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腾龙洞》作文
今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利龙洞。
我用最快的速度向前跑,好儿才看见了一座很吊桥,像一条巨大的龙,传说中说是一条龙睡在那里,底下是一条宽阔的清江河,就成了卧龙吞江的这个传说。
我们走过了吊桥,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腾龙洞,一眼望去真的像一个巨人的嘴巴。
有资料介绍说,腾龙洞高达74米,宽64米,总长52.8公里,温度14-18度,是世界第一大洞呢
腾龙洞里有很多个小洞,其中有油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它们各种各样,真是千姿百态,如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进入腾龙洞里真冷,越往里面越冷。
洞里有一辆辆电瓶车停在那里,一辆车能座15人,我们坐到一辆车子,电瓶车出发了,我非常高兴。
有的人在坐车,有的人在走路。
来到了激光秀,正在播映的是,一条龙和我们的祖先白虎打仗,后来在战斗中和好了,龙和土家人生活的很快乐,有一天龙要走了,人们以为了纪念它就把洞取了个名字―腾龙洞。
激光秀五颜六色,变幻无穷,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激动,我和弟弟兴奋地欢呼着,真是太奇妙了
难怪导游说这是中国最大的激光秀。
看完激光秀,我们来到了歌舞演出场,故事是讲有一个人拿了一把枪去捕杀动物吃,吃不完的就和同伴分着吃……最后,演到哭嫁时,我知道了,结婚的时候,新娘要哭一晚上,早上才成亲。
面对腾龙洞里这美丽,壮观的景色,我和弟弟忍不住在这儿,在那儿拍起照来,恨不得把所有美丽的景色全都拍下来。
人群中不时传来欢歌笑语和惊叹声,感叹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塑造出的美景。
游腾龙洞,我不但欣赏到美景,还知道了很多土家族的故事。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我们热爱它。
利川风景赞美句
利川是重庆汉两大火炉之间的著名“凉,是武陵的一颗明星,是三峡南岸的一座高山花园。
利川历史悠久,周属巴子国地,其后,时巴时楚,或蜀或吴,或置南浦,或属亭州。
地僻山深,蛮獠杂处。
唐宋以降,土家形成。
元明时期,土司分据。
直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设立县治,因土家族的母亲河——清江从这里发源,横贯全境,为有利之川而定名利川。
2022年人口普查表明:全市总人口 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土家族是本市的世居民族。
利川风景如画,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文化遗产富集,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和以《龙船调》为代表的《利川灯歌》的故乡。
境内腾龙洞溶洞群、鱼木寨土家山寨群、大水井古代建筑群以及水杉坝、齐岳山、星斗山、佛宝山珍稀天然物种群等著名景区,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民族风情奇异,文化内涵丰富,深受游客喜爱,向有“凉城美景,大利之川”、“天籁神曲,武陵明星”、“女神圣地,清江画廊”、“巴人故里,文化冰箱”之美誉。
2022年 月, 利川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闪耀在我国旅游蓝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朝辞山寨彩云间,千里京都一日还。
坐看地球嫌它小,如今蜀道不再难
”过去利川交通不便,长期封闭。
现在万州、恩施机场分列两翼,沪渝高速、宜万高铁横贯东西,利渝高铁即将开通,交通极为便利。
观溶洞 溶洞群天地交响利川古为扬子浅海,地质大部属喀斯特地貌,据不完全统计:地下、山间大小溶洞近千个,堪称是一个溶洞的王国。
从目前已开发的情况看,腾龙洞溶洞群博大幽深,亚洲第一,世人震撼;水莲洞溶洞群山水合唱,渔歌互答,幽雅迷人;玉龙洞溶洞群原生无琢,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朝阳洞溶洞水乳(钟乳石)交融,富丽堂皇
总之,利川溶洞群是山水哺育的精灵,是柔弱战胜刚强的典范,是一首天地共鸣的神圣交响。
腾 龙 洞腾龙洞溶洞群西南距利川市城6.8公里,是一个由旱(腾龙洞)、水(落水洞)两大洞穴体系相伴穿插、比翼齐飞的神秘大世界。
腾龙洞高大无比,落水洞震天撼地,鬼斧神工,奇妙绝美。
腾龙洞洞口高72米,宽64米,初步探明洞穴长度为52.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内高山高达125米,洞穴最高处237米,最宽处174米,总容积量4000余万立方米,世界第一。
洞中共有150余个洞厅,象形石140余种。
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
腾龙洞古名干洞、硝洞。
清光绪《利川县志》记载:“干洞有硝。
光绪十年(1884),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
”洞中情况除从洞口至圆堂关,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百年来,腾龙洞传说百出,一直是一个巨大而神秘的谜。
1985年,华中理工大学古建系教授张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的文章发表后,一石击起千重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个探测腾龙洞的热潮。
探险队由县人武部官兵六人组成,部长张国芳任队长,政委易少玉任指导员。
从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经过艰难的探测,终于揭开了腾龙洞神秘的面纱。
从洞口到圆堂关是探险队第一天的行程。
还在洞外,便把人们惊得呆了!腾龙洞顶上那雄奇的白岩,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游在蓝天白云之中。
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绿的洞壁下长满灌木和野花。
极目凝视,在侧壁的万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绿的植物在微风中晃动,传说那是一株灵芝,古时常有巨蟒缠绕守护。
吱喳的小鸟在洞顶飞舞,一股清泉从洞顶甩落下来,还未着地,便被无形的空气撕得粉碎。
走到近前,74米高64米宽的洞口和人体形成巨大反差,霎时,人都好像变得轻了、小了
进洞门,迎面便是大厅。
大厅面积15万平方米,由于蚀余和岩石垮坍,在大厅的顶板上形成了一只巨大的孔雀造型,孔雀昂首扬冠,彩屏如扇面展开,恰像正在向远方的来客致意,所以,这个大厅又名孔雀迎宾大厅。
大厅本是古人筑灶熬制硝盐的地方,探险队初进洞时,本有一个个直径2~3米的硝坑,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大厅的底部。
可惜,这些古代的化学工场,后来都被喜欢平坦的人们全部铲除,使我们失去了一次进入古代化学课堂的机会。
从洞口到圆堂关,距离大约2000余米,“山登喜马, 洞进腾龙”。
越往里走,景致越奇。
数以千计的蝙蝠在洞中飞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闪电;一个个明白如镜的浅潭,把洞壁、洞额以及洞外的山峰倒映出来,有的如唐僧取经,有的如万丈深渊;一群群浑身透明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畅游,有如一对对羽衣霓裳的精灵。
人们都叫它透明小鱼,其实它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名叫红点齿蟾的古生物的幼虫。
红点齿蟾浑身釉黑如黛;腹缘长满一圈火红的斑点,十分好看。
借着朦胧的灯光,校场坝飞来石的对面,警钟正在长鸣,学生已经下课,一位妙龄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儿归去。
俗话说:闯过圆堂关,发现妖雾山。
当年探险队员来到圆堂关时,几乎到处都是乱石和绝壁。
后来,他们匍匐前行,猿攀猴跳,好不容易才闯过这道关口,发现前面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雾大山。
妖雾山,一山迷雾,遍地怪石。
探险队员为了找到一条通路,在洞里整整折腾了四天。
如果不是采取从后面毛家峡进洞,前后夹击的策略,恐怕到现在妖雾山也仍然还是一团迷雾。
现在从圆堂关去妖雾山,已经是一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线了。
走在这条用勇士们的智慧和胆略铺成的风景线上,再回头想想当年探险队员们的迷疑和艰难,就不会觉得怪了。
因为那时谁也不知道过了妖雾山,前面还有三洞四峡一龙宫。
所谓三洞,就是玉女洞、金童洞和神牛洞;所谓四峡,就是金鱼峡、玉田峡、神灯峡和台湾海峡。
所谓龙宫就是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地下平湖。
在龙宫的洞壁上由岩溶物形成的一条巨龙活灵活现。
龙头立耳张口,张牙舞爪,龙鳞斑斑可数。
那巨龙的后宫更为壮观,平湖清澈,龙影晃动,“小桥流水”、“双牛斗角”等景观如梦如诗!龙宫在妖雾山的左麓,三洞四峡在妖雾山的右坡,那些美丽的名字都是探洞者根据地形地物取出来的。
进了三洞,玉女洞中的石笋像一个含情脉脉的玉女,金童洞中的石笋娃娃像一个天真可爱的金童,神牛洞中的怪石像一头力大无朋的神牛。
来到四峡,峡中有“金鱼”在游动,有玉田在开花,有神灯在闪耀。
特别是那座晶莹剔透的小岛,形状完全和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模一样
这人、这岛、这鱼、这牛,件件惟妙惟肖,个个栩栩如生;三洞四峡,三洞三路,四峡沟通,怎不叫人迷疑!“爬上妖雾山,凡人变神仙”。
在轻轻的迷雾中,登上六百六十六步石级,人们内心深处当然会产生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记得当年探险队员曾在这里休息,他们一边吃干粮、喝茶水,一边想着在妖雾山脚发现那两具白骨。
据说,那是两个硝客的尸骨。
也不知是哪年哪月,两个大胆的硝客,带着火镰、匕首、灯笼进洞探硝,他们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走路,不知不觉走到一座用大树搭成的独木桥边。
独木桥上斑斑剥剥,长满青苔,含着烟袋极不好走。
于是,硝客便想把烟头磕掉,然后,用烟杆拄着走过独木桥去。
嘣,嘣,谁知他们刚在独木桥上磕了两下,那根巨大的独木便猛然地抬起头来
原来那不是一根木头,而是一条比水桶还粗的巨蟒。
巨蟒被烟头烧痛,发起威来,张开血盆大口,粗大的尾巴只一摆,便把两个硝客甩死在妖雾山下。
想到这里,联系在龙宫里看到的那条石龙,队长张国芳自言自语地说道:经过三天探测,看来腾龙洞里并无妖怪,也无大蛇、巨蟒伤人,只不过是人们编造的故事罢了。
为了测算妖雾山洞顶的高度,他朝天打出一发信号弹,不料想突然出现的情况把他们惊得呆了!信号弹刚出枪口,一股寒风刮起,漫山遍野的迷雾便成团成团地扑了过来,浓雾中手电光、蜡烛光霎时由灰变黄,连坐在身边的队员也无法看清,“卧倒!”张队长猛喊一声,立即掏出了手枪……队员们在地上卧倒十来分钟,浓浓的迷雾才散去,这时手电光、蜡烛光又重新亮了起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七嘴八舌的议论,队员们终于弄清了迷雾产生的原因:原来,腾龙洞本为古代清江河床,是个通洞,空气在洞中对流,这是风的来历;特别是夏秋两季,洞外气温比洞内气温高出许多,洞内的湿度又比洞外的湿度高出许多,所以,当洞外热风吹至洞中山头时,遇冷便变成了雾。
妖雾山上本无妖,但为了保持它的神秘,在取名时队长说:“还是叫它妖雾山吧”,这便是妖雾山的来由。
翻过妖雾山,一道璀璨的彩虹高高地挂在岩洞壁上。
在彩虹的余光中,来到五洞厅后,腾龙洞在毛家峡的出口一线天也就到了。
毛家峡洞是一个巨大的天坑,一条小路陡陡地挂在岩壁之上。
人从小路出洞,头上只见蓝天一线,所以,取名一线天。
其实,腾龙洞的出口,除开一线天外还有一个,那就是北洞。
腾龙洞洞口、毛家峡洞口和北洞洞口,从地图上看,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从毛家峡洞到北洞的地面距离,最多也不过100余米。
然而,在这100余米的地下,却溶洞连着溶洞,景观叠着景观,堪称是一条千奇百怪、美不胜收的地下画廊。
在众多的景点中,有四个景点是非看不可的,即千佛殿里的48根神柱、白玉峰顶的48根玉柱、花果山上的一群仙猴,迷宫洞里的48个支洞。
神柱最大三人合抱,最高30余米,黑色花纹如雕如镂;玉柱最大六人合抱,最高50余米,通体乳白如玉,柱上挂灯,柱下安磨,磨推合渣,豆浆涌流,妙趣横生;花果山上仙猴玩皮,或偷仙桃,或摘野花。
一个小猴正在歪头聆听,神态机警,似乎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秘密;迷宫里48个支洞,前后左右相连,四面八方相通;大小高矮相仿,钟乳形态相似。
白龙峡躺在洞下,北洞出口晃在洞前,其情其景实在迷人。
利川古为浅海,腾龙洞奇观是大自然的创造,是水的奇迹和功劳。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这道理在腾龙洞随处可见。
科学考察论证表明:强大的清江河水塑造了腾龙洞群,其形成大致分为三个地质变化塌陷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海拔1140~ll50米之间,然后继续塌陷至1100米,即现在旱洞入口的水平高度,那时,旱洞是清江伏流通道。
第二阶段,由于妖雾山的大型岩崩引起,致使清江伏流廊道朝北改向,清江河道由1100米下降至1060米,即今天清江河床的高度。
现腾龙洞内白玉石林的塌落石乳年龄经磁辐射测定表明:第一次大型岩崩发生在22万9千年前。
第二次大型岩崩发生在15万6千年前。
第三阶段塌陷发生在今伏流所处水面,河道标高140米。
伏流周围严重的溶蚀现象表明伏流河道的变更至今尚未停止。
落水洞位于腾龙洞左侧,洞口高20米,宽10米,飞瀑落差30米,最大流量676立方米/秒。
清江从齐岳山发源后,蜿蜒流过如花似玉的利中盆地,到这里又猛然地跌入地下,变成一条幽幽伏流。
银浪翻滚,声震九渊,落水洞恰似一条张开大口的巨龙,正在咀嚼吞噬着滔滔奔流的清江。
“银涛卷入冰壶浆,余沫飞溅游客裳”。
“一口有吸尽狂澜,雷转犹听鸣饥肠” 。
古人对落水洞的描述,绘色绘声,恰到好处。
伏流全长15.5公里,有“天窗”18个,地下大湖泊4座,地下大瀑布5段,奇险奇美,出口在团堡黑洞。
伏流景观除从落水洞口至鲢鱼洞口可乘船游览外,其他地段尚未开发。
钻过甑子孔,跨过挺胸石,到鸭子塘乘船泛舟,伴着咿呀的桨声,品赏洞中伏流的神奇,又别是一番情趣。
鸭子塘常有野鸭游放,是古人冒险垂钓的地方。
那高大的巨石,活像一尊无敌武士的劲腿。
窄门原来最宽不过80公分,经开凿后才成为今天的航道。
这里水深70余米,两壁像形石极多,有的像龙须,有的像人参,有的像神龟,有的像观音……腾龙洞里的景色确实令人世人叹为观止。
龙船水乡龙船水乡位于凉雾山散水清江北岸,东距利川市城12公里,它是一个由两个天坑、三条伏流、九个溶洞组成的大洞套小洞、洞洞水相连的溶洞群落。
由于全洞有四个洞口可供人们出入,所以古人叫它“四孔洞”;九个溶洞都以水相连,而且洞口又长满了水莲。
这些水莲叶大如碗,花黄似金,既是药材,又可度荒,十分可爱。
所以,1993年人们在这里开发旅游业后,便把四孔洞改名为“水莲洞”和龙船水乡。
龙船水乡溶洞深7000米,前邻清江、后靠青山。
洞内洞外共分清江漫游、干洞寻古和水洞探奇三大景区。
婀娜的山姿,滟潋的水色,神奇的洞景与土家族文化的完美融合,是龙船水乡的一大特色。
清江是一条清纯的江,是一条多情的江。
我们乘船到龙船水乡,离开凉雾集镇不过一公里,便进入了清江漫游景区。
江水悠悠,日夜奔流,然而日夜奔流的清江在这里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散水。
”散水是神奇的水,英雄的水。
在散水我们除可以从传说中知道一些神奇、英雄的故事外,站在游船上,还可以看到在清江南岸的田园中有一座苍凉的古墓。
原来高大蹲狮的经幢现在已经残破歪斜了;精雕细刻的墓碑也已在荒草、桔秆中失去了当年的辉煌。
它就是凤卫侯牟文绶墓。
转过猴嘴,一座青青的小山便妖娆地迎在人们面前。
山名“雀儿山”,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是鸟儿的乐园,花儿的宝地。
这座青青的小山上,常见的鸟类有锦鸡、画眉、白鹤、斑鸠等十多种;常见的山花有百合、杜鹃、刺梨、玉簪、野玫瑰、金银花等数十种。
雀儿山,春天花香十里;夏天苍翠欲滴;秋天叶红似火;冬天雪舞青松。
正如有首歌儿所唱的那样:“神仙来到这里,也会把那天上的美景遗忘。
”从凉务出发,经过散水雀儿山,龙船水乡溶洞也就到了。
溶洞现在的入口在伏流出口处,一个高大的洞口中隐含着两个较小的溶洞,左名龙宫,右名干洞。
龙宫外侧白崖上,天然石窟布满一壁,石窟中原有神佛造像百余尊,是古人祈求太平的地方。
可惜今已不存。
人们来到这里,凉风习习,水声隆隆,仰望着那些鬼斧神工的佛龛,内心里仍然会产生一种莫明的震颤。
伏流在洞心里欢快地奔流,把一个半明半暗的干洞隔在了龙宫老崖的右边。
干洞长3000米,并非全干,只不过在伏流的岸上有一条小路可供游人通行罢了。
小路沿着伏流蜿蜒向前,跨过四座小桥,很快便来到了天坑脚下。
天坑东面是一个长满各种树木、藤蔓、荆棘的陡坡,一座古老卡门正好修在陡坡颈上,长满青苔的石级直达天坑底部,那是古人进入四孔洞的重要门户。
天坑底部是伏流的露头,才出阴河的流水格外清澈,常有一些透明小鱼在清彻见底的流水中游戏,那便是人们常说的透明鱼了。
从阴河中出来的透明小鱼,在阳光照射的地方不要好久,便会脱去尾巴,长出四爪,变成一身红点的蟾蜍。
伏流两岸乱石峥嵘,乱石缝中长满何首乌、湿菖蒲、爬岩茶等珍贵药材。
爬岩茶的生命力实在令人赞叹;它几乎是完全附着在没有一点泥土的岩石上,把它那四季常青的绿叶布满老岩一壁。
它是绞杀其他树木的能手,岩上的树木只要一挨近它,便成了它的支架和营养来源。
除东面陡坡而外,天坑南、北、西三面悬崖高耸,溶洞排列,古迹集中,完全是一个洞中的山寨。
天坑南面,大学生龛、小学生龛和三元洞一字儿摆在干洞壁上,形成一个系列的洞中学府。
小学龛是蒙童启蒙的乐园;大学生龛是学生读书讲经的课堂;三元洞取“三元高中”之意,是秀才准备外出应试的书斋。
龛前那些整齐坚实的基石遗迹,说明了当年这三所学校的规模。
龛前是潺潺的流水,龛内是朗朗的书声,据说古人在洞中办学长达十年之久。
十年中历经战乱,古人避灾躲难也不忘读书,把学校办在地球深处,这种重视教育的苦心和匠心,实在叫人佩服!天坑西面,有两个一大一小的溶洞高高地挂在悬崖腰上,大洞名观音洞,小洞名石碑洞。
观音洞内供奉着一尊雪白的观音,登上陡窄的石梯120步,可以进入洞中瞻仰。
石碑洞在观音洞的右肩上,比观音洞更高。
古人进入石碑洞全凭抓住凿于岩上的小孔徒手攀援,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今人进入石碑洞,全靠一架贴于岩面的钢筋笼梯,人在梯上,虽然仍感惊奇,但危险早已不存在了。
小石碑嵌于石碑洞洞口右壁,碑文是研究水莲洞历史的重要根据。
碑文中所说“同治元年,贼匪入境”一句,实指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军。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1857年6月,翼王石达开因天王洪秀全猜忌,被迫从天京出走。
清同治元年正月(1 862年2月),石达开率部十万至来凤。
同年正月至八月,次年七月,石达开部曾先后深入利川县境,在城郊和清军展开过十分激烈的战斗。
慑于石达开军的强大威力,利川官绅惶惶不可终日,钻洞的钻洞,修寨的修寨,筑卡的筑卡,仅在今凉雾一地大型峒寨就达三处之多。
牟氏为凉雾望族,散水牟维江等为牟文绶后裔,其对农民起义军的恐惧更甚于他人。
因此,他们于清同治二年不惜人力物力,修峒砌卡,以清江为屏障,举族搬入四孔洞中,并在大学生龛、小学生龛内兴办学校,供奉孔子,观音洞内供奉观音,石碑洞内隐藏首领,把一个藏于青山丛中的洞穴变成了一个集军事、宗族、宗教、教育于一体的据点。
1993年人们在开发水莲洞时,曾在石碑洞等多处发现刀矛、钱币、陶片及人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年四孔洞内的有关情况。
天坑北面是犀牛洞和水洞,它们既是干洞景区的终点,也是水洞景区的起点。
水洞全长4000米,共有天柱峡、编钟峡、鳄鱼峡和九曲峡四个峡段。
利川是民歌的海洋。
散水一带,一种俗名《四六句穿歌尾子》的民歌特别奇特。
它是人们薅草时的一种歌唱,一领众和,互相穿插。
领唱用边音,音调高亢强劲;和唱用本音,浑厚粗犷。
领唱词俗名“梗子”多为七言六句(也有的只七言四句),合唱俗名“叶子”,多为五言四句(也有的只五言两句)。
内容多为谈情说爱,在内容上,领唱与和唱相通而又相互映衬、烘托,诙谐巧妙,生活气息浓郁。
《四六句穿歌尾子》是中国音乐古老的合声,它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
在川东鄂西一带广为流传,是川剧高腔的母体,堪称是中国民歌的一枝奇葩。
游龙船水乡,听土家民歌,堪称一绝。
玉龙洞利川岩溶地貌广泛,是一个溶洞的王国,奇洞异窟,星罗棋布;象形山石,栩栩如生。
也许你已经看过了腾龙洞的博大和雄美,也许你刚才品味过水莲洞的幽静和秀美,但是,你绝对不可不看玉龙洞的玲珑和精美。
利川归去不看洞,腾龙洞、水莲洞和玉龙洞是利川洞穴的代表,它们从不同的侧面,立体而全面地展示了溶洞所蕴藏的一切美妙,缺少一个都会给你留下遗憾。
过了团堡集镇,走过一段林木茂密的乡村公路,玉龙洞所在地马踏井村也就到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往往和人文景观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玉龙洞一带真是一个好地方,这里山奇、水奇、人奇、洞更奇!“野猪(坪)下来拱黄泥(坡),鹰嘴(岩)下河打白鸡(衙)。
夜壶伸进藿麻里(阳和),架起朴刀(嵌)割象鼻(嘴)。
李白老君对面坐,掀翻桌子为下棋。
冲天伸出五指山,龙出龙门不稀奇”。
这是一首有关当地地名、地形的顺口溜。
从这几句形象的语言里,我们对当地的奇特山形已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了。
其实,最奇的山还不仅是这些,面前这形如人头的小山名童子山,对面那座大山名观音山。
传说,这是一个虔诚的童子正在参拜观音,当年曾经有人想在童子头上修建一座道观,谁知道观刚才修起,竟引得山下的村落鸡不叫,狗不咬,人不宁。
于是,只得将刚修的道观又拆下来,建在童子山的脚下。
鸡不叫、狗不咬纯属虚妄,但是,这童子山的奇特却是真的。
不信,你爬上山顶看看,只要你在山上重重地走动,便能听到山里响起的一阵阵咚咚鼓声。
苏东坡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石钟山记》,我想,如果他依然健在,如果也来到利川,至暮夜,月明,独拄杖上山,也一定会见大石侧立如猛兽、奇鬼,闻山响噌宏如钟鼓。
也一定会文兴大发,写出一篇《石鼓山记》的。
其次来看奇水,离马踏井不远,便是三明三暗八百里清江的最后一个伏流出口黑洞,水清照十丈的清江江水,它的奇特是郦道元早已在《水经注》里写明了的,这里就不必说了。
不过,除开清江江水之奇外,这里还有两口井水之奇是不可不提的。
一口在田家洞,水特别甘甜,一村四邻的老人要去世时,什么也不希求,只求儿孙打壶田家洞的水来,让他最后喝上一口,让他带着家乡的甘甜、家乡的情意满足地离去。
另一口井在后山岩洞坪上,井在洞中,离洞口八十八步。
传说,女人挑水,井水会自然漫至洞口;男人挑水则非下八十八步不可。
男女有别,井水有情,所以,今人又叫它“多情井”。
玉龙洞人过去上坡下地,弄柴割草,春播秋收,冬闲夏忙时几乎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歌唱,个个都是歌手。
直至现在,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唱起五句子来,仍然眉开眼笑,不能自已。
玉龙洞人除爱唱歌以外,不少人还是捕捉山鸡野物的能手。
刘学高是一个壮年的汉子,他会安套,捕捉山鸡远近闻名。
这里的山鸡特多,什么娃娃鸡呀、角角鸡呀,外地人不仅没有见过,而且连名字也不曾听说过。
刘学高捕捉山鸡不用媒子①,他会学各种鸡叫鸟鸣,只要发现了目标,躲在林丛里用口一吹,他要想捕捉的猎物便会自投落网。
你说,这玉龙洞人奇不奇
玉龙洞位于千口坡的半山腰上,洞口高5.7米,宽12米,洞内一个主洞三个支洞,全长1630米。
1992年夏天天旱,当地农民李玉凤、江书华为了寻找水源,抗旱救灾,偶然发现此洞,因洞内有灵石如龙,洁白如玉,故取名“玉龙洞”。
洞口原来几乎没有,现在的洞口是后来才开挖出来的。
“闭目垂帘即蓬岛;潜心入定是瀛洲”。
玉龙洞本是一个原生洞,洞中景观有如仙山琼阁,完全是一个童话世界。
现在,就让我们忘掉尘世的烦恼,进洞去做一次神仙之游吧!一进洞门,一只巨大的天鹅便悠然地蹲在我们的面前,它披着金色的大氅,眼神迷离地望着我们,几分羞涩,几分得意,似乎在向我们昂首致意,又似乎害怕我们走近它的身边,啊!原来它正在履行一个母亲的神圣职责,正在孵化着它的后代。
天鹅的侧面是一丛巨大榕树的气根,真是一树成林!透过榕树的粗大根须,远处是一片玉树的森林,森林边的小路上,一群罗汉正在悠闲地漫步。
我们穿过榕树,再回头一看时,又不禁被这眼前的景象惊得呆了,这哪里是一丛榕树,原来是一群大象正在向森林慢慢走去。
我们刚才不是穿过榕树,而是从大象的脚下钻过来的。
出了第一支洞,眼前的景致越来越奇。
这里千年的铁树正在开花,万年的玉树已经结果,一树只结一个,最多也只结出两个。
那高大的老寿星多么慈祥,多么健康,据说这如珠如玉的仙果,是专为他栽培的,凡人不仅不能食用,而且连摸也不能去摸。
谁要产生妄想,守树的神仙是要动怒的。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听,高山流水的仙乐响起来了;看,霸王别姬的古戏正在上演。
好大一个舞台啊!玉皇大帝正在云端向这里眺望;诗仙李白正在庐山大瀑布前朗颂着他的新作。
他神态依然那么潇洒,举止依然那么飘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原来这高山流水,弦奏八音的琴台就在身边,让我们也来拨动琴弦演奏一曲人间的佳乐吧! 我们从玉龙的面前走过;我们从背一个、抱一个,后面还有十二个的超生游击队的侧面走过。
走过侧身门,过了情人谷,流不完的千年相思泪,挨不过的百步单身坡,这玉龙洞里的奇迹越来越叫人惊诧,越来越叫人难以琢磨!这千年错位的石柱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比萨斜塔是谁人仿造的呢?这巨大的树桩是谁人砍断的呢?这如椽的大笔是谁人留下的呢?这杂踏的仙人足迹,璀璨的金蛋、银窝又是谁人留下的呢?看吧,雪白的海豹已经爬上了九层高塔,飞天的蜈蚣正在千窗二十四层的摩天大厦上起舞;听吧,咚咚的神鼓敲响了,叮叮的神磬奏鸣了,万寿宫的顶板上千盏万盏神灯闪闪烁烁,一片神秘,那是群仙正在给天帝祝寿!八仙来了,冰川四女来了,那根透明晶亮的龙头拐杖,就是他们进献的礼品。
万寿泉甘甜清冽,西施池明澈如镜。
喝一捧万寿泉的水吧,即将离去的时候,用西施池的水洗一洗吧,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据说它能使人返老还童
利川腾龙洞几月去最好
建议根据你时间和旅游时的天气来决定,是先去大峡谷还是腾龙洞,都一样。
恩施到利川十几元,火车汽车都行;到利川了有腾龙洞专线,两元钱。
也可以坐个摩的;提醒的是这些天那边很冷,注意多些。
神农架和湖北恩施
经中外地质专家考察认为:黄龙洞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包含了溶洞学的所有内容。
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中著名的溶洞景点,因享有世界溶洞奇观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中国最美旅游溶洞等顶级荣誉而名震全球。
现已探明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洞体共分四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
描写“溶洞”的诗句有哪些
利川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小城,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纯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利川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如世界最大溶洞——腾龙洞,有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被称为活化石的‘天下第一杉’,有重点保护的古建筑群落‘大水井’,有龙船调的诞生地——龙船乡等,无不蕴含了利川的人文地理,为利川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
利川方言十分有趣,例如上街叫“赶长”,好嘛叫“要得”,女孩叫“妹崽”,男孩叫“娃儿”,红薯就叫“番勺”等。
利川人民历来十分淳朴、好客。
倘若你走到一户农家去,他们定会好好款待你。
利口农民素来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为主要收益。
在农闲时,也会出外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他们懂得合作,同时也懂得竞争,他们常常在合作中竞争,也在竞争中合作。
我爱我的家乡——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