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誓词,励志宣誓,五十字左右,健康积极向上的,
班级例选:领:请半举右手,请我们此刻许下铮铮! 我要牢记父母劳碌的身影和期待的目光, 我要铭记我的追求和理想; 我拼我赢! 我素我行! 让信念与行动齐步, 让快乐与成功共享; 实现人生自我, 创造生命辉煌! 我要成功, 我会成功, 我能成功!...班级誓词在这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我们 班 名同学庄严宣誓:成长于乐中这片热土,聆听恩师们的教诲,感受父母的恩情,心怀报效祖国之志,我们 全体同学正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全力以赴的迎接每一次考验。
我们决心做到学习上“静、专、思、主”,纪律上“严、细、明、实”,我们相信 每一个学生都是乐中最好的学生。
我们的目标:誓夺第一我们的口号:身信为勇、身爱为荣、誓夺第一、我要成功
我们的誓言:比学习——切问近思 博学笃志比纪律——以德为备 严于律己比卫生——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比出操——整齐划一 气势如虹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我们要:把握现在,顽强拼搏,取鹰之志而凌云,奋发向上,用实力证明:“一(1)班无与伦比”
我们是雄鹰,有展翅辽阔苍穹的理想;我们是骏马,有驰骋万里草原的豪情;我们是无与伦比的一班,有舍我其谁、誓夺第一的雄心壮志
我们顽强拼搏,共同进步,度过青春无悔的高中,实现人生美好的梦想
班级誓词我坚信我是一名优秀学生。
学习是我的天职,高考是我的方向。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永不气馁,自强不息。
相信自己,我有潜力。
学而不厌,习而不倦;勤思善问,加强训练。
诚实有信,严于律己;团结友爱,共同向前。
决胜考场,拚搏努力;创造奇迹,唯我可以。
父母为我自豪,老师为我骄傲。
我行,我要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学生誓词我是巨全双语学校的一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崇尚科学,勤奋学习,遵章守纪,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爱护公物。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今天,我为选择巨全而自豪;明天,巨全会因我而骄傲。
教师誓词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深知时代赋予的任务和使命,我庄严宣誓: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崇尚科学,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为巨全双语学校的发展,我愿贡献全部力量
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在庄严的国旗下宣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依法执教,教书育人;勤勉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勇于创新。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人格。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为实现兰山教育的现代化,我愿奉献出全部力量
在这次大会的所有人面前,我庄严宣誓,我将恪守这一誓言。
我自信、我聪颖、我刻苦、我努力、我能、我行、我成功
踏入一中校门,体味文化底蕴。
崇尚文明之风,锻造科学精神。
磨练坚强意志,忘我求实奋进。
开启思维大门,前瞻开拓创新。
牢记父母嘱托,师生携手并进。
报效社会祖国,酬我壮志凌云。
我想信自己的智慧
我坚信自己的潜力
我要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报效祖国走出去。
我宣誓:牢记父母嘱托,严守学校纪律,培养吃苦精神,磨练坚强意志;用信念战胜困难,用勤奋战胜惰性,用效率创造成功;做到静、专、思、主,坚持严、细、实、恒,用三年的奋斗与汗水,铸就自己成功的一生。
努力
坚持
拼搏
成功
我非常聪明
我潜力无穷
牢记父母嘱托,履行自己誓言。
坚定信念,追求卓越,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我坚信,我一定能升入理想的大学
我坚信,我一定能成就优秀的自我
我一定听从老师的教诲,牢记父母的嘱托,抛弃一切杂念,一心只想学习,严格自律,争分夺秒,发挥最大潜能,回报老师,回报父母,让我的中学生涯无怨无悔。
我相信,我能行
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自律,勤奋攻读,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加强锻炼,全面发展,牢记父母嘱托,感悟师长期盼,高扬理想风帆,向前、向前、向前
学生誓词: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诲下,告别“三闲”,远离低级和庸俗,发奋学习,文专并重。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做一个友好合作的人,做一个体魄强健的人。
为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做准备
各班惜时篇: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班级誓词:在这宝贵的一天里,我将这样度过:我要用最响亮的口号迎接朝阳,我要用最勤快的双手洒扫家园,我要用最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还要用最自信的微笑应对挑战,动起来,我们互助、坚定、激情
说起来,我们勇敢、标准、响亮
思起来,我们周密、准确、细致
静下来,我们严肃、刻苦、认真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惜时如金,超越自我;挥洒汗水,收获成功。
我为班级添光彩,6班因我更精彩
班级誓词1:这( ) 最后的()天内,我决心:克服艰苦,排除万难。
狠抓落实,攻克知识堡垒。
面对考试,沉着冷静;不骄不馁,吸取教训;面对作业,不叫苦累;认真完成,吸收经验;面对老师,大胆请教;面对同学,互相督促。
向着高考,我们奋斗。
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
以沉着的心态,坚定的信念,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留下一分的遗憾,不留下一生的悔恨。
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去绽放胜利的花朵。
用我们的决心与意志,去奏响成功的凯歌。
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我们为了父母的期望而努力;我们,不能有负于老师的辛勤。
我们,不能有负于学校的嘱托。
我们是高 ( )班的一分子,我们为 ()班而骄傲,我们要用自己的成绩来为()班写下辉煌的一页,我们要一起赢对高考的独木桥。
班级誓词2:我坚信我是一名优秀学生。
学习是我的天职,高考是我的方向。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永不气馁,自强不息。
相信自己,我有潜力。
学而不厌,习而不倦;勤思善问,加强训练。
诚实有信,严于律己;团结友爱,共同向前。
决胜考场,拚搏努力;创造奇迹,唯我可以。
父母为我自豪,老师为我骄傲。
我行,我要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班级誓词3:我是二中人,我爱我的学校,我是二中人,我更爱我的师长;铭记师长的教诲,成人、成才、成天下,牢记父母的嘱托,争强、争气、争荣光;从现在做起,惜时如金,从脚下做起,永不彷徨; 自信自强,拼搏向上,自尊自律,遵守规章; 勤学苦练,勤于思考, 踏实前进,笑傲考场;用信心战胜一切, 用汗水铸就梦想; 请父母放心,我能行,请母校相信,我一定能够创造辉煌
班级誓词4:希望是帆,理想是船,我们是水手。
我们信奉勇气、智慧、思想、信念;我们追求勤劳、勇敢、诚实、善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是学习,我们最现实的目标是2009年的辉煌。
班级誓词5: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在这珍贵的一天里,我将这样度过:我要用响亮的声音迎接朝阳,用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用勤快的双手洒扫家园,用甜美的微笑应对挑战,动起来,我们互助、迅速、漂亮,说起来,我们勇敢、标准、响亮,思起来,我们周密、准确、谨慎,静下来,我们严肃、刻苦、认真。
我不负父母的期待,不负恩师的厚望,不负天赐的智慧,不负青春的理想
不做怯懦的退缩
不做无益的彷徨
相信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争创辉煌班级誓词6:在这宝贵的一天里,我将这样度过:我要用最响亮的口号迎接朝阳,我要用最勤快的双手洒扫家园,我要用最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还要用最自信的微笑应对挑战,动起来,我们互助、坚定、激情
说起来,我们勇敢、标准、响亮
思起来,我们周密、准确、细致
静下来,我们严肃、刻苦、认真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惜时如金,超越自我;挥洒汗水,收获成功。
班级誓词7:班级誓词领誓人:请半举右手,请我们此刻许下铮铮誓言
我要牢记父母劳碌的身影和期目光,我要铭记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拼我赢
我素我行
让信念与行动齐步,让快乐与成功共享;实现人生自我,创造生命辉煌
我要成功,我会成功,我能成功
呐喊一声:X班必胜
班级誓词8:班级誓词我们,高三征程上的奋进者,再这最后的30天内,我决心:克服艰苦,排除万难。
狠抓落实,攻克知识堡垒。
面对考试,沉着冷静;不骄不馁,吸取教训;面对作业,不叫苦累;认真完成,吸收经验;面对老师,大胆请教;面对同学,互相督促。
向着高考,我们奋斗。
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
以沉着的心态,坚定的信念,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留下一分的遗憾,不留下一生的悔恨。
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去绽放胜利的花朵。
用我们的决心与意志,去奏响成功的凯歌。
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我们为了父母的期望而努力;我们,不能有负于老师的辛勤。
我们,不能有负于学校的嘱托。
我们是高三(6)班的一分子,我们为六班而骄傲,我们要用自己的成绩来为六班写下辉煌的一页,我们要一起闯过高考的独木桥。
老师们,爸爸妈妈,请相信我们。
我们会用最好的状态,最好的答卷,向你们呈上一份谢礼
班级誓词9:人的一生,只有三天。
昨天已逝,明日待来。
把握今朝,只争分秒。
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自强不息,誓夺第一。
学会“三考”,拥有“三心”。
不曾付出,没有回报。
回首青春,无怨无悔。
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注: 三考(思考、会考、析考) 三心(恒心、耐心、细心)班级誓词10:抬头,挺胸,我自信;流泪,流汗,我成功。
我们不是纨绔子弟,我们不是千金小姐,我们是有良知的人,不自卑,不自傲,决不放纵自己。
我们是有骨气的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幸福的明天,我们用专注和发愤,杀入大学之门
班级誓词11:在这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我们高一( 1 )班49名同学庄严宣誓:成长于乐中这片热土,聆听恩师们的教诲,感受父母的恩情,心怀报效祖国之志,我们高一( 1 )班全体同学正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全力以赴的迎接每一次考验。
我们决心做到学习上“静、专、思、主”,纪律上“严、细、明、实”,我们相信高一( 1 )班每一个学生都是乐中最好的学生。
我们的目标:誓夺第一我们的口号:身信为勇、身爱为荣、誓夺第一、我要成功
我们的誓言:比学习——切问近思 博学笃志比纪律——以德为备 严于律己比卫生——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比出操——整齐划一 气势如虹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我们要:把握现在,顽强拼搏,取鹰之志而凌云,奋发向上,用实力证明:“高一(1)班无与伦比”
我们是雄鹰,有展翅辽阔苍穹的理想;我们是骏马,有驰骋万里草原的豪情;我们是无与伦比的一班,有舍我其谁、誓夺第一的雄心壮志
我们顽强拼搏,共同进步,度过青春无悔的高中,实现人生美好的梦想
班级誓词12: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不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努力,改变人生,创造辉煌;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决不会言苦言累,头悬梁,锥刺股,将是我学习上永远的榜样;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我决不会浪费分秒宝贵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将是我刻苦学习的写照;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我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健康的心理。
父母过去的辛酸,我已无法改变;我要努力奋斗,孜孜不倦,让父母体味未来的甘甜,让微笑写满父母疲惫的脸庞,让骄傲挂在老师欣慰的脸上,让希望围绕在我的身旁,让未来因拼搏更加辉煌。
洒下汗水,定有丰硕成果,努力拼搏,定有金色收获。
我自信、我自强、我成功,这就是我的庄严承诺
班级誓词13:这是一把火炬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是一把点燃希望的火炬它拥有锋利的光芒,无穷的热量它使我们热血沸腾,充满力量它是我们的心脏这是一把钥匙是一把通向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一个我们无比珍惜的宝物它拥有超凡的神力,明确地方向它让我们努力追求,奋力拼搏它使我们的灯塔九班,我们的火炬让我们举着它走向希望即使再可怕的黑暗也将被它刺破即使再坚硬的冰层也将被它融化九班,我们的钥匙让我们紧紧握着它走向成功即使再深的谜题也会被我们解开即使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我们克服九班,我们栖息的殿堂九班,我们飞翔的天堂九班,我们智慧的摇篮九班,我们温暖的家园班级誓词14:我曾用智慧培育理想,我曾用汗水浇灌希望,我曾踏过书山坎坷,我曾度过血海茫茫,我没有失败的理由——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保障,一百天之后,梦想将在六月张开翅膀,一百天之后,奋斗将在六月收获辉煌。
为了父母的期盼,为了恩师的厚望,一百天,我们坚信:胸有凌云志,爱拼一定赢,中考逐鹿场,谁可与争锋。
我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们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们知道:“把握今天,就会有灿烂的明天。
”我们知道:“要有收获的明天,必须有播种的今天。
”我们希望,贪玩的同学不再贪玩,懒散的同学不再懒散。
脚下的步伐从今天开始迈出,一点都不晚。
我们即使衣带渐宽,斗志不减。
我们穷追不舍,奋蹄更扬边。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道路漫长且遥远。
明年的中考,是我们人生的加油站。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中的好句子,越多越好.
朋友是个有心人,网购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送给我的儿子读。
早就耳闻过这个散文大家,主要是他的那篇《觅渡,觅渡,渡何处
》。
“题为文之眼”,这篇文章的题目内涵很丰富,“觅”字显示了一种非常认真、非常努力、非常执着的态度。
而连用两个“觅渡”更显示和强化了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梁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先驱瞿秋白写得荡气回肠,颇有“碧海鲸鱼”的壮美,让人在一声长叹之后,又留下深沉的思考。
有一日,去中学检查工作,正遇上一位老师执教这篇文章。
老师的一段精彩教学结语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人的一生就像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如何过渡
人人求索,各有不同。
而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我说不清楚。
不过,我却很清楚地知道,人生本来或许并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只是因为有了我们的自身的存在和我们亲力所做的事情,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生的意义似乎就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它的正确程度。
既然如此,我想,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内涵修养和知识储备并牢记先贤们的伟大与不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需要作出判断和选择之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抉择,并在这个意义上赋予自己的人生所可能赋予的最大价值。
这是一个真诚的人生告诫。
好深刻
儿子不怎么喜欢读书,而对于这个《读本》,似乎有点例外。
究其原因,他却说:吸引我的其实不是梁衡的文章,而是文章旁边的那些精到的点评。
啊
顺着儿子的思路,我也发现了《读本》的一些与众不同。
在第二单元“扩展阅读”篇中,从写人、写景、记事、抒情、说理五个板块推介了梁先生的近40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优作。
在每个板块的最前面分别作了对应的写作提示及阅读指导,例如关于“抒情”的就有《为文第一要激动》,“写作就是一种感情和思想的喷发。
”“有激动为真文章,能感到作者想说话,说真话,读者就有新感觉,新启发。
”充分强调了创作的真情实感,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都有实在的帮助。
儿子感叹的是那篇《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文中有几处旁注:“杂文式议论,以事引出话题。
”“连用史料,说明人要发现自己的价值。
”“反面例子。
”“以下更进一层,人要脱俗。
”“本文特点:以事证理。
连连用典。
结尾也是用三位名人的话引申开去。
”这些点睛之笔,给读者,尤其是中学生很多有益的启示。
原来,这是一本为学生阅读而精心设计的书
我读《读本》,更多地关注了书的第三单元——作品教学研究。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于教材解读的新理念。
一篇课文可能有十种、百种不同的解读。
这正是艺术的魅力,如果是科学,便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语文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文学更是一门艺术。
而在一切艺术门类中,只有文学是形式和内容是最有机的高度的统一。
研究教材就是解剖这个复杂的有机体。
当作者集中精力写作时,他会不自觉地将其修炼所得的全部思想、方法都用上,所谓使出浑身解数。
到底有多少思想、方法产生了多么好的效果,他自己也不大知道。
正如一场大的战役,指战员只顾打仗,仗打赢了,成了战史上的经典,后人就来研究。
教材就是案例,教材解读就是围棋上的复盘,从案例中品评效果,还原作者的思路和方法,再用这方法去指导新的创造。
作为语文教师,我还特别关注了书中的一段引语:通过一篇课文学生能学到什么
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
其实就是三样东西:语文知识、思想内容和审美。
学生为什么学语文,因为语文是基础,是各种学科的基础、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立身的基础。
不管做什么,人先得会说话写字。
正如不管什么运动员,田径、球类还是武术,先得会走、会跑。
所以学语文,第一是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即掌握语言、文字、文章的规律和技巧。
这些规律通常是体现在一篇课文中。
又因文章除形式外必须有内容,学生在学习一篇范文时也就顺便受到了文章内容的教育。
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语文虽不是政治课,但这种由课本获得的思想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构成了他以后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所以学语文的第二个作用是思想教育。
语言是一种艺术,语文不但教我们怎样正确地表达内容,还教我们怎样更美好地表达。
所以学语文的第三个目的是学会审美,掌握美的标准,美的表现规律,怎样去欣赏美文,写作美文。
所以,语文知识、思想内容和审美,这是一篇课文必备的三个要素。
的确,语文是美的。
早年,李吉林老师就提出了语文美感性的基本属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语文的“美”。
“美的语文”至少包含这些元素:教师美的语言引导、课堂美的组织形式、感受文本美的事物或人物、发现文本美的表达方式。
“美的语文”,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完美追求,更是语文课堂的一种应然实践。
因为,美无处不在,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所以,这也是一本合适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阅读的书。
驾校教练的执教格言
【原文】 子曰知不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译文】 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
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使用了顶针的修辞。
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
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
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
教学效果怎么写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般用下列标准来衡量: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及“五规范”、“十禁止”,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自我剖析如下:1、在依法执教方面,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同时也认识到,对新近颁布的政策还不能深入领会,需要进一步学习。
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
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
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
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目录释义简介内容范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者介绍曾子孔子孟子子思地位名著品读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作者介绍 曾子 孔子 孟子 子思地位 名著品读展开 编辑本段释义 四书词目:四书 拼音:sì shū 基本解释 [The Four Books]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贾母因问林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红楼梦》 详细解释 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元 皇庆 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集注》为根据。
明 清 相沿不改。
元 方回 《古斋箴》序:“近世 朱 氏‘四书’,吾服膺焉。
”参见“ 四子书 ”。
2. 指四部书。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盘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
”参见“ 四部书 ”。
编辑本段简介《四书》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参,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1190年(南宋光宗 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 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编辑本段内容范围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因此,人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大学》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文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其学生编辑而成。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曾子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
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
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兄弟排行第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 《乐》 ,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一直享有“至圣先师”的美誉,直到今天,还依然为世人所尊敬与推崇。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有《孟子》七篇传世: 《梁惠王》上下; 《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子思 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
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
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编辑本段地位 《四书》《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论语》在汉代即是妇孺必读的书,《四书》自宋代以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蒙学读物与民间文艺,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
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儒家核心价值,《四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私塾乡校、教书先生,通过唱戏的、说书的,从各种渠道流向社会,影响世道人心。
《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书》里很多内容告诉人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宋代张载(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义的概括。
按梁启超先生的说法,《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中国文化其实是形塑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
编辑本段名著品读“四书五经”是中国人熟悉的一个词组,甚至已经成为简单描述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符号。
“四书”相对于“五经”是较晚出现的。
这个晚,不是文本创作得晚,晚的是“四书”一称。
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纠合到一起,与千年前就有了的“五经”双峰并峙,共同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基础柱石。
四书是文言文写成的,今天人们用的却是白话文,传播起来多了一个门槛。
粗看上去,文言文和白话文毕竟是属于同一语言的古今差异,难度应该不大。
然而,相近的语言更易产生误解,同时,还容易产生一种目标上的偏差——令人觉得能用当代语言表达书中的内容就万事大吉了,理解其意、付诸实践的关键步骤就这样不知不觉被丢弃了。
如果只是将其内容从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那可真是买椟还珠了。
这是读四书的第二步,选择方法。
消除文言文的障碍不是最终目的,却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步骤,而且,这个障碍不仅现代人有,古代人也有。
所以,朱熹做了一套完整的注解,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是一代大儒,是行家,这套注解简单、明确又不失准确,即便今天读来也能基本扫清文字障碍。
同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注解在整体上富于启发性,这和后来不少学者把《论语》、《孟子》当作研究训诂学的素材而作注、作笺的旨趣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想尝试接受儒家思想,从四书入手就对了;如果想从四书开始接受儒家思想,从朱熹入手就对了。
现代人文言文的底子终究偏弱,沿着朱熹开的路走,实际上并不轻松。
再作进一步的努力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抛开朱熹的注另作合乎时宜的阐说,犹如僧院中的讲经;二是沿着朱熹的注作更深入浅出的讲解。
前一种方式对说者和听者都有一定的要求,说者功力不到就容易流于瞎掰的野狐禅,美其名曰个性化阐释;听者基础不扎实,则容易专拣有兴趣的话头而忽视正题。
后一种方式则要么太过艰深,要么流于琐碎,很难让人保持必要的阅读兴趣。
若将两种方式的长处结合起来,便能得到效果更好的第三种,那就是跟着前人读四书,即参详前人诗文中运用相关词句的地方。
所谓运用,抽取词汇是运用,化作典故是运用,辩驳诘难是运用,插科打诨也是运用。
千百古人的片言只语组合起来,正保留了第一种方式的长处,又尽量避免了其不足。
而各种诗文中搜罗所得,其源头本有各自的话题和语境,不过是他们正好都和四书中的某一词句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诠释的多样性,从而回避了第二种方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