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为什么禅宗经是六祖坛经
冷静是诗句有以下几句,并附处和释义。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静,宠辱不惊。
心中只是守着一颗平常心,不羡慕荣华富贵,不依赖权势。
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纯真善良的。
总之像是看透了这尘世,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去留无意对什么事都放开来看,胸怀浩渺,心境开阔,心中是水波不兴。
真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转云舒。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
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意思: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船夜援琴》【唐】白居易意思: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强调自然淡雅是弹琴的最高境界。
4、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唐】李白意思: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
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因果,都有条件,还说人的内心活动会折射到外在物质世界。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寄白阁默公》【唐】贾岛意思:在石屋里边带着,人的心很容易安静,结冰的水潭里边,月亮的倒影都残缺了。
就是形容心静,形容景色安静。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是名人名言吗
身如菩提树,心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 菩提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埃. 外不见人过,内不为邪迷所惑.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是左,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均来自六祖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 古之所谓豪杰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来自苏东坡的<<留候论>>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忘了出处.
禅宗入门该如何
禅宗的确是讲直指的,但是如果入门就过于奢求“直指”,反而可能会事与愿违。
所以我个人还是建议你从“不直指”而是讲“次第”的《菩提道次弟广论》学起。
那样对学佛而言是要稳妥得多。
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直接看《六祖坛经》。
坛经文字比较浅显,并不难懂,且名言警句多,学起来不会太吃力。
市面上坛经的校释书很多,都可以参考,但不要以校释为准,自己体会原文最为宝贵。
另外,《坛经》本身分宗宝本、曹溪本和敦煌本等。
在看市面上流通的坛经时,也应该对照缮写时代最早的新敦煌本(即敦博本)。
以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还可以看看《金刚经》。
金刚经在唐以后一直是禅宗“印心”的佛经。
非常好。
金刚经注释本很多,六祖本身就有一个《金刚经口诀》。
若求通俗易懂,可看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若求学术上严谨细致,可看高杨教授的《金刚经新注新译》。
两书书店里都有售。
如果对禅学思想史感兴趣,想知道禅宗“直指人心”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发展、演变,又是如何与别的思想体系发生关系,那么可以看看杨曾文教授的《唐五代禅宗史》和《宋元禅宗史》。
也可以读读《祖堂集》。
书店都有。
如果想看看禅思想与别的思想的碰撞,可以读读《吐蕃僧诤记》或纳珀博士的《藏传佛教中观哲学》。
前者在图书馆可以找到,后者现在大书店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