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关于河灯的诗句

关于“放河灯”的诗词有哪些

《褚叔豪赴山阴和靖祠长》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此老真迂阔,白头方出山。

一灯河洛后,千础剡湖间。

讲鼓惊云动,书船载月间。

可无容席地,容我了跻攀。

《望海楼晚景五绝》宋 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相顾雪成堆。

従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有关放河灯的诗词

《褚叔豪赴山阴和靖祠长》作者: 戴表元此老真迂阔,白头方出山。

一灯河洛后,千础剡湖间。

讲鼓惊云动,书船载月间。

可无容席地,容我了跻攀。

描写放河灯的句子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

关于光影的诗句

1、光影东头宋辛弃疾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2、光影东头宋辛弃疾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3、新月羞光影庭树宋杜安世 《凤栖梧/蝶恋花》4、不向光影门前过宋向子諲 《点绛唇·此夜中秋》5、光影冷涵空宋葛胜仲 《水调歌头·夜泛南溪月》6、光影转庭柯宋赵长卿 《水调歌头·离愁晚如织》7、月华光影寒宋赵师侠 《醉桃源/阮郎归》8、上界光影来唐孟郊 《济源春》9、更就微虫借光影唐刘言史 《放萤怨》10、秋阳弄光影唐许浑 《早行》11、闲垂光影照洿宫唐李玖 《喷玉泉冥会诗八首·四丈夫同赋》12、光影腾辉照心地唐寒山 《诗三百三首》13、光影腾辉照心地唐寒山 《诗三百三首》14、迟日媚笼光影唐毛熙震 《女冠子·碧桃红杏》15、光影暗相催唐毛熙震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16、光影不胜闺阁恨唐阎选 《八拍蛮》17、元是圆成光影元王哲 《二郎神·观尘境尽》18、电光影里元姬翼 《春从天上来·身世蜗蛮》19、百年光影元姬翼 《洞仙歌·百年光影》20、逐浪惊鸥光影眩清乾隆 《中元观河灯》21、身如光影现十方宋黄庭坚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22、佛光影中大杜多宋黄庭坚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23、秋阳弄光影宋黄庭坚 《早行》24、窗间光影晚来新宋陈与义 《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二首》25、水光影{禾罢}稏宋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26、电光影裹浪驱驰宋释安永 《颂古三十一首》27、电光影裹宋释安永 《颂古三十一首》28、终不随他光影转宋释崇岳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29、肯随光影弄精魂宋释慧开 《偈颂八十七首》30、万象森罗光影现宋释慧性 《偈颂一百零一首》31、泥牛光影乱宋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32、光影瞒人眼宋释如净 《偈颂三十四首》33、一点洞明光影里走宋释如净 《偈颂三十四首》34、不涉圆亏光影灭宋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35、未免弄光影宋释师范 《偈颂七十六首》36、光影如驹过隙宋释原妙 《偈颂六十七首》37、光影芒芒夜未央宋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8、往往光影里走作宋释正觉 《偈颂七十八首》39、寂光影里现全身宋释子淳 《颂古一○一首》

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节日中都可以做什么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 有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 立春:3000年的岁时节日民俗多多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

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

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

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

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

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

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

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

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

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

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

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

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

据说先穿完者为巧。

“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

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

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

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

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

“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

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

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

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三是饮酒赏菊。

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

四是食重阳糕。

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

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

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明细表,谢谢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关于河灯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