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伶官传序格言警句说说理由

你认为伶官传序中哪些语句可以视为格言警句?说说理由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警句格言是什么

得之难而失之易满招损,谦得益,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的名句联系自身谈启示

《伶官传序》 名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启示: 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

然而蝼蚁等微生物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塌掉了。

百年巨树,雷击山崩不能毁其生命,可谓顽强不屈,但是微小而脆弱的甲虫却能咬破树皮,吃干树干。

微小的攻击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忽视它却造成致命伤害,即使是强大的事物亦难免于难。

因此,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小而大,终归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欧阳修写的《伶官传序》的名句有哪些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中那些句子比较精彩,为什么?

凡是叙事议论吃紧之处,作者都着意锤炼了四六成文的对偶句,例如“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这些句子都是经过锤炼的,很有助于造成鲜明的对比感。

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成语格言有

1.满招损,谦得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受益。

谓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 益 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

’岂营丽辞,率然对尔。

”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

故曰:满招损,谦受益。

释义: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欧阳修的散文具有哪些特点?请以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加以说明

1.立足现实 立意深刻 欧阳修十分注重文章的致用性。

他的不少政论性散文都是立足现实,直接为当时的政治斗争服务的。

本文虽属史论,但同样是立足现实,有着现实的警觉作用,体现了欧阳修议论文内容深广、立意深刻的特点。

本文立意之深刻,除了在于作者摆脱了当时流行的天命论的束缚,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状、社会人事入手,寻找唐庄宗失国因由,更在于作者是以历史家的严峻,政治家的敏锐,叙史事以鉴今,述往昔以讽世,告诫统治者应以史为鉴,力戒奢欲,革除积弊,免蹈覆辙。

在对后唐盛衰剧变的历史感慨的背后,分明是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对变革以图存的企冀。

2.布局谨严 条理明晰欧阳修的散文向以行文从容不迫,层次曲折明晰著称。

他的政论、史论,对论题总是步步探究,层层剖析,写来从容裕如,无懈可击。

《伶官传序》首段即开宗明义,揭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接着点出唐庄宗始得天下、终失天下的悲剧,照应“盛”、“衰”二字,交代论述内容,说明立论根据,并顺势引起下文。

第二段紧承上文“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写唐庄宗兢兢业业,为报父仇的事迹。

行文分两层:一层叙李克用临终遗言,说明得天下实非易事;一层叙唐庄宗为实观亡父遗愿而忧劳国事,自强不息,“忧劳可以兴国”的深意隐含字背。

第三段写唐庄宗由胜而败,由盛而衰的事迹。

行文也分两层:一层叙庄宗灭梁破燕得天下的盛况;一层叙后唐君臣衰败失天下的惨象。

两层紧扣“盛”、“衰”二字,处处照应论点,落笔不虚。

尤其第二层,夹叙夹议,理从事出,用了两个反诘句来回应首段成败由人的论点。

语用反诘,也有助于读者得到理性的启迪。

末段归结全文,从后唐盛衰剧变的史实中引出教训,进一步阐明“人事”对于国家的盛衰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道理。

在揭出后唐兴亡的原因之后,最后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三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作结。

从内容看,三句含有鉴往知来的良苦用心;从结构看,三句实为上文论述中心的引申发挥。

不难看出,本文布局非常严密,通篇围绕着成败由人这个中心来阐述、论证、发挥,条理清晰,次序井然,欧阳修布局文章的匠心,于此可见一斑。

3.说理透辟 叙事简括欧阳修的议论文,与严密的布局相谐一致的是说理的透辟,为了把道理说得透辟有力,欧阳修十分注意材料与观点之间的严密逻辑和论证过程中的正确推理。

《伶官传序》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接着就用庄宗报仇,建立后唐以及后唐灭亡的史实作为论据。

唐庄宗受矢先王,誓报父仇,当其破梁灭燕时,可谓叱咤风云,所向披靡。

然而一旦得到天下,便志满意得,生活也渐加奢靡,仅仅四年,便乱亡其国。

作者引此史实作为论据,显然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主要采用了正反对照法,用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作对照,说明“得之难而失之易”的道理;用后唐兴盛与衰亡的史实作对照,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通过正反对照,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还援引古训以加强论证力量。

“满招损,谦得益”,语虽寥寥六字,却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反映了客观真理,以此作为论述的依据,更增强了主要论点的说服力。

这篇文章虽为史论,但叙事部分也写得简括有法。

文章从李克用临终遗言,写到底宗报仇成功,再写到庄宗图安逸而亡国,既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后唐兴亡的那段史实,也写出了事件的曲折。

作者写庄宗得天下是突出其意气之“壮”,写庄宗失天下是突出其意气之“衰”,叙事简括而又绘形绘声,全文抑扬相间地对照写来,极尽吞吐之妙。

4.气势充畅 感慨淋漓欧阳修重编《新五代史》的主要目的是“重劝戒,示世也。

”由于他是立足于现实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笔端常带激情。

诵读本文,我们不难感受到充溢于字里行间的饱满感情和通贯于全篇的充畅气势。

比如,文章开头即以感叹词“呜呼”领起,为全文定下感慨不尽的基调。

接着用转折词“虽”轻轻一转,把国家盛衰的原因导入“人事”方面,再用“岂非人事哉”一句反诘来加强感叹,使立论更显得意味深长。

在论证部分,作者叙庄宗得天下的盛况,写来笔墨酣畅。

气势豪雄;叙庄宗失天下的惨象,情调一变而为悲凉凄恻,作者对后唐的历史感叹也融注其间。

第四段的推论又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的隐忧和对北宋王朝的企冀。

可以说,本文议论随着文章的收敛而趋于锐利,而感情又随着议论的层层深入而趋午饱和,抑扬顿挫,一唱三叹,跌宕的文情贯注在文章的始终,使全文具有气势充畅,感慨淋漓的鲜明特点。

5.字词千钧 平易见精欧阳修为文“用思甚苦”,尤重视句式的选择与词语的锤炼,所以他的政论、史论多有文约语精、平易畅达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句式的选择同样颇具匠心。

文中多用带有感叹意味的句子和反问句,这样,读来就给人以抑扬顿挫、低昂往复、咏叹不尽的感受。

作者还注意长句和短句的交错,从而造成铿锵、流转、和谐的音节美。

对于长句和短句,作者更发挥了短句的优点。

比如,在叙述庄宗衰亡时,就以整齐的四字句联贯而下,运用繁音促节,来与庄宗急遽衰落的情势统成和谐之妙。

全文三百余字,可以说容不得一字更改。

至于作者在文中引用或创造的名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前人早已誉之为“千古名言”,这些句子语意深刻、警策动人,即使在今天,仍为人们传诵不已,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6.虚词妙用 别有韵味“也”、“矣”、“欤”、“哉”等虚词,在文中多用以表语气,这些虚词不仅给文章平添了浓烈的感情色彩,而且使人读来更觉韵味悠长。

宋人罗大经说:“欧苏惟用平常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

”《五代史*伶官传序》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先叙事,后议论,因事立论。

文章语句不多,写得从容迂徐而波澜起伏,一唱三叹,富有感情气彩。

欧阳修的散文就是这种平易舒畅中包含抑扬顿挫的作用,把精辟论述、深沉的感慨与委婉的语调结合在一起。

欧阳修是宋代享有盛名的散文家,为文以韩愈为宗,强调内容重于形式,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

他以长期的努力和丰富的创作实践力倡新文风,对扭转浮靡侈丽的西昆体文风和复兴古文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写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伶官传序格言警句说说理由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