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是干什么的
发改委就是让你:油→用不起,路→走不起,车→开不起,病→看不起,房→买不起,墓→死不起,菜→吃不起,债→还不起,状→告不起 ,官→惹不起,娃→养不起,爱→伤不起,良心→对不起,跌倒的老人→扶不起,的屌丝部门。
麦加朝圣申请怎么写
书信格式
我什么都不懂,现在想学木马编程.要从什么方面开始学习.
世贸组基本原则非歧视进行贸易是世贸组织是各国间平等地进行贸易的重证,也是避免贸易歧视、贸易摩擦的重要基础。
非歧视贸易市场要通过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加以体现。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1)货物贸易方面的最惠国待遇 在货物贸易方面,世贸组织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及其他协议在有关条款中规定了成员之间应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即一成员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其他成员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都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他成员的相同产品。
最惠国待遇要求在世贸组织成员间进行贸易时彼此不能搞歧视,大小成员要一律平等,只要其进出口的产品是相同的,则享受的待遇也应该相同,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并且是永久的。
例如,日本、韩国、欧盟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则其相同排气量的汽车出口到美国时,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汽车进口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不能在他们之间搞歧视。
如果美国的进口汽车关税是5%,则这几个国家的汽车在正常贸易情况下,美国均只能征收5%的关税,不能对日本征收5%,而对欧盟、韩国征收10%或更高的关税。
货物贸易最惠国待遇原则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出口关税。
第二,对进出口本身征收的任何形式的费用。
如进口附加费。
第三,与进出口相关的任何形式的费用。
如海关手续费、领事发票费、质量检验费等。
第四,对进出口的国际支付与转账所收取的费用。
如由政府对进出口国际支付收取的一些税或费用。
第五,征收上述税、费的方法。
例如征收关税时对进口商品的价值评估时,评估的标准、程序、方法均应在所有成员间一律平等。
第六,与进出口相关的所有法规及手续。
如对进出口在一定时间内规定特定的信息披露要求或说明。
第七,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的征收。
如销售税、由地方当局征收的有关费用等。
第八,任何影响产品在国内销售、购买、提供、运输、分销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及要求等。
如对进口产品的品质证书的要求,对进口品移动或运输或储藏或零售渠道的要求,对产品的特殊包装及使用的限制等。
尽管货物贸易规定了一成员必须主动给予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无条件、永久的、普遍的、多边的最惠国待遇,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少数成员的特殊利益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最惠国待遇提出例外请求,经世贸组织许可后,可以暂时背离最惠国待遇的原则。
主要有: 第一,根据1979年11月28日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全体大会的决定,对发展中国家给予优惠。
这种优惠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工业品及半成品以更加优惠的差别的关税待遇;在非关税措施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为优惠的差别的待遇;发展中国家之间可实行优惠关税而不给予发达国家;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优惠。
第二,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及边境贸易所规定的少数国家享受的待遇可不给予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待遇可不给予其他非该组织的世贸组织成员。
如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零关税待遇可不给予美国、加拿大等。
第三,《1994年关贸总协定》规定一成员为保障动、植物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或一些特定目的对进出口采取的所有措施。
第四,国家安全的例外。
即当一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不履行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义务,如美国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经济制裁,使南联盟不能享受美国给予的最惠国待遇。
第五,《1994年关贸总协定》允许采取的其他措施,主要包括反补贴、反倾销及在争端解决机制下授权采取的报复措施。
如1999年4月下旬,世贸组织授权美国可对欧盟的少数产品中止给予最惠国待遇关税。
第六,政府采购的例外。
货物贸易中的政府采购不受世贸组织管辖,所以,目前不受最惠国待遇的制约。
第七,不属世贸组织管辖范围的港边贸易协议中的义务。
主要指政府采购。
民用航空器贸易、奶制品及牛肉贸易等方面,世贸组织成员彼此间可以不给予最惠国待遇。
(2)服务贸易方面的最惠国待遇《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规定世贸组织在服务和服务的提供者方面,各成员应该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及服务提供者相同的待遇。
鉴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少数成员在2005年以前,存在与最惠国待遇不符的措施,但要将这些措施列入一个例外清单。
这些措施是暂时性的,在2005年之后要取消。
在那之后,最惠国待遇原则上应是无条件的、永久的在所有成员间实施。
(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最惠国待遇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定》将最惠国待遇规定为其成员必须普遍遵守的一般义务和基本原则。
在该协定第4条规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某一成员提供给其他成员国民的任何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均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全体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国民。
也就是说,世贸组织要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各成员的国民应当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不能对某一成员的国民实行歧视。
但是,在下述情况下,知识产权方面的最惠国待遇可以例外:第一,由一般性的司法协助及法律实施的国际协定或协议引申出的,并且不是专门为知识产权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例如双边司法协助协议规定的一些待遇。
第二,按《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或罗马公约规定的按互惠待遇提供的待遇。
第三,《知识产权协定》没有规定的表演者权、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及广播组织权这几个方面。
第四,在世贸组织成立前已经生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中已经规定的,且已将这些协议通知了世贸组织,只要这些协议对其他成员的国民不构成随意的或不公平的歧视即可。
国民待遇是最惠国待遇的有益补充。
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
这正是世贸组织非歧视贸易原则的另一体现--国民待遇原则,严格讲应是外国商品或服务与进口国国内商品或服务处于平等待遇的原则。
2.《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及适用范围世贸组织货物贸易国民待遇反映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及其他有关货物贸易协议中。
其中《1994年关贸总协定》沿袭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第3条国民待遇原则,并继承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实施以来的所有关于国民待遇争端的裁决及解释。
(l)《1994年关贸总协定》国民待遇原则第一,该协定规定,一成员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成员时,另一成员不能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进口产品征收高于对本国相同产品所征收的国内税或其他费用。
例如,世贸组织成员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均可以征收消费税,但是,该成员不能对进口产品征收高于国产品的消费税。
第二,给予进口产品的有关国内销售、分销、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法令、规章和条例等的待遇,不能低于给予国内相同产品的待遇。
据此,如果没有对国内产品在上述方面做出任何规定,则不能规定进口产品必须满足某些方面的要求。
例如,如果没有规定国产品必须储藏于某一特定仓库,或由某种特定的交通工具运输,则不能对进口产品做出此类规定。
否则视为违背国民待遇原则。
第三,任何成员不能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对产品的混合、加工或使用有特定数量或比例的国内数量限制,或强制规定优先使用国内产品。
例如,在某种化学药品的生产中,不能规定某种成份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内原材料或国内成份。
如国产化要求、进口替代要求均被视为直接或间接对外国产品构成歧视,违反国民待遇规定。
第四,成员不得用国内税、其他国内费用或定量规定等方式,从某种意义上为国内工业提供保护。
这意味着即使对进口产品和相同的国内产品适用同样的税收或费用,但对两者的征收方法不同,也可能构成对国内生产的保护。
类似定量的规定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提供保护的方式加以运用。
此外,国内生产不仅指该产品的生产,也指与进口产品直接竞争的产品和替代品的生产。
值得指出的是,《1994年关贸总协定》规定对产品的混合、加工或使用须符合特定数量或比例要求的国内数量限制条款,在实施时应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
(2)国民待遇原则实施中形成的一些原则第一,国民待遇不考虑某一产品是否受到关税约束的事实。
任何成员不能以某种产品不受关税约束而本身又可对该产品征收更高关税为理由,对其征收更高的国内税。
第二,国民待遇必须在每宗进口产品案中都得到履行。
不允许在影响不同的各种方式之间,不同产品的不同待遇之间进行选择、权衡。
因此,不能以某种产品获得了其他方面更优惠的待遇,或该产品出口国的其他出口产品获得了更为优惠的待遇为理由而对该产品实行歧视。
第三,当某种产品在一国内不同地区享有不同待遇时,其中最优惠的待遇应给予进口相同产品。
(3)货物贸易国民待遇的例外规定国民待遇义务不适用于有关政府采购的政府法令、规章和条例,但此处的政府采购指的是政府日常费用的商品采购,而不是为了商业再出售,也不能用于商业性再出售商品的生产。
国民待遇义务并不禁止单独支付给国内生产者的补贴。
如果对电影影片新指定或保持以往的数量限制,并与关贸总协定第4条内容一致,国民待遇原则并不禁止这种限制。
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规定,从世贸组织协议生效之日起的5年之内,允许发展中国家间对使用国内产品进行补贴。
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这一期限延长为自协议生效之日起的8年。
当地成份要求和对进口产品使用的限制,均被视作违背了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但发达成员国可自世贸组织协议生效之日起的2年之内逐步废除这些措施。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员国和最不发达成员国的这一期限分别为5年和7年。
总之,世贸组织规定当一成员的产品在缴纳了正常进口关税及相关费用,进入进口国后,它所享受的有关待遇应与进口国国内产品的待遇相同。
(4)《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原则乌拉圭回合谈判将国民待遇的原则从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领域。
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有关国民待遇的内容并未如最惠国待遇那样纳入普遍义务与原则,而是采取了具体承诺的方式。
《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在不违反本协定有关规定而与承诺细目表上的条件和要求相一致的条件下,一成员应该在所有影响服务供给的措施方面,给予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以不低于其给予国内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由于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差异及其自身的复杂性,二者有关国民待遇的要求大有区别。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不是作为普遍义务,而是作为具体承诺与各个部门或分部门的开放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分歧较小的国家间早日达成协议。
不能强迫发展中国家开放他们难以开放的服务市场,否则加重了他们在服务贸易和国际收支中的负担,这是有悻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宗旨的。
因此,服务贸易中国民待遇是以世贸组织成员间在平等基础上通过谈判方式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在不同行业中不同程度地履行国民待遇。
另外,服务部门国民待遇原则的实施应是本着利益互惠的原则,但这种利益互惠不应是绝对数量上的对等优惠,而是相互优惠,以符合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需要。
(5)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国民待遇《知识产权协定》第3条规定:每一成员向其他成员的国民就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的待遇不得低于其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
《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协定涉及的国民待遇要与《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规定的国民待遇一致。
《巴黎公约》第2、3条中规定,在工业产权的保护方面,《巴黎公约》成员国必须把给予本国公民的待遇也给予其他成员国国民,不允许存在任何对其他成员国国民的歧视。
另外,该原则还意味着成员国之间不得要求对等的保护。
如一成员国的专利保护期比另一成员国长,前者无权在其法律中规定后者的国民在该国只享有后者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保护期。
《巴黎公约》还规定,任何一成员国不得要求其他成员国的国民必须在该国有永久住所或营业所,才能享有正当的工业产权权利;至于非成员国国民,只要在一个同盟成员国的领土内有永久住所或有真实、正当的工商营业所,就应享有与同盟成员国国民同等的待遇。
《巴黎公约》列出了实行国民待遇原则时各国获准的保留范围。
它规定各成员国在涉及工业产权的保护领域中,凡有关司法行政程序、司法管辖权问题的法律都可声明保留,不给予外国人以国民待遇,这也符合国际社会的通常做法。
《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规定:就享受本公约保护的作品而言,作者在作品起源国以外的本同盟成员国享受各该国法律现在给予或今后可能给予其国民的权利及本公约特别的权利。
至于可享受国民待遇的作品范围,《伯尔尼公约》规定了作者国籍原则和作品国籍原则的双重标准。
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的协议不同,世贸组织关于知识产权的国民待遇将重点放在对产品的国民待遇,而非对作者的国民待遇上。
另外,《巴黎公约》将国民的范围拓展到了在成员国拥有永久住所或真实、正规营业所的非成员国国民,《伯尔尼公约》发展到在成员国定居的非成员国国民。
但总的来讲,世贸组织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的条约都将国民待遇列为适用原则,同时在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可获得性、维护和执行方面的规定大体相符。
(6)其他相关协议的国民待遇规定:《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规定:在不损害(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任何成员不得采取任何与《1994年关贸总协定》国民待遇和一般禁止使用数量限制规定不一致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纳入该协议的并非所有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列入禁止清单的只有当地成份要求、贸易(外汇)平衡要求、国内销售要求、进口用汇限制等四项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性要求。
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都扭曲了贸易格局和投资流向,不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原则,应加以禁止。
但对发展中国家作出一些特殊规定,如《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的所有例外都可以视具体情况适用于该协议;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特殊优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了不同的过渡期等。
组织品和农产品贸易因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的普遍原则之外,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将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与关贸总协定基本原则的一体化列为宗旨。
规定: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确保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在公正和平等的贸易条件下进行。
另外,在制定总的贸易政策时避免对纺织品和服装部门的歧视。
而《农业协议》中,各成员同意在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等方面达成具体承诺,即一定范围内的开放市场,减少对农业的国内支持。
因为国内支持和对市场准入的限制都严重扭曲了贸易格局。
两项协议达成的内容,都涉及国民待遇某些方面的改进,但在实现农产品贸易国民待遇原则的进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三)世贸组织成员间互惠互利进行贸易世贸组织管理的协议是以权利与义务的综合平衡为原则的,这种平衡是通过互惠互利的开放市场的承诺而获得的。
互惠互利是多边贸易谈判,也是建立世贸组织共同的行为规范、准则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尽管在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中没有十分明确地规定互惠贸易原则,但在实践中,只有平等互惠互利的减让安排才可能在成员间达成协议。
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体现:第一,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即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第二,当一国或地区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时,由于新成员可以享有所有老成员过去已达成的开放市场的优惠待遇,老成员就会一致地要求新成员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现行协定、协议的规定缴纳入门费--开放申请方商品或服务市场。
在现实中,一国或地区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对外经贸体制在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及《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同时,还要开放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市场。
第三,互惠贸易是多边贸易谈判及一成员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与其他成员实现经贸合作的主要工具。
任何一个成员在世贸组织体系内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大的获益者,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历史充分说明,多边贸易自由化给某一成员带来的利益要远大于一个国家自身单方面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利益。
因为一国单方面自主决定进行关税、非关税的货物贸易自由化及服务市场开放时,所获得的利益主要取决于其他贸易伙伴对这种自由化改革的反应,如果反应是良好的,即对等地也给予减让,则获得的利益就大;反之,则较小。
相反,在世贸组织体制下,由于一成员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获得现有135个成员开放市场承诺范围内进行的,自然这种贸易自由化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有世贸组织机制作保障,而不像单边或双边贸易自由化利益那么不确定。
因此,多边贸易自由化要优于单边贸易自由化,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
(四)市场准入:通过谈判逐步实现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促进开放贸易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以管理鼓励不同国家厂商间公平竞争的规则为基础,而不是以管理贸易的流动来决定贸易利益的分配。
世贸组织一系列协定或协议都要求成员分阶段逐步实行贸易自由化,以此扩大市场准入水平,促进市场的合理竞争和适度保护。
主要表现在:1.《1994年关贸总协定》要求各成员逐步开放市场《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2条减让表和第11条一般取消数量限制要求其成员降低关税和取消对进口的数量限制,以允许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与国内产品进行竞争。
这些逐步开放的承诺具有约束性,并通过非歧视贸易原则加以实施,而且一成员要承诺不能随意把关税重新提高到超过约束的水平,除非得到世贸组织的允许。
例如,一国承诺将其进口关税的加权平均水平降到12%,则在一定时期内,其关税水平不能再高于12%,除非世贸组织认为该国的特殊情况,使其不能履行义务,才可依相关协议或条款授权它这样做。
2.其他货物贸易协议也要求各成员逐步开放市场《农业协议》要求各成员将现行的对农产品贸易的数量限制(如配额、许可证等)进行关税化,并承诺不再使用非关税措施管理农产品贸易和逐渐降低关税水平,从而使农产品贸易更多地由国内外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不致于造成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扭曲。
例如,日本的大米市场长期受高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扭曲,使其平均价格水平比国际市场高了3倍~5倍。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要求发达国家成员分阶段用10年时间取消对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配额限制,用关税保护国内纺织、服装业,以避免国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的过度保护,让投资者有较为透明、稳定的市场环境,而不是政府过多的干预造成的不确定性来决定其投资行为。
《进口许可证协议》要求各成员尽量不要使用许可证管理贸易。
如果授权允许使用,则尽量使用可以扩大而不是缩小该领域贸易的方式来管理。
如采用公开一般许可证,只要进口商向政府指定的部门申请登记即可进口,不需要经过多个关卡进行审批。
《海关估价协议》要求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时要公平合理、客观地确定商品的价值,不能武断或歧视性地确定商品的价值或分类。
以便各国商品以合理税赋水平在进口国进行竞争。
其他货物贸易的相关协议也使各国开放市场的承诺更具可预测性,减少随意性。
如《贸易的技术性壁垒协议》、《动植物检疫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等。
3.《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各成员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各成员在非歧视原则基础上,通过分阶段谈判,逐步开放本国服务市场,以促进服务及服务提供者间的竞争,减少服务贸易及投资的扭曲。
这些分阶段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涉及商业服务、金融、电讯、分销、旅游、教育、运输、医疗与保健建筑、环境、娱乐等服务领域,亦即我国所指的第三产业。
这无疑对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有利于扩大市场准入的其他基本原则各成员还可利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在开放市场方面的纠纷和摩擦,积极保护自己;同时,贸易体制的透明度也有利于扩大市场准入。
(五)促进公平竞争与贸易世贸组织认为各国发展对外贸易不应该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能以倾销和补贴的方式销售本国的商品。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16条规定某一缔约方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本国的产品而给进口国国内工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或有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时,受损害的进口国可以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来对本国工业进行保护。
所谓倾销是指以低于正常价格或不合理的低廉价格向外出口本国商品;补贴是指出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所接受的直接或间接的奖金或补贴,不管这种奖金和补贴是来自政府,还是同业协会均应征收反补贴税。
尽管如此,受损害的进口国在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时也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条件必须是有倾销或补贴的事实存在,并且倾销或补贴造成了进口国国内工业的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才能征收不超过倾销差额或补贴数额的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
同时世贸组织也反对各国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以达到保护主义的目的。
除了上述第6条、第16条外,对货物贸易中可能产生扭曲竞争行为、造成市场竞争过度的状况,一成员政府,在世贸组织授权下,为维护公平竞争,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或出于公共健康、国家安全等目的可采取措施,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如《农业协议》目的在于给农业贸易提供更高的公平程度;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将改善智力成果和发明的竞争条件;《服务贸易总协定》将进一步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环境,促进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六)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多边贸易体制高度重视发展问题,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履行义务的灵活性和特殊需要,世贸组织沿袭了关贸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的相关协议和条款,并在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协议或条款中加以完善。
世贸组织成员80%以上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其中60多个发展中国家自主实行贸易自由化改革,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详见第八章世贸组织与发展中国家)。
(七)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世贸组织的主要协定、协议中。
根据该原则,世贸组织成员需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法规有:(1)海关法规。
即海关对产品的分类、估价方法的规则,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关税税率和其他费用;(2)进出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3)有关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国内税、法规和规章;(4)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有关法规和规章;(5)有关进出口货物及其支付方面的外汇管理和对外汇管理的一般法规和规章;(6)利用外资的立法及规章制度;(7)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规章;(8)有关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经济特区的法规和规章;(9)有关服务贸易的法规和规章;(10)有关仲裁的裁决规定;(11)成员国政府及其机构所签订的有关影响贸易政策的现行双边或多边协定、协议;(12)其他有关影响贸易行为的国内立法或行政规章。
以上这些规则的公布应该是迅速的,但如果公开后会妨碍法令执行、违反公共利益、或损害某一企业的利益,则可以不要求公开。
透明度原则规定各成员应公正、合理、统一地实施上述的有关法规、条例、判决和决定。
统一性要求在成员领土范围内管理贸易的有关法规不应有差别待遇,即中央政府统一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上述事项的法规不应与中央政府有任何抵触。
但是,中央政府授权的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除外。
公正性和合理性要求成员对法规的实施履行非歧视原则。
透明度原则还规定,鉴于对海关行政行为进行检查和纠正的必要,要求各成员应保留或尽快建立司法的或仲裁的或行政的机构和程序。
这类法庭或程序独立于负责行政实施的机构之外。
除进口商在所规定允许的上诉期内可向上级法庭或机构申诉外,其裁决一律由这些机构加以执行。
透明度原则对公平贸易和竞争的实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