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里的‘观音阁’的建筑特点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五间(20.23m),进深四间八椽(14.26m)。
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设三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为九脊殿式样(清称歇山顶)[2] 。
这座建筑 的特色是中空,四周设两层围廊,空间构思独特。
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
平面为宋《营造法式》中,称为“殿堂”结构中的“金厢斗底槽”式样,并在二层形成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16m的辽塑11面观音像。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
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
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
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它经受了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斗拱的种类有24种。
上檐柱头辅作(斗拱)双抄双下昂,昂尾压在草栿之下。
补间辅作只一朵,下面承以斗子蜀柱或驼峰。
梁架分明栿及草栿两部分,仍用叉手与托脚。
大部天花用平闇,仅当心间中央用八角形藻井。
观音阁及山门最大之特征,而在形制上最重要之点,则为其与敦煌壁画中所见唐代建筑之相似也。
壁画所见殿阁,或单层或重层,檐出如翼,斗拱雄大。
而阁及门所呈现象,与清式建筑固迥然不同,与宋式亦大异,而与唐式则极相似。
熟悉敦煌壁画中净土图(第二十三图)者 ,若骤见此阁,必疑身之已入西方极乐世界矣。
其外观之所以如是者,非故仿唐形,乃结构制度,仍属唐式之自然结果。
而其结构上最重要部分,则木质之构架—建筑之骨干—是也。
其构架约略可分为三大部分:柱,斗拱,及梁枋。
观音阁之柱,权衡颇肥短,较清式所呈现象为稳固。
山门柱径亦如阁,然较阁柱犹短。
至于阁之上中二层,柱虽更短,而径不改,故知其长与径,不相牵制,不若清式之有一定比例。
此外柱头削作圆形(第二十六图),柱身微侧向内,皆为可注意之特征。
斗拱者,中国建筑所特有之结构构制度也。
其功用在梁枋等与柱间之过渡及联络,盖以结构部分而富有装饰性者。
其在中国建筑上所占之地位,犹order之于希腊罗马建筑; 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制度之变化,亦未尝不可,犹order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唐宋建筑之斗以结构为主要功用,雄大坚实,庄严不苟。
明清以后,斗拱渐失其原来功用 ,日趋弱小纤巧,每每数十攒排列檐下,几成纯粹装饰品,其退化程度,已陷阱底,不复能下矣。
观音阁山门之斗拱,高约柱高一半以上,全高三分之一,较之清式斗拱—合柱高四分或五分之一,全高六分之一者,其轻重自可不言而喻。
而其结构,与清式宋式皆不同;而种别之多,尤为后世所不见。
盖古之用斗拱,辄视其机能而异其形制,其结构实为一种有机的,有理的结合。
如观音阁斗拱,或承檐,或承平坐,或承梁枋,或在柱头,或转角,或补间,内外上下,各各不同(注二),条理井然。
各攒斗拱,皆可作建筑逻辑之典型。
都凡二十四种,聚于一阁,诚可谓集斗拱之大成者矣!观音阁及山门上梁枋之用法,尚为后世所常见,皆为普通之梁,无复杂之力学作用。
其与后世制度最大之区别,乃其横断面之比例。
梁之载重力,在其高度,而其宽度之影响较小;今科学造梁之制,大略以高二宽一为适宜之比例。
按清制高宽为十与八或十二与十之比,其横断面几成正方形。
宋《营造法式》所规定,则为三与二之比,较清式合理。
而观音阁及山门 (辽式)则皆为二与一之比,与近代方法符合。
岂吾侪之科学知识,日见退步耶!其在结构方面最大之发现则木才之标准化是也。
清式建筑,皆以“斗口”(注三)为单位,凡梁柱之高宽,面阔进梁之修广,皆受斗口之牵制。
制至繁杂,计算至难;其“规矩”对各部 分之布置、分配,拘束尤甚,致使作者无由发挥其创造能力。
古制则不然,以观音阁之大, 其用材之制,梁枋不下千百,而大小只六种。
此种极端之标准化,于材料之估价及施工之程序上,皆使工作简单。
结构上重要之特征也。
观音阁天花,亦与清代制度大异。
其井口甚小,分布甚密,为后世所不见。
而与日本镰仓时代遗物颇相类似,可相较鉴也。
阁与山门之瓦,已非原物。
然山门脊饰,与今日所习见之正吻不同。
其在唐代,为鳍形之尾 ,自宋而后,则为吻,二者之蜕变程序,尚无可考。
山门鸱尾,其下段已成今所习见之物, 而上段则尚为唐代之尾,虽未可必其为辽原物,亦必为明以前按原物仿造,亦可见过渡形制 之一般。
砖墙下部之裙肩,颇为低矮,只及清式之半,其所呈现象,至为奇特。
山西北部辽物亦多如是,盖亦其特征之一也。
观音阁中之十一面观音像,亦统和重朔,尚具唐风,其两傍侍立菩萨,与盛唐造像尤相似, 亦雕塑史中之重要遗例也。
此二者俱属事实 ,亦只为寺创建之时,或其历史中之一段。
至于今日尚存之观音阁及山门,则绝非唐构也。
蓟人又谓: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
“独乐”之名,亦禄山所命,盖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云。
蓟城西北,有独乐水,为境内名川之一,不知寺以水名,抑水以寺名, 抑二者皆为禄山命名也。
寺之创立,至迟亦在唐初。
中国古建筑形成朝代
汉朝吧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基本类型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宅居厅室,陵寝及园林建筑等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
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
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
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
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
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
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
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
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
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
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
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
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
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
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
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
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
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
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
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
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
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
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
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
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
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
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
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
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
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
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
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
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
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
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
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关于淇河的古诗(不少20首)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这些诗句,生动地描写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淇上田园即事》一诗。
诗句表明那时的淇河山清水秀,松竹连绵。
飞檐翘角的民居和茅草盖顶的村落,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淇河清泉水面,与山坡田禾、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这给盛行隐逸之风的盛唐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提供了绝佳的隐逸旅游胜地。
其中的《氓》是我国第一首叙事诗,诗中写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这里的“淇”,说的就是淇河。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诗圣杜甫也在《洗兵马》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
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无限欣喜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中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急求徽州古建筑的序厅的特点!!!
厅堂板壁上挂一幅中堂(山水画或者福禄寿禧之类的)、一对对联,下面是一条长桌,长桌前面是八仙桌及一对椅子,椅背上有木雕(图案可能是花鸟虫鱼寿桃之类),板壁背后是上楼的楼梯,板壁两边是两个厢房,板壁对面是墙壁,墙上写一个大的福字、寿字之类的。
墙壁前面地上有一个水槽,水槽正上方的屋顶是开的,雨水可以直接落到水槽内,四水归堂,财源广进。
淇河古诗
武夷山武夷山游览胜地,一般是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公里的小武夷山,它方圆百余里,自成一处胜地,向称福建第一名山。
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胜。
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两岸的36作山峰。
碧山丹水,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
游武夷山即可乘竹筏沿九曲溪观光,又可徒步登山探胜,二者也可在溪流中相互结合。
在登山探胜中也可去天心岩一带探奇。
放筏九曲,是游武夷山最独特之处,它起于星村,止于崇阳溪入口处的武夷宫,全长7。
5公里。
▲一曲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畅达豁然,附近有大王山、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
大王峰雄据溪北,雄伟壮观,为武夷36峰之首。
山峰顶大腰小,四周悬崖如削,唯有从峰南的一条裂缝中攀援木梯才能到达。
登顶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俨然“王者之尊”,难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负武夷游”。
▲二曲是一段幽深险峭的峡谷,武夷36峰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侧,与大王峰隔溪相对。
玉女峰南边有武夷胜景“一线天”,他在灵岩伏义洞深处。
▲三曲南岸的小藏峰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
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
架于千仞绝壁上,至今仍未知是如何架上的。
▲四曲胜景是隔溪对峙的两座巍巍巨岩,东为大藏峰,西为西钓台。
巨岩、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绝。
西钓台临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边垂钓。
▲五曲是九曲中最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林木郁葱的平林洲,洲上有隐屏峰、接笋峰、玉华峰等名峰。
隐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阳书院,是南宋朱熹讲学之处。
玉华峰和隐屏峰对峙而立,风姿独秀。
在隐屏峰之西有断续三截的接笋峰,峰下有“铁象石”,这里是进入茶洞、攀登接笋峰的门户,在峰顶可看到日天游峰瀑布。
在五曲和六曲间有“云窝”,每当黄昏,云雾漂泊。
▲六曲是九曲中最短的一段,但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即在此。
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游,故名。
在峰顶,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也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地方。
六曲北岸苍屏峰下有水流迅急的“松鼠涧”。
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桃源洞。
▲七曲其北岸有武夷山风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八曲水天空阔,碧水中怪石林立,有上水狮石、下水龟石等石景。
▲九曲尽头是星村,放眼平望,豁然开朗。
游武夷山除去九曲溪之外,还可去山北的天心岩景区一游。
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山北的著名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鹰嘴岩等都在其周围。
天心岩景区景色绚丽,其中尤以流香涧为最佳。
涧间丹崖壁立,青藤垂幔,花木幽香。
水帘洞位于天心岩北边。
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处岩洞,洞内宽敞明亮,可容千人,有“山中最胜”之称。
天心岩是武夷山茶主产区,驰名中外的“大红袍”就产于此,有武夷山无不到此一游。
鼓浪屿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 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湄洲岛湄洲岛位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现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
这是一个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
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
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可建海滨浴场;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是理想的度假胜地。
岛域盛产石斑鱼,乃鱼中之珍品,远销港澳。
湄洲湾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
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
岛上妈祖闻名海内外。
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
她自幼出聪明,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
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二十八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
为了纪念她,当年人们就在湄洲峰“**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
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
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
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
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奏称:“神显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特御祭,扩建庙宇。
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奏称:“海上获神助”,又奉旨大加扩建。
目前,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新画栋,金碧辉煌,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地。
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遍布我国台港澳地区及**各海口码头、内河岸埠,还分布到东南亚和日本、朝鲜、印度、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世界17个国家,必乎是有华人处就有妈祖信仰。
在台湾就有大大小小的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
还有以之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
还有以之为地名的,如天津的天妃闸、福建的马(妈)祖岛、台湾澎湖马公(妈宫)、澳门原名妈阁等。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庙宇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湄洲祖庙庙后岩石上,有“**古迹”、“观澜”等石刻。
站在石上,顾盼茫茫大海,白鸥掠波,舟揖穿梭;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相接。
庙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辉绿岩,受风涛冲蚀,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声,由远而近,初似管弦细响,继如钟鼓齐鸣,再若龙吟虎啸,终则象巨雷震天,骤雨泻地。
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因而驰名。
湄洲岛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后,香港力宝集团负责用20年时间投资19亿美元对该岛进行成片开发,力争把该岛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一流的朝圣度假圣地。
2007年4月,湄洲岛国际大酒店,于第八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开工建设,其为省级重点在建项目,总投资额为8000多万元。
预计将在200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该酒店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湄洲岛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为游客特别是台湾妈祖信众谒祖进香提供优美、温馨的居住环境。
2008年以来,湄洲岛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海景人酒店已完成9幢别墅楼建设并解决容积率问题,完成主楼方案报批;宫下(文甲)陆岛交通码头已完成文甲码头施工,以及宫下码头的基床抛石和沉箱、护底垫、联系梁的预制,建成后可靠泊3000吨级客轮,满足对台直航的需要;恒温海水游泳涫已完成主体钢结构安装,正在进行屋顶网架安装;跨海通道即将完成国家交通部立项;湄洲岛国际生态论坛会址已划定项日蓝线图,签订投资额为3亿多元的办议;湄洲岛国际海岛生态植物示范园已实施首期绿化1一程约100亩,完成投资380万元;红树林重建工程将利用国债资金扩建400亩,已于08年完成种植任务:同时识极开展创建国家AAAA**旅游区工作,重点实施北部区耶境综合整冶、旅游厕所改造、公共标识系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度假区形象和竞争力,努力在海西先行中显示作为。
清源山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
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
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
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
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
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
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
法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
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冠豸山 连城冠豸山<豸,在此读zhài>,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
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 1公里。
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万圆123平方公里。
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
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
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
目前可游览的景观有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三十九处,另有规模壮观的亭、阁、寺庙、书院、山房等十余处。
冠豸山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
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
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
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
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
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存于东山草堂内;还有乾隆年间的名士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
近年来,冠豸山风景区的建设有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余万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场所,凿通了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每年可接待游客近十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正面登山的话,登上百余米缓坡后,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干虬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
其实冠豸山在古代苍松遍布,但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及“文革”时期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几乎成为秃山,仅剩这颗老松因为长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幸存。
它虬劲的枝干和挺拔的姿态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在迎客松南面数米有一座六柱凉亭,游人可在那里静赏迎客松的风姿。
青云山国家级AAAAA重点景区 位于距福建省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
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
山高林茂,云雾飘渺,岩奇洞怪泉碧。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桫椤和羚羊、猕猴等。
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天石廊、火烟瀑布、十八重溪石林、藤山草场、天池和状元洞、红军洞等。
还有著名的温泉之乡等。
目前开发了众多新的旅游项目,如蹦极、攀岩、漂流等。
云天石廊在青云峰近山顶处,又称“登天廊”,因软硬岩层受风化的差异,形成一层层长条形通道。
石廊共4层,累计长度约300多米,人行其中,惊而不险。
藤山周围几个山头,坡度平坦,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号称“万亩草场”,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胜地。
藤山顶部有一口古火山爆发形成的天池,呈弯椭圆形,周长约400米,面积12亩左右,丰水时平均水深1.5米。
池内碧波荡漾,池旁绿草如茵,周围还有不少火山喷出物如火山弹等。
在乌后村附近的乌后天池面积约6亩,也是古火山口积水成池。
火烟瀑布即青龙瀑布,落差80多米,水流跌落的悬崖岩壁经淘蚀呈半圆凹槽,上小下大,如倒漏斗形。
瀑布分三迭,上部水流顺峭壁滑落;中间部分越过悬崖飞泻而下,形成水帘,水珠四散,水雾弥漫;下部有一岩坎,瀑流打在上面,再沿崖壁分流滑落,最后汇入底部的青龙潭。
此外,还有凤尾瀑布、珠帘瀑布、石龙瀑布和新月瀑布等,其中的石龙瀑布,水流从半山坡近乎直立的崖壁上跌落,总落差达150米左右。
除青龙潭外,景区内还有龙潭、鲤鱼潭、长生潭和济生潭等。
红军洞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岩洞,是当年闽中游击队活动场所之一。
洞呈半圆形,高约25米,宽24.5米,洞口有碎石砌成的围墙。
洞深约30米,洞内由碎石砌成4层平台。
青云山--石廊峡谷景区:主要景观有凌空绝壁、风化石廊,号称“云天石廊”。
远可观,近可行,长廊1000多米。
还有飞瀑三潭、妙笔生花、镇山大钟、天门洞、灵芝岩、状元靴、金鸡相斗、音乐广场、仙君殿等景观,主峰雄伟壮阔,有雾都云海之称。
青云山--白马峡谷景区: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
瀑布水大雾浓。
如龙龟潭瀑布、王子瀑布、下洋瀑布等。
而白马瀑布高130多米,水量是青龙瀑布的10倍,白马湖面积达2000平方米,澄明如镜、清澈见底;乌龙峡、无名峡、双溪峡、王子峡、回音峡、白马峡、天门峡、平谷峡等八大峡谷各具特色;石林岩像逼真,如梦笔生花、大刀峰、鲤鱼岩、王子峰、八戒岩、白马峰、巨螺石、五马峰、龟岩、龙龟山、石臂、仙桃石、王子浴等维妙维肖。
猴子成群结对,刺桫椤连点成片,是其又一特色。
青云山--九天峡谷景区:水帘九叠,落差588米,壮观无比。
景观独具特色,如相思岩、绵羊峰、神女峰、观音石、金猴抱桃、长城岩、三重门、悬棺、御印、御床、御帽、狮王峰、松鼠石、猿石、兔岩、维妙维肖,彩虹瀑、水帘宫、洞中潭极具特色。
青云山--桫椤峡谷景区:又名万藤谷,谷口悬崖突出,古松横生,一条溪流贯穿而出,水打怪石,千年成潭。
狮王峰、虎王山、大象山、二片瓦、地王洞、情侣洞、飞龙树、鲤鱼上天、蛇松、神鹰、仙渠、观音瀑布、天台瀑布、天坛瀑布构成景点特色。
青云山-高盖山-名山室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的“名山室”,是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主殿名山室,悬崖覆盖,可容纳数百人,有东西两室,善男信女分东西入梦叩神。
灵龟洞,有一长10米,高2米摩崖石窟图,是我国仅存“白莲菜”造像遗迹。
“白莲菜”南宋盛行江南,“连社七祖”为宗门之祖,教义大多不抵荤酒,不杀物命,近于为善。
有说是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经过。
包括游观农务、牧女献糜、世尊诞生、太子纳妃、六年苦行、世尊成道、禅河大悟、习炼降魔、二商粥食、希会宝地、佛现金刚等组画。
其中七佛图更是雕得栩栩如生。
一幅生动的佛教史卷。
祖师洞建有宋代飞檐翘角古建筑,明末贤人余潜士在傍书斋撰对联“草草花花世界,山山水水人情”耐人寻味。
西侧凤立峰下玄帝殿、观音阁依洞而建。
尤其观音阁上供奉的石象男士观音极为珍贵。
有诗句曰“登高观世成真梦,山静闻声悟妙心”以及“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等反映湿婆神崇拜的摩崖石刻等。
白水洋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
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
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
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
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
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
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
交通:到达福建的省会福州,到福州车站有很多从福州到屏南的长途汽车.行程:五个半小时.自己驾车四小时.2007年新增交通:宁德到屏南的二级公路开通,坐飞机到长乐机场也有很多直接送宁德的班车,再从宁德到屏南很快的.关于屏南的宾馆:屏南的宾馆在这两年一下子多了起来但多是民宅改造的也有不是的,比如比较有名比较好的就是八一宾馆和天外天了,比较新服务设施比较正规比较全.洞宫山风景区洞宫山位于东经119`08“北纬27`07”,政和,周宁,屏南,建瓯四县交界处,海拔高度在770-1598米之间,最高峰香炉峰,年平均气温为14`C 洞宫山区物产丰富,盛产茶叶,香菇,魔芋,马铃薯,生姜,锥栗,天井洋的大雪梨曾进京参展,载誉而归。
洞宫山的紫荆树不但因其娇羞怕痒招人喜爱,更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达四个月而受世人青睐,近年来随着科技工作的进展,尤其香菇周年栽培,已引进台资开发,成为闽北食品保鲜出口基地。
洞宫山风光绮丽,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且与周宁九龙际瀑布及屏南鸳鸯溪毗连,素有20山洞,26深潭,49个景点之称,是个未经雕琢,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景区。
主要景点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观音望南海,九层瀑布,苍龙饮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桥,人工湖等。
洞宫山下的大溪村近年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的东方缘龙及难源组鱼化石,是研究福建地质的宝贵财富;坂头村的《六音字典》。
杨源村的“四平戏”又是考证福建古文化的重要证据。
历代的名人墨客如朱熹,李纲,赵迪等都曾在洞宫山留下足迹和墨宝,从而为洞宫山增添了异彩。
革命战争时期,洞宫山一带又是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斗的地方,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因此又是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
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景色独特,蔚为奇观。
主峰海拔917.3米。
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观”著称于世。
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雁荡、武夷地处通衢,声名远扬,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鲜。
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
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实在颇有见地。
整个风景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分为太姥山岳、九鲤溪瀑、晴川海滨、桑园翠湖、福瑶列岛五大景区;还有冷城古堡、瑞云寺两处独立景点。
拥有山峻。
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
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
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
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
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
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几十处。
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
有“万古雄镇”之称。
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