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这一句是苏轼哪首词的句子?

“竹杖芒鞋轻胜马”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意思为:手拿着竹杖脚上穿着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如何理解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诗人闲适、轻松、自如的心情。

[1]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出处?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直很喜苏东坡的词,或豪放,或大气,于是,就连狼狈也如此潇洒淡定 以前,他的《江城子·密州出列》一直是我的最爱,“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仓,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于是,总是读着读着眼界也似乎为之一宽,豪气油然而生。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还有这份让人光是读着都羡慕的自信。

最喜欢它的时候,在初三,经常和同桌旁若无人地高声背着这首词,一人一句,此起彼伏,有如唱和,久久不停。

现在看来,原来读这首词是会上瘾的,因为,那份豪气总是越读让人心胸为之一阔,全身充满着活力和动力,喜欢苏轼,便是因为这份感觉。

后来,喜欢另一首江城子,同为江城子,那首给亡妻的,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道不尽的思念和缱绻。

再后来,看了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那已是学完《赤壁赋》好久,这才发现,原来当时的他忍受着那么些种种。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的文章一直以来也是很喜欢,最甚的有两篇,一是《一个王朝的背影》,另一个,便是这篇了,只是看的我任何评论都说不出,因为似乎,不用我说什么了,只需要看,这篇文,让我对苏东坡的了解加深,是赞叹,是感慨,却也是说不尽的嗟叹。

苏东坡突围,赞叹的是他终究是突围了,感慨的是突围这个孤独的有些漫长的过程,嗟叹的是这个围。

围,来自官场,一些污水一个陷害,却在一群人的漠视甚至是故意中,苏东坡进了监狱,被押送的过程中,没有人知道这就是苏东坡,犹记得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不是漠视,只是无知,却更让人嗤笑。

侥幸,他活了下来,被贬谪黄州,他终究只是个凡人,人生如此起起落落,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是否有时候太风芒毕露了,于是,这围,实际上是他的心境,说起来,云淡风轻很简单,说起来,一笑而过也很简单,只是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个人,来到黄州,甚至连住的地方也仅是破庙,对于一个之前那么狂放的词人来说,这岂止是侮辱,是个笑话,或许,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悲凉的孤独的可笑。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

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苏东坡突围》) 然而终究他还是突围了,不然,他也就不是苏东坡,我们无法得知他如何走过,又或许,这本身就是一念间的事,想通了,一切就顺了。

余秋雨先生的这篇文里对于他的心里描写很贴切,这是他的揣摩,隔着几千年,透着两个人...

竹杖芒鞋轻胜马下一句

下一句:谁怕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作者】苏轼 【朝代】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注释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从容处世,清淡出尘”类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观天上云卷云舒。

——范文澜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李远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

——刘沧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醉翁之际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北宋·欧阳修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赵蕃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1、此禽轻巧少同伦,我听长疑舌满身。

星未没河先报晓,柳犹粘雪便迎春。

—— 严郭 《赋百舌鸟》2、春来绣羽齐,暮向竹林栖。

禁苑衔花出,河桥隔树啼。

寻声知去远,顾影念飞低。

别有无巢燕,犹窥幕上泥。

—— 顾况 《春鸟词送元秀才入京》.3、众鸟各归枝,乌乌尔不栖。

还应知妾恨,故向绿窗啼。

—— 聂夷中 《乌夜啼》4、只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

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

——张乔 《青鸟泉》5、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 卢照邻 《浴浪鸟》6、从来养毛羽,昔日曾飞迁。

变转对朝阳,差池栖夕烟。

遇此枝叶覆,夙举冀冲天。

——李岑《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栖烟鸟》7、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

——韦庄 《闻春鸟》8、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

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

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

—— 李郢 《孔雀》9、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

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

——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10、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成彦雄 《杜鹃花》11、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杨巨源 《衔鱼翠鸟》12、失侣度山觅,投林舍北啼。

今将独夜意,偏知对影栖。

——韦应物 《夜闻独鸟啼》13、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 王维《听百舌鸟》14、有树巢宿鸟,无酒共客醉。

——沈亚之 《村居》15、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

——白居易 《送武士曹归蜀》16、高阙碍飞鸟,人言是君家。

——曹邺 《古词》17、一鸟如霜雪,飞向白楼前。

——李益 《登白楼见白鸟席上命鹧鸪辞》18、厌听秋猿催下泪,喜闻春鸟劝提壶。

谁家红树先花发,何处青楼有酒酤。

——白居易《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19、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 《绝句》20、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

映日华冠动,迎风绣羽开。

——张何 《织鸟》21、烟为行止水为家,两两三三睡暖沙。

为谢离鸾兼别鹄,如何禁得向天涯。

—— 吴融 《水鸟》22、西园啼鸟。

留得春多少。

客里情怀无日好。

愁损连天芳草。

——黄机 《清平乐》23、百舌闻他郡,间关媚物华。

敛形藏一叶,分响出千花。

——梁锽 《闻百舌鸟》24、惊飞失势粉墙高,好个声音好羽毛。

小婢不须催柘弹,且从枝上吃樱桃。

——郑谷 《山鸟》25、五色毛衣比凤雏,深花丛里只如无。

——可朋 《桐花鸟》2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 《鸟鸣涧》27、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 范成大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28、背霜南雁不到处,倚棹北人初听时。

梅雨满江春草歇,一声声在荔枝枝。

——郑谷 《越鸟》29、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 《画眉鸟》30、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

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

—— 郑衮 《好鸟鸣高枝》31、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 捧剑仆 《诗》32、晚树春归后,花飞鸟下初。

参差分羽翼,零落满空虚。

——窦洵直 《鸟散馀花落》33、日落林西鸟未知,自先飞上最高枝。

千啼万语不离恨,已去又来如有期。

—— 吴融 《莺》34、晚来林鸟语殷勤,似惜风光说向人。

——白居易 《三月晦日晚闻鸟声》35、栖栖南越鸟,色丽思沈淫。

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

—— 张祜 《鹦鹉》36、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

饶伊摇舌先知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无则 《百舌鸟二首》37、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玄鸟》38、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

——卢肇 《杨柳枝》39、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

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飞。

——翠碧鸟《翠碧鸟》40、啼鸟惊心,怨年华,羞看杏梢桃萼。

—— 潘汾 《花心动》41、千峰雪尽鸟声春,日永孤吟野水滨。

——李中 《春日书怀》42、千愁万恨过花时,似向春风怨别离。

若使众禽俱解语,一生怀抱有谁知。

——无则 《百舌鸟二首》43、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 薛涛 《池上双鸟》44、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 韩愈 《双鸟诗》45、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

推荐几首与"一蓑烟雨任平生"类似表达的诗句

与"一蓑烟雨任平生"类似表达的诗句有:1.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2.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3.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 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是等闲。

5.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以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 ”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定风波》。

2. 《定风波》全文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上述诗句全文:《南乡子》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江上吟》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杂诗》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下一句是什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沁园春·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作者】刘过 【朝代】宋代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

请根据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诗,用第三人称具体描述苏轼...

他身披一袭蓑衣,在银线般的雨中穿行,手中倚着竹杖,脚上是一双轻便的草鞋,虽未骑马,但那行走时的速度似也是不慢。

这句诗出自《定风波·三月七日》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鉴赏: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竹杖芒鞋轻胜马”。这一句是苏轼哪首词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