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心理学家关于抑郁的名言名句

一些世界级心理学家的名人名言名句

1.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 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法国教育家卢骏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

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3.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4. 一切都不会发生,除非你先有梦想。

卡尔--散勃格5. 赞扬,肯定和亲切的态度, 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 批评,指责和冷漠的态度, 降低孩子的自我感知.6. 人生最先应当接受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7.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才能发现“ 棒”的孩子, 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

8. 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

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 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

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 给予他们赞美, 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9.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这种方式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 当众表扬, 背后批评.10. 父母不爱, 不表现爱, 或不表现足够的爱, 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和缺陷。

11. 人的心理障碍给一个人一生的困难, 远远大于一般的身体缺陷带给人的困难。

12. 如果有健康的心态, 一个坐轮椅的人能生活得快乐幸福; 可一个四肢健全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伤的人, 却只能痛苦地苟延残喘.13. 经过调查: 父母100 次管教中, 孩子获益的不到5 次 。

14. 孩子需要做人的尊严,。

孩子是情感上最脆弱, 最经不起打击的人.。

孩子比大人能忍, 并不是他们不气愤, 而是他们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15.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大人的话能造就人, 也能毁掉人.。

如果父母管教的目的是造就人, 那么就不要打骂孩子.16. 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

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 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17. 爱是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

健康,完美和人道的爱,不能因为孩子有出息,给自己增光而爱。

18. 西方人爱子哲学: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我的孩子给我力量,使我渡过难关。

有了孩子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爱,孩子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19.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爱自己的旅程。

只有先学会了爱自己,才能把爱延伸给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位。

20. 把好的感觉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方法是在不强迫的情况下,改变人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请心理学家帮帮我。

我快得抑郁症了,我大学都不想上了。

我觉得活得没意思。

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有感觉,彼此心仪对方才叫谈恋爱

而你这种呢,是因为寂寞而想去谈恋爱。

甚至饥不择食,没看到对方长什么样,就打电话去问别的女生愿意和你交往吗

如果真的有,你认为这是爱情吗

把你的动机先搞清楚了,缘分自然慢慢会到来

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谁?

美国 华生.约翰·布鲁德斯 斯金纳.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 奥地利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中国 潘菽 陈鹤琴 朱智贤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

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 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

《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 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

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

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

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 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 关系。

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 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 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

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辽 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

另 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 1997)可作参考。

相对于引入荣格本人著作的薄弱,介绍荣格思想及荣格分析学派的著作引入则极为可观。

成系统的如东方出版社 1998年推出的“曼荼罗丛书”,包括《大母神》等八本。

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点金石丛书”,包括《荣格之道》等四本译著。

阐述荣格思想的书籍 较近的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荣格神秘心理学系列”。

目前已出四本,其中施春华先生《神秘的原型》一书非常出色,书中对荣格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原型概念 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

另外,这类书还包括《人格阴影——起破坏作用的生命力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荣格心理学与佛教》(东方出版社, 2004)、《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商务印书馆,1996)。

后荣格“原型心理学”开创者詹姆斯·希尔曼所著的《破译心灵》(海南出版社, 2001),阐述了他有趣的“橡实理论”,并探讨了“命运召唤”这一令人激动的主题,很有启发意义。

而《荣格崇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一书作者 理查德·诺尔站在荣格的批判面,试图展示“历史上真正的荣格”,其新颖的观点曾在荣格研究中引起强烈震撼。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

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在上个世纪就几乎出全了。

如《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 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

近几 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

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2004)。

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们的内心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

《与命运的交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 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

《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 可多得之作。

自荣格、弗洛姆等后,精神分析又有许多新的发展。

《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是诺曼·N·霍兰德 的论文集,充分体现了精神分析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魅力。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理论与自体心理学》(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从总体上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现代精神分析的进展和脉络。

行为主义 华生创 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

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不过,行为主义的 著作在国内出版不多,而让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就更少。

《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

《超越自由与尊严》(贵 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

书中从行为主义原理出发,提出关于社会设计的许多设想,认为社会里公民们的行为最好按各种有 计划的奖励(强化)体系进行塑造与控制。

此书受到猛烈的批评,也受到一些赞扬。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 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人本主义 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可惜此书似无新版。

《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 伊德主义》(华文出版社,2002)与《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则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了比 较全面的介绍。

有关马斯洛的传记有《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华夏出版社,2003;改革出版社,1998)。

《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

《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书不 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

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王苏、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对西方心理学的各种流派的发展,国内出版了一些综述著作。

如高觉敷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叶浩生主编的《西方心理 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郭本禹主编的《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 出版社,2003)。

此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间推出“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分15册,对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中 15位代表了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各个流派和不同发展方向大师人物做了评价,从中亦可一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健康、心理自助 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类书籍已比较可观。

这方面的案例类图书以《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为首荐,此书收入了西方 心理学大师的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案例,值得认真研读。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等书内容也都很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作者系德国著名心理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与地狱》等四本, 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治疗法。

心理咨询类科普读物则以《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为首选,该书记述了作者在哈佛 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生动的文笔对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现代社会生活节 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的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心理自助读物的巨大需求。

这方面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我这里 仅列出部分书目:《减压》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你被压力压扁了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联书店,2003,包括《不要恐惧抑郁症》等4本),等等。

总的来说,这方面图书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内容、主旨、特点 也各有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介绍。

还有大量的成功学、励志类的图书也包含不少心理学的内容,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单独列为一个图书门类,本 文也就付之阙如。

此外,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图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共6册)。

其它 爱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字眼,与它有关的心理学书籍颇受市场青睐。

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

另一本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罗洛·梅的名著 《爱和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更为大众化的读物有:《爱是一种选择》(团结出版社,2000)、《是真爱还是迷恋》(海南出版社, 2000)、《爱情方程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爱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 2003)等。

释梦类书籍也是受欢迎的一类。

这方面的入门书推荐《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此书虽薄,但对了解如何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却有清晰的介绍。

王溢嘉所著的《夜间风景梦》(远方出版社,1998)一书有对各种释梦理论的总结,很值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毕淑敏最近出版了《心灵7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作者在书中发挥了她从医、写作、读心理学博士班、创办心理咨询所等多重知识经验,用散文的笔法给读者开出一道心灵保健处方。

读者可以通过完成书中的游戏进行自我心理分析。

希望能帮到你

7

心理健康 名言 涵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含义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

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

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 1、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

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内容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

用IQ值来表示。

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

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

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

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

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

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

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

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

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觉得不错的话加点悬赏分哦 嘻嘻嘻 谢谢

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聪明人患有抑郁症

读《当我遇到一个人》有感这几个月来,我发现儿子自信了,我说什么他都能听进去,不会与我对着干,感觉他越来越好带了,而且比以前开心活泼了很多。

我发现他的这些变化都是从我看了李雪写的那本《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开始的。

前段时间,我和儿子的关系充满了纠结拧巴,我想给他爱和自由,却又被恐惧焦虑抓住,心里想好好爱他,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威胁与诅咒。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自己的状态没有整理好,没有安全感,我自己内心不安宁,有可能还有一点抑郁,不能抱持儿子的任何情绪,看不到也感受不了儿子真实的感觉。

当他说要买玩具的时候,我便批评教育他说家里不是已经有一大堆玩具了吗

还买那么多回去干嘛呀

并且指责他总是把玩具买来之后就堆在家里,不玩了,浪费我的钱。

每次一听我这样说,儿子马上变得垂头丧气。

有时遇到他特别喜欢的玩具,他便会站在那个玩具旁边,默默的流眼泪,不愿意离开。

面对儿子的眼泪,有时我会非常愤怒,有时也会觉得很难为情,为了摆脱这一窘境,我会拿出杀手锏,对他说:“你再这样,我就把你送到你爸爸那边去。

”一听我这样说,儿子便会马上哀求说:“妈妈,不要

”想当初刚来深圳的时候,我刚刚找到一份工作,压力很大,有时我会把这种焦虑无助的情绪发泄到儿子身上,特别是当他学他爸爸那样撅着嘴的时候,我更是怒不可遏,我会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看,满眼都是怒火。

儿子那段时间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心疼他。

儿子经常让我给他买玩具,以前我老是把握不住这个度,总是左右摇摆,有时候觉得应该满足他,让他开心快乐一点;有时候又觉得,这样惯着他,会不会让他以后不知道节制啊

刚好李雪的这本书里面谈到这个问题,她的观点是要诚实回应孩子的需求,对于是不是要百分百满足孩子的欲望,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那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

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花钱。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

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满足,也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配不上,将来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丰富的物质生活。

看了李雪的这本书我才知道,及时满足孩子欲望的重要性。

儿子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向我要钱,看到我去超市买东西,见我拿钱出来他就要,看到售货员找我钱他也要,以前我会拒绝,现在我会给他,他要多少就给多少,然后呢他就存在一个收银柜的玩具里。

有时我去超市买东西,儿子他会主动的说:“妈妈,用我的钱嘛

”从他的收银柜里拿一些钱给我,我向他道谢时他一脸的自豪;有时他也会舍不得,说:“妈妈,我没多少钱了,你还是用你自己的钱买吧

”现在儿子对于玩具他不会那么强烈地争着吵着要买了,一般他说要买的玩具我也会买给他。

李雪在书中说,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著于奢靡。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与他分享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珍惜,别浪费”,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富足美好的生活;请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养家多么不容易”,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

为了孩子将来物质和精神的丰盛,请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中秋节那天,我问儿子想吃什么,他想了想说,想吃方便面。

于是我带他去超市买了一包红烧牛肉面,中秋节那天我们俩就一起吃方便面。

我发现偶尔吃一下方便面,其实味道也还不错。

现在我遇到一个新问题就是他每天跟我一样睡得很晚,这个问题想要解决,我知道关键在于我自己,我要改变自己熬夜的这个坏习惯,如果我能做到早睡早起的话,他才会改变。

《当我遇到一个人》这本书的作者李雪,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她自己虽然没有生孩子,可是却一语就抓住了母婴关系的本质。

童年的亲子关系模式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她的这本书,与传统的育儿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她的这本书是道,其他的育儿书是术,她的这本书真的值得父母一读再读。

想说的话很多,希望心理学家进来帮我解惑

多跟朋友交流,谈谈心,再就是多参加户外的一些活动,也可以参加一些培训都是可以的。

如果还是不行建议去找心理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心理学家关于抑郁的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