还如何在社会上站稳,独立生活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了同类的问题,我们会自己去想办法吗

可能卧在家里面哭鼻子了吧。

除了杜小康,秦大奶奶给我的印象也很深。

油麻地的人为了在秦大奶奶的地上建一所学校而将秦大奶奶赶到一个小角落里。

不服气的秦大奶奶就想尽各种方法报复人们。

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秦大奶奶改变了她的态度。

最后,为了捡起学校掉到河里的南瓜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为秦大奶奶行为而感动,感动她为了学校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比起感动,可能更多的人会为秦大奶奶惋惜,惋惜一个和蔼可亲、体贴人心的好奶奶就这样走了。

秦大奶奶身上那舍已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秦大奶奶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掂量下一,孰轻孰重,免得因小失大。

从现在起,让我们在做事前先做到心中有底,以免到最后后悔莫及。

最后不能忘记,遇到困难可不要退缩哟

立在炉上的那只黑色的瓦罐,造型土气,但似乎又十分讲究,粗朴的身子,配了一只弯曲得很优稚的壶嘴和一个很别致的壶把。

药已经煮开。

壶盖半敞,蒸气推动着壶盖,使它有节奏地在壶口上弹跳着。

蒸气一缕一缕地升腾到空中,然后淡化在整个小屋里,使小屋里洋溢着一种让人头脑清醒的药香。

点评:对瓦罐和壶口的描写,是在状物,也是在描写瓦罐主人细心的生活态度,以及药寮中温馨的气氛,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一块很大很大的桑田。

一望无际的桑树,棵棵枝叶繁茂,还未走进,就远远地闻到了桑叶所特有的清香。

没有一丝风,一株株桑树,好像是静止的.点评:简洁的描写了桑田风景,通过环境描写了静态的桑叶。

教育随笔怎么写

怎样写教育随笔 ,什么是教育随笔 随笔是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的,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之余,及时把心得记录下来,不仅对自己日后工作有促进作用;如果发表,对广大同仁也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回顾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的心得和方法,不仅积淀了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丰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其功赫赫.回首整个从教生涯,或许因疏于及时记载心得体会,届时找到一条清晰的轨迹不免显得有些困难,然昨日难以再现,徒留一缕憾意. 诚然,如今的教师负担很重.有来自业务上的,更多的或许还是来自心理方面无形的压力.面对高职低聘,转岗,待岗等现实问题,使得教师们对分数不得不计较.一贯被称之为良心活儿的隐性工作,教师自己对良心两字欲说还休.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数是硬道理的论调就不难理解.也因此会有不少教师奉行一心只教手中书,莫管教改与科研.这种现状,结果使得教师自己只拥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无益的.适时撰写论文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其操作性强,收效也显著. 教师的论文,大致可分为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文章和涉及具体问题的教学小论文.考虑到实际情况,笔者更赞同广大中小学教师侧重写一些教学小论文.通过及时整理教学思路,记录教学心得,只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就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缜密的思考,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形成文字.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质疑,析疑的过程.写作过程使得教师对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趋条理化,更符合科学性,能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 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作为教师,不进行教研,而直接从事抽象的理论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教研就没有科研.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 三,教育随笔写什么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如读书笔记,如教育案例,如教学反思,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 .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教育随笔,因其篇幅的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那么,教育随笔写些什么呢 (一)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教学吃字时,考虑到学生先学气字,后学吃字,容易把吃写成气,因而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吃的右半部分千万不能写成气字.谁料,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是有很多学生错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会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错了,怎么帮助学生正确记住这个字呢 她想了一个办法.一次讲评时,她对同学们讲,今天中午,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大饿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纷纷说不可能!谁会把筷子吃下去呢 见大家都在参与议论这事,她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就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让他写一句话我吃了一碗饭.不出所料,学生把吃写成了气,有同学马上站起来更正,错了!错了!吃的中间没有一横!她笑笑,指着这位同学写的气说:你们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给卡在喉咙里了.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起来.你们能帮他把筷子夹出来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打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出错,看来筷子卡在喉咙里给大家的印象还是相当深的.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主要收获在哪里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 主要症结在哪里 用什么方法弥补 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好题材又诞生了.(二)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本来先想表扬部分写得好的,再批评那些写得差的,看到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时,他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学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扬,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们都认真地对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许多传神的字词,优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构思,已悄然出现在不同的本子上.还有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回来之后,高兴得不得了.没用家里人催着做作业,自己认真地将作文改了又改,再认真地誉写好.而这个孩子原本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之—.表扬的力量可见一斑.(三)写教育偶得.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位老师看到他校一位老师在评判学生分数时,把作业的最低线定为甲下.好一点的就毫不犹豫地给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写得整洁美观的,再加上一个苹果;写得特别用心或者解题有新意的,加上两个苹果.当然,所谓的苹果,只不过是一个刻成苹果状的小印戳而已.但这种看似画饼充饥式的评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学生带回去的作业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绩,这样一来,孩子欢天喜地,家长也开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脸上都堆满了开朗的笑容,孩子们常挤在一起翻开作业本在比谁得的苹果多,并为了能得更多的苹果而在暗地里较劲.反观自己身边的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很多,而对学生的评价却很低,使得家长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很差而常常训斥孩子,而学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鲜红的╳,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差,对学习日渐失去了信心,变得畏畏缩缩的,自然少了那份应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们的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要少一些正经,多一点欢颜;少一点刻薄,多一些变通与关爱,这样才会取得如同这给苹果一样的效果.(四)记学习所悟.平时,我们在阅读书报时,常有所感,有所悟.记得有位老师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师的金饭碗光芒不再,感到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源的日渐减少,末位下岗已是不争的事实.惟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远属于自己,由此写了篇文章《谁动了老师的奶酪》,发表在《教师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还有位老师看了《美国教师教蚯蚓》后在自己的自然教学中也作了类似的尝试,写了篇题为《动起来教(捉蚂蚁)》的文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课前她安排学生捉蚂蚁,并让学生把蚂蚁装在能透气的小瓶子里,这样学生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课上她安排学生画蚂蚁,驱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观察小蚂蚁,然后让学生说蚂蚁的身体构造,这样一来,课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具体了,生动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是那种灌输式教学所难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创设融洽和谐的师生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毫无拘束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要远比那种为维护师道尊严而人为地拉开师生间距离的做法高明得多.因为师生关系的不民主,最终导致的是师生关系的对立;学生会因厌恶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恶其师而厌其教轻其理.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在听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在写教育随笔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作这两方面的思考:1,由点及面作发散性思考.李镇西老师由学校强迫女儿剪去秀发,想到学校的专制,进而联想到教育上的种种不民主现象,并就这种现象进行剖析.2, 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比如说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教师 导致这一现象的病源在哪 我们又如何去疗救 对这类情况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 处理的结果如何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你得到什么启发 如果我们真正思考了,并付诸于行动了,肯定会有收获的.四,教育随笔怎样写 很简单,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移到自己的硬盘中即可,不必过分强调逻缉,不必十分讲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 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 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反思5分钟也行,50分钟也可.可写文章则不同,5句话总认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这一观念影响了大家写随笔的积极性.为了使自己改变被动的局面,为什么不改一改这一旧观念呢 其实也没有人规定过教学随笔不可以只写五句话.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比如: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就是一篇好随笔,可能它不适合发表,但教师写教学随笔主要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对自己教学的改变,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当然,我并不是说写随笔只用五句话,而是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写则长无时间写则短.常写短随笔可以克服写随笔的危难情绪,可养成勤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坚持下去,偶尔写几篇较长的教学随笔,可以发表的随笔并不是难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教师工作最忙,毕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间里没有教学工作,正是修改随笔,完善随笔的好时机.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可以补充一下这样的内容.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 这样是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发表也是没有问题的.写随笔从字数,语言方面比较自由,但也不可以随便写,它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教学实录,它是反思后的结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随笔也不是日记,如果说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如果说某一天灵感不断,写它个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有的人只追求随笔的数量,不关注随笔的质量,几十篇下来,风格一个样,语言一个样,甚至连描述的教学情节也差不多,每天坚持写这样雷同的教学随笔价值是不大的.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 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五,写教学随笔的注意点.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愿大家从现在起,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写我心,每天,每周挤时间写一点,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必将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

优美句子和精彩部分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