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巧言令色,鲜矣仁。
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朝闻道,夕死可矣。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1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交友之道译文,出自论语的名言句有哪些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论语》中有关交友的句子有哪些?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
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
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
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
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
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
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
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贡问何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
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孔子的《交友之道》全文翻译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
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4、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5、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要有三个原则。
什么时候说活,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一个尺度。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这叫毛毛躁躁,反映一个人的急躁。
第二,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话题已经到这了,你反而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说心里话。
第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瞽”,是瞎子的意思。
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不看人家的脸色,上来就说。
属于瞎说。
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扩展资料: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一直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人物,《论语》中所记录下的他的话语,教会了我们很多的做人之道,有的人甚至将一些句子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终生奉行,而《论语》中最让人受益的,莫过于孔子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用今天的话说即:孔子在谈话中几乎不谈论功利,而是赞成仁义,相信天命。
何谓“仁”?仁爱、正义即为仁,它是道德。
政治的最高体现。
孔子也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里足以看出讲“仁”,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了。
人们把自己的个人利益看得越来越重,并越来越重视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早已把“仁”抛于脑后,这样一来又何谈在交友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讲“仁”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一种叫作“友直”。
找正直的人做朋友。
这个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来直去,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机。
第二种叫作“友谅”。
与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的人交朋友。
平时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时候,默默无语拉你一把,这是真正的朋友。
历史上有一个称为“白衣送酒”的故事,这是一个高官向一个穷名士送的极为谦卑的酒,这叫真朋友。
第三种叫作“友多闻”。
与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择友是门学问,远离损友,与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论语中的 交友之道 具体什么意思?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这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里无不渗透着朋友对于一个人的社交生活的重要意义。
然而也显示着我们对朋友的选择也应有着一定的原则。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孔子说,交友有三益亦有三损。
只是暗记在心里了,竟不知它却是处于《论语》。
而原句是这样: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我无形之中所熟悉的话,因而并不难以理解。
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
其一“友直”,是指讲直话,做正事,正直不阿能够正确判别是非的朋友。
然而在生活中这样的“益友”便也依稀地不分晓了罢。
即便枚举一个小的例子:与好友一起横穿马路时,是否注意红绿灯了呢。
倘若自己牵着朋友违反了交通规则闯过了红灯,他是否能够以身作则直面指出错误而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想必这类的朋友该是不多确属“珍品”了吧,交到则甚善矣。
其二“友谅”,是指个性宽厚的朋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可减小交往障碍,使人与人之间保持一个坦然相对的距离。
与这类人交朋友,不仅自己的人格得到保护,尊严得以完整,心境也能开阔预约,无形中更能够渐渐学会真诚待人,而获得更多的朋友。
其三“友多闻”,顾名思义,即“拥有多的见识”指知识渊博的朋友。
这类朋友,可谓“上品”!与这样的人结识相交,以其长补己之短,多多学习多多讨教,自身也得以提升进步,何乐不为?且曾子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目的也更是在与彼此辅助,达到行仁的目的。
因而结交“益友”潜移默化中也美化了自己的人格,并在自身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便也是这样来的。
所谓“损者三友”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第一“友便辟”。
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一类人,亦或者可说喜好谄媚逢迎善于言辩,使人对他觉得有动辄得昝之难的朋友。
与之相处久了怕是自己也会变得毫无原则。
其二“友善柔”,即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极重。
甚至,一味依循迎合而无自我见解与个性,说要向东,他也好,说要向西,也无异,说要犯法,他虽然感觉不对,却也不反对,跟着照做不误。
用现代语而言,等于是娇妻型的朋友,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亦不足。
其三“友便佞”即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的一类。
更可以说是专门逢迎凑合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若交了这样巧舌如簧的人当了朋友,那岂不入了虎穴? 因而“损友”应少交而更宜不交!是可谓惹不起还能躲得起吧。
孔子说要想交好朋友: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第一是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即正确的择友之道。
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这就是所谓,你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它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交好朋友不仅可以修身养 性,还可以在生活中添加光彩。
所以多交朋友吧,多交益友把!在交往中提横自己!
孔子的《交友之道》全文翻译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
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
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
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呢? 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
” 司马牛又问:“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
可忧可惧的。”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
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孔子一上来很谦虚,说“不忧”、“不惑”、“不惧”这三点自己做不到。
什么叫“仁者不忧”? 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什么叫“知(智)者不惑”? 在区区半个世纪之前,一个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婚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
人们的烦恼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选择性太小。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
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什么叫“勇者不惧”?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孔子说这三条我做不到。
子贡说“夫子自道也”,您说的不就是您自己嘛! 大家看,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
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
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
真正尊崇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
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 它是把学到的知识当成工具,当成一种技能,以之谋一份职业,为自己谋一份福利。
孔子曾经直截了当地跟他的学生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就是说,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
孔子从来不说做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在一条小街上,三个裁缝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想招揽最多的客人。
第一个裁缝挂出一块大牌子,上写: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
第二个裁缝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啊,于是做了一块更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想了想,难道我还能写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挂出去,结果这条街上的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
第三个裁缝的牌子写的是什么?上面写道: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
也就是说,他把视线收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反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了呢?还不是。
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
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孔夫子心目中...
论语中鼓励广交友的句子是什么?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送友王维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荀巨伯探友刘义庆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文天祥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二鹊救友佚名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送友游吴越杜荀鹤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唐代: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宋代: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
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宋代: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天马二首·其一 两汉:刘彻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客夜 唐代:杜甫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