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提示性默写
十一、理解性默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上阶绿,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单元的读书笔记(完整;好),八年级上册数学1-2章的笔记 八年级上册英语读书笔记
我只有语文的,你看行不 二十一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章,本文是骈体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闲适恬静,飘逸的心情,旷达的胸怀)。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心句)。
(总领全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写异水,水之清澈,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表现了他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积极的影响,从侧面突出了富春江奇山异水险峰幽谷的魅力,说明了作者鄙弃过于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追求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分写奇山,山势高峻)本文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语言:1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夸张,拟人)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2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致,轻重有度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突出了奇山异水 4随地点的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在仰观高山注解:1选自《艺文类聚》,吴均(469-520),字叔庠(xia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见其他注释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过于清贫,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注解:1选自《陶渊明集》 见其他注释 第二十三课 马 说 韩愈(昌黎先生)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基本观点)。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中心句)。
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径的嘲讽和抨击。
注解1选自《韩愈文选》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见其他注释。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第二十四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求学艰难——受人照顾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注解: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好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见其他注解 第二十五课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律注释:选自《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作品《秋词》表现了作者遭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的愤懑不平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贬谪地之僻,被贬时间之长)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故,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政治上的新旧交替)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七绝注释: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借赤壁之战的史实,抒发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心中的抑郁之气)过零丁洋 注释: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表现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前两句写作者读书,如仕途,起兵抗元,经历四年战争)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比喻身世一生坎坷,孤苦伶仃)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前者指地方,后者指作者的心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的决心)水调歌头注释: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表达词人由抑郁忧伤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阙:忧郁不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阙:超然豁达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表现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 柳宗元游踪:发现小石潭: 移步换景 近观潭中景物:潭水游鱼 特写镜头 抒发了在贬谪独居的境况 远望小潭溪源:溪身岸势 贴切比喻 下孤寂凄凉的感情 感受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本文抒发的是在寂寞处境中孤独凄苦的感情文人的书名1以地名籍贯位名2以人名、字、号、官名、谥号为名3以皇帝的年号为名注解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下了“永州八记”见课后注释 第二十七课 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事情缘起二、岳阳楼大观及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心情三、览物而悲者四、览物而喜者五、点明主旨不描述岳阳楼的原因:1前人之述备矣2目的在于借景抒情,引发作者的观点 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解1选自《范文正公集》 第二十八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乐”是本文文眼第一段:山水乐 亭的环境 亭的由来第二段:四时乐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乐亦无穷第三段:游宴乐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第四段:太守乐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及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结构之美:金线串珠;曲径通幽;前后呼应虚词之美:也(陈述/肯定/感叹)而(递进/并列/承接/转折)句子之美:骈散结合;长句为主意境之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换四时交替之美;动静结合之美注解: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二十九课 满井游记 袁宏道段落大意:1作者想出门而不能的苦恼 2作者郊游的所见所感 3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作者心情变化:无奈,郁闷,烦躁——轻松喜悦——赞美感叹——寓情山水的兴致注解:1选自《袁中朗集笺校》袁宏道,字中郎,好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为“公安三袁”。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译文《与朱元思书》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马说》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赤壁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过零丁洋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调歌头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
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山坡羊·潼关怀古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形容人清高,安贫乐道的诗句
形容人清高,安贫乐道的诗句: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咏 竹》 (梁)刘孝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晋代·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饮酒》·陶渊明
比较《陋室铭》《安贫乐道》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甲】陋室铭刘禹锡山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讥笑。
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惟吾德馨 馨: 香气。
(2)何陋之有 之: 宾语前置的标识。
(3)其妻患之 患: 以....为患。
(4)常丐食诵《诗》 丐: 像乞丐一样。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噪杂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12.【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2分)答案: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13.【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2分)答案:反衬王欢专心求知的决心。
1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分)相同之处: 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 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
王欢安于现状,专心求知。
《《论语》十二章 》理解填空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语》中孔子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高三语文测试卷文言文
.(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10分)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之下者,日流影移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2分)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③ 往之女家 之: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分)答: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
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3分)答: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
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卒之为众人 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分)甲文:乙文: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
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四. (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
(11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日:“日近。
”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世说新语》)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
(3分)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五.(2005年南通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
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
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A B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于安乐》)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A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
(4分)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意思对即可,3分)六. (2005年无锡市)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选白《放鹤亭记》)[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
③适:恰好。
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ù):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②作亭于其上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