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风·陟岵》【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译文】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是中国羁旅行役诗的源头。
远望当归,登高望乡,长歌当哭,痛切感人。
诗中亲人叮咛恍在耳边,幻境融合了想象与怀忆。
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拳拳爱子之心深切真挚。
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从中也看出了父亲的深情。
2、《北郭闲思》唐代: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译文】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
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
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3、《忆父》清代: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燕相隔,岂止万里?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
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
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
【译文】
也因此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
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让人倍觉伤感。
4、《诫子诗》:汉代:东方朔
明者处事,莫尚於中。
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译文】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馀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西汉东方朔,向来以滑稽著名。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而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
既能生活无忧,也能悠哉世间。
因此把自己多年心得倾囊传授,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溢于言表。
东方朔洒脱不羁,但是这首诫子诗中的他却与普通的父亲没有分别。
5、《又示宗武》唐代: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译文】
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
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
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6、《骄儿诗》(节选)唐代:李商隐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译文】
李商隐才高未用,一生沉沦下僚。
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有所建树。
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
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
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后面却饱含着的沉沦不遇之泪,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
7、《为二女适袁氏者作》清代: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译文】
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
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
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形容忠孝的成语
舐犊情深: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犊、舐犊之爱)
2.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荣萱茂、双亲犹健)
3.义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导子女。 (义方教子、教子有道、义方之训、趋庭之教)
4.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 (罔极之恩、昊天罔极)
5.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
6.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
7.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
8.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乌鸟私情、扇枕温被)
9.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菽水之义、口体之养、承欢膝下) 还有以下: __ 孝子贤孙 忠孝两全 移孝为忠 孝子爱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带孝 忠孝节义
描写“儿女双全”的诗句有哪些?
1、看似千红己事坚,企为儿女忽双全。
解释:看起来像是红尘的事情已经看破,但是却儿女双全。
作者:无名氏
出自:《看》
2、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解释:不管是种下的十年才能成熟的树木,还是一年就能收割的谷子,都给予了孩子。
作者:元好问
出自:《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解释:大儿子在溪东田间锄草,二儿子在院里编织鸡笼。
作者:辛弃疾
出自:《清平乐·村居》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小儿孙们还不懂得如何耕织,跟着大人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作者:范成大
出自:《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解释:小童可以唱吟长恨歌,胡儿可以唱出琵琶行
作者:李忱
出自:《吊白居易》。
扩展资料: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____高鼎《村居》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____袁枚《所见》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____白居易《池上》
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
以舍得 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舍与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谛。
人世间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主人,也没有永远的主人。事物在取舍之间,自有它的定数。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怎么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夺也没用。
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个贪财的人背一麻袋金子过河。遇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却最终舍掉生命。身陷绝境,除自身之外,一样也留不得。想必,这财主一定是守财奴式的土财主,他不懂舍得之道。
事物都既相生相克又相伴相生。在人们想到“得”的时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俗众不想“舍”的时候,可能已舍去很多了。历史中有很多贪财、贪权、贪色的人,常日里,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后却又什么也没得到,不想舍,可最后连自由、性命都舍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这道理看似简单,很多时候就是领悟不到。
舍得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舍与得是对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一个人只有施予才能获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
司马迁舍弃男人的尊严,得到了《史记》千古流传;陶渊明舍弃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岩的英烈们舍弃生命,得到了与青山同在……当然这些都是大“舍”与大“得”,虽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普通人却难以企及。
“舍”与“得”可以说是一种交易,一种左手对右手的交易,很公平的。怎样“舍”,又怎样“得”?值与不值,在于人们心中的等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等价。常听老人们讲,年轻的时候为了学业、事业,我们舍弃承欢膝下,舍弃与家人团聚,我们觉得值,因为我们得到了学业、事业。但当有一天我们再也没机会承欢膝下、没有机会弥补对家人的亏欠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对当初的选择发出疑问:值吗?多少年来,人就在这样的怪圈中,不断地轮回。
墨子说,贫穷的时候显示出廉洁,富有的时候表现出仁义。再有钱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床。不要奢望得到占有一切。特别是在物质方面,舍得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个人拥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给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舍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个穷人把讨来的饭让给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为贫穷,他的布施才更有意义。因为这体现了他的心量和胸怀,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穷得只剩下金子,人世间的亲情和一切都舍去了,够可怜的。
人生需要舍得,舍得丰富人生。
求25幅经典对联和 评论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25.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
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
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我要佳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大雅.鹤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7、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题庐山仙人洞照》
8、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乌夜啼》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17、风咋起,春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
18、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1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2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
2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4、虽鞭不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壶公山 简介
壶公山,主峰高达711.5米,因屹立在莆田南北两洋土地上,所以人们多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莆田市的代名词,有“壶兰雄邑”之雅称,其中“壶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相传壶公山原名“胡公山”,是因为汉代有个姓胡的道人隐居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山因胡公而得名,后人取谐音为“壶公山”。但也有人认为山形为壶,因形得名。壶公山亦是一座宗教名山,其鼎盛时期有18院36岩之胜。现有尚存的有凌云殿、祥云殿、白云寺、名山宫、宝胜寺、香山宫等20余处宗教和民间信仰纪念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