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恐龙捕捉猎物的作文,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亲爱的霸王龙威尔逊:你好
在给你写这封信之前我有些担心,担心你收不到这封信,或因为我们两个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没办法将这封信寄给你等种种原因。
我之前读过许多与你有关的书,有的书上说你的牙齿像“致命香蕉”只要对猎物狠狠的咬上一口,猎物必死无疑。
有的书上说你的骨头是空的,这些难道都是真的吗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一眼就看见了你骄傲的站在那里。
你的脚下踩着你的战利品——一只成年三角龙,嘴里还撕咬着鲜血淋淋的三角龙皮肉。
你虽然是恐龙家族的无敌霸主,但三角龙这个庞然大物也是一个植食恐龙家族中最厉害的成员,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呀
那个时候正是干旱时期,大批的植食恐龙都迁徙到北方去了,这对你而言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因为猎物越来越少,捕猎也越来越困难,你忍受着饥饿,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守着自己的家园。
那时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有一天,机会来了,一头离群的成年三角龙从森林走了出来,你飞快的跑过去,给它来了个突袭,你狠狠的咬住了它的脖子,三角龙咆哮了几声,最后一命呜呼了。
这时几只风神翼龙和驰龙也嗅到了香味急速赶来,它们围聚在你的猎物四周,你张开血淋淋的大嘴向它们咆哮。
那时的你,心里没有恐惧吗
我合上书,心里想:“你的王者之风非常让我敬佩,要是我们能相见并成为真正的朋友那有多好呀
”
写给恐龙的一封信
恐龙 恐龙这个名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巨大而凶猛,这就是它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可是,它也并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其实,有些恐龙反而很和善,这肯定是指那些素食恐龙了。
恐龙的分类多种多样,有素食、肉食之分,还有某些是杂食的。
肉食恐龙有发达的四肢,尖利的牙齿和利爪,以便于撕咬猎物的肉。
而素食者有着尖牙和厚厚的胃,以便于咀嚼和消化食物。
总的来说,恐龙还有多种迷团待我们去探索,总有一天,恐龙的世界会被我们所征服
关于恐龙的知料
在三叠纪之后,恐龙的演化随者植被与大陆位置的改变而变动。
在晚三叠纪到早侏㑩纪期间,各主要大陆连接成一个超级大陆,盘古大陆(Pangaea)。
这段时间的恐龙动物群主要由肉食性的腔骨龙超科、草食性的原蜥脚下目所构成。
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目),在晚三叠纪开始辐射演化,是当时的可能食物来源之一。
原蜥脚类恐龙的颚部只能撕咬下树叶,但不能做出复杂的嘴部动作,因此必须要借由其他的方式协助磨碎食物。
恐龙动物群维持了一段同质性,直到侏㑩纪中到晚期,此时的掠食性恐龙开始多样化,例如角鼻龙下目、棘龙超科、肉食龙下目,草食性恐龙则有剑龙下目、体型巨大的蜥脚下目。
这段时间的著名地层有:北美洲的莫里逊组、坦桑尼亚的敦达古鲁地层。
此时的中国地区,也呈现出多样性的恐龙,例如中华盗龙科、颈部极长的马门溪龙。
甲龙下目与鸟脚下目开始普遍,而原蜥脚类恐龙则已灭绝。
松柏目与蕨类成为最普遍的植物。
蜥脚类恐龙与早期的原蜥脚类恐龙类似,嘴部无法做出复杂的动作。
鸟脚类恐龙则发展出不同的处理植物方式,例如可将食物置在嘴中的两侧颊部,以及类似咀嚼的颚部动作。
这段期间的另一个重要演化事件是鸟类的演化出现,它们是从虚骨龙类的手盗龙类演化而来。
到了早白垩纪,盘古大陆持续的分裂成各陆块,恐龙变得更多样化。
甲龙类、禽龙类、腕龙科散布于欧洲、北美洲、以及北非。
稍后,大型兽脚亚目恐龙,例如棘龙科、鲨齿龙科,以及蜥脚下目的雷巴齐斯龙科与泰坦巨龙类,占据者非洲与南美洲。
在亚洲,手盗龙类的驰龙科、伤齿龙科、偷蛋龙下目成为常见的兽脚类恐龙,甲龙科与早期角龙下目(例如鹦鹉嘴龙)则是该地常见的草食性动物。
在同一时期,澳大利亚则生存者原始的甲龙类、棱齿龙类、禽龙类。
剑龙类则在早白垩纪到晚白垩纪之间灭绝。
早白垩纪发生了一件重大变化,开花植物出现在北美洲,并在晚白垩纪扩散分布。
数群草食性恐龙发展出不同的方式以协助进食。
角龙类发展出切割用的喙嘴,后方有众多咀嚼用齿系(Tooth batteries);禽龙类也独自演化出咀嚼用齿系,并在鸭嘴龙科发展到极致。
少部份蜥脚类恐龙也演化出齿系,雷巴齐斯龙科的尼日龙是最明确的证据。
晚白垩纪的恐龙通常分为三个动物群。
在北半球的北美洲与亚洲,兽脚类恐龙主要有大型的暴龙科、以及众多的小型手盗龙类恐龙,优势草食性恐龙则由鸭嘴龙科、角龙下目、甲龙科、厚头龙下目所构成。
南半球的冈瓦那大陆持续分裂中,阿贝力龙科是优势兽脚类恐龙,泰坦巨龙类则是优势草食性恐龙。
在欧洲,凹齿龙科、结节龙科、泰坦巨龙类则是常见的恐龙。
开花植物更为辐射演化,第一群禾本科(草)植物出现在白垩纪末期。
鸭嘴龙科与甲龙下目在北美洲、亚洲发展至极度多样化。
兽脚亚目也演化出草食性或杂食性的物种,镰刀龙超科与似鸟龙下目更为常见。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发生于白垩纪末期,接近6500万年前,造成所有恐龙的灭绝,以及鸟类的崛起。
但仍有其他双弓动物在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例如:鳄鱼、蜥蜴、蛇、喙头蜥、以及离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