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花园墙外中的10句台词

秘密花园中的好词好句

秘密花园的好词沾沾自喜、自得其乐、竭斯底里字斟句酌、草草了事、言之凿凿薄如蝉翼、戛然而止、不由自主硬邦邦、来龙去脉、毛骨悚然倾盆而下、赤日炎炎、酷暑难耐天穹广袤、与世隔绝萎靡不振、云雾缭绕、深邃秘密花园的好句摘抄1.她有一张瘦削的小脸,一个瘦弱的身体,一头稀疏的浅色头发,一脸的苦相。

2.她的头发像卷曲的丝绸,她有一个细巧的鼻子,好像鄙视一切,她有一双会笑的大眼睛。

她所有的衣服都是薄如蝉翼,随风摇曳,玛丽说它们是“全套花边”的。

3.不但是因为那是个令人忧伤的巨大的地方,而且克拉文先生以他的方式为此感到骄傲——这也够令人忧伤的。

这座房子有六百年的历史,它坐落在沼泽地边上,房子里有将近一百个房间,大多数都空关着并且上了锁。

那里有画像,上等的老家具,以及其他上了年头的东西,周围有一个大林园,有花园,树木——有些树的树枝摇曳到地上。

4.玛丽刚才不由自主的听了起来。

这一切跟印度太不一样了,任何新鲜的东西对她都很有吸引力。

但是她不想露出自己感兴趣的样子,这也是她令人遗憾、不讨人喜欢的地方之一。

5.她紧闭着嘴巴凝视窗外,灰蒙蒙的雨成斜线倾泻下来,拍打着窗玻璃,顺着窗玻璃往下流淌,这是很自然的景象。

6.她一动不动的看了很久,那灰色在她眼前越来越深,她睡着了。

7.玛丽坐在那里,看着她,看着她滑到一边去的帽子,到后来,她自己在车厢角落里又睡着了。

雨拍打着窗子,像催眠曲一样。

秘密花园好句好段摘抄1) 这一定是指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怒吼声一遍一遍的在屋子四周震响,好像一个无形的巨人拍打着墙和窗子,要闯进来。

2) 第二天,大雨又倾盆而下,玛丽从窗子里往外看去,只见沼泽地被笼罩在灰色的迷雾和浓云之中。

3) 暴雨已经停了,作业的风已把灰蒙蒙的雾和云吹散,风本身也已停止,明媚湛蓝的天空高悬在沼泽地之上。

4) 印度的天空总是赤日炎炎、酷热难耐;这里的天空却蓝得使人感到阴凉,几乎像是深不见底、人见人爱的湖里的湖水那样闪亮,白羊貌似的小块的云在天穹的一片蓝色里随处漂浮。

广袤的沼泽地本身不再是令人压抑的紫蓝色或可怕的灰色,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蓝色。

5) 他有弧线优美的、红彤彤的大嘴,他的脸上荡漾着笑意。

6) 当时他正站在沼泽地上听云雀歌唱,看着它越飞越高,飞进了天空中,成为蓝色苍穹中的一个斑点。

7) 拱形的天空看上去很高,在那晶莹透明的蓝色的映衬下,雪白的小云块像鸟儿张开翅膀在飞翔。

8) 上个世纪人们的一个新发现就是,思想——只不过是些思想——像电池一样有力量——好的力量好似阳光,坏的力量坏如毒药。

让一个坏的思想进入你的脑子,就像让一个猩红热病毒进入你的身体一样危险。

9) 她有一张瘦削的小脸,一个瘦弱的身体,一头稀疏的浅色头发,一脸的苦相。

10) 她的头发像卷曲的丝绸,她有一个细巧的鼻子,好像鄙视一切,她有一双会笑的大眼睛。

她所有的衣服都是薄如蝉翼,随风摇曳,玛丽说它们是“全套花边”的。

11) 不但是因为那是个令人忧伤的巨大的地方,而且克拉文先生以他的方式为此感到骄傲——这也够令人忧伤的。

这座房子有六百年的历史,它坐落在沼泽地边上,房子里有将近一百个房间,大多数都空关着并且上了锁。

那里有画像,上等的老家具,以及其他上了年头的东西,周围有一个大林园,有花园,树木——有些树的树枝摇曳到地上。

12) 玛丽刚才不由自主的听了起来。

这一切跟印度太不一样了,任何新鲜的东西对她都很有吸引力。

但是她不想露出自己感兴趣的样子,这也是她令人遗憾、不讨人喜欢的地方之一。

13) 她紧闭着嘴巴凝视窗外,灰蒙蒙的雨成斜线倾泻下来,拍打着窗玻璃,顺着窗玻璃往下流淌,这是很自然的景象。

14) 她一动不动的看了很久,那灰色在她眼前越来越深,她睡着了。

15) 玛丽坐在那里,看着她,看着她滑到一边去的帽子,到后来,她自己在车厢角落里又睡着了。

雨拍打着窗子,像催眠曲一样。

16) 透过一扇厚窗子,她看见一片往上延伸的土地,上面好像没有树木,很像一片无边无际、死气沉沉的紫色的海。

17) 那里有蜜蜂的香味,空气十分新鲜——天空看上去那么高,蜜蜂嗡嗡,云雀歌唱,好听极了。

18) 她静静地站在那里,看见树梢从墙头伸出来,一只胸脯鲜红的鸟儿栖息在一根最高的树枝上,突然,它发出了它那冬天的啾鸣,好像看见了玛丽,正在招呼她。

19) 鸟儿把小脑袋歪在一边,一只温和明亮的眼睛朝上看着老头,那眼睛就像黑色的露珠。

《秘密花园》的好词好句摘录

: 脸蛋瘦削、蹒跚学步、拳打、面如死灰、空无、寂静、毛骨悚然、结结巴巴、东撞、灰蒙蒙、光秃秃、笑嘻嘻、漠不关心、佳句:1、脸蛋瘦削,身材单薄,头发细少,满脸不愉快。

2、知更鸟从树梢上飞了下来,一会儿在她周围蹦蹦跳跳,一会儿跟着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并且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是在向她介绍它的花园。

3、灰绿色的小点,从黑土中冒出来,她想象着他们长大、开花后的情景,干劲就更足了。

花园墙外的介绍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是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的莫斯科无名烈士墓上的一句话,Имя твоё неизвестно, подвиг твой бессмертенИмя твоё неизвестно, но подвиг твой бессмертен这是为了纪念1941—1945年为苏联牺牲的烈士 1941年至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做出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牺牲:全国有2900万人失去了生命,这差不多是当时苏联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我们读过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读过母亲撰写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们看过电影《马特洛索夫》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们会吟诵伊萨科夫斯基和西蒙诺夫的英雄主义诗篇,我们记住了很多很多的英名,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然而,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名字不为人知晓,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而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仅列宁格勒比斯卡廖夫公墓一处就埋葬着四十七万苏联人

花园墙外漫画为什么跟动画演的不一样

动画跟漫画不可能一模一样的 动画都是有改编过的

我邀请你到我家来 zuoke,应该是“做客”还是“作客”

一、“作客”“做客”两重天解释“作客”——“动寄居在别处:~他乡”;“做客”——“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

可见,同样是“客”,但“作客”与“做客”享受的待遇不同,内心感受也不一样。

“作客”或四处漂泊,或寄人篱下,“独在异乡为异客”,那感觉真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了。

而“做客”无论是应邀光临还是主动拜访,一般都会受到款待和礼遇,宾主在良好的氛围中相处,“做客”者是不太会产生内心的失落感的。

可见,“作客”与“做客”,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敦煌曲子词三首之三:“作客在江西,得病卧毫厘。

还往观消息,看看似别离。

”两例中“作客”都指寓居异地,“作客”也都不能写作“做客”的。

二、然而,“作”“做”本是同根生从文字史上看,“作”先出,“做”后起。

明代字书认为:“做,俗‘作’字。

”王力先生则认为“做”是“作”的分化字,即“做”分担了“作”的部分职能。

如今,在表示支配具体事物的行动时,确实应用“做”而不用“作”,如“做一个凳子”“做一件衣服”等。

但是,在“充当、当成”这一义项上,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

就拿举例,就既有“作保”(当保人),又有“做媒”(当媒人),既有“作陪”(当陪客),又有“做东”(当东道主),等等。

三、词典荐“作客”明确区分“作客”和“做客”,但同是出版的却不收“做客”只收“作客”,释义为“旅居在外或到亲友家拜访”。

这显然是将“做客”合并进了“作客”。

而则明确“作客”与“做客”是一组局部异形词。

【作客】①动到亲友家拜访△到朋友家作客。

②动寄居异地△异乡作客多年。

【做客】见“作客”①。

现在一般写作“作客”。

三种处理方法,说得最清楚:“到亲友家拜访”用“作客”和“做客”都行,推荐使用“作客”;寄居他乡则用“作客”不用“做客”,“万里悲秋常作客”不能写成“万里悲秋常做客”。

若按的归纳,会让一些经典作家作品非常尴尬。

如巴金:“小说家水上先生也是我的一位老友,十六年前我和冰心大姐曾到他府上作客。

” 《“长官意志”》:“最近有几位法国汉学家到我家里作客,闲谈起来。

”又《关于丽尼同志》:“1947年我去台湾旅行曾到台北他们家作客,当时烈文在台湾大学教书。

”沈从文《一个妇人的日记》:“宋嫂子说:‘听说是回娘家做客去了,我怕呢不会回来的,你婆婆还留我做伴。

’”又《绅士的太太》:“有时顶小的少爷,一定得跟到母亲做客,总得太太装作生气的样子骂人,于时姨娘才能把少爷抱走,”但沈从文也用“作客”表示“当客人”,如《凤子》:“不到一会,墙外那一个,便被主人请进花园里了。

第一次作客,就是从那一道围墙跳进去的……”知侠《铁道游击队》:“有时披着汉奸皮的伪人员,也趾高气扬的坐下作客。

”总之,“作客”与“做客”是局部异形词。

“作客他乡”不能写作“做客他乡”,但“去亲戚家作客”和“去亲戚家做客”都可以。

在表示“到亲友家去拜访”时,“作客”与“做客”是异形词。

我把它们的用法归结为四句话:万里悲秋常“作客”,亲友相会常“做客”。

“作”“做”本是同根生,《规范》词典荐“作客”。

刘宝瑞相声《解学士》台词

在南京水西门大街一座豆。

掌柜的姓解,叫沛山东人,五十多岁有一个老伴儿,没儿没女。

有一天,这老两口子全病了。

也没人推磨了,也不能做买卖了。

老解就跟老婆说: “你看看,有个闺女就有半子之劳,我都五十多了,还没儿没女,以后可怎么办呢

你不会赌气养一个吗

” 这事儿哪有赌气的。

赶到老解五十五岁,竟然得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

老两口子这份儿高兴就不用说了。

对这孩子爱如掌上明珠。

时间过得快,一晃儿就到了六岁。

孩子倒是透着机灵,看见人家念书他就看,看见人家写信他也瞧。

可有一桩,这孩子不会说话。

老解可烦了,心想:命中没儿别强求,有了儿子是哑巴。

这天,老解请人帮着算豆腐帐,这孩子照例过来看个没完,老解急了,给这孩子一个嘴巴,啪

“瞧什么呀

” 孩子一着急,张了嘴了: “我瞧人家写字儿。

” 老解一听;怪哉,怪哉,孩子说话了。

“嗯,好

你喜欢念书,我给你买书,送你上学去

” 一高兴,帐也不算了,挑起两个豆腐桶就走。

怎么

送这孩子上学带卖豆腐。

路上买了三本书,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直奔书房去了。

书房的老师姓罗。

到罗老师的门口,老解就叫门,可又怕耽误做买卖,他一边吆喝,一边叫门: “豆腐老师,豆腐老师……” 老师一听:怎么,我成了豆腐老师了。

开开门一看,是老解。

“老解,我短你的豆腐钱哪

” “不短,我送孩子上学来了。

” 老师一看这小孩五官清秀,看样子还挺聪明,就很爱惜。

“好吧,进来吧

” 老解把豆腐桶挑到院里头放下,跟着也进了书房。

老师说: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 “叫哑巴。

” “人有叫哑巴的

” “他不会说话可不就叫哑巴。

” “这不是起哄吗

哑巴能念书吗

你快领走。

”本来嘛,那时候又没有聋哑学校。

“他现在会说话了。

”“好

我问问。

你叫什么名字

” “我爸爸没念过书,没给起名字。

” 老师一听,这孩子不但不哑,说话还挺合情合理,就高兴了:“我给你起个名字,叫解缙,大号叫鸿魁。

” 老解在旁边急了:“先生,别让这孩子泄了劲哪

” “什么呀,你走你的吧

到月头儿,你给送两吊束修钱来。

”“先生,咱是个穷人,交不起那么多的学钱。

”“那么,我就白教吧。

”老师还是真喜欢这孩子,愿意白教。

“那也不能叫您白教,这孩子在您这儿念一天书,我给您送两块豆腐来。

” 老师一听,我这教学都换豆腐吃了:“你呀,别在这儿捣乱了,我什么也不要,三节两寿,你来看看我,就全有了。

”老解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师叫小孩:“解缙,你过来,我给你上书。

” 头一本念《百家姓》。

老师说;“上三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念去吧

” 解缙说:“您给上三趟,我不念。

”“那上两趟吧

”“两趟我也不念。

”“上一趟啊

””“一趟我也不念。

”“那你甭上学了,回家去吧

”“老师,让我在您这儿上学,为什么又让我走哇

”“是呀

一趟才八个字,你都不肯学,难道说你还上半趟

”“不

老师,您给上得太少了,多了我才念呢。

” 老师一听;我教了这些年的书,还没遇到这样儿一开头就嫌少的呢。

“少,好办。

我给你上四趟。

”“四趟我也不念。

”“那就上半篇,八趟了

”“半篇我也不念。

”“依你呢

”老师有点纳闷儿。

“您给我上一本,我才念。

”“一本儿

回头你还得背哪

” 那时候念书就是念,背,打,念完了背,也不讲,背不上来就打。

老师怕小孩儿不知道,还直给提醒。

小孩儿说:“背不上来,老师打我,我不埋怨。

”“好,给你上一本儿

过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司徒司空,百家姓终。

念去吧。

” 那位说,怎么这么快呀

不快、我在这背一本儿《百家姓》,大家全睡着了。

这孩子拿着书本儿,回到自己书桌那儿,把书本儿往桌上一放,他不念——那时候小孩念书,上身得晃,这叫“忙其身,忘其累”。

怎么呢

那时候念书不知道怎么讲,一个劲死背。

念的时候。

上身儿要不动,俩眼睛死盯着书,念着念着就听不见了。

怎么

睡着了。

——这孩子,拿个手指头,蘸点水在桌子上写。

先写赵、后写钱,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写。

旁边的小学生一看,嗯

这家伙怎么不念呢

就偷偷叫他:“解缙,快念,背不下来,一会儿老师可打你。

” 解缙也不理他。

这个小学生就叫那个小学生,“哎

师哥,你瞧,他也不念。

”“哎

师弟,你瞧,他不念。

” 这个叫那个瞧,那个叫这个看。

不一会儿,书房里六十多学生,全不念了,都瞧他一个人儿了。

老师正在那儿看《诗经》,看着看着,一听书房里鸦雀无声,抬头一看:怎么

全不念了

好,不管你们念不念,到时候背书,背不下来,就打。

过了一会儿,小学生们还在瞧解缙,老师把戒尺往桌上一拍:“背书

” 小孩儿吓了一跳,背什么,一句还没念会哪。

老师不管,这儿叫:“王文元,过来背书。

” 这孩子已经念《三字经》了。

就上了三行。

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他呀,净顾了看解缙了,就记住头两句,往下全忘了。

他想了个主意:书不合上,就放在老师面前,露着他念的那个地方,背不下来,好偷着回头看。

哪知道,他一转身,老师就把书给合上了。

他还不知道哪,就背:“人之初,性本善,翻过去,看不见。

”“往下背。

”“翻过去,看不见,不能背,没有念。

” 他这儿找辙来了。

老师这个气呀:“去

跪那儿念去

”“苟不教,性乃迁……”早干吗来着

简断捷说,六十来个小孩子,全都没背下来。

老师想:今天解缙一来,大伙儿都没背下书来,他要再背不下来,罪魁祸首,我就重重打他:“解缙,快来背书

” 小孩拿着书本,冲圣人牌儿作了个揖,冲老师一作揖,把书本往桌上一放,转过身去:“赵钱孙李……百家姓终。

”他背下来了。

老师说:“你这孩子要是不说实话,我打你,你在别处念过书吧

”“老师,我刚会说话,实在没念过。

” 天下爹娘爱好的,老师一看这孩子那么聪明,特别高兴:“你们大伙儿净看他了,全没背下来,他可背下来了。

都回家吃饭去吧,下午好好念,背不上来,我可要挨个儿打。

” 到下午上学以后,解缙把《千字文》拿过来了,到老师跟前:“老师,您给我上这本地。

”“啊,一天念两本呀

我没法教,念得多忘得快,贪多嚼不烂。

你还背你上午学的吧。

” 打这儿起,老师教这孩子念书,总比别的孩子细致,上的书比别人多。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讲就来问。

念到一年,这孩子就念《诗经》了。

到第二年,这孩子就开笔做文章,能做诗,对对子了。

他这做诗净惹祸。

有一天下雨,他下学回家,正走到曹丞相的府门口,他想上门洞去避避雨,一上台阶,滑了个大跟头。

府门洞里两边懒凳上坐着曹丞相府的家丁、用人,一看,大伙儿全笑了。

小孩儿一想:我摔倒了,你们怎么还笑

上台阶冲大伙儿一作揖:“众位叔叔大爷,你们都在这儿凉快哪。

”“可不是嘛。

”“那你们笑什么呢

” 大伙儿一听,这话没法儿回答,怎么说呢

你摔倒了,我们笑了,不像话。

就说:“你摔倒了,没哭,我们笑了。

”其实这也不像话。

“各位叔叔大爷,你们闷得慌吗

”“闷得慌怎么样呢

”“我给你们做一首诗,好不好

”“这么大孩子能做诗,好,你说说

” 小孩儿张嘴就来: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 “这孩子骂咱们大伙儿哪

”“这是谁家的孩子

”“咱们后花园对过豆腐坊老解家的。

”“走,找他们家大人去

”揪着这孩子到了豆腐坊。

“老解,你们这孩子骂人。

” 老解出来一瞧,丞相府的,不敢惹——宰相门前七品官。

就问这孩子:“你为什么骂人呢

” “爹,我没骂。

”“你没骂

把你刚才做的那首诗,念出来让你爸爸听听

” “刚才我做的是: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坏众朋友。

” “嘿

你这孩子,真能编瞎话,你不是说笑煞一群牛吗

”“爹,我说‘笑坏众朋友’,我是拿他们当朋友。

他们自己愿意当牛,咱们管不着。

”“我们怎么那么倒霉呀

老解,这孩子你要是不管,明儿可要惹大祸。

’” 又有一天,老解卖完豆腐回家,半道上正碰见解缙,爷俩一块儿走。

走过一家粮食店门口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和尚,都被枷带锁,有俩公差押着,找粮食店买茶喝。

解结一瞧:这俩和尚怎么会犯罪的呢

出家人应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啊

嗯,不是好人

小孩儿一生气就过来了,向和尚一抱拳:“二位大师父,你们脖子上带的这个叫什么呀

” 和尚说:“不知道。

”“我知道,这叫你。

”“知道你还问

”“我给你们做首诗好吗

”“这么点小孩儿会做诗,好,你说吧。

” 小孩用手一指,说: “出家又带枷, 落发还犯法, 两块无情木, 夹着大西瓜。

” “这是谁家的孩子

怎么这么讨厌

” 老解赶紧过来:“大师父别生气,这孩子不会说话,脑袋怎么会像西瓜呢。

西瓜什么颜色,脑袋又是什么颜色

” 俩公差怕他们吵:“行了,行了,你也走吧。

” 老解到家,就说这孩子:“我再听你做诗,我可打你呀。

” 可是这孩子习惯了,张嘴就来。

老解让这孩子扫地:“你把这地扫扫。

”小孩说:“慢扫庭前地。

”“你把鸡罩上,鸡都跑了。

”小孩说:“轻罩笼内鸡。

”“怎么回事,你又来劲儿,又做上了

”“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

”好

一句诗也没少说呀。

这孩子念书念到了九岁,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

老师说:“放学了,明年初六开学。

” 解缙说:“老师,我明年初二来吧。

”老师说:“都来,你别来了。

”“老师,您怎么不让我来了

”“废话,明年来了,是我教给你呀,是你教我呀

”“您教我。

”“我教你什么呀

凡是我念的书,你都念了。

我就问你这么一句吧,你如有发达之日,把为师我放在什么地方

” 这孩子多会说话:“老师,弟子倘然发迹,绝不忘我师教养之恩。

”“好

明年你愿意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事咱们爷俩化吟个诗答个对儿的。

给你两吊钱,回家过年去吧。

”白念三年书,还拿两吊钱。

这孩子夹着书包儿、拿着书桌儿就回家去了(这书桌子就是三块板儿,用合页一钉,比小板凳大不了多少。

那时候上学,自己就带这么个小桌儿)。

到家一瞧,正在炸豆腐呢。

因为到年下了,做素菜的多,就添上炸豆腐卖。

小孩进门叫了一声:“爹,我帮您烧火吧。

” 老解一瞧:“你怎么把书桌子拿回来啦

”“放年假了。

”“明年还得去,拿书桌子干吗

”“明年老师不让我去了。

”“为什么

”“老师说:明年去了,是他教给我呀,还是我教他呀。

”“别胡扯了,只要你能写两块豆腐帐就得了。

等着,咱把豆腐炸得了,我领你上街,给你妈买两朵花,给你买点炮放,再买点儿鱼,买点儿肉,好好的过个年。

再买两副对子贴上,像个过年的样儿。

”“贴对子,不用买了。

”“不买怎么着

”“您买纸来,孩儿我写得了。

”“怎么着

你都会写对子了

哎呀

咱们家里头,连我这辈子已经是八辈子没有认识字的了。

轮到小子你这儿,会写对子了,小儿呀,小儿呀

你简直是开水浇坟——你欺(沏)了祖了。

” 他还净是俏皮话儿。

“好

我买纸去。

你写得好好的,贴到大门上让人看看,是老子我的光荣,也是小子你的脸面。

” 不一会儿就买回来了。

“小儿,你写吧,我去买菜去。

” 这孩子一想:我要写,得写一副像样儿的对子。

不能又写什么“汉瓦当文延年益寿,周铜盘铭富贵吉祥”,什么“洪范九畴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的,这多俗气。

对,出去找个题去。

出了大门一看,对过儿是曹丞相府的后花园,丞相好养竹子,一片青竹茂盛,长得挺高,由墙外往里看,真好看。

小孩儿一瞧这个题挺好哇,回到屋里提笔就写:上联是“门对千棵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横批是“大块文章”。

字写得苍老有劲。

写完了就打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

回到屋里,坐那儿又写屋门对儿、财神对儿、灶王对儿、福字儿、横批、斗方、出门见喜、抬头见喜、春条儿……这孩子可就折腾上了。

他哪知道,贴上大门对子,惹了祸了。

他刚贴上对子,正赶上曹丞相下朝回家。

坐着个八抬轿,他的管家曹安在前边当引马,轰散闲人。

丞相让曹安把轿帘儿打开,要看看过年街上的热闹景象,特意绕到后街来看看两边儿的匾额,买卖铺的对子。

一看这副对子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哦,油盐店,俗气。

再看另一副对子,是:“苏季子当金钗六国封相,张公芝还宝带五世其昌”,横批是“裕国便民”。

哦,当铺,俗气

再看:“进门来乌衣秀士,出户去白面书生”,这是剃头棚,俗气。

再看:“驮山宝换国宝宝归宝地,以乌金卖黄金金满金门”。

这是煤铺哇,老套子。

丞相为什么注意这个呢

因为他是南书房的御老师(南书房就是皇上念书的地方)。

这朝的皇上就是跟他念的书,很有学问,所以,他要瞧匾看对子,瞧人家写得好坏。

瞧着瞧着,就到豆腐坊这儿了。

因为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五言的门心对儿,字儿大,所以丞相老远就看见豆腐坊贴了对子了。

他可还没瞧见什么词儿就乐了,心里说:怎么豆腐坊又贴上对子了,听说豆腐坊八辈子没有一个认识字的,还年年要贴对子。

那年贴那副对子多叫人乐呀

上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人家写对子的知道他不认识字,下联就给他写了个“财源茂盛打三枪”,他呢,也不知道,就给贴上了,而且是上联贴到下边儿了,下联贴到上边儿了,横批倒着就贴上了。

今年又这么早就贴上了,不知又成什么笑话了。

轿子到豆腐坊门口不远,丞相捋着胡须就预备乐,可是字也看明白了。

上联是“门对千棵竹”,哟

改词儿了。

捋着胡须一看下联“家藏万卷书”,“啊

”一着急,胡子揪下四根儿来,豆腐坊出了能人了

“门对千棵竹”是拿我竹子为题,这下联儿可不像话,“家藏万卷书”。

小小的豆腐坊敢说家藏万卷书

我是市书房御老师,当今万岁跟我念书,这么大的丞相府也没敢写家藏万卷书哇

岂有此理

再一看横批,更火儿了,“大块文章”

胡说

豆腐坊应当写“大块豆腐”。

丞相越想越生气,就叫管家: “曹安,去问问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何人所写,把他抓来见我

” “是

” 曹安刚一转身儿要走。

丞相心里一想:不对,我要是把人抓来,把他对子给撕下来,人家说我以大压小,以官欺民。

也罢,回家再说。

他就改了话了:“曹安,回家再说。

” 丞相回家,坐在自己书房一想:有了,这对子他怎么写的,怎么贴的,我让他自己怎么撕下来。

上联不是“门对千棵竹”吗,我让你“门对墙头儿”。

“曹安,来呀

到花园子,找着花把式王三,挑水的赵四,门房的老刘,加上你,你们四个人,把后花园的竹子削下半截去,光留下半截,竹子帽儿给我隔墙头扔出去,要让外边一棵竹子都看不见,快去

”“是

” 曹安到后花园找到了王三、赵四、老刘,四个人就削竹子。

曹安这个不愿意呀,大年下的歇会儿多好,没事儿给竹子剃头玩儿。

都削完了,唏哩哗啦就往墙外扔,都扔完了,就去回复丞相:“跟爷回,竹子帽儿都扔出去了。

”“外边一点儿都看不见啦

”“看不见了。

”“去,到豆腐坊看看去,看门上那副对子撕了没有

” 丞相是想这个:你“门对千棵竹”才好“家藏万卷书”哇,你这门对墙头儿,还要“家藏万卷书”,就对不上了,他一定会把这副对子撕了。

曹安出了相府,直奔豆腐坊。

快到豆腐坊,老远一看,对子还在那儿贴着哪。

临近一瞧:嗯

相爷说是五言对,怎么这副对子是六言的啦

这是怎么回子事情呢

小孩子不是还在屋里写着吗,写着写着一想:我那副大门对多好,现在外头一定有很多人看,外头瞧瞧去。

到门口一看,一个人儿都没有,再抬头往对面一看:哟

竹子都哪儿去了

正在这儿纳闷儿,就听唏哩哗啦,唏哩哗啦,从墙里头往外扔竹子帽儿哪。

这么好的竹子怎么给削下半截来

多可惜

这是怎么回事

小孩一转眼珠儿,明白了,心说:哦

为我这副对子呀。

常言道:宰相肚内能撑船,可是这个宰相的肚子呀,甭说撑船,连扎个猛子也不行。

一琢磨,一准是为我这下联生气了。

本来嘛,我这么个豆腐坊,敢写家藏万卷书,那他那丞相府多难看哪。

他把我这对子撕了呢,怕落个仗势欺人,所以把竹子削下半截儿,让我这对子不落实地,要我把对子撕了。

好,你度量小,不怨我,气气你。

对子呀,不但不撕,再添俩字。

丞相,我要不让你这竹子连根刨,那才怪呢。

这孩子回到屋里,裁了两块纸,写了个“短”字,写了个“长’”字,刷上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

贴完一看,地上扔着好些竹子,到里头叫他爸爸:“爹爹,丞相知道咱们年下做的豆腐多,怕咱们柴火不够用的,把竹子帽儿都削下来,给咱们当柴火烧,赶紧往里捡吧。

”别胡说了,丞相那么好的竹子,他舍得给人吗

”“不信您跟我看看去。

” 老解到外边一瞧:“真给咱们啦

”爷俩住院儿里就抱,堆了小半堆子。

老解说:“丞相对咱们可太好了。

”小孩心说;您也不知道我这祸惹得多大哪。

捡完了把门关上,曹安可就来了。

曹安一瞧:呦,没撕

好嘞。

抹头往回就跑,跑回相府书房:“跟爷回,小人奉命到豆腐坊看对子……”“对子没了吧

”“有,不但有,好像又长出一块来。

”“胡说,对子有往外长的吗

”“可不是,六言了。

”“什么词儿

”“上联是‘门对千棵竹短’,下联是‘家藏万卷书长’。

” “上联多了个‘短’字,下联多了个‘长’字。

好哇

我这竹子短了,他那书倒长了,实在可气

曹安,到后花园,找上王三他们,还是你们四个人,把竹子连根刨了,隔墙给我扔出去。

”“是

” 曹安到花园里,四个人就刨竹子。

一边刨一边埋怨。

大年下的,刚给竹子剃完头,又给竹子修脚来了。

把竹子刨完了,都扔到墙外去了。

曹安跑到书房:“跟爷回,竹子可连根儿刨了。

”“一点儿没剩吗

”“一棵都没剩。

”“那好,你到豆腐坊瞧瞧去吧,那副对子许没了。

”“是。

” 曹安出了丞相府,来到了豆腐坊门口一瞧:哟,怎么又多出俩字来,丞相,看你这回怎么办

竹子您是连根刨了,对子没撕下去,再要跟他怄气,就该拆房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小孩子不是跟老解把竹子帽捡进去了吗,就又回屋写福字什么的去了。

这孩子正写着,就听街上,唏哩哗啦,唏哩哗啦,小孩子就明白了。

就叫老解:“爹爹,丞相怕咱们柴火还不够烧的,竹子连根刨了又扔出来了。

” “不能吧

”“不信您瞧瞧去。

” 爷儿俩出来一看,可不是嘛。

小孩儿连他妈也叫出来,仨人就住院子里抱竹子,小院儿都堆满了。

老解说:“相爷心眼真好,从来没这么大方过。

”小孩儿心说:这回祸惹大了,现在要把对子撕下去,也就什么事没有了,不撕,就是一场是非。

又一想,这么大人跟我斗,偏不撕。

小孩斗上气儿了。

回到屋里,又裁了两块纸,写了一个“无”字,一个“有”字,写完了就贴到大门对儿底下了。

刚贴完,曹安正好来了,一瞧:嘿

有意思。

抹过头来往回就跑,来到书房:“跟爷回,豆腐坊那副对子呀……”“撕啦

”“还贴着哪。

”“没撕

”“不但没撕,又长出一块来。

是‘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 “好哇

我这竹子短了,没了,他这书还长有,实在可气

这可不能怪我仗势欺人。

曹安

赶紧到豆腐坊,先撕对子,然后把写对子的人拿锁链子锁来见我

”“是

” 宰相门前七品官,主人多大,奴才多大,曹安也火儿了:大年底下的,因为一副对子我跑了八趟豆腐坊。

倒要问问这副对子是谁写的,我一定得出出气。

到豆腐坊门口,叭叭一叫门,老解出来开门,一瞧:“我当谁呢,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管家到此,一定有事。

” “当然有事。

”“我猜着了,年下了,相爷要做点素菜,打算照顾照顾我。

您说吧,来多少块豆腐,多少块豆腐干儿,多少豆腐丝儿,您来多少炸豆腐

” “你全卖给我啦

我问你,这门口儿这副对子是谁写的

”“我儿子写的。

”“好

”“管家大人太夸奖了。

” “谁夸了。

你知道他写这副对子惹多大的祸吗

我家丞相因为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要他撕对子,他不但不撕,反而三番两次地添字,要笑我家相爷。

我家相爷恼了,让我来撕对子,锁写对子的人

明白了吗

叫他去

” 老解一听吓得直哆嗦:“管家大人,您受点儿累,回去跟相爷说就提他没在家。

”“不行,没在家他上哪儿去了

”“在屋里写对子哪。

”“废话,别麻烦,赶快叫出来。

”“是。

” 老解进了大门,把大门咣当关上了,一插,又把门闩也上上了。

跑到屋里一瞧,这孩子还写呢。

老解这个急呀,又急又气,过来就给这孩子一嘴巴:“你还写哪

我说的相爷哪能这么好心眼呢

挺好的竹子给咱烧火

闹了半天,是你写对子写的,丞相恼了,让管 家上这儿锁人来了

你赶紧跳墙跑吧

”“爹爹不用害怕,他发来多少人马

”“净人,没马

就来一个管家,咱们也受不了哇

”“您甭管了,我把他打发回去。

”“怎么着,你一打发,他就回去

我看你怎么打发

” 小孩儿往外就走。

外头曹安因为老解插上了门,气更大了,一个劲儿砸门:“快开

快开

”小孩儿不慌不忙:“门外何人喧闹

”曹安一听:怎么这么酸哪

“快开门,是我。

” 小孩儿把门开开,见了曹安,深打一躬:“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 “我家丞相因为你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你不但不撕,反倒一再添字,要笑我家相爷,我家相爷恼了,派我用锁链子锁你来了。

来,上锁

” “啊

不得无理

下去

”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

”“不是呀。

”“可是响马强盗

”“也不是。

”“还是的

”“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

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

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

你怎么来的

” “我走着来的。

”“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

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

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

”“驾谁

”“这是豆腐渣骂我。

”“谁是豆腐渣

”“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

”“该

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

”“嗨

真倒霉

您听我说。

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

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

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

’我说:‘你开门吧,是我。

’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这是骂你呀

”“您听着,骂我的话在后头呢

”“别罗嗦,快讲

” 曹安把小孩的问话和要丞相拿拜匣请的话都照说了一遍。

丞相一听:这孩子够厉害

不善,好

“曹安,拿我的拜匣,搁一张请帖,请他去

” 曹安一听鼻子都气歪了:“跟爷回,您要吃豆腐,咱到油盐店去也赊得出来……” “谁赊豆腐

”“不赊,干吗拿请帖请豆腐渣呀

”“你知道什么,他是一个白丁儿,我是当朝一品,拿请帖去请,他要是收下,就叫以儿小犯上,轻者是‘发’罪,重一重就活不了,懂吗

”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

”“不是呀。

”“可是响马强盗

”“也不是。

”“还是的

”“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

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

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

你怎么来的

” “我走着来的。

”“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

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

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

”“驾谁

”“这是豆腐渣骂我。

”“谁是豆腐渣

”“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

”“该

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

”“嗨

真倒霉

您听我说。

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

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

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

’我说:‘你开门吧,是我。

’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这是骂你呀

【秘密花园】中的好词好句和主要内容,包括收获和体会,要快

高中时有看到这一句,常先生加以不敬之心中十分烦闷。

如果撇开上下文不谈,这句话确实很累赘。

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人会这样说。

但是正是这样一句看似累赘的话,才构建了一种语境,一种氛围。

我先举个例子。

比如有张某人,喜欢儿子胜过女儿。

可惜不巧,育有两个千斤,可就是没有儿子。

旁人问他,家中可有孩子。

如果他回答,有两个女儿。

那么这句话听上去就很平常。

如果他说: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是个千斤,老二还是一个千斤。

则他的失望之情,就可以从话语中表现出来了。

那么鲁迅在本文中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

他想要表达什么

这个问题,我只能稍微猜想一下。

用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

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

这就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里面。

读者看到院子外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是,必定以为院子外面还有别的东西,可是没有,剩下的还是枣树。

很单调,很孤单。

这种孤寂的感觉,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树”来表现,肯定是达不到的。

另外表现的,就是对这种孤寂的不满。

鲁迅希望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可是没有,鲁迅很期待。

这就跟那个张某人一样,很失望。

有人问,难道鲁迅下笔之前会想到这么多

如果事前没有想到,那就是偶然的灵感,我们就不必费心在这里讨论。

这又是一大谬论。

就好像拍照,难道作者事先会知道自己拍出来是什么效果

我看肯定不能。

大师们靠的就是感觉。

鲁迅创作的时候,必定也是凭感觉写下这一句的。

也许他当时考虑的,还没有我们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是他的灵感在起作用。

对待一些伟大的作品,仰视它当然不必;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踩在脚下,也是无法真正理解这样的作品的。

当年王朔就是把金庸踩在了脚下,才得除了一个十分荒谬的结论。

花园墙外中的10句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