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手抄报用什么内容好
一、概述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
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胡锦涛谈中华文明4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介绍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
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
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
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中国的一句千年传世格言。
中华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
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
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使命。
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行为,都会得到中国人民真诚的欢迎和拥护。
一切有损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举动,都会遭到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对和抗争。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
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
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
今天,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中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真诚愿意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真诚愿意兼收并蓄、博采各种文明之长,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目录释义简介内容范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者介绍曾子孔子孟子子思地位名著品读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作者介绍 曾子 孔子 孟子 子思地位 名著品读展开 编辑本段释义 四书词目:四书 拼音:sì shū 基本解释 [The Four Books]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贾母因问林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红楼梦》 详细解释 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元 皇庆 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集注》为根据。
明 清 相沿不改。
元 方回 《古斋箴》序:“近世 朱 氏‘四书’,吾服膺焉。
”参见“ 四子书 ”。
2. 指四部书。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盘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
”参见“ 四部书 ”。
编辑本段简介《四书》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参,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1190年(南宋光宗 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 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编辑本段内容范围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因此,人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大学》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文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其学生编辑而成。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曾子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
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
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兄弟排行第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 《乐》 ,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一直享有“至圣先师”的美誉,直到今天,还依然为世人所尊敬与推崇。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有《孟子》七篇传世: 《梁惠王》上下; 《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子思 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
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
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编辑本段地位 《四书》《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论语》在汉代即是妇孺必读的书,《四书》自宋代以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蒙学读物与民间文艺,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
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儒家核心价值,《四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私塾乡校、教书先生,通过唱戏的、说书的,从各种渠道流向社会,影响世道人心。
《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书》里很多内容告诉人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宋代张载(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义的概括。
按梁启超先生的说法,《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中国文化其实是形塑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
编辑本段名著品读“四书五经”是中国人熟悉的一个词组,甚至已经成为简单描述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符号。
“四书”相对于“五经”是较晚出现的。
这个晚,不是文本创作得晚,晚的是“四书”一称。
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纠合到一起,与千年前就有了的“五经”双峰并峙,共同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基础柱石。
四书是文言文写成的,今天人们用的却是白话文,传播起来多了一个门槛。
粗看上去,文言文和白话文毕竟是属于同一语言的古今差异,难度应该不大。
然而,相近的语言更易产生误解,同时,还容易产生一种目标上的偏差——令人觉得能用当代语言表达书中的内容就万事大吉了,理解其意、付诸实践的关键步骤就这样不知不觉被丢弃了。
如果只是将其内容从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那可真是买椟还珠了。
这是读四书的第二步,选择方法。
消除文言文的障碍不是最终目的,却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步骤,而且,这个障碍不仅现代人有,古代人也有。
所以,朱熹做了一套完整的注解,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是一代大儒,是行家,这套注解简单、明确又不失准确,即便今天读来也能基本扫清文字障碍。
同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注解在整体上富于启发性,这和后来不少学者把《论语》、《孟子》当作研究训诂学的素材而作注、作笺的旨趣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想尝试接受儒家思想,从四书入手就对了;如果想从四书开始接受儒家思想,从朱熹入手就对了。
现代人文言文的底子终究偏弱,沿着朱熹开的路走,实际上并不轻松。
再作进一步的努力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抛开朱熹的注另作合乎时宜的阐说,犹如僧院中的讲经;二是沿着朱熹的注作更深入浅出的讲解。
前一种方式对说者和听者都有一定的要求,说者功力不到就容易流于瞎掰的野狐禅,美其名曰个性化阐释;听者基础不扎实,则容易专拣有兴趣的话头而忽视正题。
后一种方式则要么太过艰深,要么流于琐碎,很难让人保持必要的阅读兴趣。
若将两种方式的长处结合起来,便能得到效果更好的第三种,那就是跟着前人读四书,即参详前人诗文中运用相关词句的地方。
所谓运用,抽取词汇是运用,化作典故是运用,辩驳诘难是运用,插科打诨也是运用。
千百古人的片言只语组合起来,正保留了第一种方式的长处,又尽量避免了其不足。
而各种诗文中搜罗所得,其源头本有各自的话题和语境,不过是他们正好都和四书中的某一词句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诠释的多样性,从而回避了第二种方式的不足。
传世名著百部是哪百部
《贞观政要》(唐朝)吴兢 ——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和资治手册,康熙、乾隆视之为座右铭,日本最高统治者的必读教材 ,韩国总统金泳三就任之前反复研读。
号今天下,莫敢不从。
《反经》(唐朝)赵蕤历代统治者避而不谈,但又不得不读的一部经世致用之书 《官经》(清)载淳 ——总结千年政治权术,诠释历朝官训谋略 《盐铁论》(西汉)桓宽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政治学术著作 《盛世危言》(清)郑观应 ——一部系统论述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振兴中国,影响中国几代志士仁人的重要政治 著作 《商君书》(战国)商鞅 ——中国最伟大的变法家的兴邦定国之书,虽遭五马分尸,但名垂革新青史 《鬼谷子》(战国)鬼谷先生 ——中国先秦时代游说、纵横之学的登峰造极之作,一部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奇书 《人物志》(三国)刘邵 ——选贤任能,陈力就列,第一部集名理学大成的人才学专著 《政训》(南宋)朱熹 ——一部集中反映儒家为政之道的从政者必读之书 《康熙政要》(清朝)张 ——一部记录康熙雄才大略,展示名臣风节的优秀权谋名著 兵法名著 《六韬》(西周)姜太公 ——独具体系和特色的一部集先秦军事理论之大成的兵家典籍,千百年来武举武科的必读教 材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国外多家军事院校的 教材,海内外企业家以兵法经营管理的“圣经”,广为流传,备受推崇 《孙膑兵法》(战国)孙膑 ——“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中国古代对战争观、战略战术和军队建设有独到见解的不朽 军事著作。
《诸葛亮将苑》(三国)诸葛亮 ——中国军事史上专论为将之道的兵学专著、“将才学”,“统军带兵的将领的必读之书” 《练兵实纪》(明朝)戚继光 ——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事训练专著“撼山易,撼戚家军难”,痛击日冠,还我河 山 《三十六计》(南朝)佚名 ——一部充满玄机的军事谋略学专著,出将入相者必读之书,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商政 《刘伯温百战奇略》(明朝)刘基 ——一部集文学价值和军事价值于一体的不朽兵学专著 《八阵图合变说》(明朝)龙正 ——中国西代阵法集大成之作 《曾胡治兵语录》(民国)蔡锷 ——记录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思想、治兵之法,蒋介石亲笔为本书补辑《治心》一章 法治名著 《唐律疏义》(唐朝)长孙无忌 ——中国历史上现存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洗冤集录》(南宋)宋慈 ——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历史名著 《尚书》(春秋)孔子 ——“上古之书”,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素以文辞古奥难懂著称 《战国策》(西汉)刘向 ——一部展示战国风云历史画卷最精彩的历史著作 《史通》(唐朝)刘知己 ——中国史学的百科全书,一书在手,历史全通 诸子百家 《周易》(商朝)姬昌(文王)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察人事”中国历史上内容博大精深的不朽哲学著作,世界文 明史上的奇葩 《道德经》(春秋)李耳 ——又称《老子》,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对中国人立身处世之道影响最大的“阴谋”哲学 ,被译为数十种文字,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 《论语》(春秋)孔子及后学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中国儒家学派的基本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中国二 千年的“东方圣经”,世界文化史上的不朽丰碑 《孝经》(春秋)曾参 ——一部罕见的奇书,帝王将相们多次为其作注,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法宝,“参两仪,长 四德,冠五伦,纲维百行,总会六经”,“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令子亡,子不得不亡 。
” 《大学》(战国)曾参及其门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中国历史上最系统的政治哲学 《中庸》(战国)子思 ——为政者的最高境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范畴中的哲学方法论,能守中庸之道者,必能 成安邦定国、振衰起废之大业 《孟子》(战国)孟轲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启明星 《庄子》(战国)庄周 ——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伟大著作,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寓言文学 的“奠基之作”,中国小说创作的鼻祖,先秦诸子散文中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荀子》(战国)荀卿 ——先秦诸子学说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哲学、学术思想史上继往开来的不朽丰碑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中国先秦杂家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吕不韦说”谁能增删一字 ,赏赐千金” 《韩非子》(战国)韩非 ——法、术、势并重,以“法”治国,弄权之“术”,君王成“势”,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 权君主专制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 《礼记》(西汉)戴圣 ——先帝儒家礼乐治国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中国作为礼义之邦的重要标志 佛道名著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 ——中国最早的道教炼丹专著 《抱朴子内篇》(西晋)葛洪 ——一部完整、系统、包罗万象的道教理论专著,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权威著作 《妙法蓬华经》(北朝)鸠摩罗什 ——“三乘归一”,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立宗经典 《维摩诘经》(北朝)鸠摩罗什 ——中国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作,中国佛教宗派形成的理论依据 《百喻经》(南朝)求那毗地 ——东方的《伊索寓言》,文义浅白易解,喻义广博精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坛经》(唐朝)六祖慧能 ——中国佛教史上的经典名著、中国禅宗的奠基之作,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标志之作 《太极图说》(北宋)周敦颐 ——中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理学著作、中国儒、道、释三教合一的直观反映 《太上感应篇》(北宋)李昌龄 ——中国道教内丹学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蒙学名著 《千字文》(南朝)周兴嗣 ——中国最早问世的一部优秀童蒙读物,文笔优美,语言洗炼,流传海外,独领风骚 《百家姓》(北宋)钱唐老儒 ——与三字经、千字文鼎足而立的优秀童蒙读物,千古传诵,琅琅上口 《增广贤文》(清代)周希陶 ——凝聚前人智慧,代表百家思想,处世、经验、智慧、原则的总结,通俗易懂,流传至今 《幼学琼林》(明朝)程登吉 ——“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 的读本,蒙学读物的百科全书 《龙文鞭影》(明朝)萧良有 ——一部颇富鞭策、启迪意味的优秀童蒙读物 《声律启蒙》(清朝)车方育 ——一部专门训练儿童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一部独具一格,历久不衰的优秀童蒙读物 《三字经》(清朝)区适子 ——“人之初,性本善”,代表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最高水平的一部经典读物,流传最广、家 喻户晓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格言联壁》(清朝)山阴金 ——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凝聚古代先哲智慧的优秀蒙学读物 家训名著 《孔子家语》(西汉)孔安国 ——与《论语》相映成趣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孔氏家学的珍贵文献 《颜氏家训》(北朝)颜之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专著 《袁氏世范》(南宋)袁采 ——一部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于立身处世之道反覆详尽”的家训经典 《温公家苑》(北宋)司马光 ——一部因《资治通鉴》名气太大而不太为人注意,但又“有补于世道人心非浅”的家训经 典 《治家格言》(清朝)朱柏庐 ——“微言大义”,深得治家之道的精髓,一部不可多得的害训读物 《郑板桥家书》(清朝)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首,难得其家书也是一怪 《曾国藩家书》(清朝)曾国藩 ——中国历史上一部前无古人,垂鉴后世的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家书,毛泽东、蒋介石均备 加推崇 《双节堂庸训》(清朝)汪辉祖 ——一部融“圣贤书”与“人间事”于一炉,对普通家庭产生重要影响的家训经典 处世名著 《菜根潭谭》(明朝)洪应明 ——一部融汇我国传统名家名派言论精华的优秀格言书,入世出世、修心养性、心人为善者 必读之书 《小窗幽记》(明朝)陈眉公 ——一部广博精微的立身处世之学 《围炉夜话》(清朝)王永彬 ——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秘笈 文学名著 《诗经》(春秋)孔子 ——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楚辞》(战国)屈原、宋玉等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划时代作品,第一次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起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中 国古典文学理论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 《千家诗》(南宋)刘克庄 ——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唐宋诗选本、不可多得的童蒙读物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新代词选之一,集南宋婉约、格律派词作之精华 《郁离子》(明朝)刘基 ——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中国古代寓言的不朽丰碑 《曲品》(明朝)吕天成 ——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曲论专著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 ——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人间词话》(清)国王维 ——中国最后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古典词学专著,代代传阅,历久不衰 学术名著 《论衡》(东汉)王充 ——秦汉时期最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专著 《近思录》(南宋)朱熹 ——中国儒学史上理学的经典之作 《传习录》(明朝)王守仁 ——一部同程朱理学叫板,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的著名哲学著作 《焚书》(明朝)李贽 ——中国封建时代异端学说的滥觞 《闲情偶寄》(清明)李渔 ——清初学术界的《吕氏春秋》 《金圣叹读批〈水浒传〉》(清朝)金圣叹 ——一部扑面而来,颇具真人气息的评点 《清代学术概论》(清朝)梁启超 ——中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的著作 异域风情 《大唐西城记》(唐朝)玄奘 ——现存规模最大的反映周边列国状况的风土人情专著,真“唐僧”的“西游记” 《岛夷志略》(元朝)汪大渊 ——中国元代航海家的壮举,历述九十九国社会,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概貌,被译为英、 法、日等多国文字,蜚声海内外的一部异国风情录 中医名著 《黄帝内经》(战国)佚名 ——中国最早的中医学理论专著,奠定中国数千年中医理论的基础,指导中国数千年医疗临 床的实践 《神农本草经》(战国)佚名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 《脉经》(西晋)王叔和 ——中国现存最早系统叙述脉学的医学专著 百科名著 《考工记》(西周)周公 ——中国最早的一部科学文献 《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农书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之首,包 罗万象,博大精深 《新仪象法要》(北宋)苏颂 ——领先世界水平,内含世界上最早的星象图、最早的跟踪观测星体的天文仪器图、中国最 早的机械图纸的天文学著作 《教书九章》(南宋)秦九韶 ——世界数学史上最传大的数学理论专著之一 《农桑辑要》(元朝)司农 ——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科技百科全书,“国故有最值得赞许的一部科学典籍”,中 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之一 综艺名著 《乐记》(西汉)刘德毛生 ——先秦至汉初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茶经》(唐朝)陆羽 ——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 《书谱》(唐朝)孙过庭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瑰宝 《桔中秘》(明朝)朱晋桢 ——中国象棋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棋谱 《园冶》(明朝)计成 ——一部文化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园学专著 《芥子园画传》(清朝)王概等 ——中国书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启蒙教材 《景德镇陶录》(清朝)蓝浦郑廷桂 ——中国第一部全面阐述景德镇古瓷业的专著,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 《弈理指归》(清朝)施定庵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围棋专著
中国最好的书有哪些
四书五经,庄子,道德经,明朝的菜根谭,清朝的 格言联璧,都是中华传世名著,好好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