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一分钟个性自我介绍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2、“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
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四年级下册语文5~6单元考的作文 是什么,人教板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课程从教师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教师拥有哪些法定权利,如何行使权利等问题
一,国外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特征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是建立在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与现论成果之上的。
该理论研究的鼻祖美国学者富勒,其在1969年编制的,成为教师发展理论研究的开始。
此后,学者们纷纷将研究的目光转向教师发展的相关理论,相关研究成果陆续问世,使其成为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富勒的教师关注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富勒在奥斯汀校区从事职前师资课程的研究。
她通过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从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关注内容出发,阐述了职前教师所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教师在相应阶段有可能会表现出的一些主要特征。
1、任职前关注阶段 职前阶段的大学生只是想象中的教师,还沉浸在学生的角色中。
他们仅仅关注自己对他们所观察到的班级,经常持批判的甚至是敌视的态度。
2. 早期求生阶段 教师主要关注的是自我胜任能力以及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生存”下来,关注班级的,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学校领导的评价、学生与同事的肯定、接纳等,这个阶段的压力很大。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教师既关注生存,又关心在目前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的限制下,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正确地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
4.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但是他们通常要在学会应付自己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反应。
从富勒的理论中不难看出,这些未来的教师的关注内容是一个由自我关注、任务关注到影响关注的过程,这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在他们初次进人教师领域时,经历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换。
此时,学生处于相对被忽视的位置。
因此,如何促进该阶段的教师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关注成为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的必要内容。
(二)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 20世纪70年代末、8o年代初,一些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框架在整合过去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了出来,其中伯顿从与小学教师访谈的记录数据与资料中,提出了教师发展的三阶段论,主要特征如下。
1.存活期 该阶段的教师从事教学才1年时间,他们关注的是班级控制、学科的教学、教学接纳感的提高和教学内容方面的适当性。
2..调整期 在进入教学第2--4年的时期,教师已经具有了一些经验,对教学相对来说也有所熟悉和了解,此时他们开始了解学生的复杂性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以满足更广泛的需要。
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更加开放和真诚,并感觉到比以前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3.成熟期 在进入第5年或5年以上的教学时间后,教师们经验更加丰富,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并且对教学环境已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
他们关注学生需要的满足,重视与学生的关系。
伯顿的理论是围绕教学对教师的发展进行描述的。
随着教师对教学的把握程度的增加,他们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也不断加深、因此,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就感对于他们对学生的关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可以说教学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休伯曼的教师职业周期模式 休伯曼等人对教师职业周期的研究更加具体和细致化。
他不仅将教师职业的发展周期作了阶段性的划分和研究,而且探索了每一阶段的发展主题,他并设有将发展主题强加给每一位教师,而是依照教师对发展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区分出不同的发展路线。
因此,可以说休伯曼的理论更加详细和具有针对性,也更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实际发展路线。
休伯曼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归纳为5个时期。
1.入职期 时间是入职的第1一3年,是“求生和发现期”。
在这一时期,教师表现出对新职业的复杂感情,一方面是初为人师的积极热情,另一方面是面对新工作的无所适从,却又想尽快步入正轨而急切地希望获得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2.稳定期 时间是工作后的第4一6年。
这一时期教师逐渐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比较自 如地驾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入职时的压力和不适已经消失,教师此时 已经能够比较轻松、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同时要求自己在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不断地 改进与提高。
3,实验和歧变期 时间是工作后的第7一25年。
该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道路上的转变期。
教师的转变有两个方向: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教师开始对自己及学校的各项工作大胆地进行求新和力求改革,在教学材料、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教改实验,关注学校发展,对学校组织和管理中的漏洞进行批评和指正,不断地对职业和自我进行挑战;另一方面,单调乏味的教学轮回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感,对是否要继续执教产生动摇,因此开始对目前从事的工作进行新的评估。
4.平静和保守期 时间在从教的第26~33年左右。
经过对教学和学校的激烈改造或是对教师职业的反思和重估,教师的工作进人了平静发展阶段。
此时他们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来应对教师工作,但同时也失去了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因此教师的志向水平开始下降,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较为保守。
5.退出教职期 时间是教师工作的第34年以后,教师的职业生涯步入了逐步终结的阶段。
二、国内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特征的研究 北京钟祖荣等人从最能反映教师成长变化的两个指标(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成绩)这一基点出发,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
(1))准备期。
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
(2)适应期。
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
其周期大体上为1一3年。
(3))发展期。
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程度的时期。
教师在这一时期的素质特点是:教学工作日趋熟练;素质发展日趋全面;教育工作重心由“自己做好”转向关心学生。
教师度过这一阶段的时间差别较大,成长速度较快的需要3一7年,也就是工作以后的4一10年。
有些教师则一生都在这个阶段中度过。
(4))创造期。
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人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教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具有强烈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理论水平大幅度提高等,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
骨干教师要成长为专家教师需要经历长时期的积累。
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从走上工作岗位,到对教育向题有比较系统的见解,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需要16一25年的时间。
邵宝祥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在研究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他们将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适应阶段。
从教1一2年内,初为人师,坏境全新,课堂实际与师范教育所学理论反差较大,对新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教育实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际的初步结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技巧,使自己适应工作的基本需要。
这时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二是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
第二,成长阶段、从教3一8年之间,是教师教育教学#9力发展最迅速的段。
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已有较多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已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经验、,已掌握了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已经与学生建立起了感情的纽带,逐步达到了称职教师的标准。
第三,称职阶段,又称为高原阶段。
进人这一阶段,一般是35岁以后。
在这一阶段,教师己基本上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能驾驭班级、课堂,业务水平、自信心、外部的评价都达到较高水平。
但是,相当多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在这一时期开始缓慢下来,一部分教师甚至出现了停滞,定型为“教书匠”,他们由于个人抱负:意志品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以及种种的外部条件的制约终究未能冲出高原阶段,而对另一部分教师来说,通过个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以及外部积极因素的作用,就会突破“高原现象”,其教育教学能力会获得新的发展。
. 第四,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将经历重大改造,认知、情感、人格等全面升华,形成了自己教育教学的独特风格和特色,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对教育教学理论某些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此外,有人还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预备期。
主要指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教师”接受师范学院、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等机构的培养。
第二阶段,专业形成期。
教师从教的第1年,可能持续到第2年。
开始形成简单的教育观念,并初步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适应以求得生存。
第三阶段,专业成长期。
教师增加了对教学的认识和经验,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对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强的使命感。
第四阶段,专业高原期。
由于长年累月固定的教学程式或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及年龄增长、性格变化、掌握了工作相关的所有技能和信息及家庭生活稳定等个人因素,使得一些教师可能觉得自己的技能和绩效都停滞不前了,从而丧失了晋升的能力和动机,并对工作逐渐丧失了激情,整个工作陷入一种僵持状态;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挫折感甚至无力感,处于消极状态中。
第五阶段,专业更新期。
教师在部门的支持、鼓励下参加在职,或经过自我心理调适,开始思考和检讨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始走出上一阶段形成的固定教学程式,能灵活自如地应用各种教学技能并组合成新的教学方式,发展更加实用和自主的教育方法。
第六阶段,专业成熟期。
教师在努力钻研业务和开展科研中,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发展要求,逐步发展新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专业达到了成熟状态,体验到了教育教学的幸福感,追求一种教学境界。
第七阶段,专业退化期。
年届退休的教师离开工作岗位。
上述这些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虽然还有种种不足,如有的经验性的描述多于实证性的研究,有的只是从一个视角或侧面来研究显得有些单薄,有的过分看重教龄、环境等外在因素而对教师主体的根本作用强调不够,有的过于注重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对常态教育生活关注不够具体细致等,但这些理论仍会给我们许多有益而深刻的启迪。
三、启示与思考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
如果从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下列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树立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曲折漫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因此面对挫折困难,我们必须树立自主发展意识。
所谓自主发展意识,就是强调自己是专业发展的主人,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儿,“”,不怨天尤人,不推诿扯皮,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都应该由自己去担当。
正如《国际歌》中所说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全靠我们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在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多一点自主意识呢?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永远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也永远是一件没有止境的事情,更永远是一件自己为自己生命负责的事情。
因此,只有不断树立更高的追求目标,只有自己逼迫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有不断地开阔视野用新的东西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高超纯熟,专业视野更开阔宽广,专业积淀更丰厚扎实。
一线教师的资源优势不在理论,而在经历;一线教师的相互帮助也不在理论的输出而更在情境的共鸣。
所以,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与细节、成功与失败、得意与沮丧、自我与他人等作细致的反思、解剖、分析,对工作中的困惑、疑虑、焦躁不安作冷静深入的体察、寻绎、感悟,对学生学习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现象作持久理性的思索、探究、尝试,努力地寻找出所有这些背后隐藏的秘密,把眼前的棘手问题解决了,自己的工作改进提高了,这不就是一件对学生、对自己都有意义的事情吗?苏轼诗云:“春山磔磔春禽鸣,此间不可无我吟。
”作为一名教师,理应以此为自己的座右铭。
同时,自主发展意识也是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作用的基础。
倘若没有了自主发展意识,失去了专业理想和追求,即使再好的继续教育培训,再好的校本教研,也都可能被认作是“被发展”“被培训”,而被动则必然是痛苦而无效的。
(二)选择恰当的路径与策略 教师在自主发展中,无论从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还是每个阶段的突破嬗变,都面临着一个选择专业发展路径的问题。
很多教师由于找不到适合自身独特性的自主发展路径,导致相应专业水平的提升缺乏内在的生成力,从而只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墨守成规,踟蹰不前,难以实现新的超越,这是非常可惜的。
从目前学校教师发展的具体实际来看,大致有三种路径:一是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二是走注重提高教育教学经验与技能的道路,三是走注重提高教育理论与科研水平的道路。
三条路径无所谓优劣,“合适的就是最好的”,都能成为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但其发展策略有所不同。
第一类教师在专业发展的任一阶段,尽管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但始终不渝地保持教学技能与教学知识的和谐发展,不断注意明确的知识(理论知识)与缄默的知识(实践经验)二者合理的互动与转换,二者之间保持结构的合理与比例的平衡。
事实上,这样做对教师的基础素质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他们必须有清晰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科学的发展策略,并能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和自己锲而不舍的专业发展的自主支撑。
第二类教师在分化发展阶段发展比较快,也容易获得外界的认可。
但许多教师也会因理论知识的欠缺与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视野不够开阔,眼界不高,因而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再加上教师个人的专业理想会因专业发展的挫折产生迷惘,社会生活的压力、同伴群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导致这类教师往往在经验型教师阶段就停滞不前,很难向上有较大的突破。
这类教师这时发展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抓住各种有利的时机,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建自己的教育行动理论,否则要成为学者型教师和智慧型教师相当困难。
第三类教师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在知识型阶段前后,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外界的评价,是否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能否冷静地对待自己存在的技能不足的问题并加以及时弥补。
由此可见,教师在专业发展的策略上,始终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每个阶段的初期要坚持“扬长”原则,只有通过自己优势领域的扬长性的差异发展,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只有在脱颖而出后,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时问、空间、机会和条件。
现实中,我国教师职后培养体系中大量实行的“锦上添花”式的名师名校长培养模式,无形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后期要坚持“补短”原则,此时能否突破高原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正如“木桶理论”所讲的,木桶装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桶板,而是受制于最矮的那块桶板。
因此,在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以补短为重点的全面和谐发展策略,只有全面和谐地发展,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才能后来居上。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有什么心得体会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我却在这里要大声说:少年文明,国家昌盛。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
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
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次序。
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氛围,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让我们争做校园的文明小天使吧
我们的家乡武汉要申报文明城市,这不仅是武汉市民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小学生的一件大事。
我们不仅要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还要重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我们不仅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还要带动父母做一名文明的武汉市民,还要帮助所在社区成为一个文明的社区。
文明的城市创造幸福的市民,文明的市民创建幸福的城市。
不管是孝德、礼仪、交通安全还是环境建设,都是创文的关键。
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体现你是不是一个文明的人;一句小小的话语就能体现你自身的素质;一个小小的微笑就能体现你的性格为人。
《小手拉大手,创文在你我》让我明白了文明是把金钥匙,它能开启幸福之城的大门,那里充满阳光,充满笑声,充满幸福。
其实,它就是我们的文明生活。
要想让生活充满文明,今天,我们就要从小事做起,礼貌待人,保护环境,注意安全,让小手拉着大手,共同创建文明城市。
往事如烟。
一晃,昔日的草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有窗有帘的瓦房;那些破旧不堪的家当也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式样新颖的家具。
变了,一切都变了,我们周边的环境变好了,现在我们生活在温饱的年代里,因此自然地就追求文明了
从全市进行城管革命开始,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
炎热的夏天,那些无私奉献的“城市管理员”顶着烈日,将垃圾送回属于它们真正的家,或许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至今从未见过一位环卫工人随手扔一片纸、吐一口痰。
而到了酷寒的冬天,这些值得尊敬的“城市管理员”迎着刺骨的寒风,扫起垃圾,倒入垃圾桶里。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人们啊
您们曾想过吗
因为您们的不经意地丢了一张纸,会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多大的工作压力呀;因为您们的随心所欲吐了一口痰,影响了多少人的健康啊
我想试问一下您们:难道您们不希望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吗
“希望,当然也愿意。
”这时每个人的回答,那为什么行动却不能证明呢
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或许还是傅雷说的好啊: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
那为何国外的人就能做到不吐不扔的坏惯呢
因为他们的素质比我们高,这是我们不得承认的一点
当你徜徉在新加坡的大道上时,我敢保证你绝不敢乱吐扔。
因为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残酷的惩罚把中国人给囚禁了,而回到了中国,又回到了老样子。
当你漫步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时,你会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羞愧的。
因为在街道两旁竖着牌子,上面写着“请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你认为这是被翻译出来的吗
错,这本来就是用汉语写得,是为了提示中国人,因为外国人从来不会做这么不文明的动作。
自从“城管文明”开始后,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这好像只是一个表面的空话,影响不了人们。
但我想说的是:人们啊
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健康为重。
“这是傅雷给他儿子傅聪的警告,现在就让它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座右铭吧
我相信会有用的。
人,一撇一捺,我相信它是具有荣辱感的,存在着羞愧之心的。
我曾经就很喜欢丢垃圾的,但现在我也学会了把垃圾送回家。
既然都是人,我能够做到,那么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从现在起,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迈向文明的年代里,做一个文明的人,让外国人瞧得起咱们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