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脱的诗句
《似曾诗》年代: 清 作: 谭嗣同死生流转不相值地翻时忽。
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已冥蒙。
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
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上二首》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年长身转慵,百事无所欲。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短鬓经霜蓬,老面辞春木。
强年过犹近,衰相来何速。
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
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
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
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
掩镜望东寺,降心谢禅客。
衰白何足言,剃落犹不惜《久雨》年代: 宋 作者: 苏辙云低气尚浊,雨细泥益深。
经旬势不止,晚稼日已侵。
闲居赖田食,忧如老农心。
堆场欲生耳,栖亩将陆沉。
常赋虽半释,杂科起相寻。
凶年每多暴,此忧及山林。
号呼天不闻,有言不如喑。
愿见云解脱,秋阳破群阴。
《逍遥咏》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百法还丹数,玄门各自深。
真空光似日,解脱本由心。
迷惑终无应,精修重古今。
循环岂暂息,七宝聚高岑。
《知命弟观音赞》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
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
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
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
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
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
《颂古九十八首》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一念心开解脱门,倒骑铁马绕昆仑。
一条脊骨纯金打,传与人间荫子孙。
《偈颂十四首》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女流中有大丈夫,示现其身化其类。
以戒定慧解脱法,摄彼贪欲瞋恚痴。
虽处於中作佛事,如风行空无所衣。
过去未来及现在,尘沙诸佛及菩萨。
异口同音发是言,善哉奇特世然有。
心源清净无忧喜,不作无喜无忧想。
逢场作戏随世缘,而於世缘无所著。
六月火云烧碧空,雷声忽震三千界。
销降热恼获清凉,是彼丈夫诞时节。
我说此偈助光明,普施法界诸女人。
描写“痛苦过后,解脱快乐”的诗句有哪些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又称四真谛、四圣谛,是佛陀一代时教之基本教法。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不死的涅盘境界。
基督教则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
人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摆脱自己的欲望和罪恶的,既无法消除过去的罪,也无法保证现在和将来不会犯罪。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逃不出因果二字,所谓果不离因,无因不感果。
就四谛来说,苦是集的果,集为苦的因,灭是道的果,道为灭的因。
若没有贪等的集因,怎能招感生死的苦果
若无精修道法为因,安得涅盘寂灭之果
故四圣谛,照顺序来说,该是先因后果,则为集苦道灭。
因为果易晓而因难知,欲使其易导,所以先示苦相,令其厌离,次示业因,使它断集。
继则又先示以涅盘之乐相,令其欣慕。
然后再以道法,令其修持。
意在要人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因此之故,而先说果而后说因,故为苦集灭道。
苦谛 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
说明世间有情悉皆是苦,即所谓有漏皆苦,有三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和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苦谛四相”——无常 苦 空 无我。
集谛 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
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
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
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
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
说明引起苦果的原因,而集谛之因,以业为正因,烦恼为助因。
“集谛四相”——因 集 生 缘灭谛 又名涅磐,明集谛理,断尽烦恼业,则得解脱。
灭指痛苦的寂灭。
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
“灭谛四相”——灭 静 妙 离道谛 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
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随顺趣向涅盘之道,详见三十七道品。
“道谛四相”——道 理 行 出 四谛概括了两重因果关系: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释迦牟尼成道后,在鹿野苑(Sārnāth,现今波罗奈城Benares附近)讲法,即为憍陈如等五位贤者宣讲了四圣谛,五人各有所证悟,而求出家成为五比丘僧。
有时候遗忘,是最好的解脱,而沉默,是最好的诉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遗忘呢,能使人忘记痛苦,忘记伤害。
既然没有这些,当然就解脱了。
当有些问题,或者你的情商不够的前提下。
你应该选择沉默。
个人意见,望采纳。
谢谢
求解释南怀瑾的诗句意思
南怀瑾的诗句意思就是佛法本是平常事,可学佛的人呢,却总是在心外找这找那,不肯放下。
这个世界能真正证悟本性,彻底放下的人,谁能做的到呢。
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
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是什么意思?
好像是说不是拈花一笑就可以解脱,只是可怜柳絮漂泊居无定所。
我也只是根据字面意思说的,具体意思我也不知道 建议楼主去查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