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杜甫爱国忧民的诗句

关于爱国忧民的名人名言和古诗句。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描写爱国忧民的诗有什么?快!回答的好有追加悬赏的!!!谢谢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另外还有屈原的《离骚》,太长了,就不在此提供。

怎么自己创编爱国忧民的诗句

“唐,盛朝也,以李、杜鸣。

”李白被尊称为“诗仙”,杜甫则被尊称为“诗圣”。

?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 。

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全过程。

杜甫一生的创作,是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 杜甫(712—770),祖籍今湖北襄阳,生子巩县(今属河南)。

他的祖父,便是以诗句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而声名大噪的诗人杜审言。

也许是良好的遗传因子起了作用, 7岁的杜甫竟能写咏凤凰的小诗了。

他曾在《壮游》诗中 颇为得意地回顾说自己“七龄思即 壮,开口咏凤凰”。

他十分自豪地宣称“诗是吾家事”,把诗歌看为杜家的专业。

在度过了 一段书斋生活后,为了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交结友朋,增长才识,并于20岁时开始漫游吴 越。

他从洛阳出发。

来到长江边,过金陵下姑苏,渡浙江,泛剡溪,寻禹穴,赏鉴湖,登天 姥,遍览了长江流域的秀丽山川,名胜古迹。

抱有盛唐时代青年诗人所共有的浪漫情怀,读 过千卷书,行了万里路,24岁的杜甫于是心高气傲地来到洛阳考进士。

孰料,竟落选了,这 无异于给了他当头一棒,但是,具有坚强性格的杜甫,经受住了这次挫折。

第二年,他又东 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并在漫游中结识了李白、高适等大诗人,三人情趣契合 ,一起登高怀古,访道寻幽,赋诗论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杜甫在这前后3次、历时10年的壮游中,接触到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河山 ,扩大了视野和心胸。

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等豪壮诗句。

? 35岁时,杜甫再次来到长安,满怀希望而参加“制举”考试,却又落选了。

不过,这一次是权相李林甫怕应考者揭露自己的劣迹,玩弄各种手法使应试人全部落第,还以此标榜“ 野无遗贤”,遂使考试成为一场骗局,杜甫是这次骗局的受害者。

李林甫万万没料到考生中后来还出了个诗圣杜甫,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这时杜甫的生活日益穷困潦倒,急于在政治上寻求一条出路,以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于是,他一再直接向 皇帝献赋、上表,希望引起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然而杜甫在当权者的冷遇下,困守长安长达 10年。

生活磨砺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10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 人。

他逐渐打破了对盛世的幻想,“致君时已晚,怀古意空存”,预见到盛世下隐伏的危机 ,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

? 就在这时,安禄山事件爆发了。

杜甫流亡颠沛,欲投奔肃宗,竟被叛军俘获,后机智地逃 离长安,来到肃宗皇帝所在地凤翔。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杜甫的忠诚感动了皇上 ,因此被授予左拾遗之职。

然而,杜甫在权力中心仅仅待了不到两年,便因言事触怒皇上, 被放还探亲。

? 作于“安史之乱”中的这首《春望》,真切地抒写了动乱给唐王朝造成的巨大破坏、给人 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爱国思家的深沉感情: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安史之乱”前后,他像屈原那样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继承屈 原“发愤以抒情”的创作精神。

写出诸如抨击腐败的裙带政治的《丽人行》,描述百姓受兵 役之苦的《兵车行》、《三吏》、《三别》,以及反映民生疾苦的《哀江头》、《悲陈陶》 、《北征》、《羌村》、《后出塞》等等。

杜甫的这些诗几乎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全 貌,体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这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 精神的诗篇,使之达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高峰。

?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759年,已经48岁的杜甫,到达长江上游的成都,开始他 人生最后10年“漂泊西南”的生活。

到达成都的第二年春天,他在朋友的资助下营建了草堂 ,生活总算暂时安定下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 日来”。

在环境幽美静谧的新居,他经营药圃,栽种芋栗,与农民朋友为邻,互相往来。

大 自然以它和平而宁静的美,抚慰着诗人饱经丧乱的心。

于是,在这漂泊的10年间,他竟写了 1000多首诗。

又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杜甫在锦城定居之后,便走谒武侯饲堂,写下一首 《蜀相》诗: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 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三顾茅庐”的故事,千古流传。

人们敬仰诸葛亮,除了他智慧过人、用兵如神之外,大 概更重要的还在于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

杜甫,满怀对诸葛亮的崇敬,向武 侯伺堂寻来。

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但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

再往近看 ,阶前碧草,叶间黄鹂,周围环境竟是如此寂寞荒凉。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钦敬。

诸葛亮早年帮助刘备开创基业 ,晚年辅佐刘禅,竭忠尽智,惮精沥血,却宿志未酬,遗恨长眠,令后人感慨伤怀。

想到此 ,诗人不禁老泪纵横了:诗人的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

?杜甫在成都留住了5年,由于生活安定和环境优美,写了许多动人的、情致高远的、吟咏 巴蜀山水的诗。

诗人围绕着草堂风光,写了一些精妙的绝句。

看这三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在诗人的笔下,巴蜀风景是多么明净绚丽: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休憩 的鸳鸯,真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再看,漫江碧波荡漾。

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好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红得似火的朵朵鲜花,多么绮靡,多么灿烂

巴蜀的春 天是这样的温馨宜人,而巴蜀的冬天又是那样的令人陶醉,黄鹂啼鸣,白鹭成队,诗人身在 草堂,凭窗远眺西岭千秋雪岭,再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诚然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诗情画意,融会一体。

又如他的《春夜喜雨 》: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 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这首诗写于成都草堂建成之时,充分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一岁四行役”的流离转徙生活 后终于能在成都定居的愉悦心情。

全诗通篇于“喜”字,其喜“雨”之情却溢于言表。

诗中所描绘的灯火耀眼的江边小船,繁花盛开的锦官城,如同一幅绚烂美丽的风景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句,富含理趣,多为后人引用。

再录两首如下: ?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 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水槛遣心》其一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 这一时期,诗人也并没有完全陶醉于山水吟咏之中。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祸害,特别是精神 上的痛苦,使他仍将笔触伸向了社会现实。

他因自己的那间茅草房被秋风吹破,想到天下所 有的处在饥寒交迫中的人们,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他宁愿“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人民的温暖,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忧民之心

读之令人震 撼不已,感喟不已。

这正是杜甫伟大之所在,崇高之所在。

他还有一首《登楼》诗,更能表 达他爱国伤时的情怀: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诗写登楼的所见所感,将锦江、玉垒的蜀川江山同古往今来的变迁、忧国忧民的心事熔为 一炉,即景抒情,借史发感,充分体现了杜诗境界壮阔而又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 广德元年(763)正月,延续7年多的安史之乱,至此基本结束。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悲歌了一生的诗人写出了情绪欢快而感人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真是一气贯注,奔流直下。

它的每一个音符乐里,都跳动着喜悦的感情。

他欣喜若狂,正 准备携全家离开蜀州时,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便打消了出蜀念头,由于严武的推荐, 他被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就是后世称他“杜工部”的由来),不久,严武病 死,诗人失去依靠,便带着全家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

沿途都有吟咏 长江的诗作。

在渝州(今重庆)至忠州(今忠县)的途中,他写下了寓情于景的名作《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 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大地一沙鸥。

? 风吹岸草,江中孤舟,星垂旷野,月涌江流,如同一幅浓郁的水墨画卷。

“飘飘何所以

天地一沙鸥”,这不正是诗人暮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么

途经四川云阳时,他作有 五律《长江二首》: ?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 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 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沉。

未辞添 雾雨,接上过衣襟。

? 这两首诗极力描写了长江瞿塘峡之险峻和波浪掀天的惊心动魂的场面,以及江流浩荡、百川归海的气势。

触景生情,诗人那种爱国忧民和盼望国家统一的情感,亦从诗里行间流露出 来。

?大历元年(766),杜甫到达夔州。

白帝城和夔门就在这里。

此地依山临江,气势雄伟。

诗人在夔州朋友的帮助下,安居下来。

“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

此时,杜甫已认定写 诗是自己对社会对人民唯一可以作出的贡献。

于是,他倾力作诗,将长江天府之国的壮丽山 川、名胜古迹同自己蹉跎岁月的感慨结合起来,诗笔悠悠,诗作甚丰。

试看《白帝城最高楼 》: ?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

泣血迸空回白头。

? 全诗在先极力描写城楼之高后,接着描写气象万千的江峡景象,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又 极力状写长江之远,天地之高,突出了白帝山上的白帝城楼挺拔无畏的雄姿。

晚年的杜甫,流徙于长江三峡一带,高江急峡遂成为他诗中描写的主要意象。

?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 ? ——《瞿塘两崖》 ? 西南万壑注,京力敌两崖开。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 窟来。

…… ? ——《瞿塘怀古》 ? 这些诗,生动地描绘了连天耸立的峡山,细致地刻画了穿峡奔流的水态,把长江瞿塘峡的 险绝千古的奇观呈现无遗。

再看以下诗句: ?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香。

(《白帝》)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 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初飞。

(《解闷》) ? 将三峡一带的景物描绘得如此生动细致,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杜甫的《忆昔》、《壮游 》、《遣怀》、《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这时期的优秀诗篇。

在这些诗里,抒情的 成分更浓了,七律运用得更广泛更成熟了。

在漂泊于长江流域的岁月里,杜甫从容不迫地去 精雕细刻长江山水,使诗歌的艺术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江流、孤舟、急峡、险滩、危 城……这一切景物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

如名作《秋兴八首》云: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州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茄。

请看石上藤萝月,己映洲前芦荻花。

?…… ? 全诗八首写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江间的波浪、塞上风云、夔府的孤城、蓬莱宫阙、瞿塘峡 口等景物。

时代的氛围、个人的遭遇、长江的萧瑟、奇丽的景物,全都浓缩在一组诗里,情 景交融,雄深变幻,深沉苍凉。

从整体看,诗人身在夔州,心寄长安;暮年飘零、羁旅江上 ,发出的是对国家盛衰的感叹:从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又回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流露 的是今昔对比的哀愁。

这是他自经战乱以来,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这组内容相连、感 叹身世、忧国伤时的诗歌,鲜明地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登高》,也是这时期把咏江与抒情结合起来的杰作。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诗里写到秋天里长江的急风、高天,两岸的猿啼、飞鸟、落木,无不饱含着诗人的悲秋之 情。

诗人将一生郁结心中的哀愁悲痛,倾泄于滚滚长江,读之令人肺腑感到烧灼,心灵受到 震撼。

? 杜甫在长江上游漂泊了八九年,在今湖北、湖南又漂泊了两三年。

将沿途所见所感赋诸于 诗,留下了不少的诗篇。

768年,杜甫飘泊至长江、汉水之间的湖北公安,作有《江汉》一 诗: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 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此诗表现出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

次年秋天,老迈的杜甫来到岳阳,拖着疲惫 的身子,迎着瑟瑟的秋风,登上岳阳楼。

此时的秋景,令他迷醉

还是令他伤情

他百感交 集,洒泪吟出动人心魄的不朽诗章《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此时,诗人虽已老病孤苦,但其诗章雄视天地、气盖古今,绘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较之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其形象的内涵更 为丰厚。

试体味这地坼东南,天地飘浮的形象,难道仅仅是对洞庭湖的夸张形容么

? 大历五年(770),杜甫滞留潭州(今长沙),以舟为家,于衰病愁苦、孤寂辛酸之中, 写下生平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他仍不忘于时局: ?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 ? 杜甫就是这样为祖国,为人民忧虑了一生,歌唱了一生,直到病倒在湘江中与他数载相依 为命的破船上,才永远停止了歌唱,时年59岁。

? 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都从屈原所居而伴屈原诗魂,同卒于一江水,这莫非是 屈原精神和长江文化传统不可抗拒的感召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

由于他的忧伤和痛苦和他所生活的时代有 着深刻的联系,其诗篇记载和浓缩着唐代社会由极盛走向大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的社会景象 ,因而被称为“诗史”。

它敢于在诗歌领域高扬现实主义的大旗,直面惨淡的人生,勇于表 达自己对社会的忧虑和不满,是真正的史诗。

中唐以后兴起的“新乐府运动”及晚唐刮起的 批判现实的诗风,都直接受益于杜诗。

? 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杜甫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他那赤诚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还在 于他是一个把巨大的创造性劳动贡献给了艺术事业的诗人。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不休”,他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杜诗高度的语言艺术更能显示其卓越 才华之处的,还在于他的追求创新。

在当时,大多数诗人都只擅长于一种诗体:或古体或近 体,或歌行或乐府,或五言或七言,或律诗或绝句。

杜甫却能众体皆善,实不多见。

后世的 人们,包括许多杰出诗人在内,都把杜诗奉为学习的典范。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被誉 为“诗圣”是当之无愧的,杜甫是中国诗坛的骄傲,更是长江诗坛的骄傲。

? “李、杜不再鸣,唐诗也渐衰变。

”中晚唐的诗人虽然层出不穷,却再无望李、杜之项背者。

(来源:《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李白,白居易,杜甫,杜牧谁有忧民情结.李清照,陆游,苏轼,辛弃疾中谁有爱国情怀

白居易,杜甫有忧民情结.陆游,辛弃疾中谁有爱国情怀

四句的爱国古诗

杜甫 屈原 陆游 辛弃疾 白居易 等等 很多了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注1:最近对湖南汉寿县屈原学会提交的有关“屈原故乡汉寿说”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在仔细阅读所报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绍后,又到汉寿县沧港古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遗迹和出土文物以及与屈原作品相关描述的印证,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乡很有可能在汉寿,起码“屈原故乡在汉寿”可称为有根据的新的一说。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

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税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

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

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

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

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

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辛(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为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杜甫爱国忧民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