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的描写
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
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瑞丽县和耿马县孟定的孔雀舞,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
跳出丰富多采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
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
傣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并散居于临沧、澜沧、新平、元江、金平、华坪、大姚、禄劝等30多个县。
傣族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森林茂密,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河谷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宜于农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栽培。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享有“滇南谷仓”的美称;德宏地区“芒市谷子,遮放米”誉满全省;大部分傣族地区都是我省产粮基地和经济作物产区。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唐以来史籍称傣族为“黑齿”、“金齿”、“银齿”或“绣脚”,又称傣族为 “茫蛮”或“白衣”;宋沿称傣族为“金齿”、“白衣”。
自元至明,“金齿”继续沿用,“白衣”则写作“百夷”或“佰夷”。
清以来则多称为“摆衣”。
但以上都是他称,傣族自称,则一直是“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按照我国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有傣那、傣雅等多种自称,汉语称水傣、旱傣、花腰傣,服饰上有一些差别。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过去有过不同形体的那文、傣蹦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五种文字,现较流行的是傣泐文和傣那文,这两种文皆由梵文字母演化而来。
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傣族宗教信仰上也有不同。
在傣族聚居区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同时,也信仰原始宗教。
散居各地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也有信奉关帝、观音的,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的。
傣族的民族节日,各地虽不尽相同,但都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
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聚居区,主要节日有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跳摆。
傣历新年俗称 “泼水节”,傣语为“桑勘比迈”、“梭贺桑勘”,时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活动内容有采花、堆沙、浴佛、泼水、划龙船、放高升等,歌舞活动更是傣历新年时的重要活动内容。
关门节和开门节,傣语为“毫瓦萨”和“奥瓦萨”,系由佛教术语“萨沙那”演变而来,意为“斋戒”。
在傣历九月至十二月(公历七至九月),这三个月正值雨季,人们要集中精力到佛寺拜佛听经,停止其他活动;男女青年不能恋爱和结婚,称为关门节。
雨季结束,丰收即将到来的时候过开门节,届时,男女青年们穿上新衣,成群结伙,敲鼓敲锣,走村串寨,最后到佛寺举行赕佛。
过去在夏历二月初八举行跳摆:村寨中的男人们备丰盛的食物到佛寺中献佛,然后在佛寺院中,由四人分别持小钹、大锣、象脚鼓跳舞,舞毕痛饮而散。
这种跳摆活动现已不多见。
过去在跳摆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也叫 “做大摆”,白天诵经,晚上有歌舞演出,现在也不进行了。
在多民族杂居区的傣族多信仰原始宗教,有的与其他民族共过春节、赶花街等活动;有的地方有祭龙树和祭祖活动,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祭把性舞蹈存在。
傣族是一个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
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1.自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
“嘎光”系傣语,“嘎”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
“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
西双版纳称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
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20多个县市,是在年节喜庆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地,都可以跳的自娱性舞蹈。
嘎光以象脚鼓、镲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镲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
过去跳时,众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各自发挥,只求热烈欢快。
现已发展了很多统一动作和套路,动作与套路的名称各地也不尽相同,并且已派生出一些舞蹈节目。
如青年人跳的“新嘎光”就有30多套,还有两名中老年妇女抬大铓跳的“嘎铓央”以及老年男子跳的“嘎温”(软舞)等等。
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
象脚鼓是根据鼓的形状而取的名称,傣族一般统称“嘎光”,但对长、中、小三种象脚鼓又各有名称。
这种舞蹈以击象脚鼓舞蹈为主,用铓、镲伴奏,也可鼓、镲对舞。
长象脚鼓的鼓身长为一米八至二米,傣语称“嘎光绕”,各地均有,但以瑞丽县的最具代表性。
长象脚鼓多用于伴奏,可以打出丰富多变的鼓点,并有一些鼓语,如“约笔洛,约笔洛,约必约哩哩”(意为“好好抬,好好抬,翅膀好好抬”);也可边击边独舞,在展现击鼓技艺的同时,以长鼓尾的大幅度地转动摆动形成优美的舞姿。
中象脚鼓舞的鼓身长约一米多,这种舞蹈流行整个傣族地区,尤以德宏地区的潞西、盈江、梁河等县和保山、临沧等地最具代表性。
中象脚鼓舞在镕宏傣语称为“嘎光”,也有称为“嘎光武杰”或“嘎光黑拉”的。
跳时一般是背鼓顺圆圈而舞,可二人对舞,也可与击镲者对舞。
在德宏芒市,过去有赛鼓的活动,以击鼓声的长短、音色的优劣、鼓尾甩动幅度的大小、舞姿是否好看等为评比标准,胜者在鼓上挂银牌。
小象脚鼓舞的鼓身长约六十厘米左右,流行于景洪、勐海、勐腊等县,西双版纳傣语为“凡光托”。
因鼓小轻便,可灵活舞动,因此这种舞蹈以竞技为主,一般是双人对舞,四人或集体也可。
舞时有击鼓追斗、退让躲避、踢腿斗脚等动作,以能把对方头上的“包头”摘下为胜。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流行于德宏地区的芒市、盈江、瑞丽等县。
“喊半光”为德宏傣语,“喊”意为“唱”或是“歌”,“半”意为“跟着我”或“围绕着”,“光”即“鼓”;直译为“跟鼓唱的歌”。
跳时人数不限,动作随意。
耶拉晖是流行于西双版纳地区的自娱性歌舞,过去只在泼水节时由男性跳,现已成为男女老少皆可参加的集体歌舞形式。
这种歌舞动作简单,舞时可自由发挥;但曲调固定,只要有人即兴填词并带头唱,众人即可合唱。
由于在唱句的尾声时齐呼“耶拉辉,水一,水一。
”所以这种歌舞就叫做“耶拉晖”了。
2.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县都有流传。
孔雀舞,在德宏傣语为“嘎洛永”,在西双版纳傣语为“凡糯永”。
“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之意。
表演时,舞者头载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
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演。
各地孔雀舞的跳法都不一样,以表演者各自不同的技艺特长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独舞最具代表性的是瑞丽县的艺人,他们以模拟孔雀走路、飞跑、吃水、抖翅、飞翔、开屏等动作,形成丰富的舞步;瑞丽县半职业艺人较多,如瑞板、贺费、毛相、约相、旺拉等人,他们在表演上各有创新,以各自的流派风格而闻名全省。
双人孔雀舞也称“凡南诺”,最具代表性的双人孔雀舞流传在景洪县。
“南”意为“高贵的女性”,“诺”意为“雀”或“鸟”;“凡南诺”可译为“雀公主舞”,此舞主要表现雌雄两只孔雀的飞翔、相对而舞的情景。
潞西县芒市的孔雀舞,原是表演“孔雀与魔鬼”的三人舞,后演变为独舞,以孔雀道具做得大而精美华丽,开合自如,吸引着广大观众。
景谷县的孔雀舞属歌舞剧表演,边舞边唱,舞蹈步伐较简单,以走步和碎步为主,表演的是佛经故事“召贺罕打孔雀”。
3.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
元阳县的傣族村寨流传的“祭祀鼓舞”是在祭祖活动时,以鼓为伴奏,师娘在祭台上边唱边舞,群众在台下自由舞动,动作较简单。
石屏县的傣族居住地有“跳龙舞”),是在祭龙树的活动中进行。
舞时男巫手持带环的铁圈,女巫手持着羊皮单面鼓,由他们带头起舞,村民们合着节奏参与舞蹈。
时而全体围成圈,时而二人对跳,没有固定形式和队形,舞者随心所欲地变换位置,只求情绪高昂,庄重热烈。
舞蹈动作简单,步幅小,双膝随步伐做小幅度的韧性颤动,双手上绕半圆,在左右腰侧打鼓与摇环。
新平县还有送葬时跳的“狮子舞”,跳时用唢呐和锣鼓伴奏;有一些套路,如围棺而舞、棺前开路等。
该舞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与汉族、彝族差不多,有吸收汉、彝族舞蹈音乐的明显痕迹。
有些祭祀舞蹈如过去曾流传于德宏地区的“跳柳神”和曾流行于江城县的“贝马舞”,现已无人再跳。
明代《百夷传》中描述的“父母亡,不用僧道,祭则妇人祝于尸前,诸亲戚邻人,各持酒物于丧家,聚少年数百人,饮酒作乐,歌舞达旦,谓之娱尸;妇人群聚,击碓杆为戏,数日后而葬。
”祭祀舞蹈场面,现也只在新平县的傣族居住区还可见到:在吊丧的第二天,必须请吹鼓班子为死者跳舞(即跳狮子舞);妇女结伙与男人打闹。
说明明朝时存在的丧葬活动中的舞蹈至今仍有存在,只不过简化了。
傣族另有一类武术性舞蹈,产生的年代也很久远。
傣族经历过封建领主制社会。
傣族成年男性,平时是农奴,战时是士兵,必须学会一些舞弄刀、枪、棍、拳的技能和套路,以备用于防身和参加战争。
今天的傣族男子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以此表现自己的勇敢与机敏。
但如今他们习练的刀枪棍拳,已融进了向其他民族学习的套路,如拳就有本地拳、外地拳、缅拳、泰国拳等不同风格流派,表演时还用鼓等进行伴奏,发展成为舞蹈化的武术了。
傣族人自己解释,“傣”有两种含义:一是英雄勤劳的意思;一是酷爱自由的人,含有和平的意思。
傣族也自称为“鲁傣鲁喃”的,意为“傣家的儿子,水的儿子”。
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们滨水而居,爱水、祈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傣族的神话里,造物主英叭原来就是天空中的水气;而人则是用水伴和泥土捏塑而成;傣族的祖先诞生于水塘。
在有关“泼水节”的各种传说中,尽管人物不同,但他们用水来制服火,用水来洗净血污,用水来祈福等内容是相同的。
傣族人民勤劳勇敢,温柔善良,这是大家公认的;“水一样的民族”是对傣族性格的又一描述。
他们礼貌温和,外柔内刚,智慧聪明又幽默谈谐的性格像水一样,有时似涓涓的细流,温柔而细腻;有时像大江的洪流,迅涌而澎拜。
傣族的舞蹈也充分反映了这种丰富多采的民族性格。
傣族舞蹈的动作虽大多阿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
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骄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
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
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 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傣族的居地大多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傣族人民善于吸收来自四方的文化精华,并能融于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侧。
旁一位手:双手手腕蛇回来,手要有点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弯曲,在大腿2侧。
后一位手:双手放在臀部后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开,手不能离身体太远,手要有点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弯曲。
侧一位手:双手放在身体的一册,和一位手差不多。
基本动律:1正面起伏: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匀,脊椎要垂直,蹲的时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后仰,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向上提的时候慢慢的,跟下垂一样
2旁边起伏:下沉的时候出右垮,双膝向下弯,左膝*住右脚的膝盖,上身向左比出,头向右看,反方向动作,出左垮,右脚点地向左腿*,这个时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时候上身不能前侵后仰,保持正直,顶出右腰,头往左看。
3脚部的正步起伏:当身体下沉的时候都有个抬腿,勾回来的时候膝盖不能向前顶(因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会很难看,一定要垂直向后踢腿,而且是勾脚,每当踢起时都要迅速,动作要做的干净,还要带有呼吸
当腿向后踢的时候上身有点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
当起左腿的时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时候出左跨,这个动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描写傣族村寨美丽景色的诗句,一定要诗句
谢谢了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热爱自由 性情憨厚、 勤劳勇敢的民族。
是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也就是云南省西南部边境一带,与缅甸、 老挝、 越南 、泰国接壤。
在云南傣族主要聚居区为、 、 ,其余散居在景东 、景谷 、普洱、 元江等县。
其中德宏 西双版纳傣族人口最多。
根据汉文资料的记载,其先民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百越人;汉晋时期称作滇越 、掸 、的古民族。
唐宋时期,由于他们喜用金、银箔装饰门齿和文身,所以有金齿、银齿、绣脚、绣面等名称。
元朝时,称作金齿、白衣、或百夷;清代以来称作摆夷。
但这些都是他称,历代的这些称呼都是根据该民族的形体装饰和服饰特点来称呼的。
傣族自称,一直是“傣”。
到成立以后,按照我国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又有傣勒、傣那、傣雅等民族自称。
汉语称水傣、旱傣、花腰傣,服饰上有一些差别。
傣族属于。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
属于印度婆罗米字母体系。
傣族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属于典型的,四季如春,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森林茂密,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河谷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宜于农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栽培。
傣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享有“滇南谷仓”的美称。
该地区的傣族村寨多依河傍水,椰树高耸,人们都住在干栏式竹楼上,翠竹掩映,溪流环绕,优美宁静,别有一番南国田园的景象。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哺育出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善良,民间舞蹈中浸润着亚热带特有的风情。
傣族普遍信仰的是从印度传入的,但至今依然保存着佛教传入前的鬼神崇拜的原始信仰。
傣族还有这样一种传统习俗,男子未成年时,要到佛寺识字、读经,过一段僧侣生活。
与宗教相关的活动很多,如修功德“作摆”的佛会,以及原始遗存的插秧、收割时的祭祀等。
这种宗教观念使傣族民间舞蹈有了浓郁的宗教色彩。
二、形成“三道弯”体态的各种文化因素。
关于古越人的遗风,众多学者考察后得出,“傣”的字源来自古越的“越”字,傣族是古代百越族系中的一支滇越的后裔。
还有百越民族史的专家们概括为:“蛇、鸟图腾;断发文身、习水便舟、巢居、种植水稻、语言不通、喜食异物、善铸宝剑等。
”这些特征与“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实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诸多古越人的遗风在今日傣族人民的生活与审美中依然保存着。
傣族人认为“水”是圣洁的,他们喜欢水,爱洁净,由于炎热的天气,辛勤的水田劳作,使人们对水有了更加深切的情感。
傣族有许多关于水的节日活动,在年节时,人们要赛龙舟、比划船、还有我们都知道的傣族最具代表的节日“波水节”,都是古越人“习水便舟”习俗的延续。
关于蛇鸟的图腾,让我不由的回想到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三道弯”的造型。
像水波一样柔软的臂部动作,以及孔雀舞优美的各种形象,虽然这些和信仰有关;但其根本原因则还是在于两千年前先民的鸟、蛇图腾的崇拜和逐渐深化的民族审美。
从古越人的蛇、鸟图腾到今天傣族的孔雀与大象的崇拜,是多少年来民族生活和的结果,由于该地区是热带原始森林,繁殖着孔雀和大象等多种珍禽异兽和生长着许多奇珍植物,正因为是这样傣族人民才能够更仔细的观察这些动植物,其中大象和孔雀是傣族象征吉祥幸福的动物。
因此,模仿吉祥动物的形态、神态、动作是构成傣族民间舞的主要成分之一。
还有人们认为孔雀的自然形态也有“三道弯”的特点。
当孔雀立于高出,长长的尾羽垂下来,其形态刚好是“三道弯”。
傣族民间舞的手势、手位、手臂的动作也多是对孔雀形态的模仿。
傣族民间舞蹈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自娱自乐性、表演性和祭祀性。
其中最具代表和我们熟悉的是表演性舞蹈孔雀舞。
因而对孔雀的崇拜造就了傣族民间舞“三道弯”体态的发展,就是在傣族织锦、饰物上的孔雀图案,也多是“三道弯”的形象。
如傣族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在体态上运用修长、柔韧的手臂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换,尤其是运用了手臂各关节魔术般有节奏的律动创造出高洁富有生命激情的形象。
每一组动作无不体现了“三道弯”。
傣族舞蹈律动中不仅有孔雀的轻盈、柔美的舞姿,还有大象漫步森林的和缓、稳健的步态。
“水”被人们陈为生命之源,和火的使用一样,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滨水而居,爱水对水有着更为特殊的情感。
只要一提起傣族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水及与水有关的事物,著名傣族学专家黄惠教授说:“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也有史书将傣族描绘为“一日十浴”也许一点儿也不夸张。
水,被傣语称为“喃木”;傣语称风为“垄”,称气也为“垄”,认为风和气吹在人身上是凉的,是看不见的水,风和气在空气中慢慢变化,从看不见摸不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变成雾和雨,最终变成了水,成为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东西。
“泼水节”是辞旧迎新的年节,时间大约在清明后十日,具说在泼水节的这几天人们都盛装打扮,人人都手拿着可以装水的容器,然后再大街小巷见人就往身上泼水,泼的水越多越吉祥。
还有70年代之后,东方歌舞团演员刀美兰,表演的傣族舞蹈《水》,表现了傣家姑娘在水中随波逐浪的形态,以优美抒情的舞姿表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的意境。
因此傣族又被称为“水的民族”也是“水”造就了傣族民间舞柔美、纤细的三道弯体态的风格。
三、傣族民间舞“三道弯”与敦煌舞“三道弯”的区别“三道弯”是我国民间舞中常见的一种舞蹈体态。
由于各民间舞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及其部位的高低,律动与风格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同样是“三道弯”,在不同的民间舞中却有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动态特征。
“三道弯”的体态并不只限于傣族舞蹈中,在敦煌舞姿中也可以见到,而且他们多曲线的雕塑般的舞姿在印度舞中也可以见到。
“三道弯”可以说是佛缘的典型姿态。
我们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
印度舞蹈也多以扭腰、出胯、掖腿、十字交叉、吸腿、双臂曲张等象征性的形体动作强调它的审美性。
敦煌舞讲究眼神和呼吸的配合,印度舞也注重眼神的训练,但敦煌舞的眼神不像印度舞蹈有那么丰富多变的眼神内涵,敦煌舞的眼神只有“端庄高雅、温婉妩媚的抒情眼神”和“有力,活泼跳跃的眼神”。
再加上形体构成的多曲线的独特风格。
给你一点资料,你自己整理一下
描写民俗的句子
姑娘们唱起悦耳的民歌,手拉手跳着。
一会儿合成小圆圈,就像含苞欲放的花蕾;一会儿扩成大圆圈,又像是怒放的鲜花。
芦笙踩堂是苗家年节的传统娱乐,男青年们组成芦笙队,大小芦笙一齐吹响,几里外都能听到。
“火把节”要连续点三个晚上的火把。
每天每家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就越高兴。
我真渴望去过一次“火把节”
维吾尔族舞蹈“铃鼓舞”情景交融,舞姿疏密有致,情绪浓时仿佛阳光洒满天山,淡时犹如水墨轻描画卷。
拦路歌是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求傣族舞的串词
傣族舞蹈串词【篇一:节目串词】xx镇2022年文艺汇演串词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尊敬的各位老师、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同学们合:大家晚上好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地举行“xx镇2022年文艺汇演暨篮球运动会颁奖”文艺晚会女: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男:xx镇2022年文艺汇演暨篮球运动会颁奖晚会合:现在开始1、十一月的版纳开始有了一丝凉意,但是本次运动会却那么的火热,那么充满激情,它让我们热血沸腾,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曼赛囡村委会为我们带来舞蹈《节日的情韵》,请xx村委会的舞蹈《欢乐的吉祥水》做好准备。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傣族,可谓是大西南的一支独秀
幽静的竹楼,欢乐的泼水,还有舞动的孔雀
现在,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将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带来了圣鸟开屏般动人的韵律
请观赏傣族舞蹈《欢乐的吉祥水》。
请xx中心小学的《童趣》做好准备。
3、童年是一只歌,跳跃着美妙的音符。
童年是一首诗,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让我们与xx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一起重返欢乐的童年,请欣赏xx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舞蹈《童趣》请xx舞蹈《跳月亮》做好准备。
4、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轮美丽的月亮,而这轮皎洁的月亮从古到今照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带给每个人无限的遐想。
那么,应该怎样用舞蹈来表现月亮
用舞姿跳出月亮
当热情、豪迈、淳朴的阿卡人与月亮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下面请欣赏由xx带来的舞蹈《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