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中国最矛盾的处世格言

精辟的处世格言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___雨果 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致生命的崇高境域.__丁尼生 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____卢梭 不是每个人都要站在第一线上的,各人应该做自己份内的工作.____赫尔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范仲淹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____鲁迅 有一分力,尽一分力;不必一时特别愤激,事后却又悠悠然.____鲁迅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____果戈里 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____歌德 应当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____雨果 我情愿变成一枝两头点燃的蜡烛,照耀人们前进!____卢森堡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托马斯·莫尔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马雅可夫斯基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一句处世格言

决不让清高的人`目中无我

为人处事的诗句或格言有哪些

关于为人处事的关于为人的名言1、做人要讲是非,要太利害;做事要讲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

对人,要往好处想,往长处看;对事,要往远处想,往大处看。

2、做人: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要谦和为美,多让少争。

三要与人为善,切忌骄横。

四要仗义疏财,扶危济贫。

五要诚信待人,远离是非。

3、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

4、比赛,有胜有负;地位,有上有下;际遇,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

做人要尽力而为,处事要随遇而安!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做人要懂礼仪,懂得尊重人,懂得鄙人者人恒鄙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知者不博,博者不说,妙语精言,不多为贵!7、动之以情,待之以礼,立身以德,施众以义。

为人以诚,律己以严,处事以恒,助人以爱。

做人须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难服于力!8、大海的浪花靠风吹起,生活的浪花靠人鼓起。

做人应积极进取,挑战人生,使人格完美,使真情永恒!9、人以待已为是非,我以待人为对错;人以利已为恩怨,我以利人为取舍;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

10、人心深不可测,我心清澈见底,人心变化多端,我心常驻恒态。

人给我一道横眉,我给他一张笑脸;人给我一句坏话,我给他一曲赞歌;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德报怨,以善报恶!11、

关于为人处事的格言或诗句。

厚德载物胡秉言厚德能载物,慈善惠乡邻。

大道能从简,仁和信做人。

自强不息自强不懈怠,努力有恒心。

学会担当守,明德做善人。

为人处世的格言或俗语

审势就是详察事理,明辨是非。

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自然事物,虽然千变万化,却是可以认知的;人间事理,虽然纷繁复杂,也是能够辨识的。

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对社会问题的透视,都极为敏锐。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管子》中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淮南子》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以古知今,由表及里,见微知著,从蛮荒时代到现代文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但古人的很多睿智哲思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

【大意】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更明智的人。

【提示】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分析自己身上的优缺点,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然后凭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可算作高明的人。

同样,对别人的认识和了解,也需要认真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然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

【大意】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提示】这句话旨在强调“知足”和“知止”的重要性。

老子认为,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不受辱,也不会陷于危险之中。

但世人往往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贪得无厌,因而常常自行败亡,轻则取辱,重则丧生。

所以老子呼吁:生命比虚名更重要,比财物更宝贵,要在物欲面前克制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和生命的长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

【大意】祸难,幸福依倚在其中;幸福,祸难潜伏在其中。

【提示】好事和坏事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所以,在好事来临之时要保持警惕,防止由好变坏;在坏事来临之后不要灰心失望,而要努力使坏事向好的方面转化。

《淮南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靠近塞上的地方,有一个人的马丢失了,周围的邻居很为他难过,他的父亲却说:“这难道不能成为一件好事情吗

”过了几个月,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匹骏马。

正当周围的人向他祝贺时,他的父亲又说:“这难道不会成为一件坏事情吗

”果不其然,这个人在一次骑马时掉了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又来安慰他。

他的父亲又说:“这难道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吗

”后来此地爆发了战争,年轻人都被迫从军,大多数人死在战场上,而这父子俩却由于父亲年迈、儿子腿瘸而得以保全。

这就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

【大意】两只手臂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嫩芽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积而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提示】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财主看见别人有座精美的楼房,马上找来工匠,要求为自己建造一座。

工匠们搞了个预算,财主说,怎么要花这么多钱

工匠们为难地说,三层楼当然要这么多。

财主怒道,我只要那第三层,下面两层我是不要的。

谁都知道财主要求的空中楼阁是造不起来的。

这个笑话旨在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点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出处】《管子·形势解》。

【大意】圣人选择可以说的话而说,选择可以做的事而做。

【提示】在说话之前要考虑它的影响,行动之前要考虑它的后果,这样才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反之,如果在说话与行动之前不能深思熟虑,就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或麻烦。

三思而后行。

【出处】《论语·公冶长》。

【大意】凡事要经过再三思考才行动。

【提示】做事小心谨慎、勤于思考,就会少犯错误;反之,不经深思熟虑便轻率行事,常常会招致挫折和失败。

所以,在采取行动之前,要充分地思考,权衡利弊得失,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出处】《论语·子路》。

【大意】如果一味追求速成,反而会达不到目的;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提示】这是孔子回答他的学生问政时说的话。

凡事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同时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如果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味地追求速度,或者仅仅贪图眼前的小利,不作长远打算,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大意】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然会有近期的忧患。

【提示】“远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对未来做充分的考虑,以应对将来出现的各种情况;另一方面是要在考虑问题时,从长远打算,不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

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不为眼前的小挫折而灰心,不为眼前的小利益而动心,才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万无一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大意】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累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提示】要想到达千里之外,就要一步一步地走;要想聚成大江大海,就要汇集许多小河流。

同样,要想成就大事业,也要从小事开始,一步一步地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一定会成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出处】《韩非子·喻老》。

【大意】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有小小的蝼蚁洞而崩溃。

【提示】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经常由于一个个小小的蚁穴而崩溃。

这说明事情的发展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在隐患微小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不让不利的因素酿成灾难。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出处】《战国策·楚策》。

【大意】羊丢失了以后赶快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提示】这就是后人常说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虽然已经丢了羊,但是如果马上把羊圈修好,就可以不再丢羊。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错了事,但是及时改正了就不算晚。

如果执迷不悟,不去改正,就会犯更大的错误,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出处】《礼记·经解》。

【大意】开始的时候相差一毫一厘,以后就会相差上千里。

【提示】这就是后人常说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到最后也许会酿成大祸。

所以,做事情一开始就要小心谨慎,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麻痹与松懈,力求万无一失。

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得很严重了才来想办法解决,往往就来不及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任何事情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提示】做任何事情都要预先做好准备,全面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这样才能稳操胜券;反之,一旦面临新情况或出现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而坐失良机。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出处】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记》。

【大意】从细微处就会看出显著特点,目睹了开始便能预测到结果。

【提示】这句话阐明了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道理,即从小处能看到大处,从始点能看到终点。

唐朝名臣的父亲,从隋朝灭陈统一南北之后,就预见到这个朝代行将灭亡,因为他看到了隋王朝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

、都是生性不能容人的人,而且宫廷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朝廷又多行“苛酷之政”。

因此,虽然天下暂时安宁,却潜伏着危机。

结果隋朝的结局果真被言中,他可以说是一位“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哲人。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出处】《管子·牧民》。

【大意】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提示】,管子在当政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改革,使齐国国富而民强,古来史学家都认为他有一套“牧民”(管理人民)的成功办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他懂得如何来消弭尚未形成的各种社会动乱,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这句话中所说的“有道者”,一般是指有远见的人。

只有有远见的人才可能在祸患没有形成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祸患的发生。

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素质,正是国家管理者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

【大意】虽然处于平安之境,但却要不断思考危险的来临,因为有思考就会有准备,有准备就不会有隐患。

【提示】我国古代经历了几十个王朝的更替。

一般来说,开国的君主都比较英明,因为他们都饱尝了创业的艰难。

到了王朝末世,君王大多荒淫无道,国家分崩离析,终至覆灭。

这就是富贵和逸乐腐蚀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居安而未尝思危的结果。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战国策·赵策》。

【大意】以前的事情不要忘掉,就会成为以后做事的经验教训。

【提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和局限,人类在自己的实践中不可能不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还不从中吸取教训。

如果我们能在失败之后总结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以后的实践,那么就可以减少再次犯错误的可能性。

人们通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前车覆,后车诫。

【出处】《汉书·传》。

【大意】前面的车倾覆了,后面的车就会有所警惕。

【提示】一名科学家在搞一项发明,实验上百次都失败了,别人很同情地对他说:“你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而一无所得,实在太倒霉了。

”这个人说:“我并非一无所得,至少我知道了上百次失败的方法,后人可以吸取我的经验,不再重蹈我的覆辙,从而少走很多弯路。

”可见,失败虽然遗憾,但并非一无所获。

这就是“前车覆,后车诫”的道理。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出处】《礼记·曲礼上》。

【大意】骄傲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提示】这句话旨在说明自身的极度膨胀会招致祸患,符合辩证法原理。

任何事情做过头了都会走向反面。

纵欲亡身、乐极生悲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历史教训。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出处】《新书·审微》。

【大意】善行不能因为它小而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不善的行为不能因为它小而认为它没有什么坏处。

【提示】的《新书·审微》一篇透彻地分析了见微知著的道理。

这句话是《审微》篇的第一句话,旨在强调无论是行善还是弃恶,都要从萌芽时抓起。

所谓“审微”,就是详察细枝末节的意思,即在事物刚刚萌生的时候,就能明察秋毫,辨明真伪,促使事物朝着积极有利的方面发展,把坏的事物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个道理是古人常讲的。

可以说,料事在先、未雨绸缪是人类思维的优势所在。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大意】在军营的帐篷里谋划决策,就决定了千里之外战争的胜负。

【提示】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大宴群臣,他问大家自己何以得了天下。

有人回答说:“因为陛下大度,能够分利给天下。

”认为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然后就说起自己能用、萧何、韩信这样的人才,这才是胜利的根本。

这句话是刘邦赞扬张良的,说他足智多谋,善于筹划。

其实,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赖于各种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策划,这也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

【大意】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提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

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

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

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出处】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大意】快乐不能到了极点,快乐到了极点就会变成悲哀;对欲望不能放纵,如果放纵欲望就会酿成灾难。

【提示】《贞观政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和臣下共同讨论隋末历史教训的汇编。

经历过昏君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动乱的唐太宗李世民,深切了解纵欲成灾的道理。

《贞观政要》中列举了历代昏君暴君误国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乐极生悲,纵欲成灾。

他们用金玉修筑宫室楼阁,就食时摆着珍馐佳肴,贮酒为池,整日沉溺于奢华淫靡的生活,必然落得个亡国亡身的下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出处】《挛宕?贰ち婀俅?颉贰? 【大意】祸患的发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误积累而成的,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被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所困惑。

【提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感于五代时期的社会动乱,编撰《五代史记》(后世称《新五代史》),特设《伶官传》,并作序,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宠爱乐工伶人以致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

指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警示后人引以为戒。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祸患可以积少成多,智勇双全的人也可以被自己喜欢的事物所迷惑。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不玩物丧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出处】赵藩《武侯祠联》。

【大意】能在心理上征服敌人就不会有以后的反叛与疑惑,自古以来知道怎样用兵的人并不是喜好战争;如果不能对局势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无论政策宽松还是严厉都会造成失误,所以后世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熟虑。

【提示】这是四川成都武侯祠的一副楹联。

它总结了诸葛亮治理蜀国的经验,提醒后世当政者借鉴。

当时诸葛亮采取“攻心”战取得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拥护,稳定了蜀国局势;在对内政策的制定上也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宽严适度,赢得了蜀国民众的拥护。

关于人生处世的格言

退一步海阔天空算吗?

人生处世格言

美德的本身就是它的报酬。

——达拉顿 道德是真理之花。

——雨 果 凡是真的、善的和美的事物,不管他们外表如何,都是简单的,并且还总是相似的。

但是,我们所加以指责的错误却是各各不同和千变万化的。

---歌德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亚里士多德 文雅,和气,谦逊,应以诚恳为前提,以尊重为基础。

诚恳和尊重是语言的内在因素,讲究语言美能使人变的更高尚,更纯洁。

---富勒 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

---别林斯基 在一个国家中,若无个人的美德,就不能存在公众的美德,而公众的美德是共和国的唯一基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最矛盾的处世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