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大集结之咏物格言、常用名人名言精选
者,事竟成,破釜沉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
《神童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
书摘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战国)荀况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宋)朱熹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
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
(明)朱棣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清)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清)曾国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粱启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壁》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格言联壁》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拉罗什夫科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托·富勒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
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
周恩来 只靠信念虽然可以做出奇迹,但这只是表面。
意志,不错,意志越坚强,工作越能完成。
杜伽尔 一个人如果没有机会为自己的主张而斗争的话,主张就没有必要存在。
托马斯 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肖伯纳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郭小川 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
歌德 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愿意献出一切。
刘成乾烈士 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
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
柔石 哪有斩不掉的荆棘
哪有打不死的豺虎
哪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必须奋斗着,勇猛地奋斗着,胜利就是你的。
邓中夏 只有这亲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歌德 人就象钉子一样,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现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兰道 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
莎士比亚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培根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没有野心的人也许某天会享有盛名,然而,有野心的人不想出人头地则很罕见。
诺思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
卢梭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夏衍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塞涅卡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雨果 一个夫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是越风发。
班生 学者须先立志。
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朱熹
关于知识的格言有哪些
Practice makes pains ,no gains (熟能生巧、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人生格言大全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语言不仅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还可以用来描写人生,用来精妙地表达人的思想、性格及追求等。
托尔斯泰就曾经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数值的大小关系比喻做人的道理,他说:“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这种用数学写成的人生格言,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真理的博大,感受到“真”与“善”的唇齿相依。
我曾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尝试用数学书写人生格言,结果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绝不会相信六年级的学生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这么深刻而又精辟的文字:对称轴:告诉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袒。
名数的改写:名数和名数是可以沟通的,人和人也是可以沟通的。
不要以为自己高了一级就了不起。
其实老师与同学在一定基础上也是朋友,上级和下级也是同事。
角:如一支箭,角度越大,它就越不尖。
角度的大小正如一个人的骄傲与谦虚,一个人越骄傲(张开的角度越大),力量越弱(角越钝);一个人越谦虚(张开的角度越小),力量越强(角度越尖)。
梯等式计算让我们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要一步一步慢慢走来。
平行线:两条平行线找不到一个交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之间没有丝毫的共同语言。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是谁
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的人,名字叫法兰西斯·培根。
他是中古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从剑桥大学一毕业,他就到英国大使处服务,后继任议员、掌玺大臣和大法官,并封为子爵。
他对哲学很感兴趣,晚年辞去官职,专门从事哲学和科学的研究工作。
他把经院哲学比做偶像,认为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打破偶像,直接观察、研究自然界,并通过实验和科学归纳,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在概括培根的认识论时指出:“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培根提出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践检验真理、实践决定科学价值的思想,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但是,培根是“二重真理论”者,他既认为真理来源于对客观实践的认识,也承认神的存在,因而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