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佛经中名言中什么意思

佛经里的名言。

谢谢

当下最流行,也最有名望的,就是佛中之佛的名言,南无阿弥陀佛了。

能采纳吗

谁能告诉我一些佛经上说的大道理或者是佛经名言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 灭度者。

灭度者。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 诸善根。

诸善根。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

何以故

须菩提

须菩提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 此经出。

此经出。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 ,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

须菩提

当知是人,成就最上当知是人,成就最上 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 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 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以今世 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 人闻, 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

须菩提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

须菩提

说法者,无法可说,说法者,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是名说法。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云何为人演说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求 佛经 中的静心名言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万物节来于空万物终归于空

能推荐一些涵义深刻、语言华美的佛经章节吗 我想当成名言名句来背诵

多了也不好记金刚经的精华就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参透了恳定对你很有用的

佛经经典名句,有哪些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14、为何不必

15、一切皆为虚幻16、不可说,不可说1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4、刹那便是永恒。

2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

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2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

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驰。

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3、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38、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

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

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1、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5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3、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5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7、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

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6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6、佛言。

睹人施道。

助之欢善。

得福甚大。

沙门问曰。

此福尽乎。

佛言。

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

各以炬来分取。

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

福亦如之。

6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9、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

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

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

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

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

出离淤泥,乃可苏息。

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

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7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7、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7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81、拘留孙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8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8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

其如幻耳。

8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85、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86、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8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8、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9、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90、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9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2、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

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净心之要,无如念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9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9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96、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97、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98、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99、大可笑,大可笑

好汉多迷屎尿窍

100、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佛经中有关为官之道的名言

高居俯视,听政万方,寂然不动,感能无碍,言不虚发,一切自成。

王欲理人,先自理身。

《四十华严》卷十二为王有五可爱法,云何为五

一世所敬爱,二自在增上,三能摧怨敌,四善摄养身,五能行善趣。

又有五能行可爱法,云何为五

一恩养世人,二英勇具足,三善权方便,四正爱境界,五勤修法行。

为王有五误衰损门,云何为五

一不善观察而摄群僚;二虽善观察,无忌妙行纵有非时;三专行放逸,不思机务;四专行奢侈,不成财力;五专行恣纵,不修法行。

《佛说出爱王经》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呵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瞋心而不呵责,或虽呵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王为臣民主,常以慈爱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

处安不忘危,虑明福转厚。

福德之反报,不问尊与卑。

夫为世间将。

顺正不阿枉,心调胜诸恶,如是为法王。

见正能施惠,仁爱好利人,既利以平均,如是众附亲。

《法句经·道利品》譬如父母拎愍于子,心常欲令离苦得乐,王亦应尔。

于诸国邑所有众生,僮仆作使、辅臣僚佐,应以诸佛所说四摄而摄受之。

何等为四

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

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

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

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

王失正治,人无所依。

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所谓他国侵逼、自界叛逆、恶患疾病、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风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

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

《优婆塞戒经》卷二《发愿品》若能自舍己乐,但为一切众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

……若但为众生故行善法,众生未成就,自利则为具足。

《大智度论》卷九五

佛经名言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经中的咒语是什么意思

咒即真言,或名陀罗尼,亦即总持法门,是诸佛菩萨修持得果之心法结晶。

世有无量数佛,故有无量陀罗尼门;而同一陀罗尼门,亦有无量数佛修持成功得果。

当知诸法如义,一法等于一切法。

但咒为,间有译意,而持咒者不必晓其意:因诵咒时,心解其意,反生分别心,而不能至炉火纯青、一心不乱之境。

以下咒的解释摘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咒,什么叫咒

英文叫MANTRA。

咒也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有四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所有的咒是鬼神王的名字,好像毗舍遮、鸠盘茶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你念鬼神王的名字,那小鬼小神就老实了。

为什么呢

你认识我们这个,你认识我们的神王,这小鬼小神就不敢不守规矩了。

第二个意思就好像军中的密号似的,军中的密号就是军中的口令。

在军中每一天每一天的口令不同,只有自己人才知道这个口令,外边的人不知道。

好像今天的口令是“胜利”,那么整个军队都知道口令是“胜利”。

譬如我见到你不认识,就问你口令,你说:“胜利”,这就对了,是自己人。

如果我问你口令,你说:“吉祥”,这就不是了,就要开枪打。

为什么呢

你不是自己人。

咒就和口令是一样的,我们念咒,鬼神一听,我们的口令是这样子,所以他们就都老实了,都守规矩了。

如果不是,他就要和你斗一斗。

第三个意思是一种秘语,其他的人不知道,只有这个人才知道。

就好像本来有一个很穷、很微贱的人,他跑到外国去,外国人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

他就说:“我是某某国的国王,因为军人倒戈,国家政变,所以我跑出来到这个国家逃难。

”国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以为是真的,就把公主嫁给他,国王的女儿就和这个穷贱的人结婚了。

这穷贱的人就装模作样以为自己是国王的身份,一天到晚发脾气,脾气还大得很。

然后有一个认识他的人,知道他是一个穷贱的人,对公主讲:“他再发脾气,你只要说这句话:‘本来是一个贫贱的人,远游至他方,你何必有这么多的瞋呢

’”这么一讲,这贫贱的人知道有人了解他的根底,于是再也不敢发脾气。

这咒也好像这样,你念咒,那鬼神认为你知道他的根底,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就不敢对你不守规矩。

第四个意思,咒是诸佛的心印,秘语。

唯佛与佛才知道,其他的众生都不知道,所以咒就不翻译,也就是一音演说咒,众生随类各遵守,某一类的众生听到这个咒都明白,好像我们人虽然不明白,可是鬼明白,神明白,阿修罗、畜生都明白,妖魔鬼怪也明白,所以你一念这个咒,他们都老实了。

这就好像有一个国王要先陀婆,先陀婆是梵语,有四种东西都叫这个名字。

四种东西是什么呢

盐、水、马和大小便的东西。

所以当国王说我要先陀婆,其余的大臣也不知他是要盐呢

要水、要马,还是要大小便的东西

但有智慧的人一听他在什么时候要就知道他要什么

吃饭的时候要先陀婆,当然不会要大小便的东西,一定是要盐。

他要走路的时候要先陀婆,一定是要马。

他渴的时候要先陀婆,一定是要水。

那么看他也不渴,也不吃饭,也不走路的时候,当然就要大小便的东西。

所以这咒你念出来,有智慧的鬼神一听就懂,其余不懂的也跟着那个懂的去做,所以咒有以上四个意思。

佛经中名言中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