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佗
华佗治头痛身热要表外实,下内实,忌世治外实,多剂,表则外虚,风寒得入病加剧。
世治内实,多用下剂,下则内虚,肠胃气促,而肢不畅。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
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
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
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
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
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
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孙思邈注)华佗治肢烦口乾汗愈,不汗死 县吏尹世,苦四肢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华先生曰:“试作热食,得汗即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汗不出。
华先生曰:“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
”已而果然。
先生盖有所本而云然也。
按肢烦口干,不欲闻声,热症也。
医者遇此症,决不敢曰热食,多主用凉剂,然一用凉剂,便起搐搦,却无啼泣之状,缘先生进热食,故有啼泣之状耳。
余昔遇此症,常用热表剂,见汗涔涔而愈,益信先生言之不诬。
窃怪世之治此症者,不能决其愈不愈,死不死。
观于先生之治法,可以知所从事矣。
(孙思邈注)华佗治牙痛要诀宜辛散,忌凉遏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小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己。
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
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上虚实,时之寒(火奥),而增减之,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
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
华佗治死胎要诀朱砂、鸡白、蜜、当归末等分,酒服出。
按此系《普济方》。
考《魏志》甘陵相夫人有身六月,腹痛不安,先生视之曰:胎已死。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
即愈。
然用何汤药,则未言明,不能无疑。
意先生善解剖,固有下之之术,不专恃汤药,特以汤药为辅佐品乎。
今观此书,则知先生之治斯症,固有汤药在也。
因为稽考故事以实之,且余亦尝用此方下胎屡见奇效,人且视为仙方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矢镞入骨要诀刮骨、理骨、理筋、补筋 按《襄阳府志》: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先生为之刮骨去毒,出血理筋,创果愈。
盖即本此二语,而见之于实事也。
若治毒不敢刮,必致毒气蔓延;见筋不敢理,必致筋肉短缩;其害无穷。
凡为医者,宜熟习此二语,勿见筋骨而胆怯,只求刮理得法,自不难立见奇效,而病家亦不得以须受刮理,而遽增惶骇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膝疮要诀巳戌相投凡蛇喜嗅血腥,故人染蛇毒,或服蛇子,必能生蛇,以其遇血腥能生长也。
犬之黄色者,其血腥尤甚,使之用力于足部,其血郁闷已极,有直冲之性,蛇嗅之必出也。
昔余见有屠狗者,旁有数童子围观之,忽有一童子目注墙角咋曰:“蛇来矣。
”旋又有二童子,惊相告,谓有二蛇在屋瓦上蜿蜒来集。
余初不解其故,今读华先生秘方,始知之。
建安中,琅琊有居民曰刘勋者,其女年二十许,左膝上忽发一疮,痒而不痛,凡患数十日而愈,已而复发,如是经七八年,迎先生使治之。
先生视之曰:易耳。
当得稻糠色犬一头,良马三匹,以绳犬颈,使驰骤,马前而犬后,马力竭辄易之,计马与犬共行三十余里,俟犬不能驰,再令人强曳之,使续之二十余里。
乃以药饮女,女即安卧,昏不知人,急取犬剖腹,俾血如泉涌,以犬之近后足之前所断之处,令向疮口相距二三寸许停之,须臾则有若蛇者,蜿蜒从疮中出,速以铁锤贯蛇项,蛇在皮中,摇动良久,移时即不动,引出长凡三尺许,惟有眼球而无瞳,又为逆鳞耳。
乃以膏敷于疮面,凡七日而愈。
(孙思邈注)华佗治湿浊上升要诀病有不能顺治,可逆治。
有人苦头眩,头不得举,目不得视,积时年许,先生视之,使悉解衣倒悬,令头去地一二寸,濡布拭身体,令周匝,候视诸脉尽出五色,乃令弟子数人,以铖刀决脉,五色血尽,视赤血出乃下。
以膏摩、被覆,汗出周匝,饮以葶苈犬血立愈。
此即逆治之法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寒热要诀冷浴生大热有妇人久病经年,世谓寒热交注病。
冬日十一月中,先生令坐石槽中,以寒水汲灌之,云当满百。
始七八灌,战欲死,灌者亦惧而欲中止。
先生令满数,至将八十灌,热气乃蒸出,嚣嚣高二三尺,满百灌,乃命燃火温床厚覆,良久汗洽出,著粉汗糁便愈。
按冷浴有反激之力,初极冷,继极热,足以清毛管,出废料。
有经络肌肤为寒湿所困,不能发汗者,冷浴最效。
余体服,从不服表剂,不适则冷浴,浴后辄觉脚畅神爽 ,始信仙方不欺人也。
惟体弱者不宜冒昧行之,违之则有损。
又冷浴后,宜用干布揉擦,斯不可不察耳。
(孙思邈注)华佗治腹痛脾腐要诀物生于土,土燥物枯,可掘而润之,体此可以治脾一人病腹中半切痛,十余日中,须眉堕落,先生视之曰:“此脾半腐也,宜刳腹,施以洗伐”。
即饮以药,令卧,破腹视脾,半腐坏,刮去恶肉,以膏敷创,饮以药,百日而平复。
(孙思邈注)华佗治脚病要诀阴络腹行,阳络背行,缘督为治,支无不伸 一人病脚躄不能行,先生切脉后,即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间一寸或五寸(分
),从邪不能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能行也。
后灸愈,灸处夹背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
按先生以四言为主要,知药所不及,乃易之以灸。
人谓灸不难,得穴难。
余谓得穴非难,因有图可按,体格部位可稽也。
惟病之应久与否,又灸从何起,迄何止,有胆有识,斯诚难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酒毒要诀讳疾忌医,死 酒之发酵,足伤肺翼,害肠胃,惟葛花可解。
暨渎严昕与数人共候,先生适至,谓昕曰:“君身中佳否
”昕曰:“无他”先生曰:“君有急疾见于面,毋多饮,多饮则不治。
”与以葛花粉令服之,昕不能信,复饮,归行数里,卒头眩堕自车,人扶之,辇回家,越宿死。
(孙思邈注)华佗治虚损要诀乘虚御内,亡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先生。
先生为切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
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自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病发,一如先生言。
按肾水不足,相火愈妄动,故患虚损者,愈喜女色。
此女欲拒而不能,非腰痛如割,则粘汗如流,此正先生且无方,仙且无术,人其鉴之。
(孙思邈注)华佗治胃管要诀地数五,土求其平,毋使术梗督邮徐毅得病,先生往省之。
毅谓先生曰:“昨使医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先生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果如先生言。
按人咳嗽从肺,不知肝风煽动,使肺不舒,亦足致嗽,所谓木刑金也。
人谓减食由胃,不知肝气不行,使胃作胀,不能进食,所谓木克土也。
人谓不眠由肾,不知肝为血海,肝病血虚,势难安眠,所谓木耗水也。
胃属土,地数五,五为地数之终,终而不能复始,故五日不救也。
仙传数语,足以当千万部医书,有如是者。
(孙思邈注)(谁曾由史书医案中悟出这许天机
可惜天下能如孙真人之智慧者罕也。
)华佗治婴儿下利要诀先啼后利,乳多冷气凡儿啼,哺以乳则止。
乳寒则胃不舒,既入贲门,不能上吐,则为下利。
东阳陈叙山小男二龄,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以问先生。
先生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也。
治法宜治其母,儿自不时愈。
”乃与四物女菀丸(即四物汤),十日即除。
按四物汤为妇人要药,有活血通经之功。
佗以此法治病,即所云“子有病治其母也。
”凡治儿病,药由母服。
方取妇科,法自此始。
华佗治虿螫要诀 水性涨,毒自散彭城夫人夜如厕,虿螫其手,呻吟无赖。
先生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
但令人数为易汤,不使微冷,达旦而愈。
按人受蜂刺或蛇毒,多用白矾、雄黄、香油及各种草药敷之,竟不见效。
或反肿痛,从未有以热水渍之者,即用热水亦不知更易,是以无效。
今观先生之法,简而易,且奏效速,可知医在通变,治宜对症,治病良药,俯拾即是。
人苦于不知其用法耳。
(孙思邈注)华佗治急症要诀不堪望,奚以方军吏梅平,因得疾除名,还家。
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其日先生适至主人宿,主人令先生视之。
先生一望见,即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不可为,速归可得与家相见,抵家后尚得有五日淹留也。
”平从之,果如所言。
按凡人内有病,必先发于外,故医以望为第一要义。
扁鹊之著名,即在于能望也。
先生望平色,知其必死,虽有所本,亦由能决。
今之医士,不解斯义,徒侍切脉,以作指针,故病者将死,犹为定方,吾见亦多矣。
噫
(孙思邈注)华佗治头风要诀胆若寒,效难见昔汉郭玉尝言:“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
其为疗也,有四难焉。
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
将身不谨,二难也。
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
好逸恶劳,四难也。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犹且不尽,何有于病哉。
此其所以不愈也。
”不知先生所得之医经中,已有此言。
故先生治曹操头风未除,操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终不为吾断此根源耳。
”操之为是言,殆即郭氏所谓“贵者处尊高以临臣”之意也。
先生之不能根治,即医经所载二语尽之矣。
(孙思邈注)华佗治血郁要诀黑血聚,盛努愈 按毁郁于上焦,非可剖而出之,惟盛怒则肝之鼓动力足,郁自散。
上行则吐,势所必然。
先生尝本此以治郡守病,以为使之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
无何弃去,又遗书辱詈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之,不及。
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孙思邈注)华佗治病笃要诀说明寿夭而复治,则不怨冤死医者遇病,宜先审其人之将死与否,若贸然定方与药,药纵无害,及死则必归咎于医者,虽百喙其难辞也。
故欲攻医,宜先精相,相者何
望之义也。
先生遇病者,先能知其人之寿夭,此非得自仙传,能缘临症多使然耳。
尝有疾者诣先生求治,先生曰:“君病根既深,宜剖脏腑,治之当愈。
然君寿不过十年,病不能相杀也。
”疾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先生乃施破术,应时愈。
十年后竟亡。
(孙思邈注)华佗治咽塞要诀中有所壅,吐为便。
医法有不宜明言而奏效甚速者。
仲景治伤寒,以升吐为第一义。
先生得医经,亦曾及此。
先生尝行道中,见有咽塞者,因语之曰:“向者道隅,有鬻饼人,萍齑甚酸,可取二升饮之,病自当去”。
其人如先生言,立吐一蛇,乃悬于车而候先生。
时先生小儿,戏于门中,逆见自相谓曰:“客车旁悬有物,必系逢我翁也。
”及客进顾,视壁北悬蛇以十数,乃知其奇。
按先生治此症,精且玄矣。
知其腹中有蛇,未尝明言,恐其惧耳。
惧则蛇亦畏缩,不肯随吐而出。
医家有以后患详告病者,致其人不敢服药,令病加剧者,观于先生之治腹蛇,可以知所取去矣。
(孙思邈注)华佗治内疽要诀血腥化虫,虽出有伏 按以鱼腥杂碎和糖与粉,埋土中,经宿成虫如蚯蚓,畜鸡者恒以此饲鸡,较他虫速而且繁。
盖天道本生生不已,以生物求生物,诚不生而自生也。
广陵太守陈登,忽患胸中烦懑,面赤不食,先生脉之曰:“使君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服之,(半夏、甘草、人参各三钱,瓜蒂七枚,黄连、陈皮各一钱)至再,有顷即大呕,中有小虫头赤而能动,其半尚为鱼脍,所苦即愈。
先生曰:“此病能断绝酒色,可得长愈。
否则后三期当发,因其中尚有遗种,种难尽绝也。
遇良医可救。
”登不能听,及期疾动,佗适他往,登遂死。
华佗治欲产不通要诀 产以血为主使,血乏者难,宜助李将军妻病,延先生使视之。
先生曰:“伤身而胎未去。
”将军言顷实伤身,胎已去矣。
先生曰:“案脉胎未去也。
”将军不谓然,越日稍差。
三月后复动,更召先生,先生曰:“脉象如前,系双胎。
先下者耗血多,故后儿不得出,胎既死,血脉不复归,必干附于母脊。
”乃为施针,并令进汤,果下死胎,且人形已具,色已黑矣。
(孙思邈注)华佗治咳嗽要诀表里相应,二九复生,脓能化毒,不吐肠痈 军吏李成苦咳,昼夜不宁,先生诊为肠痈,与以散二剂令服。
即吐脓血二升余,病寻愈。
先生谓之曰:“后十八年,疾当复发,若不得药不治。
”复分散与之,令宝藏。
其后五六岁,有里人所患,适与成同,诣成乞药甚殷,成憨而与之。
乃故如谯,诣先生更乞,适值见收,意不忍言。
后十八年,成复发,竟以无药死。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疾则大肠之力不足,故便不畅,或便后失力,上无感,下不应也。
若大肠遘疾,则肺之鼓动力受阻,故气常不舒,或增咳嗽。
干不强,枝亦弱也。
先生治咳嗽,而用吐剂,知其化脓,毒侵于凑理耳。
视若甚奇,实则无奇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血脉诸病要诀身能活脉,何需药石 按先生尝语其门人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第不当极,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疾不得生。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
故古之为导引者,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舒,起作禽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体自轻便而嗜食”。
普遵行之,行年九十,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佗之斯术,盖即得自仙传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腹背诸疾要诀药不及,针可入,中肯綮,深奚弊世传涪翁善针,著有针经。
其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郭玉师事程高,亦以针名。
惟医贵人,辄或不愈。
和帝问其故,对曰:“腠理至微,随气用巧。
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神存于心手之间,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又曰:“针有分寸,时有破漏。
”是可见用针之难矣。
不知先生得仙授,亦精于此。
其徒彭城樊阿,亦善针术。
凡医皆言背及胸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不得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胸脏深乃至五六寸,而病皆瘳。
是可见先生之针术,得自仙受,视涪翁等尤胜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脏腑痈疡要诀药用麻沸,脏腑可割,既断既截,不难缝合 按痈疡发结于脏腑之内,虽针药亦无所用之。
先生治斯类险症,常先令服麻沸散,既昏罔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
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
已而缝合,五六日而创合,月余而平复。
(孙思邈注)华佗治精神衰颓要诀御妇人,得长生。
服麻术,亦仙论御同御,抵御妇人,即握固不泄,还精补脑之术也。
《列仙传》曰:“容成公者,能善补导之虽,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
故世言御妇人术者,多推容成公为始祖。
其实此术非创自容成公,乃创自先生。
先生特假名于容成耳。
按后汉时有冷寿光者,与华先生同时,常师事先生,得先生秘授御妇人术。
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尝屈颈(乔鸟)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
同时又有鲁女生者,长乐人,初饵胡麻及术,绝谷八十余年,日少壮,色若(禾农)桃,日能行三百里,之及獐鹿。
常采药入嵩高山,见女子自言为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岳真形与之,并授以施行法。
女生道成,一旦与知交故友别,云入华山。
去后五十年,先时相识者,逢女生华山庙前,乘白鹿从玉女三十人,并令谢其乡里故人也。
华佗治发白要诀 服地节,头不白樊阿从先生求方,可服食益于人者。
先生授以漆叶青黏散。
漆叶屑一斗,青黏十四两,以是为率,云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
阿从之,寿百余岁。
按漆叶或谓即漆树之叶,郁脂膏。
或谓即黄芪,大补元气。
青黏一名地节,又名黄芝,即今熟地。
主理五脏,益精气。
昔有游山者,见仙家常服此,因以语先生,试之良效。
即以语阿。
阿初秘之,旋因酒醉泄于人,其方遂流传于后世云。
编辑本段医学精神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
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
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
《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
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
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
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
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
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
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
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
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
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这类例子很多。
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
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
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
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
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
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
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
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
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
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
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
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
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
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
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
华佗除系统地接受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
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
在向民间找药的同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
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
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
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
”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齑和醋,立即吐出一条象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
病人把虫挂在车边去找华佗道谢。
华佗的孩子恰好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
”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同类的虫。
华佗用这个民间单方,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华佗说的“风涎”是个什么东西
涎多由脾受风而起,是谓脾风多涎。
而当脾风走天柱及耳后侧天池,则是为风涎,轻则为偏头痛,汤药可及。
风走肺,则为涕,走脾,则为涎,涕与涎同为一物也。
历史上华佗真正是怎么死的
取人乳汁半合,以著美酒半升中合搅,分为再服。
神医华佗的故事是什么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
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
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
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有些医史学家考证出,华佗所用的治疗方法在印度医学中有所记载,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药物“蔓陀罗花”也是印度所产,因此他们提出华佗一生游历于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天竺医生。
华佗治病的故事故事一:华佗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
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
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我吗?我传信斥责他。
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
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故事二:(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要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正载着他想要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喝,病痛自然会好。
”他们马上照华佗所说的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想要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华佗的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地说:“你们像是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病”就是证明。
”病人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大约有几十条。
曹操杀华佗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
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华佗少年学医的故事故事一三国时期有名的神医华佗,少年时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学过医。
他聪明、勤奋,很得师傅赏识。
有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学抓药吧!”华佗高高兴兴地来到药铺,谁知师兄们欺负他年幼老实,一杆戥秤你用过了我用,就是不让华佗沾手。
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几位师兄必定会受到责怪;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 华佗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每当师兄们把药称完包好,他总要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用手掂量一下药包,心里默默记着,等闲下时再偷偷将掂量过的药包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
这样天长日久,手上的功夫越来越熟练了。
有一回,师傅让华佗抓药,见他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顿时怒形于色,严厉地说:“你知道吗?抓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你这样随手就抓,岂不是拿人的性命开玩笑!”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
”师傅半信半疑地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可不是,跟自己开的分量分毫不差!他又开了个新药方,让华佗再抓几付,结果还是准确无误。
师傅十分惊奇,反复询问华佗的好手艺是怎样练出来的。
华佗见隐瞒不住,只好如实讲了。
师傅听了,激动地说:“能继承我医道的,必定是华佗啊!”
在华佗论病理药方中是如何解释治中风偏枯之法的
人病中风偏枯,其脉数而面干黑黧,手足不遂,言语蹇涩。
治之奈何?在上则吐之,在中则泻之,在下则补之,在外则发之、温之、按之、熨之。
吐谓出其涎也,泻谓通其塞也,补谓益其不足也,发谓发其汗也,温为驱其湿也,按谓散其气也,熨谓助其阳也。
治各合其宜,安可一揆,在求其本。
脉浮则发之,滑则吐之,脉伏而涩则泻之,脉紧则温之,脉迟则熨之,脉闭则按之,要察其可否,故不能揆治者也。
华佗之死
华佗之死:华佗以医术为业,心中常感懊悔(中国封建社会中医生属于“方技”,被视为“贱业”)。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得病(头风)沉重,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
华佗说:“这病在短期之内很难治好,即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
”华佗因为离开家太久想回去,于是说:”收到一封家书,暂时回去一趟。
“到家之后,就说妻子病了,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返。
之后曹操三番五次写信让华佗回来,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自持有才能,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仍然不上路。
曹操很生气,便派人去查看;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赐小豆四千升,放宽假期期限;如果欺骗,就逮捕押送。
结果华佗撒谎,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经审讯验实,华佗供认服罪(汉律:1.欺君之罪;2.不从征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
”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
”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其中一个说法是:《三国演义》中曹操让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来给他治疗多年的头痛,但华佗认为曹操的病因需要劈开头颅,加以麻沸散麻醉,动大手术,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想趁机杀害他,便以的罪行将华佗关押拷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