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孟子的名言和感悟

有关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

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

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

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 富贵福泽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人们追求的愿望。

贫贱忧戚,则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

但张载却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机会。

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

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

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部中国历史,处处渗透着这种精神。

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

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

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

司马迁正是以此激励自己,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了撰写《史记》的伟业。

今天我们国家处在安定发展的时期,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爱护。

安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挫折困难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甚至只因一些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

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孟子名言和感想

1、仁者无敌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阅读感想:读孟子的东西,的确可以发现很多真理,但总有一点我不是很喜欢,那就是太政治化了,处处都和政治靠边。

我们来看看他说出了多少好的思想啊

什么“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等等,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深刻的,可最后却要落脚在“天下可运于掌”上。

最终,这些思想被统治者利用,反而成了一种“杀人武器”。

我真的很痛心,这不是孟子的错,孟子的出发点的确是“为民”,可是,他“为民的方式”却处处和统治者相扣,这点不像佛家和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站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理解生命本质,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也是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而唯独儒家,处处强调政治,强调“道之运用”。

从“仁者无敌”这一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既然是要做“仁者”了,又何必和“无敌”挂钩呢

仁者就是仁者,仁者是和天地相通的人,是觉悟了的人,是有大道德的人,当我真正成了“仁者”的时候,我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我可以去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度化他人,去普度众生,我绝不会去和人“敌对”,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难怪外国人不太喜欢中国的“孔子学院”呢,这也正是因为儒家文化倡导的东西并非是“人人平等”。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阅读感想:撇开后面的“天下可运于掌”这句画蛇添足之语不谈,仅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我应该给孟子打上满分了(可惜的是后面那句,所以,按照整体来讲,我只能给孟子打八十五分),从这一句里面,我看到了“孝”的本质。

什么是“孝顺”

现代人以为给父母一点点钱给父母一点点物质就是孝了,差得远呢,现在人是不孝的,是大不孝的。

孝是有层次的: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

这三个层次可以说是小孝、中孝和大孝,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做到了哪一层孝呢

我们把父母之身养好了吗

我们把父母之心养好了吗

我们把父母之志养好了吗

我为什么会从孟子说的这句话中想到孝呢

这正是因为我从这句话里面看到了“大孝”,看到了养父母之志的孝,我相信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父母的志向,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能明白父母的这一志向,我们就要沿着他们的道路去走,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啊

看看现代的人都做了些什么

别说孟子说的这大孝,很多人连小孝都没有做到呢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父母的“身体健康”

我们有这个智慧吗

很多人都是把父母拖进医院,浑身插满管子,这份心自然是好的,可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智慧不够,而让父母在无形之中受苦,这真是大不孝啊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能知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长短。

阅读感想: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孟子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对“生命的体验”,其实,生命说白了就是体验的过程,怎么体验呢

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融化进生命的海洋,我们自己去感受海面上的波涛汹涌。

我喜欢孟子说的这样的话,非常纯粹,非常简单,也非常深刻,里面没有涉及到一点点政治味道。

现在人大概是因为生活太好的缘故,都已经完全忘记了“体验”,而更多地是在“分析生命”,或是“观察生命”,遇到一点点不好的事情时,就怨天尤人;当遇到一点点好事情时,又狂喜不已。

我们的心总不能平静,心不能静就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

现代人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而把“生命”和“生活”分开了,都向外追逐,把生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并忘掉了其实生命的主角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所以我经常说现代活得没有心了,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外在的物质,这样的人生肯定是不会幸福,就更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了。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与别人一齐欣赏音乐快乐,哪种更快乐一些呢

阅读感想:这是孟子问齐宣王的话。

孟子认为,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才有可能统一天下。

这里又涉及到了政治。

当然,单就这句话的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智慧的,因为这句话的主旨意思就是“分享”,从佛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布施。

现代人已经弄不清楚财富的真正含义了,很多人以为抓住了“有形的物质”就叫财富,其实不是的,那只是“灰烬”而已,是虚假的相。

真正的财富是心灵的财富,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谁也拿不走的。

我们要和人分享的是什么

是心灵财富,因为这种财富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能让生命回归。

起先我不太了解分享的快乐,当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以后,我才发现,分享不但能给人带来幸福,还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代绝大多数人都很自私,这种自私是极端病态的,即使我们拥有得再多,如果不去分享,也不活拥有幸福。

有关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

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

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

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 富贵福泽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人们追求的愿望。

贫贱忧戚,则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

但张载却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机会。

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

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

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部中国历史,处处渗透着这种精神。

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

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

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

司马迁正是以此激励自己,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了撰写《史记》的伟业。

今天我们国家处在安定发展的时期,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爱护。

安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挫折困难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甚至只因一些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

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孟子名言和感想

1、仁者无敌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阅读感想:读孟子的东西,的确可以发现很多真理,但总有一点我不是很喜欢,那就是太政治化了,处处都和政治靠边。

我们来看看他说出了多少好的思想啊

什么“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等等,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深刻的,可最后却要落脚在“天下可运于掌”上。

最终,这些思想被统治者利用,反而成了一种“杀人武器”。

我真的很痛心,这不是孟子的错,孟子的出发点的确是“为民”,可是,他“为民的方式”却处处和统治者相扣,这点不像佛家和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站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理解生命本质,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也是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而唯独儒家,处处强调政治,强调“道之运用”。

从“仁者无敌”这一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既然是要做“仁者”了,又何必和“无敌”挂钩呢

仁者就是仁者,仁者是和天地相通的人,是觉悟了的人,是有大道德的人,当我真正成了“仁者”的时候,我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我可以去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度化他人,去普度众生,我绝不会去和人“敌对”,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难怪外国人不太喜欢中国的“孔子学院”呢,这也正是因为儒家文化倡导的东西并非是“人人平等”。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阅读感想:撇开后面的“天下可运于掌”这句画蛇添足之语不谈,仅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我应该给孟子打上满分了(可惜的是后面那句,所以,按照整体来讲,我只能给孟子打八十五分),从这一句里面,我看到了“孝”的本质。

什么是“孝顺”

现代人以为给父母一点点钱给父母一点点物质就是孝了,差得远呢,现在人是不孝的,是大不孝的。

孝是有层次的: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

这三个层次可以说是小孝、中孝和大孝,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做到了哪一层孝呢

我们把父母之身养好了吗

我们把父母之心养好了吗

我们把父母之志养好了吗

我为什么会从孟子说的这句话中想到孝呢

这正是因为我从这句话里面看到了“大孝”,看到了养父母之志的孝,我相信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父母的志向,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能明白父母的这一志向,我们就要沿着他们的道路去走,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啊

看看现代的人都做了些什么

别说孟子说的这大孝,很多人连小孝都没有做到呢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父母的“身体健康”

我们有这个智慧吗

很多人都是把父母拖进医院,浑身插满管子,这份心自然是好的,可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智慧不够,而让父母在无形之中受苦,这真是大不孝啊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能知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长短。

阅读感想: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孟子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对“生命的体验”,其实,生命说白了就是体验的过程,怎么体验呢

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融化进生命的海洋,我们自己去感受海面上的波涛汹涌。

我喜欢孟子说的这样的话,非常纯粹,非常简单,也非常深刻,里面没有涉及到一点点政治味道。

现在人大概是因为生活太好的缘故,都已经完全忘记了“体验”,而更多地是在“分析生命”,或是“观察生命”,遇到一点点不好的事情时,就怨天尤人;当遇到一点点好事情时,又狂喜不已。

我们的心总不能平静,心不能静就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

现代人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而把“生命”和“生活”分开了,都向外追逐,把生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并忘掉了其实生命的主角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所以我经常说现代活得没有心了,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外在的物质,这样的人生肯定是不会幸福,就更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了。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与别人一齐欣赏音乐快乐,哪种更快乐一些呢

阅读感想:这是孟子问齐宣王的话。

孟子认为,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才有可能统一天下。

这里又涉及到了政治。

当然,单就这句话的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智慧的,因为这句话的主旨意思就是“分享”,从佛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布施。

现代人已经弄不清楚财富的真正含义了,很多人以为抓住了“有形的物质”就叫财富,其实不是的,那只是“灰烬”而已,是虚假的相。

真正的财富是心灵的财富,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谁也拿不走的。

我们要和人分享的是什么

是心灵财富,因为这种财富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能让生命回归。

起先我不太了解分享的快乐,当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以后,我才发现,分享不但能给人带来幸福,还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代绝大多数人都很自私,这种自私是极端病态的,即使我们拥有得再多,如果不去分享,也不活拥有幸福。

孟子的名言警句及理由

长序—孟子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孟子的名言有哪些,谈谈感受和启迪

食色,性也。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食:食欲。

色:性欲。

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

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

我们可以用这两句阐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还可以用来引申说明社会应该创造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满足人的这种本性要求,还可以用来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坚强,能够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这种本性的需求。

国人皆曰可杀。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

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

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居移气,养移体。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这两句天意是:所处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度,所受的奉养可“改变人的体质。

作者认为:安居可以改变人奋斗不息的气质,使人变得懒惰,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养尊处优更会使人变得娇贵,经不起风攻雨淋。

因而人应不断地奋斗,有所追求,这样才能精力旺盛,自强不息。

这两句说明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人们应当善于利用优越条件,而克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还要点评 每条100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的学习要思考与联系相结合,如果只专注于思考而不实际操作,我们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理论水平;如果只专注于埋头苦学而不注重思考,那么将不会取得进步。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时常要带着脑子思考的学习才能的好成绩

孟子的名言警句及理由

长序—孟子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孟子的名言和感悟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