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草原送别 怎么停顿
秋莺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赏析:从诗的内容而看,当是李璟原册立的太子从寓鸩杀其叔父燕王景遂之后,为逃避残酷的夺嗣而决定隐居时所作。
这是一首感物诗,诗中所写是一只已经深秋而迟迟没有避寒南归的黄莺,作者由此而感慨生心,嗟叹秋莺的“浏亮”之音和鲁钝不谙节侯,并劝其南归,不要在此留连。
这显系其自我的感伤。
诗人以精当典故运用,白描衬托的巧妙结合,营构出一哀伤凄迷的气氛。
这一气氛正说明对残酷的惧怕和对自己处境的担忧。
翻译:黄莺啊,你为何不知道秋天的来临呢?横穿那幽暗的树林独自游乐.老舌乌(鸟名)在旁边仔细聆听你的叫声,你的身影忽然化作一点深黄向烟中飞去.你与我(作者)大概都是因为悲叹自己的驽钝才离开红尘人世,在这儿淹留的吧,你明朗如笙的叫声碎落回响在缑山之上.哎,不要再停留了,早日归去吧,这时山间染露的繁华正冷,蓼花正愁呢..PS:有一段时期,因目睹自己哥哥为王位毒死自己的亲叔叔,心有出世之意,留连山水之中,自号钟隐以表志,这首的感情若套在这段时期恰好能说通.(大概是这样的吧)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快、、100分、
【出处】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最后两句语义双关,暗示着冠 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 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 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 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 ,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 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