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其中的好句有: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2、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3、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4、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5、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6、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7、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在冰心的忆读书中有哪两句冰心的名言
《忆读书》中的比喻句: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朦胧,指月光不明,看不分明或者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的意思。
这里用来比喻语言肤浅,观点摇摆,模棱两可的文章。
堆砌,本指砌墙或物体的堆放,这里用来比喻文字的拼凑。
无病呻吟,比喻没有什么话说,而硬要装模作样地说话。
《忆读书》写出你对下面句子的赏析:(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
?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6分)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忆读书直接写作者读书感受的句子是哪句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
是啊,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让你增长知识,它能帮你解决问题。
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书能让你增长知识。
翻开书本,它能让你领略到建筑物的雄伟壮观;它能让你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和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它还能告诉你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印度洋的面积有多大。
书能帮你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它能教会你怎样做人,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尊敬师长,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它还会告诉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书真的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忆读书》摘抄冰心读书的经历或对读书的议论,然后做简要的点评
句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点评:这句话描写了作者对书的恋恋不舍。
句2: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总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点评:这句话讲述了作者十分喜欢人物生动形象的《水浒传》。
句3: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点评:这句话描写了作者对读书的热情。
忆读书的学习心得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读书的时候做的笔记 读课外书,怎样才能不忘呢?学到的东西怎么才能不丢呢?正如你说的,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
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
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冰心忆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读好书的意义,如:励志和成功方面的书现在社会上流传很多,但当我的视线进入《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动了,一本不足百页,仅四万字的薄薄小册子,竟有如此冲击和震撼力,我想这就是这样一本全球最畅销书的魅力所在吧。
我们正经历一个多变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把我们从一条风平浪静的计划经济的小溪推向了充满惊涛骇浪的汪洋。
这种变化是彻底的、革命性的,又是客观的,必然的。
而《谁动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讨论了二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变化。
在变化来临之前,怎样预见变化,在变化到来之后,怎样对待变化、适应变化。
要知道,事物的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而不变是主观的、相对的。
其实,我们周围每天都在面对变化,只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细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
我们很多的人都习惯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漠视身边细微的变化,而面对急剧的变化表现出顽强的抗争,抑或是徒劳的抗争。
然而,问题是很多情况下,变化是在悄然间发生,却未被感知和觉察,以至于铸成悲剧,就像一只扔进冷水里慢慢被加热煮熟了的青蛙。
当我们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习惯于自己拥有的工作、财富、幸福时,我们总是踌躇满志,怡然自得或夸夸然畅谈美好的未来,而很少想到万一,想到去闻一闻“奶酪是否有变质”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
直到奶酪忽然没有时,我们才开始追问为什么,但为时晚矣。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可能已经无能为力,无法挽回了。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平时象哼哼一样,面对失去的那份安天天叫嚷着:“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意志消沉,苦等所谓老天开眼的奇迹,结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饿死。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书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们的榜样。
居安思危,对多边的“奶酪”变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寻找新的“奶酪”。
只有敏锐地注视着局面的细微变化发展,未雨绸缪,主动做好知识积累、技能积累、身体和精神积累,我们才能应付自如的面对发生的变化。
一本好的书就是能读自己。
从《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所能悟出指导工作、学习、生活的理念,正如划出了一个人走向成功和新生活的航线。
当然,真正启动航程的还是靠你自己。
还有:如果有人问我:“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是书。
一本好的书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可以让一个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
在你困难时,它会施以援手;在你挫折时,它会给你鼓舞;在你失意时,它会给你以抚慰……对一个喜欢书的人来说,书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茶不思饭不想,甚至可以为此“头悬梁,锥刺股”。
古今中外的那些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纵横八万里的壮美,还可以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修炼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以至于达到读书万卷下笔有神的境界。
《巴黎圣母院》让我们明白美的不一定是好的,“丑”的也会很“善良”的道理;《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懂得:哪怕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充实;《苦儿流浪记》让我们知晓有的人一世荣华富贵,但结果却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勤勤恳恳,经历了风雨,最终出类拔萃;《史记》、《离骚》让我们看到人格的伟大与高贵;《呐喊》、《彷徨》让我们领会人应该有忧国忧民之思;《雷锋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钉子”精神的可贵;品《三国》可以学到了企业管理的用人之道;读《红楼》可以从中看到家族的没落、女性的悲哀、社会的不公、人性的自私有和虚伪……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会给我们带来无穷快乐,也会让我们的心情舒畅,它会教导我们如何“韬光养晦”去实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俗话说“读书犹如采金,有的是沙里淘金,有的是点石成金,随手翻,便成巨富。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照耀人的心灵;一本好书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人前进的道路;一本好书就是闪烁的明星让人思想发出灿烂的光芒;一本好书就是一扇心灵的窗口,让我们尽情品味窗外绚丽多彩的世界;一本好书就是一张高悬的船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一本好书就是一对有力的翅膀,让我们在无际的天宇自由地翱翔……一个没有书的世界是一个既无空气也无阳光雨露的混沌世界。
热爱书吧,因为它是知识的泉源!和书交朋友吧,因为它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努力读书吧,因为它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
为了热爱生命,为让生命之花才能开得灿烂。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多读书好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