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庄子的《秋水》你有什么启示
《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
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
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 你能说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吗
而这么多的启迪正是我们对《秋水》断章取义的结果。
其实人们对庄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养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阐述避开一切矛盾的养生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单独来看这则故事,我们又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句名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实际上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个一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是浩瀚无边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了。
”原来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识,跟我们的理解刚好的背道而驰
总之,特殊情况下的断章取义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只要我们学会从中汲取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样地使我们从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
但要记住:这种理解文章的方式仅仅适合于个别文章,并非普遍实用。
庄子秋水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庄子《秋成语: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面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凝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欣然自喜:指高兴地自觉喜悦。
牛马不辨: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
河流水大分不清岸边的牛和马。
喻河流水势浩大。
庄子的秋水中两句名句是什么庄子的秋水中的两句名句
秋水篇的名句还是挺多的井底之蛙(井鼃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河伯与北海神对话。
物无贵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河伯与北海神对话。
子非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对话。
古诗(寂寂柴们秋水阔)的下一句是什么
或者是名人名言
《庄子·秋水》中的名句为“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这两句大意是:一般的人重的是物质利益,而廉洁高尚的人看重的是人格名声。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写出社会生活中两种人的两种生活态度。
“众人”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为了个人私利不惜去干坏事,终为人们所不齿;“廉士”不贪得,不苛求,自爱自重,珍惜人格的尊严,结果会受到人们的敬重。
供参考。
庄子<秋水>的启示是什么?
天下之水,莫大,万川归之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大海是天下万水之源,之归宿,虽然万川归之,并不见海水溢出,虽然尾闾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什么如此
很简单,因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
各位看到这里也许要问:刚说了河伯自满,海神怎么又重蹈覆辙,在这里自吹自擂
借用包老三之言曰:非也非也。
因为这几句话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表明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
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点空,一小汪汪水而已。
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
大海如此谦虚,我们更不可骄傲。
现代科学所认识的东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只能称为管窥蠡测。
现在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宇宙范围从层次上可分为渺观,微观,宏观,宇观和胀观几个层次,它们之间分别以夸克、布朗运动的颗粒、行星和总星系为界,分别属于粒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经典科学、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研究的范围,当然,渺观之下还有无数更微小的层次,胀观之上还有无数更高的层次存在。
也许大家对介观(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层次)比较熟悉,因为这个层次正是目前最前沿的纳米技术所在的领域,所谓纳米技术,从技术层面看,就是操纵单个分子或原子的技术。
一纳米有多大呢
我们知道,我们在中学学的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基本的微粒——分子是很小的,分子就是纳米级的粒子。
经过简单的计算,就知道,分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
而原子的大小只有10-10m,是分子的十分之一,基本粒子更小,只有<10-15m,至于夸克、轻子则只有<10-18m了。
但还有比这更小的,超微观层次是指小于普朗克尺度的范围。
所谓普朗克尺度,就是在普朗克空间:10-35m,和普朗克时间:10-43s之下的范围。
目前自然科学的视野从空间上看,最大范围与最小范围相差达到1061 倍,从时间上看,最长与最短相差达到1060倍。
两个数目初看起来是很大的。
说到大数目,我们可能有些情况下对下面几种情况下的数目感到无法计算,比如一场大雪中落下的雪花数,一场暴雨中下来的雨点数,全世界森林中的树木上所有的叶子数,海洋中的水滴数等等,这些数目太巨大了,谁能计算得出来
只好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了。
但是所有这些数目都远远比不上总星系中的原子数,而后者只不过1081-85而已。
可见,<秋水篇>沿着河→海→天地最后一直到达道的境界的思路将我们引入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美妙的境界之中,读此妙文,悟此妙道,千载之下,吾心通于庄子之心,乃至通于无量众生之心,通于宇宙万事万物,可得大自在矣。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秋水》的寓意赏析 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错误。
事实上,断章取义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有时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反而能从悲观中看出乐观,从消极中找到积极的成分来,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秋水(节选)》的寓意理解便是如此。
《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
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
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 你能说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吗
而这么多的启迪正是我们对《秋水》断章取义的结果。
其实人们对庄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养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阐述避开一切矛盾的养生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单独来看这则故事,我们又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句名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实际上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个一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是浩瀚无边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了。
”原来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识,跟我们的理解刚好的背道而驰
总之,特殊情况下的断章取义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只要我们学会从中汲取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样地使我们从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
但要记住:这种理解文章的方式仅仅适合于个别文章,并非普遍实用。
王勃(),(),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括号里的成语应该填啥?
王勃(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