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思悼电影名言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 此句完整的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我不知道,诗歌遭遇奥斯威辛是否属于历史的必然,但这种诗与奥斯威辛的狭路相对,确实产生了“如一架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偶然相遇”一般惊心动魄的语言效果。

“自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写诗已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 自从阿多诺公然挑明了诗与奥斯威辛这种令人不安的紧张对峙以来,诗人们陷入了一种普遍的尴尬,写诗成为一件越来越难之事。

我不知道,诗歌遭遇奥斯威辛是否属于历史的必然,但这种诗与奥斯威辛的狭路相对,确实产生了“如一架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偶然相遇”一般惊心动魄的语言效果。

自奥斯威辛之后,诗歌当然不会因一句话抹杀自己的存在。

倘若阿多诺此言本身意味着对诗的最后宣判,我们为什么还常常会从中闻到一股痛彻肺腑的味道——是从奥斯威辛传来那股挥之不去的煤气味吗——因为最起码我们可以发出一声叫,或者只写一首诗,一首最后尖叫之诗。

甚至阿多诺自己也并不否认:“日复一日的痛苦有权利表达出来,就像一个遭受酷刑的人有权利尖叫一样。

因此,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你不再写诗了,这也许是错误的。

” 应当承认,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自命诗人,他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制作出形形色色被为“诗”的东西。

就此而言,集中营里确实可能存在某种“艺术”。

奥斯威辛的另一位辛存者、精神病科医生弗兰克博士曾著文谈及这种《营中艺术活动》,“这要看你所谓艺术究竟是指什么而定。

” 对一个真正的诗人而言,写诗无须任何理由,它就像呼吸的本身一样自然。

但当我们说到奥斯威辛,痛苦的回忆令舌头打结,要么选择沉默,从此三缄其口,任世界陷入混乱与无名,像一个完全转身离去的上;要么装作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

或者干脆将阿多诺式的断言视为一种阿多诺式的德语、阿多诺式的危言耸听,继续制作一种我们称之为诗的、分行或不分行的玩意儿。

老实说,就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在想,倘若一个人经常被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是否算得上明智。

写作本身无疑就是参与讨论的最佳方式。

这的确不为面对此类问题的最美妙的方式之一:以一首诗来作出回应。

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斯甚至认为,“在奥斯维辛之后写作——无论写诗还是写散文,唯一可以进行的方式,是为了纪念,为了防止历史重演,为了终结这一段历史。

” 诗与文字本身将显示见证的力量,写作终于不得不成为这样一种见证的方式。

大屠杀由此侵入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成为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绘画等取之不竭的写作资源。

Holocaust(大屠杀文学)已经成为一个文学术语。

依阿多诺之见,在现代化的大工业生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对数百万人的谋杀使得死亡成了一件样子上并不可怕的事情,” 也使为满足下意识受虐欲望的仿真式复制与再现,成为轻而易举之事。

因而,通过尖叫和从尖叫中获取的快感,不过是施虐与受虐的快感,是属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副产品。

好莱坞电影就是将这种快感推向高潮的标志,斯皮尔伯格更将对这种题材的提炼和加工提升到一个临界点,从而备美国电影学院犹太裔评委们的青睐。

最近的例子,就是在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中扮演男主角的演员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虽然,人类从荷马史诗、从《圣经》时代开始起,就不断地描写谋杀和屠杀的故事,这几乎已经构成文学艺术的一种惯例,“争斗,尤其是腥的争斗,总是故事的好材料。

种族灭绝很早就随着洪水和旱、丰年和荒年的轮替而进入故事画面。

”(格拉斯语)即便一向如此,其合法性也并不是没有受到过任何质疑,尤其是针对像奥斯威辛这样空前的大屠杀。

威塞尔曾不无忧虑地警告:“……小说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随意地把‘大屠杀’取作题材……不仅削弱了它的意义,也使它的价值大打折扣。

‘大屠杀’现在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话题,容易引人注意,并很快获得成功……”这一切令不禁像他那样担忧:难道特雷布林卡和贝尔森都将结束于……词语或银幕

而发生在奥斯威辛的一切,也只不过是个用词与剪接问题

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很难回避在使用大屠杀作为题材达到文学目的时愧疚之心。

这或许有助于我们解,为什么这一代的许多优作家,包括像莫里亚克、福克纳、托马斯·曼和加缪等等,都选择了置身其外。

大屠杀文学的开创者,自奥斯威辛生还的作家莱维正是在获知自己极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年自杀的。

莱维甚至认为“幸存的不是真正的见证——被淹没的、没有归来的才是完的见证”。

大杀文学的另一位开创者布洛夫斯基没有死于毒气室,却死于煤气自杀。

幸存者保罗·策兰差点成为一个例外,他的名作《死亡赋格曲》,被公认为成功地以诗化的语言再现了集中营中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这么做,” 策兰的诗人同行兼好友,与阿格农分享 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丽·萨克斯也是其中之一。

她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引用年轻的德国诗人恩岑贝尔格的话,“哲学家阿多诺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奥斯威之后写诗不再可能’,这是对我的时代的最强硬的判断。

如果我们要活下去,就必须驳斥这句话。

” 策兰无疑以自己的诗作出了驳斥,最终自沉于塞纳河。

奥斯威辛牢牢地攫住了每一个人,包括那些看来从它伸出的魔爪中已经成功地脱了的人。

美国作家威廉·斯塔隆笆下的索菲也正是因为不堪记忆之重,不得不自杀以尽。

对于某些幸存者而言,他们好像只是代替那些死去的人而活,重述或写下那些濒临遗忘或将被别有用心者歪曲的事,为死难者作证,而后追随死难者,回到他们自以为早就该去的地方。

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死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活下来的人死去的。

活着,仅仅为了记并不想以此去博取诗人的声名。

但这记忆沉重到让幸存者如此不堪其重,让受苦的人在回忆中再受第二次苦,最终被压垮。

那些置身于奥斯威辛以外的作者,除了必须面对使用大屠杀作为题材的合法性问题之外,又陷入了另外一种困惑。

斯塔隆曾描述过这种心情:“我已被一种猜想所缠绕,常常觉得自己像入侵者一样,残忍地侵入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令幸存者一直无法摆脱的苦痛与死亡的领域。

”在《索菲的选择》的结尾斯塔隆不得不承认,即使通过他的作品,人也无法理解奥斯威辛。

“如果写得更准确,我以为可能是这样:‘迟早我要写索菲的死与生,写出来的东肯定有助于明宣示,恶绝对地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断种绝根’。

奥斯威辛本身作为一个无法说明的东西留在世界上。

曾经有过的关于奥斯威辛最深刻的解说,根本不是解说而是回答。

问:‘告诉我,在奥斯威辛,神曾经在哪里

’/于是回答说:‘人曾经在哪里

’” 在奥斯威,缺席的不仅是上帝,还有人。

在较深刻的层面上,奥斯威辛呈现的正是一幕幕人性的悲剧,集中营集中地暴露出如纪德所谓的魔鬼的一面。

纳粹恶魔并非是人类的新品种,而正是人性恶的产物。

就此而言,正是人性的弱点与黑暗面造成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自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失去了诗得以存在的人性基础。

奥斯威辛不仅毁掉了诗,也毁掉了人——也就是说毁掉的不仅仅是犹太人。

如阿多诺所言,“在魔法支配下,生存者要在不自觉的无动于衷——一种出于软弱的审美生活——和被卷入的兽性之间进行选择。

二者都是错误的生活方式。

”幸存者常常不免自问:我因什么而幸存

幸本身好像也成了一种罪孽,成为苟活的代名词,它牵连出有罪的记忆。

幸存者出于自我保护完全有选择遗忘或反记忆的权力。

因此,也有人认为,记忆本身不应该成为奥斯威辛之后写作主要题材。

至少就心理疗救这一层面,“好了疮疤忘了疼”自有其一定的合理。

在一项针对集中营幸存者的调查中,大约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我想把所有这一切忘掉”。

而当作家凯尔泰斯被问到“是否强迫自己面对这些记忆

”时,他的回答是:“不, 对我来说并不难。

我觉得不解的是, 为什么有人难以面对这些记忆。

是这样, 集中营内的一些行为是伤害人的。

”凯尔泰斯曾经谈到另一位自集中营生还的作家Roman Frister,在集中营里丢了帽子。

不戴帽子参加第二天的演出就会被处决。

于是他半夜里偷了一顶帽子, 而那个丢掉帽子的人将因此掉脑袋。

我们也应该记得电影《逃离索比堡》中纳粹军官玩弄的一场恶作剧:未能逃脱的十四位囚徒面临着选择,他们被勒令在被处死之前,选择陪死的同伴;拒绝选择的话,就会殃及更多的无辜者,不是十四——而是五十

那种生命面临死亡绝境的求生欲望、那种挣扎与搏斗,让人想到凯尔泰斯小说中曾揭示的那“与奥斯维辛达成默契的被囚者的承受力”,同样也是合乎人性的。

奥斯威辛叩开的正是记忆最野蛮的一面,没有谁百分之百是无辜的,大屠杀把每一个人都卷了进去。

那些看上去无辜的词变得可疑了,“词语都必须重新定义,净化,重新发明。

一个词如‘夜——一个美丽、诗意、浪漫的词--对我们不再意味着它曾经意味的东西了。

’”(威塞尔语)所有一味赞美人性、赞颂人的精神、人生的美好、人道主义的诗歌都应该受到质疑与重审。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奥斯威辛之后,单纯歌唱人性美好的一面,是不可能。

诗歌从此不再允诺幸福,而只展露批判的省悟与清醒的痛苦。

诗与奥斯威辛的冲突也并非绝然等同于善与恶、梦与现实、道德与正义的冲突。

在这种对决中,诗歌并不代表至高的善,它甚至必须为自的讴歌而羞愧。

因为被它讴歌人犯下了谋杀同类的罪行。

而这些罪行往往正是在追求纯粹与至善的名义下实施的。

种族清洗连接着所谓种族纯洁的梦想,同样可能连接着一首纯诗的理想。

虽然,很难断言,奥斯威辛在何种程度上,正是一首伪诗、一种伪抒情的必然结局。

阿多诺的警告因此并非毫无来由,“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任何漂亮的空话、甚神学的空话都失去了权利,除非它经历一场变化。

”对那些保留了有关奥斯威辛的野蛮记忆的人,写诗是野蛮的了。

而要让写诗重新成为能之事,看来只有选择遗忘与反记忆,而这正是为富于良知的诗人们所拒绝的。

写作即意味承担人性及其所有后果,奥斯威辛是绕不过去的。

诗歌不能帮助我们躲过一颗子弹,更用说是去制止一场大屠杀,却仍然可以展示某种面对生活的姿态。

这种姿态让一个人即使身处奥斯威辛,仍然会为一只飞鸟、一片绿草而流泪,并从中体会到某种活着的幸福感,寻找到某种自我拯救的形式。

诗神青睐的始终是这种个体的经验,哪怕它只是生活在集中营里的残缺个体的脆弱体验。

弗兰克谈到过这种“死囚的美感经验”,罗伯特·贝尼尼戏谑地把它称之为“美丽人生”。

因为你尽可以把周遭的一切当作一场戏,以尝试从这种间离中享受到片时的快感。

这一切让我想起幅画:一个囚犯正在做自由的梦。

他梦见自己被长出翅膀的小天使引领着飞越监狱的铁栅栏,但这却不能帮他越过现实的冰冷围墙—诗意却可能正由此而生。

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

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希尼曾引用弗洛斯特的一句话,用来作为对一首诗作出的奇妙界定:“有么一刻止住了混乱。

” 我想阿多诺原意应该是清楚的,甚至可以从他的否定中感受到一种肯定:对诗以及源于诗本身力量的肯定。

他警醒诗人重新省自奥斯威辛之后,诗歌从中失去的、和它必须面对与应当重建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奥斯威辛之后,你不能写诗了,是指不该再写那种软绵绵的抒情诗,那种空洞的、虚伪的、怯懦的、粉饰的诗。

所谓写诗之野蛮,可能意味着必须重新唤醒一种野性的力量、批判性的力量。

用阿多诺的话来说,是以丑的外观抛弃丑自身、以内在的异化形式,来控诉外在的异化状态。

卡夫卡小说,贝克特的戏剧,连同勋伯格的音乐因而受到阿多诺的垂青。

一种受难的、令人战栗的语言,贫乏和破碎化的形象,断裂与碎片,能更充分地体现出他所谓的否定的真理。

诗也并不例外,在阿多诺看来,不同的艺术门类只是体现出不同质料的差别。

阿多诺强调的是以一种不完整性和零散性,来对抗那种对一体性和完美性的渴望。

它们与营造奥斯威辛的渴望有着相同的根源。

秉从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奥斯威辛之后的艺术,将成为一种“反艺术的艺术”,即“否定的艺术”。

尽管,阿多诺一向拒绝萨特式的“介入”,而将革命性语言本身视同社会实践,从而将现代艺术成功地纳入了他的批判理论。

阿多诺驱逐了美学中的形而上学,代之以社会学。

多诺式的美学理论,往往正是在其最深刻处陷入某种意识形态的牢笼。

一种理论的彻底性恰好反映出其自身实践的盲点,这同样也是辩证的。

霍克海默在给阿多诺的信中嘲笑说:哈贝马斯把哲学看得和社会学一样有力量。

其实完全可以把霍克海默的话,照单归还给阿多诺。

有关假期的名人警句 应用

水调歌头 端午暮行迹,怀石自沉江。

大夫吟处,冷穹苍。

浊浪滔滔东去,云梦沉浮辗转,亦神伤。

羁客赋骚体,忧患著文章。

击鼍鼓,投米粽,整行装。

飞舟遏浪,挥桨揎臂吼声狂。

颠沛流离往昔,日丽风和此际,三闾应安详。

岁月如梭逝,风义永流芳。

中秋思乡漂泊离乡数十载今夜辗转最难眠未知村旁青柳池是否有月寄相思除夕寄我思古时花灯今已无唯有元宵依旧甜除去昨日相思泪喜得湾儿梦里回子于何地开天问斯世几回离国门云梦如留马行处鱼梁必赋玉招魂圣朝无事多来往佳旅相情少去存漫道龙舟达故意同闻山水悼王孙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平调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励志古风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金缕衣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叶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

杂诗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诗词--离别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诗词--节日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鸟 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词--月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平调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习俗跟随时代潮流习俗跟随时代潮流洋节已被模糊了原有的意义,传统节日需要注入新鲜气息,在对都市人的个性体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包装”。

本报记者周洁/文唐军/图关键词名言民族节日就是文化的生日作家冯骥才:造成西方节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国也尝到过。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

历史地看,还有一原因。

是因为过去的几十年过分地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片面地强化政治性的节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节日。

如今社会生活归返正常,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富裕起来,就需要一个个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这才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很有限,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出现了空白。

我想,我们不应该拒绝情人节和母亲节。

那些外来的妇女节、儿童节和新年音乐会,不是大大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文化吗

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自己文化的生日。

洋节是社会变迁的必然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中国的节日遵循的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就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

两种节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团聚所必需的,它适应中国社会,现在所保留的大规模节日(春节、中秋)都有家庭团聚的浓厚意义,而“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少有团圆气氛的则逐渐淡化;后者是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更注重与非血缘者的接触,中国人日益喜欢洋节就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

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应越来越流行。

洋节被模糊了原有的意义新浪观察评论员堵力:“十一”“五一”春节假日漫长却不像过节,圣诞节情人节不休息却热闹非凡,每次圣诞节情人节酒吧迪厅西餐厅咖啡馆爆满,经常开着车绕着城转半天找不到一张空位。

为什么呢

一琢磨,才发现,春节是大家习惯了重温亲情的时间,讲的是团聚。

“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时间,大家光想着举家出游,或干脆休养生息睡懒觉养精神,所以七天也嫌不长。

而那些洋节,早被中国的年轻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变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了。

关键词影响洋节影响力圣诞节CHRISTMAS影响力:★★★★★原是“基督弥撒Christmass”的缩写。

传说记载,12月25日是耶稣的诞生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会都要举行弥撒纪念耶稣的生日。

时至今日,圣诞节已经从一个宗教节日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众节日。

人们在节日期间互相祝福,期盼欢乐的新年来临。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Valentine’sday影响力:★★★★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古罗马时代的牧神节,就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

到公元7世纪,基督教会领袖希望把这节日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于是他们用基督教殉教者瓦伦丁的名字为这个节日重新命名,并把日期由原来的2月15日改为2月14日。

愚人节AprilFools’day影响力:★★★★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愚人节。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

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

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

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就在这一天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

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

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母亲节MotheringSunday影响力:★★★★美国的母亲节,始于1907年5月。

要求定立母亲节这一倡仪是费城安娜·贾维斯提出的。

她曾亲自在教室中安排仪式,组织活动,同时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要佩戴白色的石竹花。

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大家一致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从此母亲节便在美国成了一个公认的正式节日。

以后,有许多国家效仿。

万圣节AllHallow’sDay影响力:★★★★10月31日,当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怪异服装,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杰克灯”——南瓜灯……鬼节开始了。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

“Hallow”即圣徒之意。

西方传说中,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惟一希望,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

到了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万圣节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一个神秘的节日。

天天过节又何妨王芳梅社会学硕士朋友和我去逛街的时候曾很不屑地说:“别人的节日我们过得什么劲啊

媚俗

”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平安夜和男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她的言行不一让我哭笑不得。

不知道像她那样情不自禁地被卷入到节日潮流当中的人还有多少,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情不自禁的原因。

就个人而言,我倒是乐意过各种节日,因为我喜欢那种热闹、团圆的气氛和那种放松的感觉。

现代的生活节奏这么紧张,人们每天清晨醒来就要像上紧的发条一样,丝毫不敢懈怠,节日却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去享受生活,心里也不必因浪费时间而愧疚。

节日里可以邀上几个平日因工作而疏于联系的朋友去逛逛街、叙叙旧,也可以陪家人吃一顿温馨的晚餐,更可以和情人静静地享受二人世界……其实到现在,西方的洋节和我们的传统节日具有了一种复合的功能,节日成了一种“混合体”,只是功能不同,春节是团聚的日子,圣诞是狂欢的日子,各种节日都是维系情感的一个个重要环节。

从这种意义上说,只要各种节日能使人们身心愉悦、精神舒畅,对生活充满希望,那么,天天过节又有何妨

普及到“部分大众”蔡磊武汉大学法学院民族学系过洋节的人是自得其乐,不以为然者则视之为“崇洋”,用崇洋二字概括未免肤浅简单。

年轻人喜过洋节既是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追求。

洋节的流行还与中国传统节日功能的衰退有关。

春节的亲人团聚和元宵、中秋的亲情,尚为我们营造了一些传统节日的气氛,至于端午、七夕等,则至多有些传说陪衬,与一般人生活干系不大。

近年来又有“年味淡了”的说法。

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现代人,最需求的是节日的娱乐和休闲功能,而传统节日往往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于是洋节日“乘虚而入”,成为现代人寻求快乐愉悦身心的必要理由。

流行的“洋节”暗和了现代人心目中节日的内核。

在这个重视宣传和包装的年代,洋节的流行还得益于商家的妙作。

商家好节甚于好洋节,只要是节日,不管是“土节”还是“洋节”,都可化为商机,各种节日促销活动缤纷登场,令顾客目不暇接。

有关西洋节日的知识和信息也正是借此方式有意无意地普及到“部分大众”。

洋节虽流行,但并未到全民普及的阶段,也未形成完全压倒土节之势。

圣诞要狂欢,年味淡了最后还是要过的,只是恐怕要改变些形式,多多吸取洋节中轻松时尚的元素。

要吸收“时尚”元素黄杰民俗文化研究生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节日与节气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许多节日就是从节气发展而来的。

当然传统节日中还有一类,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具有很浓的人文色彩,它们的起源或是对鬼神的祭祀,或是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或是对社交的需求等。

然而,西方节日习俗却与农事活动较少有关联,更多的是对一些宗教人物的纪念。

西方节日进入中国,肯定会对中国传统节日产生一定的“冲击”,甚至有人说是一种“入侵”。

但是,这种“侵入”能让大家接受,中国人过洋节,其实并不一定了解它所蕴涵的意义和文化,更多只是想找个理由快乐一下。

而且西方的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对我们的民族传统还有益处,正好借此机会表达一下对爱人、父母亲的感情,这对一向羞于表达内心世界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有些人担心,洋节会削弱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其实大可不必。

每一种节日习俗都有着它背后深深的文化积淀,除非一种文化消亡,它的一些习俗才可能消亡。

当然,这当中,有些习俗的变化是肯定的。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叫什么题目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故乡》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

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

”》《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

更具体点:杂文坟(1907-1925)题记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未来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论雷锋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像之类再论雷锋塔的倒掉看镜有感春末闲谈灯下漫笔杂忆论“他妈的”论睁了眼看从胡须说到牙齿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的后面热 风1918-1924)题记随感录二十五随感录三十三随感录三十五至三十八随感录三十九至四十三四十六至四十九随感录五十三至五十四五十六“来了”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五十八 人心很古五十九 圣武六十一 不满六十二 恨恨而死六十三 “与幼者”六十四 有无相通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六十六 生命的路智识即罪恶事实胜于雄辩估“学衡”为“俄国歌剧团”无题“以震其艰深”所谓“国学”儿歌的反动“一是之学说”不懂的音译对于批评家的希望反对“含泪”批评家即小见大望勿纠正<<呐喊>>自序华盖集(1925)题记咬文嚼字(一至二)青年必读书忽然想到(一至四)通讯论辩的灵魂牺牲谟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忽然想到(五至六)评心雕龙这个与那个杂感北京通信导师长城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和“系”咬文嚼字(三)忽然想到(十至十一)十四年的“读经”补白答KS君“碰壁”之余并非闲话二并非闲话(三)我观北大碎话公理的把戏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后记华盖集续编(1926)小引第记有趣的消息学界的三魂古书与白话一点比喻不是信我还不能“带住”送灶日漫谈谈皇帝无花的蔷薇无花的蔷薇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纪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无花的蔷薇三新的蔷薇再来一次为刘半农题记<<何典后>>作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马上日记之二记发“薪”记谈话上海通信华盖集续编的续编(1926)厦门通信厦门通信二<<阿Q正传>>的成因关于三藏取经等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之启示厦门通信三海上通信而已集(1927)题辞黄花节的杂感略论中国人的脸革命时代的文学写在<<劳动问题>>之前略谈香港读书杂谈通信答有恒先生辞“大义”反“漫谈”忧“天乳”革“首领”谈“激烈”扣丝杂感“公理”之所在可恶罪“意表之外”新时代的放债法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小杂感再谈香港革命文学<<尘影>>题辞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卢梭和胃口文学和出汗文艺和革命谈所谓“大内档案”拟豫言附录:大衍发微三闲集(1927-1929)序言无声的中国怎么写(夜记之一)在钟楼上(夜记之二)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匪笔三篇某笔两篇述香港恭祝圣诞吊与贺“醉眼”中的朦胧看司徒乔君的画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扁路头通信(并Y来信)太平歌诀铲共大观我态度气量和年纪革命咖啡店文坛的掌故(并徐匀来信)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革命军马前卒”与“落伍者”书籍和财色《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现今新文学的概观“皇汉医学”《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柔石作《二月》小引《小彼得》译本序流氓的变迁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我和《语丝》的始终鲁迅译著书目二心集(1930-1931)序言“硬译”和“文学的阶级性”习惯与改革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张资平氏的“小说学”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我们要批评家“好政府主义”“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进化和退化》小引《艺术论》译本序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夜记之五.不完)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上海文艺之一瞥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答文艺新闻社问“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沉滓的泛起以脚报国唐朝的钉梢<夏娃>小引新的“女将”宣传与做戏知难行难几条顺的翻译中国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野草>英文译本序“智识劳动者”万岁“友邦惊诧”论答中学生杂志社问答北斗杂志社问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并Y及T来信)关于翻译的通信(并J.K来信)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并附记)南腔北调集(1932-1933)题记“非所计也”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我们不再受骗了<竖琴>前记论“第三种人”“连环图画”辩护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自选集>自序祝中俄文字之交听说梦论“赴难”和“逃难”学生和玉佛为了忘却的纪念谁的矛盾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萧伯纳在上海>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守常全集>题记谈金圣叹又论”第三种人”“蜜蜂”和“蜜”经验谚语大家降一级试试沙给文学社信关于翻译<一个人的受难>序祝<涛声>上海的少女上海的儿童“论语一年”小品文的危机九一八偶成漫与世故三味谣言世家关于妇女解放火论翻印木刻<木刻创作法>序作文秘诀捣鬼心传家庭为中国这基本<总退却>序答杨屯人先生的公开信伪自由书(1933)前记观斗逃的辩护崇实电的利弊航空救国三愿不通两种赌咒战略关系颂萧关于战争的祈祷从讽刺到幽默从幽默到正经王道诗话伸冤曲的解放文学上的折扣迎头经“光明所到......”止哭文学“人话”出卖灵魂的秘诀文人无文最艺术的国家现代史推背图<杀错了人>的异议中国人的生命圈内外透底“以夷制夷”言论自由的界线大观园的人才文章与题目新药“多难之月”不负责任的坦克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王化天上地下保留再谈保留“有名无实”的反驳不求甚解后记准风月谈(1933)前记夜颂推二丑的艺术偶成谈蝙蝠“抄靶子”“吃白相饭”华德保粹优劣论我谈“堕民”序的解放别一个窃火者智识过剩诗和预言“推”的余谈查旧帐晨凉漫记中国的奇想豪语的折扣踢“中国文坛的悲观”秋夜纪游“揩油”我们怎么教育儿童的

为翻译辩护爬和撞各种捐班四库全书诊本新秋杂识帮闲法发隐登龙术拾遗由聋而哑新秋杂识二男人的进化同意和解释关于翻译上关于翻译下新秋杂识三礼打听印象吃教喝茶禁用和自造看变戏法双十怀古重三感旧“感旧”以后(上)“感旧”以后(下)黄祸冲“滑稽”例解外国也有补空答“兼示”中国人与中国文野兽训练法反刍归厚难得糊涂古书中寻活字汇“商定”文豪青年与老子后记花边文学(1934)译文未来的光荣女人未必多说谎批评家的批评家漫骂“京派”与“海派”北人与南人<如此广州>读后感过年运命大小骗“小童挡驾”古人并不纯厚法会与歌剧洋服的没落朋友清明时节小品文的危机“刃式”辩化名新法读几本书一思而行推已及人偶感论秦理斋夫人事“....”“***”论补谁在没落

倒提玩具零食“此生”或“彼生”正是时候论重译“彻底”的底子知了世界算帐水性玩笑只当它玩笑(上)玩笑只当它玩笑(下)做文章看书琐记看书琐记二趋时与复古安贫乐道法奇怪奇怪二迎神和咬人看书琐记三“大雪纷飞”汉字和拉丁化“莎士比亚”商贾的批评中秋二愿考场三丑又是“莎士比亚”点句的难奇怪三略论梅兰芳及其它(上)略论梅兰芳及其它(下)骂杀与棒杀读书忌且介亭杂文(1934)序言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答国际文学社问<草鞋脚>小引论“形式的采用”连环图画琐谈儒术<看图识字>拿来主义隔膜<木刻纪程>小引难行与不信买<小学大全>记韦素园墓记忆韦素园君忆刘半农君答聚仁先生信从孩子照像说起门外文谈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中国语文的新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

“以眼还眼”说“面子”运命脸谱臆测随便翻翻拿破仑与隋那答<戏>周刊编者信寄<戏>编者信中国文坛上的鬼魅关于新文字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阿金论俗人应避雅人附记且介亭杂文二集(1934)序言叶紫作<丰收>序隐士“招贴即扯”书的还魂和赶造漫谈“漫话”漫画而又漫画《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寻开心”非有复译不可论讽刺从“别字”说开去田村作<八月的张村>序人生识字胡涂始“文人相径”“京派”与“海派”兼田诚一墓记弄堂生意古今谈不应该那么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六朝小说与唐代传奇又有什么区别什么是讽刺论“人言可畏”再论“文人相轻”<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文坛三户从帮忙到扯淡《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文序“题未定”草(一到三)名人和名言“靠天吃饭”几乎无事的悲剧三论“文人相轻”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四论“文人相轻”五论“文人相轻”--明术“题未定”草(五)论毛笔之类逃名六论“文人相轻”--二卖七论“文人相轻”--两伤萧红作<生死场>序陀思妥夫斯的事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杂谈小品文“题未定”草(六至九)论新文字<死魂灵百图>小引后记且介亭杂文末编(1936)<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要骗人<译文>复刊词白莽作<孩儿塔>序续记写在深夜里三月的租界<呐喊>捷克译文序言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出关>的“关”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事>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二三事附 集(1936)女吊死半夏小集集外集(1898-1936)帮忙文学和帮闲文学小说;《呐 喊》呐喊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已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筝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 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诗歌:新 诗古体诗别诸弟三首莲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别诸弟三首二惜花四律@自题小像哀范君三章替豆萁伸冤吊卢骚惯于长夜过春时赠邬其山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赠日本歌人@湘灵歌无题二首南京民谣送增田涉君归国答客诮无题偶成赠蓬子一二八战后作@自嘲所闻无题二首无题教授杂咏四首二十二年元旦赠画师学生和玉佛吊大学生@题<<呐喊>>题<<彷徨>>悼杨铨题三义塔无题悼丁君赠人二首无题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无题报载患脑炎戏作无题秋夜有感赠许广平亥年残秋偶作

将现代汉语译为古文 1、三次碰壁2、只是不太勤奋

小说集《呐喊》 《呐喊》自序,《呐喊》目录,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 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小说集《彷徨》 祝福,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兄弟, 离婚 小说集《故事新编》 序言,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 铸剑, 出关, 非攻, 起死 散文诗集《野草》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散文集《朝花夕拾》 简介,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杂文集《坟》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杂亿, 论“他妈的

”, 论睁了眼看, 从胡须说到牙齿 坚壁清野主义, 寡妇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杂文集《热风》 题记, 随感录二十五, 三十三,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随感录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随感录四十九, 五十三, 五十四, “来了”, 现在的屠杀者, 人心很古, “圣武”, 不满 恨恨而死, “与幼者”, 有无相通, 暴君的臣民, 生命的路 智识即罪恶, 事实胜于雄辩, 估《学衡》, 为“俄国歌剧团” 无题, “以震其艰深”, 所谓“国学”, 儿歌的“反动”, “一是之学说” 不懂的音译 ,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望勿“纠正”, 即小见大 杂文集《华盖集》 咬文嚼字(一至二), 青年必读书 ,忽然想到(一至四), 通讯, 论辩的魂灵, 牺牲谟, 战士和苍蝇, 夏三虫 ,忽然想到(五至六), 杂感, 北京通信, 导师, 长城, 忽然想到(七至九) ,“碰壁”之后 ,并非闲话 ,我的“籍”和“系”, 咬文嚼字(三),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补白, 答KS君 ,“碰壁”之余, 并非闲话(二) ,十四年的“读经”, 评心雕龙 ,这个与那个 ,并非闲话(三), 我观北大, 碎话 ,“公理”的把戏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后记 华盖集续编 小引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有趣的消息, 学界的三魂, 古书与白话 ,一点比喻 不是信 我还不能“带住” 送灶日漫笔 谈皇帝 无花的蔷薇 无花的蔷薇之二 “死地” 可惨与可笑 记念刘和珍君 空谈 如此“讨赤” 无花的蔷薇之三 新的蔷薇 再来一次 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 马上日记 马上支日记 马上日记之二 记“发薪” 记谈话 上海通信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厦门通信 厦门通信(二) 《阿Q正传》的成因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 厦门通信(三) 海上通信 杂文集《二心集》(一九三○年) 序言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习惯与改革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我们要批评家 “好政府主义”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进化和退化》小引 《艺术论》译本序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夜记之五,不完。

) 一九三一年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柔石小传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上海文艺之一瞥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 答文艺新闻社问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沉滓的泛起 以脚报国 唐朝的钉梢 《夏娃日记》小引 新的“女将” 宣传与做戏 知难行难 几条“顺”的翻译 风马牛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野草》英文译本序 “智识劳动者”万岁 “友邦惊诧”论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答北斗杂志社问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并Y及T来信) 关于翻译的通信(并JK来信)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并附记) 杂文集《而已集》 题辞 黄花节的杂感 略论中国人的脸 革命时代的文学 写在《劳动问题》之前 略谈香港 读书杂谈 通信 答有恒先生 辞“大义” 反“漫谈” 忧“天乳” 革“首领” 谈“激烈” 扣丝杂感 “公理”之所在 可恶罪 “意表之外” 新时代的放债法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小杂感 再谈香港 革命文学 《尘影》题辞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卢梭和胃口 文学和出汗 文艺和革命 谈所谓“大内档案” 拟豫言 附录:大衍发微 杂文集《伪自由书》一九三三年 前记 观斗 逃的辩护 崇实 电的利弊 航空救国三愿 不通两种 因此引起的通论:“最通的”文艺(王平陵) 通论的拆通:官话而已 赌咒 战略关系 备考:奇文共赏(周敬侪) 颂萧 又招恼了大主笔:萧伯纳究竟不凡(晚报) 也不佩服大主笔:前文的案语(乐雯) 对于战争的祈祷 从讽刺到幽默 从幽默到正经 王道诗话 伸冤 曲的解放 文学上的折扣 迎头经 “光明所到 止哭文学 备考:提倡辣椒救国(王慈) 硬要用辣椒止哭:不要乱咬人(王慈) 但到底是不行的:这叫作愈出愈奇 “人话” 出卖灵魂的秘诀 文人无文 备考:恶癖(若谷) 风凉话

:第四种人(周木斋) 乘凉:两误一不同 最艺术的国家 现代史 推背图 《杀错了人》异议 备考:杀错了人(曹聚仁) 中国人的生命圈 内外 透底 来信:(祝秀侠) “以夷制夷” 跳踉:“以华制华”(李家作) 摇摆:过而能改(傅红蓼) 只要几句:案语 言论自由的界限 大观园的人才 文章与题目 新药 “多难之月” 不负责任的坦克车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 王化 天上地下 保留 再谈保留 “有名无实”的反驳 不求甚解 后记 杂文集《花边文学》一九三四年 序言 未来的光荣 女人未必多说谎 批评家的批评家 漫骂 “京派”与“海派” 北人与南人 《如此广州》读后感 过年 运命 大小骗 “小童挡驾” 古人并不纯厚 法会和歌剧 洋服的没落 朋友 清明时节 小品文的生机 刀“式”辩 化名新法 读几本书 一思而行 推己及人 偶感 论秦理斋夫人事 谁在没落

倒提 论“花边文学” 玩具 零食 “此生或彼生” 正是时候 论重译 再论重译 “彻底”的底子 知了世界 算账 水性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 做文章 看书琐记 看书琐记(二) 趋时和复古 安贫乐道法 奇怪 奇怪(二) 迎神和咬人 看书琐记(三) “大雪纷飞” 汉字和拉丁化 “莎士比亚” 商贾的批评 中秋二愿 考场三丑 又是“莎士比亚” 点句的难 奇怪(三)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 骂杀与捧杀 读书忌 杂文集《准风月谈》(一九三三年) 前记 夜颂 推 二丑艺术 偶成 谈蝙蝠 “抄靶子” “吃白相饭” 华德保粹优劣论 华德焚书异同论 我谈“堕民” 序的解放 别一个窃火者 智识过剩 诗和豫言 “推”的余谈 查旧帐 晨凉漫记 中国的奇想 豪语的折扣 踢 “中国文坛的悲观” 秋夜纪游 “揩油”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为翻译辩护 爬和撞 各种捐班 四库全书珍本 新秋杂识 帮闲法发隐 登龙术拾遗 由聋而哑 新秋杂识(二) 男人的进化 同意和解释 文床秋梦 电影的教训 关于翻译(上) 关于翻译(下) 新秋杂识(三) 礼 打听印象 吃教 喝茶 禁用和自造 看变戏法 双十怀古 重三感旧 “感旧”以后(上) 备考:《庄子》与《文选》(施蛰存) “感旧”以后(下) 黄祸 冲 “滑稽”例解 外国也有 扑空 备考:推荐者的立场(施蛰存) 答“兼示” 备考:致黎烈文先生书(施蛰存) 中国文与中国人 野兽训练法 反刍 归厚 难得糊涂 古书中寻活字汇 “商定”文豪 青年与老子 后记 杂文集《三闲集》 序言 无声的中国 怎么写(夜记之一) 在钟楼上(夜记之二)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并来信) 匪笔三篇 某笔两篇 述香港恭祝圣诞 吊与贺 一九二八年 “醉眼”中的朦胧 看司徒乔君的画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 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 扁 路 头 通信(并Y来信) 太平歌诀 铲共大观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革命咖啡店 文坛的掌故(并徐匀来信) 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 一九二九年 “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皇汉医学”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小彼得》译本序 流氓的变迁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书籍和财色 我和《语丝》的始终 鲁迅译著书目 南腔北调集(一九三二年) 题记 “非所计也”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我们不再受骗了 《竖琴》前记 论“第三种人” “连环图画”辩护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自选集》(一九三三年) 自序 听说梦 论“赴难”和“逃难” 学生和玉佛 为了忘却的记念 谁的矛盾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萧伯纳在上海》序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关于女人 真假堂吉诃德 《守常全集》题记 谈金圣叹 又论“第三种人” “蜜蜂”与“蜜” 经验 谚语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沙 给文学社信 关于翻译 《一个人的受难》序 祝《涛声》 上耗少女 上耗儿童 “论语一年” 小品文的危机 九一八 偶成 漫与 世故三昧 谣言世家 关于妇女解放 火 论翻印木刻 《木刻创作法》序 作文秘诀 捣鬼心传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总退却》序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 且介亭杂文(一九三四年) 序言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答国际文学社问 《草鞋脚》 论“旧形式的采用” 连环图画琐谈 儒术 《看图识字》 拿来主义 隔膜 《木刻纪程》小引 难行和不信 买《小学大全》记 韦素园墓记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答曹聚仁先生信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门外文谈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国语文的新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以眼还眼” 说“面子” 运命 脸谱臆测 随便翻翻 拿破仑与隋那 答《戏》周刊编者信 寄《戏》周刊编者信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关于新文字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论俗人应避雅人 附记 且介亭杂文二集(一九三五年) 序言 叶紫作《丰收》序 隐士 “招贴即扯” 书的还魂和赶造 漫谈“漫画” 漫画而又漫画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 “寻开心” 非有复译不可 论讽刺 从“别字”说开去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人生识字胡涂始 “文人相轻” “京派”和“海派” 鎌田诚一墓记 弄堂生意古今谈 不应该那么写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什么是“讽刺”

论“人言可畏” 再论“文人相轻”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 “题未定”草(一至三) 名人和名言 “靠天吃饭” 几乎无事的悲剧 备考: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魏金枝) 四论“文人相轻”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题未定”草(五) 论毛笔之类 逃名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 萧红作《生死场》序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杂谈小品文 “题未定”草(六至九) 论新文字 《死魂灵百图》小引 后记 且介亭杂文末编(一九三六年)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 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我要骗人 《译文》复刊词 白莽作《孩儿塔》序 续记 写于深夜里 三月的租界 《出关》的“关” 《呐喊》捷克译本序言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附 集 文人比较学 大小奇迹 难答的问题 登错的文章 《海上述林》上卷序言 我的第一个师父 《海上述林》下卷序言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苏联版画集》序 半夏小集 “这也是生活” “立此存照”(一) “立此存照”(二) 死 女吊 “立此存照”(三) “立此存照”(四) “立此存照”(五) “立此存照”(六) “立此存照”(七) 后记 书信集《两地书》 鲁迅、许广平《两地书》 《两地书》未刊书信选 集外集 序言 一九○三年 斯巴达之魂 说涘〔1 一九一八年 梦 爱之神 桃花 他们的花园 人与时 渡河与引路 一九二四年 “说不出” 记“杨树达”君的袭来 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辩正 烽话五则 “音乐”

我来说“持中”的真相 一九二五年 咬嚼之余 备考:“无聊的通信”(仲潜,伏园) 关于《咬文嚼字》(仲潜,伏园) 《咬文嚼字》是“滥调”(潜源,伏园) 咬嚼未始“乏味” 备考:咬嚼之乏味(潜源) 杂语 编完写起 案语: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备考:自传 田园思想(通讯) 备考:来信(白波) 流言和谎话 通信 备考:来信(霉江) 一九二六年 《痴华簟诽饧 《穷人》小引 通信 备考:来信(未名) 一九二七年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一九二九年 关于《关于红笑》 通讯 备考:关于孙用先生的几首译诗(张逢汉) 一九三二年 《淑姿的信》序 一九三三年 选本 一九一二年 哭范爱农 一九三一年 送O.E.君携兰归国 无题(大野多钩棘) 赠日本歌人 湘灵歌 一九三二年 自嘲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一九三三年 二十二年元旦 题《彷徨》 题三义塔 悼丁君 赠人二首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奔流》编校后记(一——十二) 集外集拾遗 一九一二年 怀旧 一九一九年 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 一九二四年 又是“古已有之” 通讯(致郑孝观) 一九二五年 诗歌之敌 关于《苦闷的象征》 备考: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王铸) 聊答“ 备考:偏见的经验(柯柏森) 报《奇哉所谓 备考:奇哉

所谓鲁迅先生的话(熊以谦) 《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 这是这么一个意思 备考:青年必读书(赵雪阳) 《苏俄的文艺论战》前记 通讯(复高歌) 通讯(复吕蕴儒) 通讯(致向培良) 通讯(致孙伏园) 备考:并非《晨报》造谣(素昧) 一个“罪犯”的自述 启事 备考:那几个女学生真该死(荫棠) 谣言的魔力(赵荫棠) 铁塔强奸案的来信 铁塔强奸案中之最可恨者 我才知道 女校长的男女的梦 一九二六年 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 《何典》题记 《十二个》后记 《争自由的波浪》小引 一九二七年 老调子已经唱完 《游仙窟》序言 一九二九年 《近代木刻选集》小引 《拾谷虹儿画选》小引 哈谟生的几句话 《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一九三○年 《新俄画选》小引 文艺的大众化 《浮士德与城》后记 《静静的顿河》后记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 一九三一年 《铁流》编校后记 好东西歌 公民科歌 南京民谣 一九三二年 “言词争执”歌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今春的两种感想 一九三三年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 《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 《北平笺谱》序 上海所感 一九三四年 《引玉集》后记 一九三六年 《城与年》插图本小引 自题小像 一九一二年 哀范君三章 一九三一年 赠邬其山 无题二首(大江日夜向东流 雨花台边埋断戟) 送增田涉君归国 一九三二年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偶成 赠蓬子 一二八战后作 教授杂咏四首 所闻 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 皓齿吴娃唱柳枝) 答客诮 一九三三年 赠画师 题《呐喊》 悼杨铨 无题(禹域多飞将)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 无题(烟水寻常事) 一九三四年 报载患脑炎戏作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秋夜有感 一九三五年 亥年残秋偶作 附录 一九二六年 《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 一九二八年 《奔流》凡例五则 一九二九年 《艺苑朝华》广告 一九三三年 《文艺连丛》 一九三五年 《译文》终刊号前记 一九三六年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一九○三年 中国地质略论 一九○八年 破恶声论 一九一二年 《越铎》出世辞 辛亥游录 一九一三年 儾ゲ济朗跻饧 一九一五年 《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 一九一六年 关于废止《教育纲要》的签注 一九一七年 会稽禹庙窆石考 《肱墓志》考 《徐法智墓志》考 《郑季宣残碑》考 一九一八年 《吕超墓志铭》跋 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 《墨经正文》重阅后记 《鲍明远集》校记 附录一 一九○九年 《劲草》译本序(残稿) 一九一二年 周豫才告白 一九一四年 生理实验术要略 一九一九年 什么话

一九二一年 《坏孩子》附记 一九二五年 《苦闷的象征》广告 《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

白事 鲁迅启事 《莽原》出版预告 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 编者附白 《敏捷的译者》附记 正误 一九二八年 本刊小信 关于《近代美术史潮论》插图 备考:来信(陈德明) 编者附白 一九二九年 谨启 一九三○年 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一九三一年 附录二 一八九八年 戛剑生杂记 莳花杂志 一九○○年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莲蓬人 一九○一年 庚子送灶即事 祭书神文 别诸弟三首 惜花四律 一九○二年 题照赠仲弟 随感录 一九一九年 拳术与拳匪 备考:驳《新青年》五卷五号《随感录》第三十七条 他 寸铁 自言自语 一九二一年 “生降死不降” 名字 无题 一九二二年 《遂初堂书目》抄校说明 破《唐人说荟》 一九二三年 关于《小说世界》 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 备考:不敢盲从

(魏建功) 一九二四年 答广东新会吕蓬尊君 对于“笑话”的笑话 奇怪的日历 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 文学救国法 一九二五年 通讯(复孙伏园) 备考:鲁迅先生的笑话(Z.M.) 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二件 《中国小说史略》再版附识 一九二七年 《走到出版界》的“战略” 《绛洞花主》小引 新的世故 中山大学开学致语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关于小说目录两件 书苑折枝 书苑折枝(二) 书苑折枝(三) 关于知识阶级 补救世道文件四种 《丙和甲》按语 备考:丙和甲(季廉) 一九二八年 《某报剪注》按语 备考:某报剪注(瘦莲) 《“行路难”》按语 备考:“行路难”(陈仙泉) 《禁止标点符号》按语 备考:禁止标点符号(钱泽民) 季廉来信按语 备考:通信(季廉) 《示众》编者注 备考:示众(育熙) 通信(复张孟闻) 备考:偶像与奴才(西屏) 来信(张孟闻) 《这回是第三次》按语 备考:这回是第三次(文辉) 复晓真、康嗣群 备考:信件摘要(晓真、康嗣群) 《剪报一斑》拾遗 备考:剪报一斑(盈昂) 《我也来谈谈复旦大学》文后附白 备考:我也来谈谈复旦大学(潘楚基) 通信(复章达生) 备考:来信(章达生) 关于“粗人” 《东京通信》按语 备考:东京通信(噩君) 敬贺新禧 一九二九年 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 关于《子见南子》 一九三○年 柳无忌来信按语 备考:来信(柳无忌) 《文艺研究》例言 鲁迅自传 题赠冯蕙熹 《铁甲列车 Nr.—》译本后记 一九三一年 题《陶元庆的出品》 凯绥·珂勒惠支木刻《牺牲》说明 《勇敢的约翰》校后记 理惠拉壁画《贫人之夜》说明 “日本研究”之外 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 德国作家版画展延期举行真像 一九三二年 水灾即“建国” 题《外套》 我对于《文新》的意见 题记一篇 一九三三年 文摊秘诀十条 闻小林同志之死 通信(复魏猛克) 备考:来信(魏猛克) 我的种痘 辩“文人无行” 娘儿们也不行 一九三四年 自传 《无名木刻集》序 《玄武湖怪人》按语 备考:玄武湖怪人 《〈母亲〉木刻十四幅》序 题《淞隐漫录》 题《淞隐续录》残本 题《漫游随录图记》残本 题《风筝误》 《译文》创刊号前记 做“杂文”也不易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一九三五年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编选感想 “骗月亮” “某”字的第四义 “天生蛮性” 死所 中国的科学资料 “有不为斋” 两种“黄帝子孙” 聚“珍” 一九三六年 《远方》按语 题曹白所刻像 “中国杰作小说”小引 题《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赠季皦 答世界社信 关于许绍棣叶溯中黄萍荪

鲁迅的生平资料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文名: 周树人别名: 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后改名豫才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浙江绍兴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职业: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身高: 161厘米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家中排行老大,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

主要作品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

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

”》《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鲁迅文言1881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

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

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

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

”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

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

《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

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

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

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

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

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

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是月公余撰写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

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

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

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

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

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

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

《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

《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

同月十三,北上省亲。

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

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

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

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

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

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

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

“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

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

四月回寓。

与 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

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

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

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

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

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

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

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

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

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

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

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

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

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

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

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

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

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

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

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

可略作数十字。

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

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

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1]编辑本段人物名言诗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评《史记》)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乡》) 5、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5、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

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

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7、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31、怀疑并不是缺点。

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3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3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4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5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 51、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52、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53、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秋夜》) 54、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

“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55、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华盖集》中《这个与那个》的第三部分《最先与最后》)

鲁迅关心青年的故事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

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

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

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

”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

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

《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

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

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

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

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

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

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

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

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

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

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

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

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

《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

《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

同月十三,北上省亲。

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

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

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

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

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

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

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

“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

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

四月回寓。

与 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

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

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

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

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

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

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

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

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

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

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

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

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

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

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

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

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

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

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

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

可略作数十字。

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

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

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编辑本段人物名言诗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评《史记》)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乡》) 5、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5、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

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

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7、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31、怀疑并不是缺点。

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3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3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4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5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 51、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52、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53、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秋夜》) 54、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

“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55、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华盖集》中《这个与那个》的第三部分《最先与最后》)编辑本段家庭情况


思悼电影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