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描写烤糍粑的句子

形容吃糍粑的句子,急

柔软却带有嚼劲

写家乡打糍粑的作文急!

过新年了,年里我们老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寓意。

它们有各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

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

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

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

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

“好了”“啊,太好了。

”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

“耶,终于好了。

”我叫道。

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描写贵阳美食的作文400

贵阳的餐饮以“酸、辣”为特色。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酸汤鱼”。

贵阳的风味小吃种类繁多,仅地方传统的风味小吃就达100多种。

如花溪王记牛肉粉、肠旺面、凉粉、碗耳糕、雷家豆腐圆子、丝娃娃、破酥包、荷叶糍粑、黄粑、怪噜饭、烤臭豆腐等。

无论白天黑夜,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点星罗棋布。

除了突出酸味以外,黔味菜肴还讲究蘸水,蘸水调料主要是辣椒、蒜泥、姜末等,辣椒的制作方法不同,蘸水调料的口感也不尽相同,这里面很有讲究。

黔味火锅制作方法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火锅烧开后,香味扑鼻,令人垂涎。

典型的有花江狗火锅、凯里酸汤鱼火锅、贵阳青椒童子鸡火锅、鼎罐鸡火锅等。

品尝当地小吃是贵州之行中不可缺少的节目。

在贵阳,有两条小吃街——合群路和陕西路。

因为本人喜欢喝汤,所以贵阳小吃里边,我觉得最好吃的当属花溪王记牛肉粉,其米粉爽滑微韧、汤味醇厚,辣烫鲜香。

原料是精制米粉100克,熟牛肉50克,酸莲白20克。

加上混合油、煳辣椒面、花椒粉、味精、盐、酱油、糖色、香料、芜荽、原汁汤作为调料。

贵阳另一种名小吃是恋爱豆腐果,其名奇特,意味深长,一则说法是:过去吃豆腐果的大多是情人、恋人,他们一边吃,一边说着悄悄话,这比压马路的谈情说爱别有一番情趣;另一则说法是:吃过这种豆腐果的人,就难以忘记它,总是想来吃,恋着它。

恋爱豆腐果是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在擦有食油的铁网上,用锯木屑小火烘烤,待烤到外壳焦黄油,象吹进气一样的膨胀起来,剖开一个口,放入用辣椒、酱汕食盐、食醋、麻油、味精、葱花、蒜泥、姜末、折耳根等拌成的“蘸水”,辣香嫩烫,咸鲜爽口。

朋友,有空就到贵阳旅游吧,记得品尝这里的小吃哦。

我愿意当你的向导。

你一定不会后悔。

朝花夕拾内容概括和精彩部分

朝花夕拾内容概括为鲁迅一九二六年回忆散文的结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 精彩部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

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

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

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

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

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谁有关于四川话的搞笑段子

抢钱男的站到左边,女的站到右边及,变态的间立起.嘿,喊你龟儿的,拿起手机觑啥子觑,到中间及站到!幺妹,你是天上的叮叮猫,我是地下的花蛾蛾,你得天上打旋旋,我得地上打转转。

太阳出来我爬电杆,爬上了电杆我踩电线,不小心踩到了高压电啊,从此我离开了人世间。

龟儿子,个老子,要拉屎,有草纸,不要扯我的烂席子。

你要轻易的说爱,许下的诺言就是欠下的债,也不要轻易的说不爱,也许幸福就被你关在门外

男:我说,你爱不爱我塞

你咋过(个)弄是不开腔咧

我都着急死咯。

女:你慌啥子哦,等我看清楚了哆。

你个老子的,不要给你一点阳光你就灿烂哈

得意很老噻,走路都要撞电杆哟

到时候鹅青包吊起莫些(哭)哈

曾经有一个堂客摆在我面前我没珍惜到耍脱了才小得背使要是上天给老子扯二火的机会,我会对她说:你给老子站倒

看你这娃儿瓜兮兮,整天尽在干蠢事,都成方脑壳咯。

遭人烧烤就挨你的哦。

亲爱的2娃,你是我心中的灯塔,没有你我要自杀。

亲爱的幺妹,没有你我要流泪。

各回各的屋,免得娃娃哭。

各回各的家,免得生娃娃。

今天终于耍倒了个女朋友,她长得直乖,看倒她我就心直跳,连手都不敢切拖,朋友些一个劲洗我,哎呀都把我洗安逸咯1(重庆版)大嫂对我说:你那个大哥塞,牙刷儿得很,白天哪出切灯晃,晚上又切打死人子板板。

曾经一份巴世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去珍惜,直到消逝了我后悔哈,如果上头能给我机会的话,我对她说爱情还我撒我说你是莽子吗还是哈勒哟,人家把你龟儿子当瓜娃子耍,你还把心子肝子都掏出来了唆

你狗日的气做啥子了哇

老子喊你买酱油,你买的是西啥子嘛

回来我润他两句,他还跟我毛起,劲到扭到费。

我才不虚他哦,等费沙皮了塞,我是要和他拉爆地哦。

你龟儿子老鹰吃麻雀,连毛毛爪爪都不给饿留一叮点。

你也是,雀神怪鸟勒

给你哥子整了句去我爱你,你哥子就垒(追)的我家克,憨眯日眼勒

杂种娃儿

害得老子猫儿抓糍粑――脱不到爪爪

为摩司冒得湖北版地方言传情列

想搞种族歧视列

太不公平列

说撒

真是烦死个人了地。

眼看一年已过,可叹钱邮几何

本人并不懒惰,这是为何为何

都是些宝批,有宝献宝,无宝装宝。

写武汉特色小吃的段落 100字左右

蔡林千面馆坐落在汉山大道854号,面对水塔意兴隆,日销量约5000碗,接待品食者万上。

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

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

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

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

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

有人间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

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

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

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是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

蔡林记

户部巷有哪些小吃,要完整的

小张烤鱼

油炸饺子,酥饼麻花,油炸面窝,三鲜豆皮,生煎包子,热干面,酸辣米粉,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糯米鸡、散子、油墩、精武路鸭脖子、汤包、烤红薯、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剁馍、苕面窝、细粉、宽粉、汤面、清酒、蛋酒、豆浆、鸡冠饺、炒面、炒粉、炒花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瓦罐鸡汤 武汉名小吃 还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 ,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 ,顺香居--烧梅 ,福庆和--牛肉米粉 ,五芳斋--汤圆 ,小桃园--煨汤 ,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特色牛骨头,民生全科小汤圆 ,福庆和米粉 ,雅园湖南米粉 ,楚宝桂花赤豆汤 ,宝庆牛肉面 ,一品香大包 ,老会宾五叶梅 ,橘颂饼 ,东坡饼 ,油香 ,发米粑 ,什锦豆腐脑 ,凉粉凉面,炒良乡栗子 ,冲糯米粉,炒白果(即银杏果) 武汉风味小吃还有炸油饼、油条、蒸饺、煎包、酱肉包子、欢喜坨、年糕、糯米、糯米包、米酒四季美汤包、谈炎记水饺、武汉热干面、武汉面窝、黄州烧梅、东坡饼、江陵八宝饭、云梦鱼面、老通城豆皮、武汉猪肉干、武汉香肠、武汉肉枣、猪油饽饽、麻烘糕、莲藕糯米粥、炖莲子、炒良乡栗子、冲糯米粉、武汉酸白菜、沙市甜独蒜头,咸酥饼。

作文:夸夸家乡的小吃 500字左右

胡荣泉的“鸭母捻” 说甜汤,许多人会想起潮城大街(太平路)胡荣泉的“鸭母捻”。

胡荣泉的“鸭母捻”,就是广州,客属的大(米志)耙<潮称落汤(米志)>包上甜馅。

昔时胡荣泉店中有一姓郑名手,他做的“鸭母捻”,洁白柔韧甜滑。

王雯墨以上等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浆,再把粉浆倒进一个质地较疏的布袋中,让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来,到一定时间,使浆粉保存适当水分,然后倒出来用力揉压,直至它又柔又韧,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制的黑、绿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册、香黄片制的)甜馅,捏成一粒粒较荔枝果大些的“鸦母捻”,放进白糖汤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汤;冬夜夏日进店去,来它一碗,不太甜,也不过饱。

潮州人多喜欢它。

由于时间的推移,胡荣泉前日名手已年老离去,店也改营饼食,但潮城还有几档卖甜汤,“鸭母念”的,目前以下市的一档,顾客们认为较有昔时风味。

“右营前”周伯的虾丸鱼饺 在西马路上,距名胜境百米地方,前称“右营前”。

解放前有一间果条铺“周顺兴”,主人周海清伯,身材高壮,满头白发,圆圆的脸。

这周伯目卖果条面汤,可是出名的是虾丸鱼饺汤。

他的虾丸鲜红甜脆,鱼饺更是皮脆馅香。

这主要是制鱼饺皮的鱼,坚持用池鱼,不杂海鱼腥味。

虾丸全用较大条鲜虾,捶制够工,料真物美。

白天,入夜,路经右营前,来一碗虾丸鱼饺汤,真是令人腹饱口香,久久不忘。

今日“右营前”已不复见这果条铺,笔者了解,周伯也已逝世,有女儿于西马路十八曲巷口售卖“鱼饺”,甚得好平。

现在义安路新街头市场中,也有几挡卖虾丸鱼饺的,多已不及周伯所制风味,惟一姓辛的夫妇所售的鱼饺,肉香皮爽,日日生意兴隆,如遇节日更有应接不暇之慨。

“吉成”的卤猪母肉 在今日太平路的卫星一路口北面,昔时有一较大间的出名饭莱店——吉成号。

进店正中就是楼梯,上面大木楼,安置好几套桌椅,当日就以售卖卤猪母肉出名。

“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以乳渣肉最佳。

他们把猪母肉{及乳渣肉)装进一大鉎锅,这鉎锅是另加工特制的,上圈加锤下底缶的,慢火精炖,配以上等鼓油,甜鼓油,因时间久,火候够,故肉糜又香又够味,色泽棕红,用筷轻轻一挟,如挟豆腐。

这猪母肉下酒、送饭、配粥皆宜,老年人和牙力差者更感妙不可言,故亦名扬遐迩。

“吉成”出名卤猪母肉外,如卤鲫鱼,也以火候够,鱼腥尽消,肉实味美受人赞赏,另有鸡鸭、肉芽炒盘。

残冬寒夜,三五良朋,到吉成楼上,先来几两烧酒,夥计送过小边炉来,温酒,炖菜,猪母肉,卤鲫鱼,或许多一小碟杂菜,三杯下肚,再加一小碗白粥,酒美、菜香、肚饱,寒气全消,然后慢步回家,真是不亦乐乎! 听说吉成号开创早在一百多年前,解放初才停歇,有说“吉成”当日赠猪母肉的大鉎锅,天为炖煮猪肉,从不间歇,二三十年来日日如是,使锅里满布猪朥肉味,甚为香美,是巨富人家与远近菜饭店所望尘莫及的,曾闻有人愿以高价,要求买此卤钵,吉成号东家还不肯出让哩

今天,旅外老一辈乡亲一谈起潮州卤味,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为大家所乐道的。

“城守头”妹仔兄“粿汁” 多点年纪的潮城人,终会记着:“城守头”妹仔兄的“粿汁”是一件令人喜爱的小食,价低物美,老少不分,贫富能尝。

‘城守头”,乾隆《潮州府志·卷七·署廨》:“城守营都司暑在城西石人桥,康熙十六年丁已建”。

在今日中山路打银街头(同仁里对面),现路牌还写着“城守头”。

妹仔兄原名郑贤业,昔年他家就在城守头,且在家的左衅设店出卖“粿汁”著名。

“粿汁”得先用上白米浸后磨成米浆,然后一瓢瓢的倒到平面煎鼎上,烤成一圆张一圆张的“棵汁皮”,但又不能烤得太乾太熟,就这样一张张挂到竹竿上凉乾,拿下来切成三角形一片片的,放进锅里,用刚开的水一冲,再配上些适度盐水,米浆水,然后再放到炉上一滚,拿起来,倒到备好的另一大钵,这样,便一碗碗的盛起来,再配上一些香味熏人的“葱珠膀”——用鲜葱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慢火厚膀(或油)煮起来,到葱块赤熟,但不烧焦又饱吸油席香味———这样香熟可口小配料供应,每碗过去三五个铜板 (几分钱,今卖一角),这样,妹仔兄的“粿汁”,每一小片既熟透又不太糜,且有韧、爽、加上葱珠膀,真是一想起令人馋涎欲滴,何况妹仔兄还经常备有煮得很够味的“甜豆干”,卤肉,带甜味的腊肠,冬来又有“熟冻肉”。

冷天晨早,北风袭人,到妹仔店,来一二碗“粿汁”,加些小杂咸,其妙处,阁下当可理解。

他如每近中午,下午三四时,在他店前特备的长凳上,坐的,蹲的满是顾客,不论大户人家,或挑担路过,各来一碗,耗费不多,大家都吃得开,大家都齐声叫好。

妹仔兄的“粿汁”,就这样,扬名遐迩。

在今日,就是海外归来的老乡亲,提起吃粿汁,大家都会忆起妹仔兄的。

妹仔兄的粿汁店,一直供应至抗日战争,潮州沦陷。

潮城陷敌,妹仔兄举家避难归湖葫芦市,初时卖粿汁,仍甚畅旺,后来增加妙卖,作为饭店。

不久,日机疯狂轰炸葫芦市——当日葫芦市为一村埔临时集市,铺店均系以竹篷搭建——妹仔兄的店铺,与其他商店一样,均遭焚毁,损失颇重。

妹仔兄,一售杂食小贩,随大家守义在外,刻苦六年,更值得赞许,直至抗战胜利,才与大家一起回城。

现在妹仔兄已逝世,但城守头仍有一摊卖粿汁的,主人正是妹仔兄的小儿子,每天上午可能备料,未得供应;下午出售,潮人过此仍乐意来一碗粿汁,一二块甜豆干,有的忆及妹仔兄的,故也特往尝味,还是不错。

看今日“城守头”,忆及妹仔兄,令人深有流光电逝之感。

这摊粿汁,也很热闹,祝愿小食摊兴隆昌盛

刘察巷头“禧盛”笋粿 多点年纪的人,大都还记着过去城内刘察巷头“禧盛”的笋粿很有名。

说准些,“禧盛”粿铺地点是靠宰辅巷尾那一畔,距今已有八九十年了,主人黄锦锐,个子较高,清瘦,为人老实诚挚,二十多岁便创这“禧盛”号,他老人家住在铺对面,人称:“黄厝内”。

初时铺面并不宽敞,只雇一、二个帮手而已。

经营“红桃酵粿”雇卖,兼做笋粿。

笋粿先以上白米磨粉,以开水冲熟,揉压拌成柔韧粿皮,再包上笋馅。

潮州竹笋,早巳远近知名,新宫、凤山笋,上埔红涂笋,农历五月上市,真是嫩且甜。

不论煮汤炒盘,尝者大呼:“甜过鸡肉”!老年人写信海外儿孙,还有“四月杨梅五月笋,你身缘何来归来”句子。

忆起旅外亲人,在乡时喜食竹笋,今五月竹笋上市,还不归来;古代诗人也为竹笋写了不少诗,唐代白居易有“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为竹”诗句,大叫好笋快吃,迟些时作竹了。

宋时僧人赞予还撰写了《笋谱》,说宋时竹笋已有一百多种,产地及如何加工都有记述。

笋,潮州竹笋,做起笋粿,更不简单,“禧盛”笋粿,先选鲜嫩好笋去掉粗老笋头,切成碎粒,使之煮熟后吃起来不碍嘴,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名豉油,合成粿馅,包作一个个像饺形的笋粿,蒸熟起来,香味四溢,今日想起,还令人馋涎欲滴。

有人再于鼎上一煎,沾上浙醋吃。

每天上午九点多种“禧盛”铺前已有不少购买笋粿的人。

就这样,这刘察巷头笋粿,称誉数十年直至解放后黄锦锐本人年岁多,儿子赴港营商才停业。

当日他做的红桃<潮人称红色糯米桃)酵粿,甜糯米粿也极出名,昔时每年正月安济圣王出游,民间,尤其是那时设于西平路头赵森记、森茂等几间打锡薄工场,大量订购,真是供不应求。

由是再扩展铺面,左边原裱画店及右边轿铺,均给他收并起来,同时也增加伙计,生意畅旺。

潮州笋粿,今日已有好多摊店出售,蒸后还加撒上油蒜花。

然多未及昔日“禧盛”笋粿风味。

大家谈今日西平路近黉门亭巷口有一叫李阿才的兄弟在家制笋粿出售,笋粒切得好细小,配料也佳,每个一角五分,物好价平,颇获好评。

另潮州名甜汤店胡荣泉也卖笋粿,每天上午九时至十时做好出售购者甚众,常于过午即已售卖一空,价售二角,一并志之。

太平路宫仔巷头鹭叙“蚝煎” 昔日大街(太平路)宫仔巷头有一名叫鹭叙的,卖“蚝煎”十分出名。

他姓黄,家在石碑巷内。

潮州人叫“鹭叙”的意思是身材较为肥满而带点笨相,然宫仔巷头的鹭叙,却非如此,人既不肥,且是机警灵活,这名儿可能是童年时得来的,长大来相貌变了。

每年初秋,气候渐凉,鹭叙便开始卖蚝煎,直至翌年盛夏天热,他才改炒“糕粿”,亦甚得好评,生意一样兴旺。

潮州人向来多喜吃蚝,有一些人喜吃生蚝,但煎蚝煎,更可说普遍爱好蚝,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二·介语》中说:“蚝,卤水所结,其生附石,鬼垒相连如房,故一名蚝房,房房相生,蔓延至数十百丈。

潮长即房开,消则房阖,开所以取食,阖所以自固也。

凿之,一房一肉,肉之大小随其房,色白而含绿粉”。

他又说蚝本寒,得火气其味益甘。

滨海养蚝地方。

妇女多能打蚝,且有《打蚝歌》时时唱和。

鹭叙卖蚝煎,蚝选鲜美,不过大也不太小,适中易熟。

煎蚝以雪白佳质茨粉,加水拌匀后,再加一些小段生葱,助辟腥味,用平面煎鼎,猛火厚朥(猪油),当蚝与粉浆煎至适当程度,即加上鸡(或鸭)旦,抑再加一些小片腊肠,加旦时得先将蚝与粉摊开,腾出中间多油朥而火力强猛鼎面,使旦易熟而香,一会,即以鼎匙全部过来,使整鼎蚝煎熟得均匀,香透。

鹭叙卖蚝煎,名固叫鹭叙,但却终日嘻皮笑脸,一边煎蚝煎,边是小动作,瞬息不停,潮州人所谓“促促跳”,有时还哼小调:“锣鼓诗”,煞是有趣;每当蚝煎至加旦后,要翻过来时,这一着,正是鹭叙大展功夫之时,只见他一手拿着鼎匙,一手紧抓银筷,当火热朥跳,他即摆好架势,说时迟,那时快,双手齐举,只一翻,就把满鼎蚝煎翻了过来。

蚝粉熟,旦又香,鹭叙煎蚝煎,由此出名。

大家见到这一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蚝煎,再加上一小碟顶上“鱼露”和辣椒酱(沙茶),于秋风凉爽,抑残冬寒夜,三二良朋,靠摊旁椅上一坐,叫鹭叙来一盘蚝煎,既富营养,价又不昂,这虽是潮州小食,却予人深刻印象。

旅外亲人,偶谈起家乡蚝煎,更感意味无穷。

今日潮州蚝煎,由于交通方便,客旅繁荣,来往人盛,饮食业随之发展,食店、路摊,煎卖蚝煎的更多,知名饮食店胡荣泉,潮州餐室,东门饭店等,常有出售,且因用料多种,煎炒上亦力求改进,较之昔日鹭叙蚝煎,已更胜一筹矣。

“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春饼 潮州人一提起春饼,大都有较美好印象。

但潮州何时就有春饼,大家多不清楚,听父老说已有三二百年了。

至于全国何时有春饼,这在《清稗类钞·卷十三·饮食类》就有说:“春饼,唐已有之,槌面使极薄,煤热即置炒肉丝于中,卷而食之;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初为春盘所置,故曰春饼,后则至冬即有之”。

唐代最末时间为907年,距今亦一千零八十多年。

所以我国之有春饼,当在千年前之事。

书中言用面槌之使其极薄,煤熟,包上肉丝食之,这便是潮州的“薄饼”,惟我们一向先制好饼皮而包的多是“糖葱”或“炸虾仔”加浆吃,这一点不同而已。

至书中说“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这就是春饼了。

虽叫“春饼”,后来“至冬”天也有了。

而在潮州,一年中好几个月有春饼供应,说春饼,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的《常熟从食店》,清朝潘荣升之《东京岁时纪胜》中的《春盘》,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纪》的《打春》等都有述及。

今日在潮州谈春饼,大家都是说:“太平路胡荣泉的春饼好”!这固然是事实。

但在过去——抗日战争时,潮州沦陷,至复员后一段时间,大家即以为南门“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的春饼为佳。

凤阳姓黄,个子不大,但头却好大,初于宫仔巷头摆小摊,卖小杂食,至中年才卖春饼。

由于他聪明,选好麦粉拌为干浆,制饼皮时,用火适度,手势快,烤起来饼皮薄,炸起来香脆。

饼馅用好豆,大蒜白,加上小块鲜肉丝,有时也加点香菇,包起来,一炸,皮脆馅香,甚得好评。

另一点由于当日家乡陷敌六年,这段时间,食物供应少,他坚持于城内搞小食,又能多方面找配料,在那个岁月,大家也要求不高,所以当日凤阳春饼,确也是众口同声赞赏的。

随着岁月推移,社会发展,物资充裕,大家生活提高,对食物要求也随之迥异,所以潮州小食,当然也随之精中求精,美上加美,一方面黄凤阳已不存在,而今日潮州春饼,胡荣泉当屈第一。

胡荣泉春饼,一是制饼皮时,师傅用火准,手势快,一手抓鼎,一手抓那面糊浆(含水很少的面糊),动作迅速,焙煤饼皮,薄而匀,这样一经油炸,饼皮脆而香,入口快化。

饼馅上他们用好绿豆,蒸透而香,特别是选用蒜白——大蒜近头部的白茎(蒜青茎不用)洗净,以尖刀割用四瓣,切细,再配以香菇,好豉油香料作馅,炸起来皮脆入咀即化,馅又香美。

所以今日胡荣泉春饼便惟他独尊了。

潮州小食,当日有它的特色,亦多随时代的演进而改良。

开元寺前阿宋鱼生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潮汕人很盛行吃“鱼生”。

事实不止潮汕,吃“鱼生”粤人多喜爱。

清番禺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二·鳞语》说:“粤俗嗜鱼生”。

他又说“鱼生”以鲩鱼最好(《辞源·四册·部首·“鱼”》释鲩鱼即草鱼。

《潮汕新字典》651页则说:“鲭鱼,潮属叫草鱼。

),“鲩鱼以初出水泼刺者,去其皮剑,洗其血腥,细刽以为片,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

沃以老醪,和以椒芷。

入口冰融,至甘旨矣”。

屈大钧又擅诗,且为“鱼生”赋诗。

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中也修《粤人食鱼生》一则,内容与屈相同,故不赘述。

“鱼生”是一种很多人喜爱小食,多以草鱼为主,杀后去鳞和皮,切成薄片,其余鱼皮、胁骨肉、鱼朥等合称“腹内”,另置一盘出卖;即加汤于“边炉”,或煮香芋都极可口。

潮州人吃鱼生,把鱼片沾“梅酱”或“酱油”吃,鱼生沾上酸、甜或咸、辣、香的酱料,辟去腥味,更香甜适口。

如依屈大钧说,“沃以老醪”,那真言之甘旨而无愧矣。

盛夏深夜,天气渐凉。

抑残冬腊月,霜风刺人。

邀三、二良朋,来两盘鱼生,加点白酒,抑再来一个热腾腾的鱼头边炉,大快朵颐,真乐也无穷。

潮州“鱼生”,昔日以开元寺偏门前(今太平路三家巷头对面)阿宋(黄孝先)“合裕”号最负盛名,他每天早选买了草鱼,装于筐内养于东门外韩江边,入夜出卖时才用,且把鱼肉一大片一大片挂于钩上凉风,故鱼肉实而鲜美。

阿宋鱼生切得够薄,酱料均上乘,所以名响一时。

至他的“鱼头芋”,亦称佳品。

解放后,由于人民增进卫生知识,有认为吃“鱼生”有伤肠胃,且易生蛔虫,食者极少,或改吃鱼粥。

然有说吃鱼生时,所用之酱油已具灭虫菌作用;且今日科学文明进步如日本,其人民吃“鱼生”如旧,笔者对此,殊乏专长学识,言之以存事实已耳。

培基伯油炸果肉 每天早上九时左右,潮州摊中新街头,十字路口、偏西侧,一间卖油炸果肉,大包的店前,常站着许多人在购买。

店主人培基伯已七十六岁了,老家住上西平路胶柏街东畔;他姓郑,俗名冬瓜弟,因哥哥名冬瓜,小时很肥胖,圆溜溜像个冬瓜,故名;现年老已消瘦些。

冬瓜弟倒肥壮丰满,人们说冬瓜弟大过冬瓜兄了。

培基伯为人慈祥和气,勤奋老实,从壮年便学得一手擅摘小食的好技艺,不止油炸果内,名响遐迩,就是大包,咸酥饼,都十分宜人。

培基伯原于上西平路开店,教后代人做油炸果肉,大包,咸酥饼,他们学会了,他便到新街头店来,向女儿们传艺。

所谓油炸果肉,北方作油炸肉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油灼肉》:“油灼肉者,以猪肉之俗谓短勤者,切方块,去筋,酱油浸之,入滚油炮炙,将起锅,微喷以醋”。

这是一种制法;培基伯的油炸果肉,不像书中所说,他另有一种制法,是个余年来经验总结出来的,以鲜瘦肉捣碎,用豉油、香料腐乳汁和少许糖盐每依比例配准。

然后揉成一粒粒像小粒荔枝那么大,再另调配好面浆,继着每整粒沾满一层簿簿面浆,于滚油中炮炸,约一会,一粒粒黄澄澄的果肉,涌将上来。

皮酥肉香,吃时再沾一下甜浆,爽口宜人,既可助酒,也可送饭配粥。

培基伯每天一早开店,八时多果肉炸好,约九时店前已站满顾客。

纷纷购买,只两个多钟头,三几大筐盘,已瞥卖一空,店内还在炸着赴卖。

再说说培基伯的大包。

大包在解放前是林权记的著名,近这些年来,城中虽有不少间卖包的,但大家评论,还是培基伯的好。

用上等面粉,发酵好蒸起来,雪白松若海绵;包馅以鲜猪肉,不多用白肥肉,瘦多肥少,加腐乳汁、葱粒等配料,味咸淡适中,香咸可口,虽是点心小食,也予人美好印象,故并志之。

河头陈家粽球 说起吃粽,使人想起端午节,潮州人于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球。

何谓端午节?古来何时有端午节?有一说:“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与午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初五,故原采“端五”,而作为“端午”(参看《中国文化知识精华》)。

又一说,五月五因重五,月日均是逢五,故又有称“重五”。

此外还有天中节,端阳节,蒲节等名称。

我国古来何时有端午节,一说是为纪念战国时楚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自投汩罗江而死,以此日为节日,又一说古时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是吴越人民昔日举图腾祀祭的节日。

三是认为起源于夏、商、周的夏至节。

四是说唐时为庆祝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定为节日。

五说始于南北朝等等,今日固然许多人认为是为纪念屈原而起,但学术分析,古代吴越人民以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与原来的图腾祀祭这一说,更为人信服。

端午节吃粽及祀屈原,、南朝吴均撰《续齐谐记》说:“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以彩色系菰谓之角黍,投江以祭”。

可见早在南北朝民间已用角黍(早期的粽)祭屈原。

南北朝时有以粽祭屈原并食粽之事,据记载吃粽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夏至日也多吃粽。

如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粽子“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

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说“夏至日食粽”。

夏至日不一定在五月五日。

到后来才盛行五月五日吃粽。

到唐时,粽子已成节日佳品,唐明皇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诗句。

有九子粽,同时有扎成锥粽、菱粽、角粽、秤锤粽,逐渐为民间食物。

如当日诗人姚合有“闹渚渔歌响,凡和角粽香”句,近代来,清徐珂《清稗类炒·第十三册·饮食类》载:“粽,食品,大率以为点心,以若叶裹糯米,煮熟之,形如三角,古用黏黍,故谓之角黍;其中所实之物,火腿、鲜猪肉者味咸;莲只豆沙味甜”。

这大祗与今日所食相同,惟今日粽球配料多种,并喜咸甜合絷,成为“双烹粽球”。

潮州人吃粽,昔日均于斓午节作为果品食之,民国初年,已有摊贩制成点心供应,抗日战争前渐盛,以开元寺前阿宋最知名,他白天卖粽,傍晚至夜呼卖鱼生。

近年卖粽更盛,据尝过人称:城中许多摊粽球中,做得最好要推西湖河头——昔日敌山台,也可说国王宫巷尾——姓陈的一摊。

他们每天清早卖一道白粥小菜,供应赶车趁早的人之后,约九时粽球便煮好发卖。

据说经营的是一个中年人,发卖的一个青年妇人,态度温和,热心经营。

此摊口地点适中,过河头,赴车站,出国王宫巷者,都必经过,人物熙攘,故食点心的人也多,陈家制粽选用上等糯米,大小均匀,粒粒饱满;配料有猪肉、香菇、虾米、鹌鹑卵,莲只及味精咸料及甜豆沙等作馅。

制作精细,先以竹叶扭成三角粽形,包进豆沙甜料,然后再装上糯米与各种咸馅,絷成双烹粽球,蒸煮熟后,再送摊前发卖;每个1元,较小的,不配鹌鹑卵的5角.当你在摊侧小凳坐下,旁边小桌上早已有甜浆、烧茶,来一二个粽球,把粽上面竹叶打开,又热又香,有咸有甜,再沾点甜浆,鲜、美、香、滑,真是爽口宜人,每天买回家的之外,过路的人,已知陈家粽球香味者,行经河头,都乐意尝尝一二个粽球再走,据说他们每天销售粽球几百个。

胶柏街才叔笋粿 说潮州小食,老年人都会忆起了抗日战争前,刘察巷头“禧盛”笋粿十分知名;时序沿变,“禧盛”粿铺已停歇数十年,昔日店址已改建为洋楼。

所喜相继有人,在上西平路胶柏街,靠黉门亭巷一侧,近年来有一处张着一扇小门,不设铺面,在门前安置一张桌子卖粿的,人称才叔粿店。

每天八点多钟粿熟,便有许多顾客买粿,直到傍晚不断,更要点还有人来订购,约明天取货。

店主人才叔,已有七十多岁了,戴着深花眼镜,中等个头,沉静干练,诚挚待人,抗日战争前就从事粿业,学得一手技术经验。

尤擅做笋粿笋粿之类,今日年老退休,带着家人做粿出卖,也为传艺后代。

潮州竹笋,名闻遐迩,今日虽无新宫名笋,但凤山、上埠及新发展园地,好笋也已源源应市。

竹笋盛产于我国南方,自古以来,为绝大多数人所喜爱,诗人文士多所赞颂如唐代待人杜甫有“色如玉版猫文笋,味抵驼峰牛尾狸”句。

宋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南方友人托人带竹笋给他,他即赋诗:“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可见他不仅爱竹,也极爱“笋”。

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竹笋诗有“江南新笋趁鲋鱼,烂煮春风上已初”句,抒发了他的尝新情趣,这种爽甜鲜美的竹笋,做了笋粿,更为令人喜悦。

胶柏街才叔的笋粿,实在不简单,日间买来几满大筐竹笋,经一个个砍去老笋头,剥去外壳,切成砰粒,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好鼓油,煎熟作馅。

另用上等白米辗粉,用开水冲熟,揉压成为粿皮,做成一个个饺形般的笋粿,蒸熟来,鲜艳宜人,香气四溢。

如果再于油鼎一煎,沽上浙醋,更美妙无比。

才叔家同时还做韭菜粿,菜头粿,红、白桃粿及发粿出售。

他所制韭菜粿,也甚闻名,韭菜四季生长,菜又脆香。

才叔的韭菜粿,先将韭菜切小碎头,煎上厚朥,时或配上一片猪油渣作馅,同样喷香可口,且价格低廉,每个1角,尤为人们所欢迎。

才叔搞这项生意,件件必须用心经手去做,今日子女皆已成长,且各有工作,能帮他老人家的人手不多,只在下班工余,就来帮做帮卖。

大家称赞他粿美,生意畅旺,他曾向人表示:“靠全家人手脚操劳来换取温饱,以薄利多销来做好生意”。

对照他一家数口终日辛劳,俭朴度日,正是如此。

牛肉圆和燃豆腐 牛肉圆是一种极普通的小食,抗日战争前,来潮制作贩卖牛肉圆的多数是客籍人,当日最出名的是大埔人邹伯,年约五六十岁,他的牛肉圆,精工槌炼,清脆爽口,每天傍晚至夜间,点一盏小汽灯,歇于太平路头,现第一招待所门前,生意兴旺,至晚十时许才收档,老点的潮州人可能追忆得起。

牛肉圆在制作上,首先得选用新鲜的牛腿肉,把牛筋剐得干干净净,再放于厚砧上,用厚刀板(现多改用小棒槌)猛力反复匀称地槌打,直打至牛肉烂碎像稠糊酱一样,加上鱼露及一些粉精,再和上少量的细小白猪肉丁,而后用手抓挤成一圆粒,以匙尖刮下来成丸。

煮牛肉圆更应注意:不能一意猛火,火太猛时常会造成牛肉圆夹生;但也不能火力太缓,缓火会使它的表皮不够光鲜质不爽脆;所以火力猛缓要调节得宜。

潮州卖牛肉圆担子不很多,目前西门古于每天下午至夜间,有一担歇于西药房门前售卖,主人宏才伯的牛肉圆甚为讲究,光滑香脆,富有弹性,十分爽口,每天入夜,过路的人都乐意到他担边来一碗牛肉圆,沾沾辣椒酱,口味甚佳,人人赞赏。

说到燃豆腐(潮州人叫咽豆腐),是把豆腐(即豆干)切成一小块一小决,在上面挖一小涡,放进切碎的猪肉酱,并把这一面于镬中煎赤,使猪肉香味渗透于豆腐上,然后放进牛肉圆汤或猪骨汤中滚煮,香软可口,作点心。

抗日战争前卖的人不多,多在竹木门、东门街一带贩卖。

经营这种档口的也多为客藉人。

解放后经营燃豆腐的渐多,西门真君宫巷头,进巷约十米处,每天下午三时至晚间即有一摊出卖燃豆腐的,叫袁如强伯,看来有六十多岁,身体壮健,态度温和,他卖燃豆腐已有三十多年经验;他的燃豆腐,精工巧间,热腾腾,香喷喷,满锅香味,引人驻足。

每天下午,在他这一摊前的小桌凳,经常顾客满座,所费不多即可饱尝适口点心,自然显得十分热销啊。


描写烤糍粑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