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有关描写外国老人的句子

描写老人恐怖外貌的句子

苍老的皮肤,饱经风霜的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双手双脚微微颤抖,嘴巴一开一张,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嘴里已经没有一颗牙齿了。

一双眼睛里,被风吹过,眼睛深深向里凹进,时时流着眼泪。

骨瘦如柴,手上已经皮包骨头了,脸上高高的颧骨。

显然,这是一位年迈的老人。

尽量写的现实点。

你不会是写鬼故事吧。

老人的外貌描写

我的爷爷是个农民,我很喜欢丫在他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

平时爷爷沉默寡言,只知道干活。

他勤劳、朴实,种了一辈子地。

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下亮就起来干活,太阳落了才带着满身泥土回来。

爷爷辛辛苦苦养大了5个孩子。

打我记事起,难得听他说上几句话,就是高兴时,遇到我这个最小的孙子只是笑笑。

3我的爷爷——是一位画家,他四方的脸,满头是银发,虽然没有白胡挂颔的风度,却有那种鹤发童颜的相貌。

他呀,一谈起画,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

他说的那些词我听不大懂,或登门求教的画家们都说,爷爷说的跟他所作的画一样高超。

4由于多年的操劳,爷爷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那原来是乌黑乌黑的头发和也变成了灰白色,只有那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有神,尽管眼角布满了密密的鱼尾纹……我想念爷爷。

5、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

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6、吉老秤已经五十几岁,可是身体硬实得像一座石碑;从口外刚赶来的儿马蛋子,一噘子踢到他的胸脯上,就像被跳蚤弹了一下。

他的手艺高超,远近驰名,却只能混个半饥不饱;用他的话说,一辈子没吃撑着过。

他脾气暴,不娶家小,不信鬼神,只好喝烈酒闻鼻烟;喝醉了就睡觉,扯起鼾声像打雷,打起喷嚏像放炮。

7、爷爷退休已有两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鱼网纹。

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

笑起来下巴颏高高地翘起,因为嘴里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8、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9、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头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

他年纪六十上下,一头浅褐色的头发保养得很好,只是胡子已经花白。

这就是勃洛耶尔教授。

10、我的奶奶今天的穿戴与平时大不相同: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

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11、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了,两 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佛。

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12、我的外公矮矮的个子,平时总爱穿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积蓄了他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外公虽然是六十八岁的人了,可是总也舍不得离开他那宝贝的工作岗位——眼镜厂。

舅舅、外婆三番五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退休,可外公总是一个劲地摇头。

13、我的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汉。

古铜色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两只小蒲扇似的大手,长满了。

虽说外公今年已六十多岁了,可干起庄稼活来,居然还敢跟年轻人从个高低。

14、还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家来了个陌生的老头。

他瘦高瘦高的个头,额头和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鼻梁上架着一副又黄又小的破旧眼镜,身上穿着一件罩住脚跟的黑色棉大衣。

大衣好像从来没洗过,变得油亮油亮的了。

看到他,我就想起了电影上那些小店小铺里的管帐先生。

我躲在爸爸的身后偷偷地瞅着他。

爸爸和他说着话,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把将我拉到“管帐先生”的跟前,满脸笑着要我称那位“管帐先生”“师爷”。

我壮着胆子轻轻叫了声“师爷”,又赶忙躲到爸爸的身后去。

15、我的奶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

她平时总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奶奶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看上去中真美;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好听。

16、我的奶奶年已七旬,一头的短发像罩一了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嘴里的牙也已经快脱光,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像是记载着她70年来的千辛万苦。

17、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小老头,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走起路来一步一晃,慢悠悠的,就像是在酝酿一篇大作,加上平时说话满嘴“之乎者也”,以及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倒真有点老夫子的味道。

别看他这样,但上课真有两下子。

18、刘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干干净净的,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

她的头发总是梳得那样好,没有一丝乱发。

她不但自己干净,而且家里的一切都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

儿子、儿媳妇和孙子的衣服从来都是她洗,他们总是穿得板板正正。

我去她家没见她闲着过。

19、肖伯伯是我们区二轻局的离休干部。

他,身体很硬朗。

和蔼可亲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夏天,上穿白衬衣,下穿一条西装短裤,显得朴素大方。

肖伯伯虽然年过六旬,但还是那么青春焕发,好像在他那强健的体内,蕴藏着用不完的劲儿。

别人都说,退休后无聊,他却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追求的强者,是酷爱生活的典范。

20、外祖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白发老人。

在他那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

外祖父从十几岁起就从事修鞋工作。

他长年劳作,左手的大拇指已经弯曲变形了。

21、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虽然刺得鼻孔生疼,但空气很清新,使人感到格外清爽舒服。

这时我看见一位满面红光的老大爷,他虽然满头银发,胡子斑白,却显得精神抖擞,他像年轻小伙子一样,利落地跳入冰水之中,挥动着那有力的双臂,飞快地向前游去,在他身后扩散出一圈圈发亮的水纹。

他游了几个来回以后,只见他用两手在冰岸上一撑,就轻松地跳上了冰岸,大颗的水珠从两颊流下来,胡子和眉毛上沾着晶莹的水滴。

一阵寒风吹来,我又打了个冷战,老人却抹了把脸上的水,又跃入冰水中。

22、他年逾六旬,军帽下露出了花白的鬓发,在帽徽领章的衬托下,显出一种不言而喻的身份。

虽然公共汽车上喧闹拥挤,但他依然挺直身坐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一种风度。

在他的眼皮下藏着一双炭火似的光点,在默默地燃烧着…… 23、今天是星期日,我刚从书店出来,迎面走来了一个50上下,背着大小两个包的瘦老倌。

他头戴草帽,黧黑的两颊深陷进去,满脸深深的皱纹和衣服皱褶连成一片。

那是一件洗得发白的旧上衣,并且纽扣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我把眼光移到他的脚上,呀,怎么连鞋也不穿,光着两只像酱豆腐般的颜色的脚丫子,还直跺着脚哩

哈,是个乡巴佬

24、我家住胡同口,有一个公用知来水龙头,看水龙头是一位老大爷。

他矮墩墩的身材,胖乎乎的面孔,红茶色发亮的额头下面,两条弯弯的眉毛,一双细长的眼睛,那面相就像一尊弥勒佛。

25、我不由自主地来到麦田前。

一位老农正在割麦子。

他中等个儿,脸色黑黝黝的,他直起身来,用毛巾擦着汗,望着面前这丰硕的果实,他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是啊,严寒的冬日积肥备耕,温馨的春日抢时播种,酷热的盛夏挥汗锄草……这一切还不是个盼着秋日的收获吗

26、白发苍苍的邻居张奶奶拄着拐杖,脸上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菊花。

她眯起眼睛翻来覆去地看着玉云姐那张,好像手里捧的不是,而是一件稀罕的宝物。

张奶奶拉着玉云姐的手,用昏花的眼睛把她从头望到脚,又从脚望到头。

望着望着,她那眼里的泪水便顺着皱纹的沟道,,一串一串地落下来。

27、瞧这位老奶奶,她坐在桌子的最右端,头上蒙着一块白头巾,身上穿着的夹袄已经打满了补丁。

她微低着头,两手熟练地缠着纱布。

你虽然看不见她的眼睛,但从她那神情专注的脸上,可以看出她仿佛正在聆听着什么。

28、我的奶奶今年八十三岁了,她个儿不高,头上全是白发,脸上布满了皱纹,牙齿全落光了。

她的背有些驼,小脚只有3寸长,但走起路来还很有精神。

29、他头上裹着白毛巾,身上披着老羊皮袄 ,腰里别着烟袋 ,活像童话里的老仙翁。

30、每天放学时,走进宿舍小广场,我总能看到王凶爷在那间小板房前忙碌着。

王爷爷个儿不高,背有点驼,满头银发,胡子、眉毛都花白了。

他常穿一身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看上去七十多了,可还是挺精神的。

31、李大爷个子不高,头发花白,饱 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

那双温和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李大爷是个老军人,在战斗中左腿负过伤,所以走路地有点儿跛,可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他为大家服务。

32、他是个矮小结实的老头儿,走起路来一抽一抽的,像个孩子玩的穿线木偶。

柔软褐色的头发稀拉拉地盖在头上,他的前额特别大,简直和面部不太相称。

脸盘的轮廓也很怪,因为所有的牙齿全部脱落了。

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又敏锐,又细致,使你几乎觉得他有妖法。

33、我校附近有个敬老院,听说在那儿的爷爷奶奶虽然无依无靠,但他们生活是很好很好。

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们去敬老院一起欢度节日,才知所说的都是直的。

那些老人们听说我们小朋友来看望他们并为他们表演节目,人人脸上泛起了红光,精心地梳妆打扮起来。

你瞧那位爷爷已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精神多了,走起路来也轻盈了不少

34、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有点浑浊,他的手,有小薄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35、对岸渡口,有几个人正从提上走下河滩来,一位胖胖的老太太,提着一根手杖,键步走在前头。

夕阳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显得神采奕奕。

36、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头发很却很整齐。

他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没有别人注意他,他也不注意别人,只是面对烈士陵园,凝视着那巍峨的。

关于老人的外貌细节描写

一脸慈爱沧桑,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

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

脸上条条皱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黄黄的皮肤,脸上的皱纹也显示出岁月流逝的痕迹

中外名著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

1. 绰号叫小石匠的那个同学是石匠的儿子,脸庞圆圆的,像个馒头。

靠近我的左边,是个奇怪的小孩,名叫斯带地。

他有矮有胖,好像没有脖子一样。

——《爱的教育》2—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红楼梦》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红楼梦》4—这张脸上尖尖的下巴和四方的牙床骨,是很引人注意的,她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丝褐色,配上乌黑的睫毛和翘起的眼角,显得韵味十足,上面是两条墨黑的浓眉斜在那里,给她木兰花般白皙的肌肤划上十分分明的斜线,这样白皙的皮肤对南方妇女是极其珍贵的。

——《乱世佳人》5—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

褐斑从他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他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古老——《老人与海》6——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

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西厢记》7——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三国演义》8——她的外貌并不美丽,旧象牙色的脸,两只眼睛向两边分得太开,使她总有些惊讶的神情,而且像初次见人的小姑娘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围城》9——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10——个黄衣少女笑吟吟的站在门口,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在各人脸上转了几转.这少女容貌秀丽之极,当真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 ——《雪山飞狐》11——她长得圆圆的,头大眼睛也大,鼻子松软可笑;她穿一身黑衣裳,整个人都是柔软的,好玩极了。

——《童年》12——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在最前面飞快走着,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胡子是金红色的,长着一个鸟嘴鼻子和一对碧绿的小眼睛。

——《童年》13.朱老忠听到这一刻,直着眼睛愣了一刻,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吧,我就是为咱这穷哥们来的,不是的话我还不回来呢

目前他在马上,咱在马下,早晚他有下马的一天。

出水才看两腿泥

”——梁斌《红旗谱》

描写葬礼的句子

拿着“引”字白纸帖的吴府执事人们,身上是黑大布的长褂,腰间扣 着老大厚重又长又阔整段白布做成的一根腰带,在烈日底下穿梭似的 刚从大门口走到作为灵堂的大客厅前,便又赶回到犬门口再“引”进新 的吊客——一个个都累得满头大汗了。

十点半钟以前,这一班的八个 人有时还能在大门口那班“鼓乐手”旁边的木长凳上尖着屁股坐这么一二分钟,撩起腰间的白布带来擦脸上的汗,又用那“引”字的白纸帖代替 扇子,透一口气,抱怨吴三老爷不肯多用几个人,可是一到了毒太阳直 射头顶的时候,吊客象潮水一般涌到,大门口以及灵堂前的两班鼓乐手 不换气似的吹着打着,这班“引”路的执事人们便简直成为来来往往跑 着的机器,连抱怨吴三老爷的念头也没工夫去想了,至多是偶然望一望 灵堂前伺候的六个执事人,暗暗羡慕他们的运气好。

汽车的喇叭叫,笛子,唢呐,小班锣,混合着的“哀乐”,当差们挤来 挤去高呼着“某处倒茶,某处开汽水”的叫声,发车饭钱处的争吵,大门 口巡捕暗探赶走闲杂人们的吆喝;烟卷的辣味,人身上的汗臭;都结成一片,弥漫了吴公馆的各厅各室以及那个占地八九亩的园子。

(茅盾: 《子夜》第31页)举行仪式时,我感到一种恐慌,一种对将来的预感,我站不住了。

最后尸首装入棺材钉起来。

然后助葬的人把棺材放在柩车上,就出发 了。

我只伴送着走完了一条街。

走到那儿,赶车的突然把车赶得飞跑 起来,老人跟着柩车跑——大声啼哭,可是跑的动作时时使哭声变得颤 抖,而且。

忽断忽续的。

后来他的帽子掉了,可怜的老人并不停下来拾, 虽然雨打在他头上,又刮起风来,雪雨不住地刺痛,击打他的脸。

他从 柩车这边跑到那边,好象他不了解这件残忍的事一样——他的旧大衣 的两边给风吹起来象一对翅膀似的。

衣服的每一个口袋里都装着书凸起来,他的胳膊底下挟着一本特别大的书,他紧紧的抱在胸前。

送葬的 行列经过时,过路人脱下帽子,在胸前划·十字,有些过路人站住惊愕的 凝视着那司·怜的老人。

不时有书从他的口袋里滑出来,掉到污泥里,因 此,有人叫住他,叫他注意他的书掉了,他就站住,把书拾起来,还是跑 去尾随着柩车。

在街的一个角,一个褴褛的老太婆紧跟着他,最后一直 到柩车拐弯,我的眼睛看不见了。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笫 64—65页)卡拉特特的妻子决不能就把丈夫一人丢在坟墓里。

而且那不幸的女人自己也不愿意独自一人活下去。

这是风俗,同时也是职责,这种殉夫的事例在新西兰的历史里是常见的。

卡拉特特的妻子出场了。

她还很年轻。

她的头发乱披在肩膀上, 又号啕,又哽咽,哀声震天。

她一面啼哭,一面声诉,模模糊湖的活音, 缠缠绵绵的悼念、断断续续的语句都颂扬着死者的品德,哀痛到极点 时,她躺到土墩脚下,把头在地上直擂。

这时,啃骨魔走到了她的跟前。

忽然那可怜的牺牲者又想爬起来, 但是那酋长手里舞动“木擂”——一种可怕的大木槌——一下子又把地 打倒下去。

她气绝了。

([法]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664页)他向围立在墓穴四周的人群扫了一眼,全是警察,全都穿着便服, 同样的雨衣,同样的笔挺的黑帽子,雨伞象佩剑一般握在手里,这些奇 异的守灵人,不知风从哪儿把他们刮来的,他们的忠实显得不真实。

在他们后边,排列成梯队的市政府乐队,穿着黑红二色的制服,是匆匆召集来的,都拚命设法把自己金色的乐器在外套下保护起来。

他们就这 样围在棺材周围,它平放在那边,一只木制的匣子,没有花圈,没有鲜 花,但却是唯一的温暖所在,正在这一无休止的雨滴之中安葬,雨水单调地拍溅着地面,始终如一,永无尽止。

牧师早巳读完了。

没有人注意 到。

这里只有雨水,人们只听到雨声。

牧师咳嗽起来,先是一声,接着好几声。

于是低音喇叭、长喇叭、号角、短号,低音笛一齐奏鸣,傲慢而雄壮,乐器在雨帘中闪着金光,但是它们也沉没了,消散了,停止了。

一切全退缩在雨伞之下,雨衣之下了。

雨始终不断地下着。

鞋子陷在泥泞之中,雨水汇成小河流入空的墓穴。

([瑞士]杜仑马特:《法官和他 的刽子手》第45页)举行葬礼的一切早已准备好了。

元老们把灵轿在火葬的柴堆旁边 放了下来。

范莱丽雅走了上去,阖上了死者的眼皮,又按照当时的风 俗,把一个铜币塞到死人的嘴里,以便他付给兴隆,充作渡过波浪汹涌 的阿凯伦河的船钱。

接着,这位寡妇在死者的嘴唇上吻了一下,按照风俗大声说:“再会了!按照老天安排的次序,我们会跟着你来的。

”乐工开 始演奏哀乐,那些奉献人就在乐声中把好些指定作为牺牲的动物牵过 来杀死,把它们的鲜血与牛奶、蜜和葡萄酒掺和在一起,然后拿来洒在 火葬的柴堆周围。

这一切完毕以后,送葬的人就开始向柴堆上面浇香油,抛掷种种香料,堆上不计其数的桂冠和花圈。

花圈多极了,不但盖满了整个柴堆, 而且在柴堆四周厚厚地叠了起来。

一阵轰雷一般的鼓掌声滚过马尔斯广场,回答这位年轻的凯旋者 和征服阿非利加的元帅对死者所表示的敬意。

一阵火焰突然进发出 来,随即迅速地蔓延开去。

终于,整个柴堆发出无数蜿蜒飘动的火舌, 而且被一阵阵云雾一般的芳香的浓烟所笼罩了。

([意]乔万尼奥里, 《斯巴达克思》第246页)泰戈尔达斯·穆克吉的年老妻子在连续发了七天高烧之后死了。

老穆克吉先生经营粮食生意发了大财。

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孙男 孙女、女婿和亲戚朋友以及仆人们全都赶来了,乱哄哄地象是在过大节 日。

村子里的人们也成群结队地赶来参观这一隆重而体面的丧仪。

女儿们哭泣着在母亲的脚跖上浓浓地涂上了一层胭脂,在她的中 分的发缝里抹上了一道朱砂。

儿媳妇们在婆婆的前额上敷上了檀香膏 沫,替婆婆裹上了贵重的纱丽之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把披在头 上的纱巾拉得低低的,向婆婆行了最后的摸足礼。

五彩缤纷的鲜花,绿色的嫩叶,浓郁的檀香,各色的花环,一片‘喧哗 声里使人嗅不出悲哀的气息——这似乎是豪门的主妇在五十年后又一 次扮作新嫁娘起程到丈夫家里去。

老穆克吉先生平静地向自己老伴做了最后的告别,暗暗地抹去了两滴泪水,开始劝慰起悲哀地哭泣着的女儿和儿媳妇来。

“诃利!诃利!”闷雷般的颂赞声震撼着清展的天空,整个村子的人们眼随着丧仪的行列出发了…… 火葬场在村外河边沙滩上。

在那里焚烧尸体需用的木柴、檀香屑, 酥油、蜂蜜、松香、娑罗树脂……早巳准备妥当。

……当尸体被安置在宽大、堂皇的焚尸的柴堆上的时侯……大家齐声呼唤着“诃利”的圣名,儿子拿着被婆罗门祭师的经咒净化了的火把,点起了葬火……儿子手里的火I这真是谈何容易啊J把丈夫、儿子、 女儿、孙男孙女、亲戚朋友、仆人——尘世间的一切,整个留在熊熊的火焰里,婆罗门老太太升天去了。

([印]查特吉:《奥帕吉的天堂》 《外 国短篇小说》中册第462—463页)

名著摘抄

一)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

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

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二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边城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四1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象山岗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

海水此刻呈深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

他仔细俯视着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

他注视着那几根钓索,看见它们一直朝下没入水中看不见的地方,他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浮游生物,因为这说明有鱼。

2太阳此刻升得更高了,阳光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说明天气晴朗,陆地上空的云块的形状也说明了这一点。

可是那只鸟儿这时几乎看不见了,水面上没什么东西,只有几摊被太阳晒得发白的黄色马尾藻和一只紧靠着船舷浮动的,它那胶质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闪现出彩虹般的颜色。

它倒向一边,然后又竖直了身子。

它象个大气泡般高高兴兴地浮动着,那些厉害的紫色长触须在水中拖在身后,长达一码。

3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动松动。

可是手张不开来。

也许随着太阳出来它能张开,他想。

也许等那些养人的生金枪鱼肉消化后,它能张开。

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

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

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

我毕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过度了,那时候不得不把各条钓索解开,系在一起。

4他眺望着海面,发觉他此刻是多么孤单。

但是他可以看见漆黑的海水深处的彩虹七色、面前伸展着的钓索和那平静的海面上的微妙的波动。

由于贸易风的吹刮,这时云块正在积聚起来,他朝前望去,见到一群野鸭在水面上飞,在天空的衬托下,身影刻划得很清楚,然后模糊起来,然后又清楚地刻划出来,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

5就在断黑之前,老人和船经过好大一起马尾藻,它在风浪很小的海面上动荡着,仿佛海洋正同什么东西在一条黄色的毯子下做爱,这时候,他那根细钓丝给一条鲯鳅咬住了。

他第一次看见它是在它跃出水面的当儿,在最后一线阳光中确实象金子一般,在空中弯起身子,疯狂地扑打着。

它惊慌得一次次跃出水面,象在做杂技表演,他呢,慢慢地挪动身子,回到船梢蹲下,用右手和右胳臂攥住那根粗钓索,用左手把鲯鳅往回拉,每收回一段钓丝,就用光着的左脚踩住。

等到这条带紫色斑点的金光灿烂的鱼给拉到了船梢边,绝望地左右乱窜乱跳时,老人探出身去,把它拎到船梢上。

它的嘴被钓钩挂住了,抽搐地动着,急促地连连咬着钓钩,还用它那长而扁的身体、尾巴和脑袋拍打着船底,直到他用木棍打了一下它的金光闪亮的脑袋,它才抖了一下,不动了。

6老人把钓钩从鱼嘴里拔出来,重新安上一条沙丁鱼作饵,把它甩进海里。

然后他挪动身子慢慢地回到船头。

他洗了左手,在裤腿上擦干。

然后他把那根粗钓索从右手挪到左手,在海里洗着右手,同时望着太阳沉到海里,还望着那根斜入水中的粗钓索。

7有时候它迷失了那气味。

但是它总会重新嗅到,或者就嗅到那么一点儿,它就飞快地使劲跟上。

它是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除了它的上下颚。

它的背部和剑鱼的一般蓝,肚子是银色的,鱼皮光滑而漂亮。

它长得和剑鱼一般,除了它那紧闭着的大嘴,它眼下就在水面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脊鳍象刀子般划破水面,一点也不抖动。

在这紧闭着的双唇里面,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着。

它们和大多数鲨鱼的不同,不是一般的金字塔形的。

它们象爪子般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

它们几乎跟这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边都有刀片般锋利的快口。

这种鱼生就拿海里所有的鱼当食料,它们游得那么快,那么壮健,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

它闻到了这新鲜的血腥气,此刻正加快了速度,蓝色的脊鳍划破了水面。

8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

他如今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

它们在暮色中象小猫一般嬉耍着,他爱它们,如同爱这孩子一样。

他从没梦见过这孩子。

他就这么醒过来,望望敞开的门外边的月亮,摊开长裤穿上。

他在窝棚外撒了尿,然后顺着大路走去叫醒孩子。

他被清晨的寒气弄得直哆嗦。

但他知道哆嗦了一阵后会感到暖和,要不了多久他就要去划船了。

9老人在黑暗中感觉到早晨在来临,他划着划着,听见飞鱼出水时的颤抖声,还有它们在黑暗中凌空飞翔时挺直的翅膀所发出的咝咝声。

他非常喜爱飞鱼,拿它们当作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

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它们始终在飞翔,在找食,但几乎从没找到过,于是他想,乌儿的生活过得比我们的还要艰难,除了那些猛禽和强有力的大鸟。

既然海洋这样残暴,为什么象这些海燕那样的鸟儿生来就如此柔弱和纤巧

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

然而她能变得这样残暴,又是来得这样突然,而这些飞翔的鸟儿,从空中落下觅食,发出细微的哀鸣,却生来就柔弱得不适宜在海上生活。

10他看着看着,那鸟儿又朝下冲,为了俯冲,把翅膀朝后掠,然后猛地展开,追踪着飞鱼,可是没有成效。

老人看见那些大鲯鳅跟在那脱逃的鱼后面,把海面弄得微微隆起。

鲯鳅在飞掠的鱼下面破水而行,只等飞鱼一掉下,就飞快地钻进水里。

这群鲯鳅真大啊,他想。

它们分布得很广,飞鱼很少脱逃的机会。

那只鸟可没有成功的机会。

飞鱼对它来说个头太大了,而且又飞得太快。

五《小王子》我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

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我还有另一个理由:这个大人他什么都能懂,甚至给孩子们写的书他也能懂。

我的第三个理由是:这个大人住在法国,他在那里挨饿、受冻。

他很需要安慰。

如果这些理由还不够的话,那么我愿意把这本书献给儿童时代的这个大人。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序》大人们劝我把这些画着开着肚皮的,或闭上肚皮的蟒蛇的图画放在一边,还是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

就这样,在六岁的那年,我就放弃了当画家这一美好的职业。

我的第一号、第二号作品的不成功,使我泄了气。

这些大人们,靠他们自己什么也弄不懂,还得老是不断地给他们作解释。

这真叫孩子们腻味。

——《第一章》当我遇到一个头脑看来稍微清楚的大人时,我就拿出一直保存着的我那第一号作品来测试测试他。

我想知道他是否真的有理解能力。

可是,得到的回答总是:“这是顶帽子。

”我就不和他谈巨蟒呀,原始森林呀,或者星星之类的事。

我只得迁就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些桥牌呀,高尔夫球呀,政治呀,领带呀这些。

于是大人们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我国民歌有几种体裁和形式

1、民曲的定义 民间歌曲是相对作歌曲而言的概念,如间音乐是相对于专业创作音乐的概念。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日臻完美,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

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2、民间歌曲的多功能性 除了娱乐作用外,民间歌曲还具有如下多种社会功能: 1、 教育与传承功用。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其中记载了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等内容。

2、 人生礼仪功用。

在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四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民间歌曲常伴随礼仪活动,成为其中重要的程序。

3、 祭祀与驱邪功用。

一些民族常在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祀、驱邪仪式中歌唱。

4、 交际功用。

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和对歌斗智等,常在传统歌唱节日或日常生活中歌唱。

5、表达人民的心声。

民歌是劳动人民心声的代言者,许多传统民歌表达了人民对旧时代不合理制度的反抗。

3、少数民族历史诗和英雄史诗 在我国一些民族中,流传着歌唱历史诗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等等。

这些民歌记述了有关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以及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等。

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仪式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

其曲调接近口语,吟诵性较强;歌词篇幅长大,有的长达数万行,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

英雄史诗是在民歌民谣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神话产生的稍晚些。

英雄史诗描写氏族、部落和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战争,以及战争中英雄人物所创造的业绩。

例如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傣族的《召树屯》等。

4、传统歌唱节日 我国许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歌唱节日,例如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仫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区土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及汉族的花儿会,等等。

在节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专设的户外歌场嬉戏和对歌,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在对歌活动中寻找情投意合的异性伴侣。

5、唐代曲子 唐代曲子出于原始民歌,但又脱离了民歌的原始形态。

它是人们在众多流传的民歌中,挑选出来的特别受到喜爱的曲调。

人们对这些曲调进行了更多的加工和改编,为其填入多种唱词,在演唱上也精心处理。

到了宋代,这些曲子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曲、说唱等多种民间音乐形式的构成基础。

当时的文人们也竞相模仿曲子的形式写作歌词,成为词牌。

唐代曲子的这种由原始民歌发展、变异,又被戏曲、说唱音乐吸收的途径,与明清后的民歌时调相类似。

6、民歌的体裁 我国汉族民歌有多种分类方法,民歌的体裁划分是其中一种以音乐的艺术样式分类的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将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民歌体裁的形成与不同的生活和劳动场景有关,这些背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歌各种体裁的基本表现方法和艺术特征。

例如劳动的强度和节奏使劳动号子形成了坚定、有力的性格;田野、山间的广阔使歌唱者为了山歌的远传而把音区提高、节奏拉宽;城市内或者室内的歌唱,以及有乐器伴奏相随,使小调的歌唱节奏较规范;艺人的职业性演唱使小调的行腔较细腻。

但另一方面,民歌体裁的实际应用,又不完全受生活和劳动场景的制约,人们经常在相同的生活、劳动场合中歌唱不同体裁的民歌,作为劳动过程的调剂,丰富文化生活。

7、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8、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 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

在劳动中,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的制约也就越大。

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劳动号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斟酌和发挥劳动号子音乐的艺术表现。

9、劳动号子的种类 劳动号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搬运号子,在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劳动中歌唱; (2) 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 (3) 农事号子,在农业劳动中歌唱,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等。

(4) 船渔号子,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

10、律动性 律动性是劳动号子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形态,也是劳动号子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劳动动作的不断重复及其节奏感,赋予劳动号子节奏的律动性。

所谓律动性,是指号子音乐中常常出现的某种较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

这些律动单位不仅时值大致相同,而且常常有相对统一的旋律材料安排。

劳动号子的节奏律动型大致有三类: 1、 长律,律动单位的长度一般相当于一个乐句; 2、 平律,律动单位的长度一般相当于一个乐节; 3、 短律,一般一拍为一个律动单位。

11、一领众和 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音乐的另一主要特点。

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

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

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型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

劳动号子歌唱中的一领众和主要有三种类型:1、交替呼应式;2、重迭式;3、综合式。

12、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

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

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

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

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

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13、山歌的歌种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14、头尾齐、两担水、折断腰 头尾齐、两担水和折断腰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山歌花儿的歌词结构形式。

花儿唱词的结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头尾齐式,由4句唱词、即两对上下句组成,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唱词的词组结构在节奏上形成相互交错的效果,单数字或词组与双数词组相对;第二种歌词结构形式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两担水或折断腰,是六句式的结构,也就是在头尾齐式的每对上下句之间,加进一个3至5字的半截句,不仅增加了歌词的容量,而且节奏富于变化,念起来朗朗上口。

15、加垛 加垛是民歌中经常使用的手法。

垛句一般为密集型节奏,常常一字一音,旋律性不强,节奏上处理得整齐一致,顿挫有力,类似于朗诵式的数板。

垛句不追求旋律的起伏变化,而是突出节奏的动感。

垛句常常插在民歌乐段的中间,其铿锵整齐的节奏与前后舒展悠扬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又扩展了词句的容量。

垛句还有为其后的舒展旋律重新积蓄动力的作用。

加垛又写作夹垛。

它是民歌乐段结构之外增加的部分,同时它又常常夹在一个段落的中间。

16、连八句 连八句又写作联八句,是一种山歌的结构类型,流行在四川和陕西南部地区。

其结构形式为:前后是两个上下句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中间插入一段数板性质的部分,节奏比前后两个乐段相对密集,句幅紧凑。

全曲一共8句。

有的连八句的中段构成完整的4句乐段,便形成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7、五句子歌 五句子歌也是山歌的一种结构类型,流行在四川、湖北、湖南和陕西南部等地区。

它的结构形式是:第1、2句是一个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第4、5句是第1、2句的反复或变化反复,中间的第3句或是第1句的变尾(即乐句的尾部发生变化),或是第1、第2乐句的综合(比较常见的是第1句的头加第2句的尾),或者使用新的材料。

同时,第3句的落音常为调式主音,有时是调式主音的上、下二度音或四度音。

这样,五句子歌的落音就形成了如下的规律:五度音-主音-主音(或二度音、四度音)--五度音-主音。

18、山歌的自由节奏 自由、悠长的节奏形态是典型山歌体裁的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互相依存的方面。

第一,在陈述唱词的部分,山歌音乐的节奏接近自然语言的节奏,目的是直接而清楚地说出心中的话;第二,在唱词的词组或句读(dòu)的后面,也就是旋律的乐节或乐句的尾部,山歌常常出现自由延长音,为的是尽情抒发心中的慨叹。

唱词陈述部分有规律的密集型节奏,与感情咏叹时的自由延长音形成了密集与宽放、规律与自由的鲜明对比,并且由于二者频繁而多样化的交替,丰富了山歌的节奏布局,强化了山歌音乐的表现力。

19、小调 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是在农村和城市集镇上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

与劳动号子和山歌不同之处有: 1、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了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

小调的流传遍及城乡不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简介参与创作与加工; 2、小调有固定的唱词和唱本; 3、除了一般群众外,小调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并常有乐器伴奏。

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连缀为多段分节歌。

其曲调旋律性强,节奏、结构 规整匀称,艺术手法比较丰富多样,情感的表达比较委婉,寄抒情于叙事之中。

20、民歌中的对应式两句体及其变化形式 民歌中的所谓对应式结构,即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又叫上下句。

这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

在对应式的两句体结构中,上下句的句尾落音常常构成四、五度的关系。

北方山歌大多是对应式的两句体结构,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甘肃和青海等地的花儿等。

南方山歌则常见四句结构,它们也与两句体结构有密切关系。

有的是两句体的重复或稍加变化的重复,有的第3句变化大些。

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南部流行的五句子歌和连八句,也是以两句体结构为基础的。

小调中也多有对应式两句体乐段,同时还有这种乐段的变化发展形态。

例如一个上下句结构再加它们的变化反复,形成四句体对应式结构;一个上句两个下句的结构;两个上句一个下句的结构等。

21、民歌中的起承转合式乐段及其变化形式 民歌中的起承转合式乐段主要有如下特征: 1、 落音:第2、第4句句尾落音相同,第1句与第2、第4句的句尾落音为四、五度的对应关系,第3句落音与其他各句均不同; 2、 旋律:第2、第4句之间或是重复(包括变化重复)的关系,或者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音调。

第3句在旋律线、节奏等方面与前后乐句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

山歌中即有起承转合式乐段,例如江浙的徵调式山歌。

小调中这种结构更加多见,还有 这种结构的变化发展形式。

22、民歌的流变 民歌的流传变异情况十分普遍,在各个类别中均广泛存在。

在小调的时调中,流变表现得更加突出,包括:地域性变异、情感渲染性变异、表现功能拓宽性变异、体裁交叉渗透性变异等。

这些变异类别具体表现在音乐中,有如下手法: 1、 加花; 2、 减缩; 3、 扩展; 4、 改变音乐结构; 5、 改变调式或调性; 6、 改变体裁或不同体裁之间相互渗透等。

23、时调 时调是小调类民歌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类型。

它有如下特点: 1、 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十分广泛。

2、 不仅有一般群众歌唱,还有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

3、 由于流传的时间久,范围广,同一首时调多具有多种歌词内容。

为适应不同的题材、 不同的音乐性格和不同的地方风格,时调在基本旋律框架大体稳定的基础上,以音乐的其他因素的变化予以调整和适应。

有些时调的变体变化更大些。

因此一首时调往往具有弹性的表现功能。

4、由于艺人的商业性演唱,为争取效益,艺人下工夫对时调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具有严谨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细致讲究的润腔等。

5、由于上述原因,时调常被戏曲、说唱及民间器乐吸收,成为曲牌。

24、长调和短调 长调和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传统体裁分类。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 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不论是长调民歌或短调民歌,都有大量蒙古族音乐中具有特征意义的大跳音程。

25、哈萨克族弹唱歌曲 弹唱歌曲是哈萨克族民歌演唱的形式之一,以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为伴奏,由歌唱 者自弹自唱。

弹唱歌曲无固定歌词,由歌手即兴编唱。

其曲调篇幅较长大,音乐结构不很规整,节奏比较复杂,常使用以3/8拍为主的混合节拍,曲调的语言性、叙述性较强。

26、中立音 中立音又叫做3/4音或活音,是维吾尔族音乐中典型的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特征之一。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的复杂性,维吾尔族民歌囊括了世界上三大音乐体系,即: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其中,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其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体系。

中立音比通常的全音升高或降低1/4,同时又在1/4-2/4全音的范围内上下游移。

27、藏族酒歌 藏族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有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

每逢传统节日、亲友聚会或举行婚礼时,人们以辈分大小为序围坐在藏式方桌旁。

斟酒人一般由妇女担当,按年龄大小轮流给每人斟酒,并载歌载舞。

饮酒人则要 按照歌声和词意依次完成接酒杯、用无名指向天上弹酒三下、喝三口酒、干杯等程序。

28、四大腔 四大腔产生于云南彝族的尼苏支系中,是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相连的民间套曲形式。

这种风俗性活动被尼苏人称为吃火草烟,一般是傍晚在郊外、庙宇、祖祠或村头公房内举行,共有三项内容:款白话、对唱曲子、跳弦。

其中对唱的曲子,即四大腔。

四大腔是《海菜腔》、《山药腔》、《四腔》和《五山腔》的总称,分别流传于尼苏人居住地的四个区域,是四种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具有篇幅长大、结构严谨、曲调深沉、演唱技巧较高等特点。

29、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看,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更多集中在南方,例如壮族、侗族、毛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畲族、彝族、纳西族、高山族等等。

多声部民歌主要产生于传统的群体劳动和群体风俗性聚会(如歌会、祭舞、伴嫁等)中。

这些多声部民歌的织体结构,有轮唱式、主旋律与模仿旋律相结合式、持续低音或固定音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支声旋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以及和声式和对位式五类。

30、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民歌中一种特殊的多声部唱法,即由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

在声带持续发出实音的同时,通过气息的冲击再发出高声部泛音,并调整气息使泛音形成旋律,实音则为持续低音。

技巧高潮的呼麦歌唱家,可以在自己发出的持续低音的基础上,同时唱出旋律优美、润腔丰富的泛音曲调。

有关描写外国老人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