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读点看似无用之书相关名言

关于读书无用的名言,成语,俗语,事例

“读书无用论”由来已久。

最古的主张者也许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仲由,即子路。

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记在《论语》里(《先进》)。

这就是说,有了人,有了土地(社)、粮食(稷),还读什么书

有饭吃就是“学”了。

书能当作饭吃吗

这话是从一个人做官引起的,可见用意在于做官就是为学。

孔子不赞成,也没有驳回。

孔子的私淑弟子孟轲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尽心》)一捆竹简他才取两三条,公然说无书胜有书。

诵读诗书的儒家祖师爷尚且有此论调,“绝圣弃智”的道家和“摩顶放踵”的墨家之流更不必提了。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话。

不仅如此。

“读书无用”实指书生无用,文人无用。

此论也是由来久矣。

试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一千年前的五代时期的一些“妙人妙事”。

五代的国号是梁、唐、晋、汉、周。

除第一代以外总是后一个比前一个更古。

若再有第六代,那应该是殷商了。

不错,接下去的是宋。

春秋时的宋国据说是殷人的后代。

只不知赵匡胤取国号时是否考虑过这一点。

照国号看,这些国君应当是“信而好古”的。

然而不然。

这都是文臣的主意。

后唐明宗即位时,有人建议自建国号。

这位皇帝问:“何谓国号

”(卷二七五)他“目不知书。

四方奏事皆令安重诲读之。

重诲亦不能尽通”(同上)。

这才“选文学之臣,与之共事,以备应对”(同上)。

选出来的便是翰林学士冯道。

他是历事四朝,历来挨骂的,当时却被尊重如圣人。

他官大,名大,其实不过是“以备应对”,起点咨询作用的无足轻重的人。

他自己也说:“我书生也。

当奏事而已。

”(卷二八七)不过有时上上条陈提点意见罢了(《通鉴》里记了他的一些意见)。

后唐明宗是沙陀族人,不识汉字是不奇怪的。

刘邦、项羽是汉族人,也是著名不读书的。

后晋一位掌权大臣说:“吾不知朝廷设文官何所用。

且欲澄汰,徐当尽去之。

”(卷二八四)胡三省在这下面的注中大发感慨说:“呜呼

此等气习自唐刘已为文宗言之。

……非有国者之福也。

虽然,吾党亦有过焉。

”(同上)他说的“吾党”就是“我辈”,指的是做官的文人。

他说不必怪武人(“夫何足责

”),而怪文人自己,有点自我批评精神。

五代的后汉时,大官们曾吵过一架。

一个说:“安定国家在长枪大剑。

安用毛锥

”另一个说:“无毛锥则财赋何从可出

”(卷二八九)这后一位是管财政的。

在他眼中,“毛锥(笔)”的用处也就是收税记账。

他不算是“文官”。

所以他同样“尤不喜文臣。

尝曰:此辈授之握算,不知纵横,何益于用”

(同上)因此他给文官的“俸禄皆以不堪资军者给之”(同上)。

俸禄大概是实物,不能军用的才给文臣,而且故意高估价值,实际是打了折扣。

(“吏已高其估,章更增之。

”)除这个“毛锥论”以外,还有个理论。

后汉高祖任命的一位最高掌权大臣“素不喜书生。

尝言:国家府廪实,甲兵强,乃为急务。

至于文章礼乐,何足介意

”(卷二八八)这实际上是孔子早已讲过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国家有了粮食(廪实),有了武器(兵强),老百姓还能不听话信从吗

所以商鞅相秦,讲求耕、战。

可见所谓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

为什么武人不喜文士

为什么胡三省要文人自我反省

五代的后汉一位武官“尤恶文士。

常曰:此属轻人,难耐。

每谓吾辈为卒”(卷二八八)。

文人瞧不起武人,当然要挨骂。

可是顺从附和也不行。

后梁太祖还没当上皇帝时,曾和僚佐及游客(门客之类)坐于大柳树下。

忽然他说:这柳树可以做车毂。

有几个游客便跟着说“宜为车毂”。

这可遭殃了。

这个未来皇帝“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口玩人,皆此类也。

车毂须用夹榆。

柳木岂可为之

”他随即“顾左右曰:尚何待

”于是“左右数十人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

”(卷二六五)不但武人,文人也自相攻击。

有一位官员“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深恶缙绅之士”。

他趁那位未来皇帝大杀朝士的时候建议:“此辈尝自谓清流。

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

”(同上)被杀的都被“投尸于河”。

这个建议人“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时人谓之鸱枭。

”(同上)也有不这样的,处境就不妙。

后晋时一位大臣(节度使),“厚文士而薄武人,爱农民而严士卒,由是将士怨之”(卷二八一)。

结果是引起了一场兵变。

文革期间的读书无用论1968年秋“停课闹革命”以后,由于“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白专道路”等受到猛烈批判,大中学生毕业纷纷上山下乡,学校教学秩序仍然混乱,且以政治(毛泽东思想)为主课,基础知识被大大削弱,社会上出现在校生不愿上学认真读书的思潮。

是对文革文化的一个测试、肖像。

提出书读得愈多愈反动。

描写“有用与无用”的名言有哪些

1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富兰克林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3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 --福特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潜 5时钟随着指针的移动滴答在响:“秒”是雄赳赳气昂昂列队行进的兵士,“分”是士官,“小时”是带队冲锋陷阵的骁勇的军官.,所以当你百无聊赖,胡思乱想的时候,请记住你掌上有千军万马;你是他们的统帅.检阅他们时,你不妨问问自己--他们是否在战斗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菲?蔡?约翰逊 6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7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李大钊 8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9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因为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如金钱是衡量货物的标准. --弗?培根 10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颜之推 11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 --扬格 12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卢梭 13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 --高尔基 14时难得而易失也. --贾谊 1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谚语 16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于沙 17丢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时间却无法找回. --乔叟 18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把握住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拉美谚语 20莫待萧萧两鬃丝! --朱学勉

有哪些例子可以阐述“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一、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价值,因此弱者不要妄自菲薄。

如:鸡鸣狗盗之徒;时间,看似一大把怎样也用不完,无所事事者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但在紧要关头家财万贯也买不来一分钟。

二、同样,价值连城的东西在某些情况下也一文不值,无需盲目追逐,狂热偏执。

如:文凭,有些人读了硕士读博士,但没有用处,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反而把书读死了。

再如曾经的荣华富贵至今也成为一抔黄土。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马云认为“读书无用” 要成功就不能读太多书吗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近日说:“读书像汽车加油,得知道去哪里,装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车。

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 说实话,我不相信马云真的认为“读书无用”,他的本意也许是要说,死读书会导致人丧失行动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成功还是要靠实践。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年人均读书不过4本、大众的知识文化素养和社会的文明风尚都亟待提高的国家,像马云这样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就、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的确不该推销这种言论。

首先,把阅读和成功用简单的因果律联系起来本身就不科学,没有什么说服力。

的确,大字不识但终成大业和饱读诗书而一事无成的例子,古今中外所在皆有。

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那位半文盲加流氓的汉高祖刘邦。

但饱读诗书而终成大业、大字不识最终一事无成的例子,也同样比比皆是。

读书多少和成功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说“只有读书才能成功”和“只有不读书或少读书才能成功”一样,都是缺乏统计数据支持的臆断。

其次,读书之所以值得提倡,究其根本而言,不是因为读书有用,恰恰相反,读书最美好的一点正是它“没有用”。

严格说来,出于单纯功利目的的阅读不能算是读书。

为了升学就业、获取信息、掌握技能的阅读,比如学生读课本和参考书,工程师读技术资料,厨师读烹饪大全……有助于个人获取实际利益,却无助于一个人开阔胸襟和完善人格。

人与动物不同的一点是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世间万象有一种难以遏制的一探究竟的渴望。

除了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之外,读一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一来滋润心灵,使精神世界不至于干瘪粗糙;二来满足好奇心,“原来如此

”常常是这类阅读带来的快感。

这种看似无用的读书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使人变成工具,而使人成为完整的人。

这种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人一定是通过广泛阅读而造就的。

在中国社会趋向于功利化的今天,这样的阅读尤其值得提倡。

即便站在纯粹功利的立场,少读书的说法也不足为训。

实际上,阅读量的多与少不仅事关个人素质,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发达国家的年人均读书量普遍在20本以上,浓厚的全民阅读风气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发达的科技、繁荣的文化,更有知书识礼、平和理性的社会风气。

只有提高全民阅读量,中国才有望摆脱处在国际产业链条底端的命运,中国社会才有望避免持续粗鄙化。

总之,如果中国一定要跻身发达国家,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读书,越多越好,而不是相反。

同样是富豪,同样从事科技行业,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绝不会说出这种话。

尽管乔布斯本人主动从大学辍学,但他毕生对哲学、文学、艺术和音乐抱有强烈的热情,那本《一个瑜伽修行者的自传》,他几乎每年都要读上一遍。

苹果产品中体现出的极简主义美学与乔布斯对禅宗理论等东方哲学的偏好直接相关。

苹果公司的成功与乔布斯深厚的人文素养有极大关系,这一点已为业界所公认。

也许是看到了乔布斯、盖茨等人是大学肄业生,所以得出“要成功就不能读太多书”的结论,但显然这只看到了表象,而忽视了实质。

富豪也不都是粗鄙无文的。

据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在加州富豪聚集的贝弗利山庄,平均每个家庭的图书拥有量是199本,而在周边康普顿和沃茨等贫困地区,平均每个家庭只拥有0.4到2.7本书。

对于这样的统计数字,成功人士们又会怎样解读呢

读点看似无用之书相关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