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欲扬先抑的诗句

欲扬先抑的诗词谁给两首

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同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月 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 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词的上阕先喜(“风老”三句)后忧(“地卑”二句),再喜(“人静”三句)再忧(“凭栏久”三句),回环跌宕。

下阕,“年年”三句,仍写苦情。

“且莫”两句,似可求得快乐,不觉一喜。

但“憔悴”三句又是一片苦情。

既始终得不到快活,求不到解脱,那就还是“醉眠”的好。

满腔的仕途失意的愁苦忧怨就这样在一抑一扬之间推上了高峰。

还有许多诗歌中都存在欲扬先抑的用法,如《琴台》(杜甫)、《登快阁》(黄庭坚)、《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菩萨蛮》(韦庄)等等.

询问含有欲扬先抑表现手法句子的表达效果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写...的感情,后写...的感情,为突出下文..的感情做铺垫,使文章更丰富,情感更真挚更强烈,吸引读者。

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段话。

杨朔《荔枝蜜》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

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

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

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

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

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

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

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

一开瓶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

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

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

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举动挺稳重。

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他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动。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自己分泌的王浆来供养它。

老梁赞叹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

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

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

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

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

自然界也有侵略者。

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

赶不走就打死它。

要让它呆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非原创

求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然后在下面配一句使用了改手法的句子,配句子是重点啊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先抑后扬,化实为虚,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渲染,白描手法。

1、【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手法叫象征。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例如: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②〈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例如中的风筝,象征着现实社会中孤独而迷茫、不断寻找真正朋友的人,太阳和月亮对风筝的态度,也象征了某些人对友谊和爱情的态度,而小星星们对待朋友的友好、热情、一视同仁,也反映了作者博爱的理想。

童话的象征,是通过童话形象或是由人物的全部活动甚至整个故事内容来表现的。

反映在童话中的生活并非人们实际生活本身。

童话中象征性的人物、事物,虽与被象征的人物、事物在某一特征上有互相类似之处,但彼此之间决不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贴切、一致的。

不能简单地把童话形象的特征、行动、语言或某个细节拿到社会生活中去加以臆测或类推,以为必有所本,从而去判定某一形象代表什么人,某个情节影射什么,甚至和某些政治概念、阶级关系联系起来。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它曾给我国童话创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其实,童话中的象征性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征,并不包括被象征者的全部。

我们应从童话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性格,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的全部含义去看这个童话要说明的主旨,看它歌颂什么,讽刺什么,暗示什么,揭露什么,要看作者是否抓住了所要象征的某些人和事物的重要特征或性质,看他所采取的象征手法有无积极意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童话的象征。

2、【衬托】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更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如: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指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是指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手法(如专指某个句子就是修辞方法)。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如:①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又如: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

(白居易)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

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例④,“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④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体地批评了自由主义者的两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例④“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对比是AB两种事物相对,而这两种事物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主次;衬托是叙述B目的是为了突出A,A居主要地位,B居次要地位。

4、【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伏笔:“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使用伏笔应注意:(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

(1)铺垫的特点。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的作用。

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8、【交代和照应】交代和照应是指内容之间的联系说的,是使篇章完整周密的重要方法。

一个好的篇章,不仅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层与层的连贯,还要注意前后的交代和照应。

交代是指前边某个地方对后边将要出现的事情作适当的交代,以免后边出现得太突然;照应是指后边某个地方对前边交代过的事情作必要的呼应,以免前边交代的事情没有着落。

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篇章才能周密、完整。

如果前面写了后面没有照应,就会使交代落空,成为多余的东西;相反,如果后面写的前面没有交代,就会让人觉得突然,不好理解。

下边介绍几种常见的交代和照应的方法。

一种是内容与题目照应。

篇章的内容和题目相照应,或揭示标题的含义,或突出篇章的中心。

这种照应,有时是在开头点题,有时是在结尾扣题,有时则是在整篇中随时和题目照应。

例如朱自清的《绿》就在开头和结尾两次点题: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开头点出梅雨潭的绿,结尾再次点题,表达对绿的赞美、惊异之情。

又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全篇几次写到“梨花”: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是第一次,写自然界中的梨花,与题目相照应。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原来对面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是第二次,从自然界的梨花写到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点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再次与题目照应。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是第三次,把自然界的梨花与名叫梨花的小姑娘绾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是第四次,结尾引用诗句,双关“梨花”,点明题意。

这种随时的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清晰。

一种是结尾与开头照应。

结尾与开头照应得好,能够“首尾圆合”,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照应的例子很多。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与运用交代和照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开头)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结尾)开头从心里不宁静,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写到“妻哼着眠歌”,我“带上门出去”;结尾则说不觉已到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妻已睡熟好久了”,照应周密。

吴晗的《说谦虚》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开头,以格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结尾,不仅形式上都是格言,而且内容上互相照应、补充,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还有一种是行文中前后照应。

前边先交代一下,后边或换一个说法,或说明结局,使内容深入。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前边写到: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结尾处又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前边先介绍外貌及声调,后边说它们对自己的鞭策,照应周密。

又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与白莽第二次相见时,说到“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这是交代。

到第三次相见时,先说柔石告诉他书被没收了,再说“我”感到“痛惜”,最后说明是什么书,书的由来,表明痛惜的原因,这些都是照应。

有时,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前后照应,使得篇章前后语断意不断,完整周密。

例如鲁迅的《祝福》,先从旧历年底写起,点出“我”在这一天回到鲁镇,然后写鲁镇的祝福景象,最后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接着,用“况且”进一层引出祥林嫂的事情,叙述我和祥林嫂的最后一次见面;叙述完后,重复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相同句子的前后照应,不仅强调了语意重点,而且使篇章层次清晰,意思表达连续不断9、【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

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 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巴金《真话集<小街>》:“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联想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

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很好。

1)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

如:屎壳郎与耕作机。

四川省有个姚岩松,他意外地发现屎壳郎能滚动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却拉不动比那块轻得多的泥土。

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滚动土块的方法,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身动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机的动力犁放在后面呢

经过实验他设计除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单履带行走的微型耕作机,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

2)接近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如:苏东坡当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时候,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积起来,成了当时所谓的‘葑田’。

苏东坡多次巡视西湖,反复考虑如何加以疏浚,再现西湖美景。

有一天,他想到,如果把从湖里挖上来的淤泥堆成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既便利来往的游客,又能增添西湖的景点和秀美,多好啊。

苏公妙计,一举数得。

3)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如:美国一人布什耐发现有几个孩子在玩一只昆虫,这只昆虫不但满身污泥污垢而且长得十分难看,他想市场上都是形象优美的玩具,假如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投入市场会如何呢

结果这些玩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定义:a.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也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b.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

例如:不难想象/想象不出。

c.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

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类型:a.想象可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

梦是不随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存在于整个过程之中。

即作家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童话创作离不开想象,而童话创作中的幻想形象就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

让儿童多读童话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12、【虚实】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何谓虚

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

即真实,实在。

吴乔从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去辨析古诗词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

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

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

又云“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

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

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13、【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

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

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

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

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

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14、【先抑后扬】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小思《蝉》先写蝉鸣烦人以及蝉的弱小,后写蝉的生命虽短暂非常有意义,使作者敬佩。

小说中写人也可以先贬后褒,同属于此。

15、【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是一种写作手法,它通过描写动的景物来体现环境的“静”。

这种手法多用于古诗文中,在现代文中也偶有使用。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的名句: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6、【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有人把托物言志也叫做象征手法。

这是我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的,满意请采纳

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300字作文

就在2006年的一天,爸爸说:“有个人家的狗挺好看的,黑的,等过一段时间他们说给我们一只小狗。

”我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真想知道那只狗是什么样的。

我在幻想:长得很大,很凶,不听话,或很小,很可爱,很惹人喜爱。

我盼望,我盼望着……啊

终于一天,我爸爸回家的时候,给我抱来一只小狗,我一看,大喊了一声:“啊

”这么好看

很黑,很小,很可爱,又非常听话。

每当我们家来客人时,我们家的小(小狗的名字),一看桌上摆饭菜,它就立刻蹲在桌子下面,抬起头,睁着它那圆圆的大眼睛,好像有种等不及的样子。

我妈妈便说:“,出去,快出去。

”我们家的好象不是在跟它说一样,一动也不动,依然在等候着。

爸爸又大声地说:“出去,再不出去,我可要打你了。

”并随之扬起了手。

可是欢欢,还跟没事人一样,依然抖抖头在静静的等。

这样,也只有随它了。

你们可别小看我们家的欢欢,它特别认人,只要我们家的亲戚,它都认得。

记得有一次,姑妈要来我家,给我家打了一个电话说他们一会就到。

过了一会儿,小姑妈全家开着车来了,刚一按喇叭,欢欢比我们任何人都跑得快,等他们一下车,欢欢就尾随其后,姑妈叫了一声欢欢,可了不得了,欢欢更欢了。

一会到屋里,蹲在了我姑父的旁边,我姑父摸了摸欢欢,欢欢就又靠近了一点,以示亲热,大家都笑了。

我们家的欢欢也很聪明。

记得有一次,我们邻居家的狗打架,我们家的欢欢就立即跑去帮我们邻居家的狗,把那只外来的狗打败,并且追出了老远,随后,欢欢与邻居家的狗,还碰了碰狗头,好玩吧

我家的欢欢已经三岁了,还是那黝黑的毛,可爱的小鼻子。

你们应该认识我家的欢欢了吧


欲扬先抑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