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句子加拼音原则 拼音的规则有哪些详细的

拼音的基本规则

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时,要熟练掌握拼写规则,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掌握拼写规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y和w的使用

  为了使音节界限清楚,汉语拼音方案规定零声母开头的音节,要分别使用隔音字母y和w.

  1.i行韵母要写成yi(衣)、yɑ(呀)、ye :逮兔子 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 翘(书)qiáo:翘首以待 翘楚 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 翘胡子

④ 塞(书)sài:要塞 边塞 出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 瓶塞 乱塞一气 塞的严严实实

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 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

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⑤场(书)chǎng:场合 场面 场所 冷场 捧场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 圩场 外场 一场大雨 一场好戏

⑥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 处罚 处置 处理 处女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 处所 长处 益处 大处 深处

⑦创chuàng:首创 创办 创举 创新

—— 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 创口 创痍

⑧供gōng:供应 供养 供求 提供

—— gòng(阴平变去声):供状 招供 供品 供养(指祭祀) 供奉 供职 供认

⑨量liáng:量杯 测量 量身高 丈量土地

——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 变量 最大限量 量体裁衣 量入为出

⑩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 困难(可读轻声) 世上无难事

——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 排难解纷 责难 发难

⑾宁níng:安宁 宁静 息事宁人

——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 宁愿 宁缺毋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⑿强qiáng:强制 强渡 强化 强横 博闻强识

——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 牵强 强迫 强词夺理 强颜欢笑

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

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 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

这种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语中,这类变调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1、“一、七、八、不”的变调

汉语中,“一、七、八、不”的变调有相同之处,我们先看例示:

① 一律 一处 一派 一岁 一块

本组词中,“一”之后全是去声字,“一”全部由本调阴平(一声)变为阳平(二声)调;

② 一番 一端 一庄(阴平字前变去声);

③ 一元 一群 一团(阳平字前变去声);

④ 一走了之 两肉 一篓菜(上声字前变去声);

⑤ 七岁 七件 七次 八岁 八件 八次——本组中,“七、八”之后全是去声字,“七、八”全部由本调阴平调变为阳平调;

⑥ 不要 不够 不在(去声字前变阳平);

有相同之处,为便于掌握,有口诀归纳如下:

“一、七、八、不”的变调同,去声前面变阳平;

一 字 之 外 还 要 变,阴、阳、上前变去声。

相对而言,“一”的变调情况多一些,以上面口诀也可轻易掌握。

另外,“一、不”还有变调为轻声的情况,其规律是:

相同动词有重叠,“一、不”居中变轻声。

例示:想一想 搞一搞 拉一拉 笑一笑

肯不肯 说不说 在不在 开不开

2、上声的变调

上声调音节在单独念或在词语末尾、句子末尾的时候,不发生调值变化;除此之外,变调情况如下:

⑴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像阳平;

口诀:上上相连前像阳34

例示:党委 美好 理想 勇敢 鼓舞

但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变调,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声(21)”

口诀:上轻相连前21

例示:想起 讲讲(上声变阳平)

姐姐 椅子(上声变半上)

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两个,则可以根据词义适当分类按上述方法变调。快读时,也可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上声,前面一律变阳平。

例示:小组长 讲语法 柳股长 小老虎

永远友好 转眼两载

我给你把雨伞打好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⑵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声21(包括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例如:

宝珠 北京 几斤 统一; 祖国、海洋、满足、旅行;

土地 解放 鼓励 踊跃; 尾巴、起来、宝贝

3、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为半去声(53):去去相连前53

例示:办事 快速 互助 大会

四、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指的是在重叠式后加儿化尾和形容词后置词重叠以及出现轻读情况时的调值变化情况。例示如下:

1、好好儿的 大大儿的 慢慢儿的

这种加儿化尾情况,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变调为阴平调。

2、亮堂堂 红彤彤 慢腾腾

其加点音节如果不是阴平调,一般均要变读为阴平调。

3、结结实实 漂漂亮亮 马马虎虎

其加双曲线音节变为轻声调,加点音节变为阴平。

五、 叹词“啊”的变调

叹词“啊”的基本读音是“a”,但随表达感情的不同,也要相应发生变调。

1、当表示惊异和赞叹时,变调为阴平。

例示:①啊(ā),下大雪啦!

②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当表示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阳平调。

例示:③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

④啊(á)?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

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上声调。

例示:⑤啊(ǎ)?这可怎么办呢

⑥啊(ǎ)?让他去合适吗?

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去声调。

例示:⑦啊(à),我是王连长,您是团长吗?

⑧祖国啊(à),母亲!

汉语拼音大写的规则

汉语拼音大写的规则:

  • 第一,人名的拼音要求姓和名的首字母分别大写,双姓两个字首字母都大写。简单来理解,就是不管姓多少个字、名多少个字,姓名的最前面两个字的拼音,要用大写的拼音。其中,“小李”、“小明”、“老李”、“老赵”、“大李”等等,也被视为“姓名”,前面两个字的拼音首字母要大写。

  • 第二,专有名词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要大写。比如“孔子”、“包公”、“西施”,第一个字的拼音的首字母,就应该大写。

  • 第三,专有地名也需要大写拼音,使用规则参考:Běijīnɡ Shì(北京市) Héběi Shěnɡ(河北省)。

  • 第四,句子的开头的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要大写,另外,诗歌的标题中,每个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要大写。

  • 第五,多个专有名词组合的专有名词,每个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要大写形式,比如Guānɡmínɡ Rìbào(光明日报)。

  • 第六,某些特殊的场合,可以全部大写,比如XIANDAI HANYU CIDIAN(现代汉语词典)。

  • 第七,词语用拼音缩写不仅要加小点,还要大写,比如国家标准,缩写为G.B.。

汉语拼音规则有哪些?

汉语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

1. 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 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

3. 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 uo 拼。

三.注意拼音规则:

1. bo po mo fo ;de te ne le ge ke he ;ji qi xi

"知、吃、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 i,即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2.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ér tóng),

3.y、w的使用:

(1) 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

(2) 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

(3) 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4.省写:

(1) 韵母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

(2) 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

1. 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 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

3. 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ú(球)

4. 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5. 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í'ǎo(皮袄)

带复韵母ei的三拼音有字吗?

ei:诶、欸、诶

bei:被、倍、呗、杯、背、备

dei:得、嘚

fei:费、非、妃、肥

gei:给

hei:黑、嘿

kei:尅、克

lei:类、累、雷、泪

mei:没、美、妹、媒

nei:内、馁

pei:陪、配、赔

tei:忒

wei:为、未、位

zei:贼、贼

古文心术全文带拼音

心术①

作者: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③,然后可以制利害④,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⑤;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⑥,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⑦,严斥堠⑧,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⑨,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⑩,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⑾。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⑿,凡士欲愚⒀。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⒁,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⒀,非刘禅之庸⒁,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⒂。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⒃,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⒄。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⒅,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⒆,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⒇。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21);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22)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23),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24)。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25),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26),则乌获不敢逼(27);冠胄衣甲(28),据兵而寝(29),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30)。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注释】

①本文是《权书》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②治心: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

③麋:鹿类的一种。 左:附近。 瞬:眨眼。

④制:掌握。

⑤上:通“尚”,崇尚。

⑥怒:激发

⑦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⑧斥堠:古代用来了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了望。

⑨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 丰犒:丰厚的奖赏。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⑩挫:挫折,这里指打了败仗。 厉:激励。并天下:兼并天下。

⑾黄帝: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打败了炎帝、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殆:通“怠”,懈怠。

⑿智:有智慧。 严:有威严。

⒀欲:应该。

⒁委:委屈。

⒂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三国时魏国的将领,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他率兵从一条艰险的山路进攻蜀汉,山高谷深,士兵都用绳子系着放下山去,邓艾自己也用毡布裹着身体,滑下山去。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⒁刘禅:三国时蜀后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⒂侮:轻视、轻侮。

⒃尝:试探,检验。

⒄节:节制。

⒅沮:沮丧。

⒆辱:玷污。 技:本领。

⒇支:经得起,对付得了。

(21)校:较量。

(22)角:角斗。

(23)抗:高,引申为突出地。 暴:显露。却:退。

(24)狎:轻忽。 堕:落。

(25)蜥蜴: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俗称“四脚蛇”。

(26) 袒裼:脱衣露体。

(27)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相传能力举千钧。

(28)冠胄衣甲:戴着头盔,穿着铠甲。胄,盔。冠、衣,都用作动词。

(29)据兵:靠着兵器。

(30)以形固:指利用各种有利形势来巩固自己。以,凭借,利用。形,各种有利的形式和条件。固,巩固。

【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讲解】

宋王朝在同辽和西夏的关系上,一直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因此苏洵的忧国之心,甚于忧民。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的结构,初看颇为特别,茅坤就指出它“一段段自为支节……非通篇起伏开合之文也”。的确,文章的每一段都独立谈一个问题,彼此之间似乎并无多大联系。但仅作如是观是不够的。苏洵的文章往往转折极多,左萦右拂,一节未了,又生一枝。初读似觉各节互不相连,枝叶横生,意多词杂;多读几遍,便会觉得它首尾相应,全篇有一条主线相贯,每节各有妙用,如引线穿珠一般。本文首段论治心,二、三、四段论养士,五、六两段论审势,七段论阴长暴短,出奇制胜,最后一段论守备,要“无所顾,有所恃”,而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正如吴楚材、吴调侯所指出的,本文“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序,文之善变化也”。

这篇文章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首先是战争中“义”与“利”的关系。“凡兵上义”,战争的正义性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义的战争,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是不利的,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士气旺盛,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是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即战争与充分的物质准备、旺盛的战斗意志之间的关系。“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前两条讲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后两条讲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所谓“无所顾”,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所谓“有所恃”,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苏洵还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但武器本身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赤臂握剑,大力士也不敢逼近;身穿铠甲睡大觉,小孩子也敢弯弓而射之。武器只有与具有旺盛斗志的人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威力。再次是战争中的阴长、暴短的关系。“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具体来说,暴短就是“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日‘此无人’,彼不信也”。阴长就是“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暴短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是有意隐匿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文章还阐述智和愚、理和势、忍和勇、静和动、尝知和自尝等众多对立因素的关系。不难看出,对战争中的问题,作者总是从矛盾双方着眼去思索,并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使得文章所表述的战略战术思想,具有深邃而又切合实用的特点。

读此文,给人以排宕顿挫之感,这得力于文中大量排偶句的纯熟运用。在散文中运排偶句,“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不仅吸收了骈文音调铿锵,形式优美的特点;而且排偶句和长短句交替互用,又有连类引发、一气贯注的效果。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排偶句却有十余处之多。像“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样的排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又是极富哲理的警句。茅坤说“此文中多名言”,就是针对文中大量的排偶句而言的。这些句子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为文章增色不少。

汉语拼音变调?是怎样变的啊。比如说,一个词语,有两三声,第一个三声变调读二声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叫做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35,有的变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保险 采取 产品 打扰 反感 改组 好转 简短 考古 老板 美好

在轻声前 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

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

2.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例如:

很勇敢 小老虎 展览馆 管理组

展览馆 女子组 蒙古马 采访者 讲演稿 手表厂 总统府 洗澡水

3.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 买把雨伞 很有好感 远景美好 种种想法 厂长领导 可以理解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4.在非上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 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火车 雪山 海军 打击 体操 广播 崭新

在阳平前 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 保留 检查 狡猾 水平 隐瞒 整齐 女儿 解答

在去声前 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保密 党性 岗位 巩固 改正 古怪 审判 请问 展示

轻声音节原调为上声,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一是变读阳平,二是变读半上。例如:

变读阳平:

等等 走走 讲讲 管管 早起 想起 讲起 打点

变读半上:

嫂子 碾子 本子 毯子 耳朵 姐姐 奶奶 姥姥

轻声音节原调为非上声,上声变读为半上。例如:

上声+轻声:

打听 眼睛 尾巴 比方 讲究 北边 嘴巴

上声+轻声:

老实 起来 里头 本钱 老婆 早晨 脊梁

上声+轻声:

宝贝 爽快 点缀 脑袋 妥当 底下 哪个

在现代汉语中,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词占绝大多数。前一声调的尾部和后一声调头部相连时,总是互相迁就,两个阳平相连时,后一阳平竟成了低升,两个去声相连时,前一去声固然变“半去”,而后一去声也成了低降。

(二)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例如:

“信念、变化、办事、快速、互助、大会”等。

(三)“一、不”的变调

“一”、“不”及“七”、“八”都是古代的入声字,发音短促,部分方言仍保持着短促的读音,不容易读出它们准确的普通话声调,而在普通话里,“一”、“不”是高频率出现的常用字,并且在普通话语音里这两个字的声调还会受其相连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出现变读现象,但变调是有规律可循的。

1.“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不”念去声。例如:

一、二、三 十一 第一 统一 划一 唯一 万一

第一号 他住在一楼 表里如一不 偏不 你去不?(不变)

2.在去声前,一律变35。例如:

一夜 一样一见如故 一向 一定 一块儿 一遍 一道 一件 一面 一次 一套 一下 一个 一束 一段 一辆

不必 不便 不测 不错 不但 不断 不对 不料 不论 不妙 不怕 不去 不是 不适 不懈 不信 不幸 不要 不易 不用 不愿 不在 不怕 不够 不看 不像 不是不去不干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例如:

“一”+阴平:

一边 一天 一般 一生 -端 一发 一瞥 一心 一些

“一”+阳平:

一年 一连 一群 一齐 一时 一条 一同 一头 一旬

“一”+上声:

一本 一朵 一股 一举 一起 一统 一早 一总 一准

不吃 不开 不同 不详 不管 不想

4.“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读轻声。例如:

拖一拖 管一管 来不来 肯不肯 找不找 开不开 去不去 要不要 好不好 看一看 谈一谈 想一想 试一试 笑一笑 摸一摸 咬一咬 看一眼 谈一次 想一下 试一回 笑一阵 摸一把 咬一口 去不去 走不走 看不看 懂不懂 在不在 说不说 吃不吃 信不信 好不好 累不累 香不香 重不重 冷不冷 硬不硬 高不高 难不难 吃不下 记不住 忘不了 搬不动 听不懂 拿不出 洗不净 看不清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

做不好 说不清 来不了

(四)“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 七块 七路 八岁 八块 八路七倍

七擒七纵 八万 七上八下

七天 七成 七亩 八支 八篮 八两

七、八、九 第七号 第八号 横七竖八

随着语言发展,“七”、“八”的变调在逐步消失中,但在实际语言中还时有出现,给音节标调时,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一般原则是:变调字只标原调或本调。但加注说明标变调的例外。“一”、“七”、“八”、“不”的变调只是口语现象,在拼写时一律书写它们的基本调。

(五)形容词重叠后的几种音变

形容词重叠后一般构成下面几种形式,其重叠部分有变调现象,如:

AA:慢慢地 快快地 满满地

第二个音节可变为阴平,也可以不变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

AA+儿:慢慢儿地 快快儿地 满满儿地

ABB: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后两个音节一般变为阴平55调值,例如:“白生生、冷飕飕、亮堂堂、明晃晃、直挺挺、黑洞洞、绿油油、沉甸甸、黄澄澄”

但也有仍念原调的,例如:“软绵绵、金灿灿”。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也可以不变。朗读时如表现出比较庄严的语气或书面语一般可以不变。例如:

AABB: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句子加拼音原则 拼音的规则有哪些详细的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