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对恩师歌颂的诗句

左光斗与史可法小故事,简要概括

史可法左是什么关系明朝有一名的师徒二人国将领史可法和一代文官左光史可法年轻进京赶考的时候没有地方住,是住在庙里凑合着过的,左光斗作为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就发挥一下高风亮节的风气,穿着便服就到各个寺庙里寻访去了,顺便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塑之才,找找看有没有忧国忧民的人才。

史可法与左光斗这不就看到年纪轻轻史可法,却见这青年长得好生俊俏,这时的小憩必定是先前的奋笔疾书后的养精蓄锐。

不由心中一惊,在看下去,发现少年笔力不凡,不仅字迹工整,内容饱满,还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在这寒风中瑟瑟发抖,左光斗不由心生善念,他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青年身上,出来后仍不忘问寒问暖,寺僧告诉他书生的名字是史可法,左光斗牢牢铭记。

审阅卷子的时候,左光斗看到一篇长文,感受到浓浓的亲切感,那种似曾相识却又捉摸不定的感觉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触动人心,那一份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气节,是当今世界难能可贵的,不是举世罕见的,只有我曾近见过的人能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当即判断这一定是史可法的作品。

史可法考中进士后两人关系更是亲密无间,左光斗让史可法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以身许国,除了经常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左光斗对史可法这个初来乍到的小毛孩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

然而魏忠贤狗贼当道,左光斗参与的打击宦官的组织事件败露,左光斗入狱,受到残酷的刑法折磨,史克法数日不见恩施,料想其中必有蹊跷,一打听才知,老师已经锒铛入狱,史可法通过各种途径买通看守的狱卒,只为见恩师一面。

史可法乔装成捡垃圾的前往相见,两人一见面,便泪不成声,史可法见老师被折磨成这副样子,不经想起了当年的裘皮大衣之恩,愈加悲伤,左光斗见是史,哪有不想念的,却无奈国难当头,怎是在乎儿女之情的时候,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又岂在朝朝暮暮。

左光斗明白史可法的心意,但是……“你身为国家重臣,怎么让自己陷于这样为难的境地,快快离我而去,完成你的宏图大业。

”史可法不敢多说,恩师的这一份情谊,史绝对铭记在心。

之后史可法担任过很多朝中要职,他时刻不忘恩师的教诲,不敢有丝毫怠慢清军打到江南后壮烈牺牲。

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的诗有哪些作为明末的著名政治家,史可法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容小觑,谁能想到,在战场上统率三军的将领,静下心来却也能做的一首好诗。

其实不然,早期的史可法确是一名文弱书生,当年史可法进京赶考之前也因为文章功底扎实,又有远大抱负,被左光斗赏识,考中进士后更实在朝廷内担任兵部尚书。

史可法的诗史可法的诗多以抒发自身的报国之情,这和他的出生、自己的经历有关,史可法已幼年时期以孝著称,诗中多少有这样一份情感上的归属所在。

在科举考试是结识的老师左光斗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史可法一生,也影响了他诗歌的内容走向。

史可法早期许多文章诗歌还是以歌颂美好事物为主,那时的史可法可谓人生赢家,不仅在仕途上硕果累累,还得到皇帝的赏识,老师的帮助,和大臣见也没有什么意见不合,这会的诗歌磅礴大气,赞美祖国,畅谈大好河山,推崇孝道,纪念自己的母亲。

但是在清军入关后,明朝面临灭亡,这时的史可法不但面临自己不能报国的愿景,还出处受人排挤,军权也被压缩。

在驻守扬州城的时候,梅花岭的千古诗句是最好的表现,这时的史可法,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份豁达,有的是对人生的感悟,对时局动荡的不安,对明朝灭亡的惋惜,清军入境的愤怒。

史可法虽然惨遭杀害,落的悲惨境地,但他的诗歌很好的反应了明末时期时局的走向以及明朝有盛转衰的全过程,对后人研究明史有很大帮助。

抗清名将史可法墓在哪里我们知道,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在扬州城抗击清军壮烈殉国后,因为清军下令屠城,史可法的尸体早就消失在废墟之中。

于是依据他的遗嘱,将史可法的衣物帽子安葬在梅花岭下,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将领。

史可法墓曾经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墓被夷平,好在后来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此处进行了改建重修,又还原了最初的样子,13年的时候史可法墓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可法墓史可法墓位于史可法纪念馆内,从大堂后门出来,正中间便是史可法墓,重修后的史忠正墓才具有明末著名政治家应该有的待遇,墓前的四柱三间牌坊是由白砖堆砌而成,封土前立着一块青石大墓碑。

整个场景浑然天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让人心生敬意,再联想到史可法延寿扬州,拒不投降,最后壮烈献身的悲壮,此情此景不由落下泪来。

随着史可法纪念馆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往的游客也开始络绎不绝,这里只希望,每一位到场的游客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史可法悲壮的过去。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过去将士们用血和肉筑成的,这里的每一秒安宁都是爱国将领用生命换来的,此刻让我们缅怀先烈,为安宁而稳定的生活祈福。

想要到史可法墓参观游览的游客们可以选择在春季的3、4月份前往,扬州冬冷夏热,在春季感受泥土芬芳气息的同时,翻阅历史篇章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谁知道苏轼的资料和杨万里的资料和白居易的资料

苏轼〖人物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

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生平年表〗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 苏轼降生1054 娶王弗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 举家前往京都1061 任凤翔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 任职史馆1065 妻丧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 娶王闰之1069 返京;任职史馆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 任密州太守1076 任徐州太守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 谪居黄州1084 往常州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1126 北宋亡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

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

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乾道六年(1170)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

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

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十二年(1185)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87),迁秘书少监。

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绍熙元年(1190),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

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僖二年(1206),因痛恨韩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

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

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

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

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

”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

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四大家”。

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

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

……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

”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

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

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

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

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

”(《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

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

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

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

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

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

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

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

”(《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白居易(前772--前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七十岁致仕。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

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

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关于初三语文名著阅读

七上: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1.作家、作品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作者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人世间的一段悲欢离合,以及人们习而不察的事物中,感受和发现人生的哲理,体会人生与自然的某些规律性的本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诗集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

2.诗集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歌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3.《繁星》《春水》名字的内涵:(1)繁星,代表零星的思想;(2)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4.重要内容① 作者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②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

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的冰心写的《繁星》。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1. 作家、作品《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书中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每个浅显的小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

2.内容①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赫剌克勒斯和财神》等;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等;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鼹鼠》《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等。

3.写法①大部分是动物寓言;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先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③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动物的习性。

4.重要篇目 ⑴ 《狐狸与葡萄》写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故事。

有的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

(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⑵ 《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

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⑶ 《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⑷ 《蚊子和狮子》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时却撞上蛛网。

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⑸ 《农夫与冻僵的蛇》写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本性难改,咬死了农夫。

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6)《狼来了》: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7)《蚯蚓和狐狸》不能实现的计划,全是空话。

(8)《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9)《两只口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10)《狐狸和狗》:骗子的伎俩总会被人识破的。

(11)《驴和狼》:面对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人,我们不要害怕,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冷静机智的应付。

(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

)(12)《马和驴》:强者帮助弱者,他们才能共存。

(13)《衔肉的狗》:教导人们不要贪婪(14)《龟兔赛跑》: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1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七下: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1.作家、作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主要内容《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阿廖沙:可爱、弱小、倔强、执着,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4.《童年》的主题基本主题: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四、《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1.作者:法国作家 法布尔2.内容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八上:五、《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4.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鲁迅先生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六、《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1.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2.内容及人物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

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

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

后来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开始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勤俭、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人气的洋车夫。

但是经过三起三落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她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3.祥子悲剧的深刻意义祥子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

他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它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点明其严重的后果,不仅摧残了人的肉体,还毁灭了人的灵魂。

其次,祥子的悲剧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判。

作为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那要强好胜的心胸是隶属于他那个体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的。

他以为自己描绘的蓝图是没有别人在内的虚幻的个人小天地。

他的挣扎和反抗,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

祥子悲剧的意义也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

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

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

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

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

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

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

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

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

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

这部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是生活的教科书。

它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八下:八、《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主要内容:《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

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最后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

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

他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

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九、《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1.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2.内容简介《名人传》又称《英雄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其中,贝多芬是音乐家,米开朗琪罗是雕刻家兼画家,托尔斯泰是小说家。

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与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和对人类的信心,作者把他们称为“英雄”,只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伟大的品格,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天才竟终身未婚,未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而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的互不理解,则是他的悲剧的最直接的根源。

他们在社会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对待。

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无人问津。

米开朗琪罗除了被迫为教皇服务之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有一批卑鄙小人处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

托尔斯泰面对的则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教籍。

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

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名人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九上:十、《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作品内容《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重要人物简介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

花和尚鲁智深 ,原名鲁达,关西军汉,系渭州经略府提辖。

拳打镇关西后逃至五台山出家,取法名智深。

大闹野猪林后和杨志同上二龙山落草。

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一头领之一。

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豹子头林冲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后,由柴进荐上梁山。

后因晁盖上山火并王伦。

为山寨五虎将之一。

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棒打洪教头等。

性格: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行者武松, 清河县人,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

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抚养成人。

景阳岗打虎后任阳谷县都头,后因斗杀西门庆、潘金莲,刺配孟州,又因血溅都监府逃至二龙山落草。

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

其性格特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从为兄报仇开始,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的一个。

情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

其性格特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可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智多星吴用 ,郓城县人,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财主家门馆教授。

智取生辰纲的组织者,上山寨后为掌管机密二军师之一。

情节:智取生辰纲、智取大明府、智取文安县、排九宫八卦阵。

性格: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黑旋风李逵,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流亡他乡,在江州做小牢子。

大闹江州后救出宋江、戴宗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

情节:真假李逵、江州劫法场、李逵探母等。

他的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青面兽杨志 ,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

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情节: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性格: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及时雨宋江, 郓城县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为人仗义疏财, 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在家大孝,人唤孝义黑三郎,江湖上唤作山东及时雨。

精通刀笔,纯熟吏道,曾任郓城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

晁盖身亡后任梁山寨寨主,梁山泊总兵二都头之一。

情节:私放晁盖、三打祝家庄、怒杀阎婆惜等。

性格:谦逊深沉、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托塔天王晁盖 ,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

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

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

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

他是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奠基人,曾成功地领导了智取生辰纲、全歼济州“围剿”、江州劫法场等战斗。

性格:胸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

母夜叉孙二娘, 张青之妻,人唤母夜叉,学得父亲本事,在十字坡与丈夫经营黑店。

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十一、《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1.作家、作品《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

提起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

可是你知道是谁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的吗

他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

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艺术进行悉心指导。

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2.问题设计①读了这本书,你是不是对傅雷有所了解呢

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②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深切期望。

这对你有哪些启发

十二、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出生于1561年。

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培根随笔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十三、《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主要内容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极尽讽刺之能事,对英国的君主政体、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会风尚进行了揭露。

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

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背信弃义、无知浅薄、为非作歹、懒散腐败的无情鞭笞。

他通过对慧骃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①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②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并产生严重恶果。

十四、《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作家、作品《简•爱》是一部自传成分很浓的小说,虽然书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许多人物的生活、环境,甚至许多生活细节,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经验。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

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

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莉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

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

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简•爱》写于1846年,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说。

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描写母爱的格言 1 冈察尔的名言: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这说明母爱是非常伟大的,是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2 老舍说的: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觉得这句话说明慈母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对花一样重要。

3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4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5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6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7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8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9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10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11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

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12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13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日本) 14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15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16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17 记忆中的母亲啊

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

(法国) 18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9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 20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21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22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

沙坡兰的介绍

沙坡兰(1595—1674),出身于巴黎一个公证人的家庭,自幼学习文学,口才很好,年轻时在文艺沙龙中就很有名声。

首相黎塞留对他很信任,法兰西学院的组织工作,实际上是他在做。

他秉承黎塞留的旨意起草对《熙德》批评,还是学院成立后不多久的事。

此后他还作为学院的主要核心人物办过好几件大事,《熙德》事件后不久他曾拟定计划由学院集体编纂庞大的《法兰西学院辞典》,这是学院唯一完成的一个巨大工程;一六六二年,他还接受财政大臣柯尔柏的委托拟订作家名册,向他们颁发总额为十万法郎的年金,这样,他就有了决定作家命运的重大权力。

他本人也一直在从事着一项创作,就是歌颂圣女贞德的长篇史诗《贞女传》,这个创作一直延续了二十五年之久。

由于他当时在社会上的显赫地位和盛大名声,这部长篇史诗在尚未问世之时就一直被文化界关心和企盼着,已预先获得了“近代史诗的杰作”之类的荣誉。

但是没想到一六五六年这部史诗的第一部分十二章发表后,企盼者大失所望,大家看到的,是一部僵硬、雕琢、枯燥的蹩脚作品。

再大的名声也挽回不了人们在艺术欣赏上的失望,大家根据诗句的价值重新估价了沙坡兰。

写了二十五年的《贞女传》未能使沙坡兰进入法国优秀诗人的行列,但是文艺理论的史册上却很难抹掉他的名字。

他热衷于制定“艺术规律”,古典主义文艺理论的好几块重要基石都是他铺就的。

他对前人的理论成果中合于需要的部分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和宣传,并初步作了条理化、系统化的处理,这就为后来布瓦洛写出《诗的艺术》这部权威性著作开辟了道路。

布瓦洛曾严厉地批评过《贞女传》的拙劣,堂堂沙坡兰和一些刻薄言词交和在一起,显得十分尴尬;但布瓦洛应该承认,这个在创作上受自己冷嘲热讽的人,在理论上却是自己的恩师。

教师 10种名称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春秋时的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对“师”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一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递的社会高度评价,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也是历来教书者引以自豪的荣耀。

随着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

如今,“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

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

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老师经济生活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家与社会对知识和教育的越来越重视,“老师”成为最受人们尊敬的称谓。

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

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随着历史的发展,“先生”一词也发生了词义上的变化,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

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徐特立老师贺寿时写道:“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显示出一代伟人对老师的尊敬热爱溢于言表。

伟大文学家鲁迅写的更是一篇歌颂“先生”的传世佳作,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和博大胸怀一直成为老师的楷模。

我国现代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胡适、梅贻琦、傅斯年、闻一多、、冯友兰等都被人们尊称之为先生;在当代那些教育界的元老、教授也被人们尊称为先生,如:季羡林先生、顾秉林先生、柏杨先生等。

因此,“先生”的称谓是对老师千古传唱的美称,它将被永久地传下去。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科学、准确、高度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将自己的品德、人格、情操、责任感、爱心和献身精神承传和影响给每一个学生,塑造学生好的思想道德和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民哥同志在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老师的崇高义务和职责,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

如今,社会上人们越来越喜欢用“人类灵魂工程师”来比喻老师,表明了人们对老师职业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敬意;老师也为这一称谓感到由衷的自豪,因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定义准确,而且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

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培育这些幼苗、花朵、小树的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

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邓小平同志曾说:“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一代伟人用“园丁”的称谓对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表扬优秀教师许多地方都设有“园丁奖”,上海、浙江、河南、甘肃、安徽、黑龙江等省市设的“园丁奖”是对优秀老师最高的褒奖,团中央和全国青基会也设立了“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以表彰那些扎根山村和贫困地区的农村优秀教师,今年举办的“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教制作展评活动”也设立了“园丁奖”。

1984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发行邮票纪念封图案为花朵与教师。

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开祖国的花朵。

福建邮政部门在1999年教师节发行的有奖明信片图名为“辛勤园丁情,学子寸草心”,用以表达对老师的崇高敬意和祝贺。

今年,为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推出“园丁杯”知识竞赛。

因此,“园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最引以为荣的称谓。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慈母”首先蕴含着教育工作者伟大的爱。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

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

全国闻名的优秀教师斯霞被人们称作教育界伟大的“慈母”,她从教72年,以伟大母亲的慈爱精神培育每一个学生,同学们都亲切叫她妈妈。

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于漪说:“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

”正是这种母爱使她赢得了人们对她极大的尊敬和高度评价,并亲切称她为“校园妈妈”。

因此,“慈母”是对那些用爱辛勤耕耘育人园地女教师最高的荣誉。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对“春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而把“春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著名画家潘絜兹的《春蚕颂》写道:“春蚕化生,蕞而微虫,春蚕何取,一桑始终,春蚕春蚕,万世可风”,他对春蚕的品质进行了高度赞美。

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

“春蚕”是广大教师感到无比荣耀的称谓。

著名教育家朱光潜说:“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 春蚕冰清玉洁,气质高贵;春蚕食几茎绿叶,吐一片锦绣;春蚕生命不息,吐丝不止……春蚕这些优秀的品质,只有光荣的人民教师才无愧于这样的称谓。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对蜡烛的赞美也是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

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

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

“如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似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这幅老师自勉的对联正是对“蜡烛”称谓的认可和自豪。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

“孺子牛”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叨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

这个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

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

我国历来有师生“亲如父子”的传统美德,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就像 孺子牛一样辛勤地耕耘,为把孺子培养成才心甘情愿地作出奉献、鞠躬尽瘁,不图回报。

获得“孺子牛奖”的全国优秀教师刘让贤扎根青海高原乡村几十年如一日,像牛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把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孩子,刘让贤是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孺子牛”精神的生动体现。

“孺子牛”精神表现为“深怀爱心,默默耕耘、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这些优秀品质都集中体现在我国广大教师身上。

因此把老师称作“儒子牛”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褒奖。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们对“春雨”的赞美由来已久,把春雨比作“甘霖”,比作“及时雨”,视“春雨贵如油”。

而把春雨表现得最完美意境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名篇。

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

我们的老师就如那绵绵的春雨,用播洒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广大教师甘化春雨润蓓蕾的高尚情操,为“春雨”的称谓增添了无限光彩。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一个人接一个人踩着肩膀向高处攀登叫作搭人梯,人梯是古代向上攀高、攻城拔寨、翻山越岭所创造的集体配合行动,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人们把“人梯”比作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人们把教师称作“人梯”,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这样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广大的人民教师辛勤地耕耘在教育事业的园地,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培育人才。

而那些考上大学,走向成功,扬名立万的学生,无一不是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以老师为人梯向上攀登达到人生的高峰。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们在谈到成功的决窍时,无不认为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和因素。

学生的成功离不开老师,而老师的希望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湖北大学年近90高龄的朱祖延老教授在《教师述怀》中写道:“不辞辛苦做人梯,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全部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世代延绵而甘为人梯的教师的精神。

这种无怨无悔,不图所求,甘作人梯,让学生踩在自己肩膀上更上一层楼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精神,是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和共同理想,“人梯”因此成为教师们最光荣和最贴切的称谓。

不论何种称谓都赋予了教师神圣的职责

对恩师歌颂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