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诗词有哪些
在一般的文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天经地事情,但是在现代诗有些诗从头到尾规规矩矩的使用标点符号;有些诗则乾乾净净一个标点也没有;也有些是行中规规矩矩的使用,行末则一律不使用;而有些诗则是部分诗行使用、部分诗行却又不使用。
到底标准何在
标点符号用与不用有什麽差别
什麽时候该用、什麽时候不该用
对很多现代诗的初学者而言,这是个相当困扰的问题。
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有没有标点符号并没有太大差别,用与不用,有时候只是个人习惯的问题。
但是,有两种情况是与个人习惯无关而必须严格遵守的:第一种是一定要使用标点的,即诗行中间如果必须使用标点符号以标示停顿时,是不可以省略标点的(空一格也是标点的一种,详下文);第二种则是绝对不可使用标点的,那就是在使用「跨行」(或称为「回行」)技巧的诗行,当跨行尚未完成时,是不可以在行末加上标点的,因为此时诗行结束时句子尚未结束,必须接到下面的诗行句子才会完整,所以不可加上标点。
(有关「跨行」,可参考笔者发表於《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十七期的〈早期新诗跨行研究〉一文) 虽然说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现代诗中使不使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并无太大关系,但若是认真而严格的追究用与不用的诗学意义,则用与不用亦隐然有别。
一般而言,标点符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帮助理解的「意义功能」,一个是制造停顿的「节奏功能」。
而在现代诗中,标点符号除了这两个基本功能外,有时还会有「图象暗示」与「情意暗示」的特殊功能;而即使只是基本功能,在现代诗中也往往有更精彩的发挥。
不过不管其精彩之处或特殊之处,在两岸所有谈论标点符号的专着中,都并未论及,所以一般人往往忽略了标点符号这看似小小的问题在现代诗中的精彩意义。
因此,在严格诗学意义考量下,使用标点符号可能会有「帮助理解」、「制造节奏」、「图象暗示」与「情意暗示」等四种功能或优点,若不使用标点符号,一首诗可能因此而旨意难明、节奏混乱。
而不用标点符号的可能优点则是可以制造或保留诗语言的歧义性与弹性(当然,现代诗制造语言歧义性与弹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止於此),其诠释空间也因此获得扩张。
相对之下,一首使用标点符号的诗,可能因此而语言僵硬、诗意凝固,缺乏诠释之弹性与空间。
所以,用与不用,各有优缺点。
总之,把「形式」上的考量,配合「内容」上的需要,就是最精彩的策略。
以下我们将分别探讨现代诗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与否,其功能与优缺点如何
明了後,对於现代诗要不要使用标点符号的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一句诗句有多少个标点符号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
中国古代的文言文典籍中,大多数是不用标点符号的。
不用标点符号,不等于说不用断句。
这个断句,是要读者自己来做的。
因此,古人非常重视断句训练。
关于标点符号的小诗
我来回答吧,有很多,但回答之前先说一点: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后人断句,才断出来标点符号,所以,读古文不同的大师,有可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基于此,44次的,词就有很多:以下词牌:菩萨蛮、卜算子、采桑子、减字木兰花均为44字。
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苏轼作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采桑子 宋 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减字木兰花斜红翠叠。
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
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
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
莫放春光造次归。
菩萨蛮 霜无痕碧罗圆帐鸳鸯绣,芙蓉裙带垂红豆。
鸾镜理妆慵,金炉沉水浓。
中庭花似雪,帘外纤纤月。
无事度佳辰,粉香和泪匀。
满意望采纳,山间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