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石头的句子
石头已经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信你看山野,那里到处都是石头边上、海滩上也能见到各种各圆的或有棱角的小石头,就连我们的城市里也拥有大量的石头:石头铺成的路面,石头砌就的建筑和台阶,石头装饰的墙面和雕塑。
希望能帮你
描写石头的好句
【第1句】我普通通虽然长相不算帅气,但不出丑陋,用自己的平凡和朴实印证着真实。
我用一份黄土地的憨厚包裹着内心七彩的绚烂。
其实我就是一块石头,我用自己朴实的方式展现着我的精彩。
我曾经锋利的能割伤流水,可是几经岁月的磨砺,我渐无棱角。
我想有一个角落,静静的依靠着任时光匆匆溜走。
我想有一个像我一样的影子陪我左右。
我想站在高高的山巅,俯瞰世间的悲欢离合,看人间花开花谢。
我想沉入浩瀚的海洋,给鱼儿伴舞,给珊瑚依托。
我想深深的埋在泥土,感觉母亲的怀抱,感觉家的欢乐。
【第2句】北方的乡间,石头随处可见。
大的石头,往往突兀在村口,深情守望离乡的游子;那些不大不小的石头,被农夫粗糙的大手砌入院墙,支撑风雨四起的岁月;而更多的石头,点缀在村庄四周,布施着或坚硬或柔和的光芒。
泛滥的季节河,流水做了匆忙的过客,而石头,布满了时间和空间。
石头可以小成沙粒,钻入我们的鞋子,打磨我们的脚掌;也可大成山体,塞满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内心涌动伟岸。
更大的石头,在天空飞翔,和我们相距千万亿个光年,那是我们始终仰望着的,永不熟悉和抵达的星群。
【第3句】世间的万物,自古至今,几乎被中外文人逐个赞美,而赞美石头的篇幅所见不多。
偶睹一五律曰:“胸广足填海,艺高曾补天。
浑泥掩铮骨,不露是真贤。
”自觉是赞美和形容石头的警语绝句。
石头,坚硬、执着,几千年来,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霜打,不论是沉没在戈壁荒漠,还是做建筑的根基;不论是当铺路石,还是被人们称作“玉”而价值连城,本色如故。
不论“人为”的地位高低,为社会做的贡献大小,从不炫耀,默默地按照人们的意愿发“光”发“热”;即便成为“玉”,也在体现着“人生”的价值。
【第4句】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一看很特别的石头。
它的身体像一个蘑菇的小伞形状,大小和我的手掌差不多,颜色就像一杯好喝的咖啡。
这块石头的图案最奇特,就像一只小鹿正在上山,背面的图案像一粒小种子正在泥土里沉睡。
它的身体摸起来又光又滑。
它难道是从天上落下的小陨石
【第5句】我家有一块小石头,那是我2022年夏天,我在一座山上的水里捡的,我已经忘了那座山叫什么名字了,它只给我留下了这一块“小丑石”作为纪念品。
它是黑、白、绿交错在一起。
从整体来看,它像一个小飞碟。
它有一面特别像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追赶着猎物,有的面像阶梯,有的面像被白云覆盖的大山,还有的像人在游泳。
有的形状像刀锋,有的像打破的玻璃一样。
【第6句】星期天,我拣了许多石头,因为呀,那小石头非常美。
把石头放在自来水下一冲,更是美上加美了
你想知道那些石头是怎样的吗
如果想知道,就继续往下看吧
有的石头是正方形的,扁扁的,越到尾部越厚。
扁的地方是黑色的,然后越来越浅,到厚的那一头就变成棕色的了。
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个手提包,所以我叫它“手提包”。
有的是圆柱形的,又细又长,每过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天凹下去的线。
它是深绿色的,非常光滑,和竹子简直长得一模一样,所以我叫它“翠竹石”。
【第7句】有的石头是梯形的,也是头薄尾厚,上面有许多条纹,有深红的、深棕色的、深绿色的……最美的要数那块“万图石”了。
它是椭圆形的,正面有黄色的仙女图案,侧面有鱼的图案,背面有和尚的图案,把它倒过来还有观音,所以我叫它“万图石”。
【第8句】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
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 “猴子观海”、“ 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第9句】看来石头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比任何生命都长久,因为它适应任何角落,无论是埋藏于地下,或是遨游在宇宙中、或者是被能工巧匠雕刻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摆放在高雅的殿堂,亦或是被什么外力撞得粉身碎骨散落在各个地方,它都一如既往,无声无息生存在某个角落里,这也许是它的独到之处。
它沉默着,耐得住任何寂寞;它忍受着,承受着各种压力;它顺应着,从不计较被摆放在什么位置。
也许会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块石头,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这样问的人是因为不懂得石头的奥妙,没能领悟到石头的真髓。
【第10句】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报晓的公鸡,嘴巴大大的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呢
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孔雀开屏、狮子耍球……黄山的石真奇啊
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八戒吃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第11句】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双石白居易【第12句】我愿意做一块石头,平凡而简单,石头是固体,不会善变,石头很美,遇到光照,就会变得很暖,它可以是路基石,为人们铺路,架桥,也可以是大理石,在切割后装饰美化生活,切割的石头,又有好多,有耀眼的钻石,有温软细腻的美玉,石头包括很多,小小的石子,也是石头,小沙粒也是,沙粒汇集多也是无穷的力量,石头里的蓝宝石,像蓝颜知己,红宝石,像红颜知己,发出不一样的色彩,可是我愿意做一块平凡的石头。
【第13句】细看这些石头,因为有清水的冲刷和滋润,似乎个个有了真实的生命,呈现出集体的“灵动”,就是那些还没有“修炼”到家的顽石、丑石,也是一幅懵懂天真的样子;而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石头,因为先天的禀赋好,也因为后来的功夫深,就有了一种混合的气质,既圆润鲜亮,又不显张扬,由于常年接受溪水的冲刷,使得这些石头在美不胜收中,又有了缄默深沉的气度,有水无水,它们如常,一直在这里守候。
【第14句】每次外出归来,背包里少不了石头。
我所收藏的石头,都是小巧玲珑型的。
我把各色各样的石头摆放在书架上,贴上标签:鸭绿江之石,嫩江之石,千山之石,老虎滩之石,山海关之石……老婆说我是一只松鼠,一只搬运石头的老松鼠。
闲暇时,我就与它们交谈。
它们是群小生灵,活泼得很,争先恐后地向我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静下心来听,就被那个故事感动了。
【第句】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
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
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唐】白居易【第15句】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唐】王建【第16句】石头,自古以来都是以珍为贵,那些比较珍贵的石头有:玉石、宝石、钻石……它们在古时候可以当做钱来用,在现代社会更是价值不菲,更是有人不惜花林价钱来珍藏。
那些珍贵的石头就像仙女一样,令人神往,可是,另外有一些石头就没那么好运,它们生来没有人为它们出大价钱,更别说珍藏,到处都是,满地都是,可是,人们并没有想到它们用来做成水泥路,那是在给人类作贡献,它是无私的,善良的,厚实的。
同时它也是独一无二的,你在地上拣起一块石头时,在天下你再也找不到相同的一块石头,它们也像人一样,天下没有相同的,即使是双胞胎,在性格上那也是有所不同的。
【第17句】海滩的石头,娇气得很,离开海水是养不活的。
比如海滩的鹅卵石,浸在海水里,它们风情万种,个个都有宝石般的魅力,你拾起来就想占为己有。
等到你离开海滩带回家里再看,珠光宝气全没了,圆滑的身材,一身的俗气,只能将它们做标本了。
所以我说山里的石头才叫石头呐。
到一个旅游景点,看什么
大多是看那里的石头。
石头是最好的风景。
【第18句】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第19句】任意拿起一块石头,无论她的形状、图案、颜色如何,都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遐想——这块像古塔、这块像一只小山羊,这块又好似弥勒佛看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对我说:你好,老朋友
等了这么多年,你怎么才来呀
咱们相会相知,我保你全家平安、幸福……心领神会
拿起哪一块都感到与自己有缘,哪一块石头都有着鲜活的生命
石头捡的越发多了,而我所乘的车的容量却有限……
描写“石头”的段落句子有什么
1.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
它们形态别致,或大或小,争相竞秀,意趣无穷。
2. 戴舒扬就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如雄狮,前面有一块大圆石,仿佛一个大圆球。
狮子看着前面的石球,好像要伸出爪子推动石球玩耍。
3. 然而在众多的黄山奇石中,有座山峰,我们把它称作“仙女弹琴”。
4. 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笼罩在黄山上层的云雾渐渐消失,阳光透过云雾照在山峰上仿佛世外仙境,“仙女弹琴”便显得格外迷人了。
5. 到黄山观光的游客说黄山山峰上的几块巨石,每当太阳升起,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还有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架古琴。
仙女优雅地弹着琴,弹得太阳都笑了。
6. 也有人说,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女坐在山峰上,弹着古筝,发出美妙的音乐。
7. 有人说,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
山顶有一块石头就像一把凤凰琴,她坐在石琴旁,聚精会神地抚弄着琴弦,弹着优美的旋律。
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仙女弹琴”。
8. 徐楚蓥是这样描述“仙女弹琴”的,云海中,“仙女”修长的手指伸向那架精致的古琴,闭上了双眼,似乎听到悦耳的曲声,使我置身于仙境,唯美的奇石——“仙女弹琴”。
9. 还有人说黄山上一位美丽的“仙女”坐在石凳上,每天都快乐地弹着优美的曲子。
她弹得多么认真啊
10. 叶珂君赞美“仙女弹琴”很有意思。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个婀娜多姿的仙女,只见她优雅地坐在一块岩石上,两只手伸向前面,好像正弹琴呢
11. 就说“仙女弹琴”吧,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女坐在山峰上。
仿佛在弹奏着动听的曲子。
它弹出来的曲子优美极了
12. 步移景换,从黄山龙幡坡上回头看老人峰,“金鸡”已不见,却见五石如五位老翁,携手持杖,摩肩接踵,向天都峰顶攀登,形象逼真生动,被称为“五老上天都”。
13. 我们再往前走,就是“飞来石”。
“飞来石”的外表就象一颗桃子,而这桃子又是那么巨大,非同一般,所以也叫它仙桃石。
14.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但真正的“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仙人指路”只是一只很大的石手,伸出食指,指向湛蓝的天空,又象一只小灵通竖立在那儿,似乎被神仙抛弃了
15. 最后,我又来到一个大山谷里,站在那里往上看,一片蓝天,往下看,都是危险的悬崖奇峰,“梦笔生花”就在那儿,但是“梦笔生花”虽然说是奇石,可也有松树的功劳呀,因为“梦笔生花”是由一座高耸的、像笔一样的石峰和石峰顶端一棵破石而生的松树组成的。
16. “梦笔生花”的旁边还有一个石老人,手里握着一根渔竿,这就是“姜太公钓鱼”了,“姜太公”还回头看我们,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17. 徐楚蓥说黄山奇石栩栩如生,瞧
那“两只狮子”好像正比赛抢球,一只狮子正往上跳起接住了球,而另一只趴在下面正准备向那只跳跃的狮子进攻。
这就是黄山著名的奇石“狮子抢球”。
18. 胡天风说黄山的狮子比动物园里的更有趣。
远远望去,那几块巨石真像狮子妈妈带着三只小狮子,在山顶上玩抢球的游戏。
狮子妈妈站在中间,手里捧着一只大大的球,三只小狮子紧紧地围住妈妈,伸出小手,抬着头,仿佛在说:“妈妈,给我吧
给我吧
”19. 黄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乌龟爬山”。
20. 有的宛如各式人物,诸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
有的形同各种物品,诸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钟”。
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有“苏武牧羊”、“太白醉旧”、“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
21. 这些巧石,或叫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如仙桃峰、笔锋,老人峰等,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称奇于世的奇峰,盖由于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子观海”上的“猴石”,“鳌鱼吃螺蛳”中的“螺蛳石”等,块石大小均在3米以内,如雕如塑,妙趣横生。
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改变,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布换景的奇趣,如天都峰侧的“金鸡叫天门”,由天门坎再回首东望,石景变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篷的入口处观之,则又变成了“仙人指路”。
22. 它们个个巧夺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黄山有名称可指的巧石多达120余处。
23. 它们因以酷似的形态和优美的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个有画的蕴含,诗的韵味,可谓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令人神往。
24. 黄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味,主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各种形态毕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
25. 有人说每当夜幕降临时,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
天狗抬着头翘着尾巴,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洁白的月亮,好像在想:哇
这又白又亮的东西好像一个大月饼噢
到现在那只天狗还蹲在山头呢
26. 另有人说,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
它抬着头,张着大嘴巴,对着圆圆的月亮“汪汪”地叫。
27. 还有人说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远远望去,有一块石头,像一条天狗一样。
每当月亮升起,它就痴痴地望着月亮,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28. 也有去过黄山的人回来说,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条“天狗”。
它伸着脖子望着月亮,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29. 还有人是这样描述“天狗望月”的。
每当月亮升起,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成了一只“天狗”,它蹲在山头,望着月亮,好像在和嫦娥说话。
30. 甚至有人说,每当月亮升起,人们就会在皎洁的月光中看到一只可爱的石狗呆呆地蹲在一块岩石上,仰着又大又圆的脑袋,出神地望着天上的月亮。
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31. 更有人看见黄山奇景“天狗望月”是在远处山峰的另一侧,有一只“老黄狗”伏在山腰上,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好像要把月亮一口吞下,真是惟妙惟肖。
32. 戎仪说,在黄山上有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狮子在抢球。
一只狮子扑向了球,还有一只狮子显得十分凶猛。
它们就这样争执着,到了现在它们还在争斗呢
33. 叶珂君说,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它们中间有一块滚圆滚圆的岩石,就像一个石球,这两只狮子张牙舞爪,争着抢那只球。
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类似这样很美的诗句 写作中常用到的
我百度的,看着还蛮好的,解释的也很详细...不知道合不合你用...哈哈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
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
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七、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 7。
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13.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 15。
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
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
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 1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等,在古诗词中也常常使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 7。
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
②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 13.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 15。
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
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
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 1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等,在古诗词中也常常使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