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教育家蔡元培教育名言

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

[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才施教。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苏格拉底的思想:人应培养美德。

名言:美德即知识。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蔡元培(1868~1940)自,号,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命家和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提出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

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

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2.军国民教育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3. 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

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4.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

“何谓公民道德

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

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由此可见,蔡元培所提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

蔡元培在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

毋庸讳言,这种比附是牵强的,然而,他这样做,又是有其深刻用意的。

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他又强调,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5. 世界观的教育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的,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它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

6.美育教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的中坚任务”。

他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从他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有人我,则于现象中有种种之界画,而与实体违。

有营求则当其未遂,为无己之痛苦。

及其既隧,为过量之要索,循于现象之中,而与实体隔。

”因此,仕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便是从现象世界走向实体世界的关键,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于此,他说在现象世界,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不过这种情感随着人的离合、生死、祸福,利害等现象而改变,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人进入这种境界则“已接触于实体世界观念矣”,后来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他把美感教育这种特性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

”正因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

因此蔡元培认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受到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较深,他反复宣传美感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也显然是超阶级的、超现实的,过分夸大了美感教育的作用,主张在教育人对美感教育“应特别注重”,这些都是正确的。

以上的五种教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同时他又指出,这五种教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者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

但是,他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又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于超轶于政治两类,认为军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于隶属于政治,而其他的超轶于政治,这种划分不科学。

其次,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现世的幸福,而是为了达到那个“不可名言”,如果“不得不强为之名”则“或谓之道,或谓之太极,或谓之黑暗之意识,或谓之无识之意志”的实体世界。

此外,他在阐述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问题时,也存在超阶级、超现实、牵强附会等弊病。

二、大学教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思想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这同他重视高等教育密切相关,他认为要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办好高等教育是关键。

因此,他说“自己的兴趣偏于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多参加点意见”,因此,他又较长时间主持北京大学,有丰富的大学教育实践经验。

因而形成了颇有创建的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

1.关于大学性质的探讨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早在1912年5月16日,他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在演说中就提出“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

他更是反复申述这一思想。

1917年1月9日,他在就任校长的演说中,明确的向学生说明:“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蔡元培如此强调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在当时是为了扭转学生上大学为做官的陈腐观念。

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什么兴趣。

蔡元培指出,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

因此,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由于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的学问,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

他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是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问。

为了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

他在《论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之理由》的文章,详列了三点理由:一是“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

”二是设立研究所,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

三是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

2.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这一办学原则。

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

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实际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教员方面。

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

只要由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

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坚持辞退。

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

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恰恰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

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关于大学学科设置,蔡元培的思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最初,他从“大学为研究学理的机关”这一思想出发,主张“要偏重文理两科”。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又进一步主张“学术分校”理由有两条:第一、文理两科,专署学里,其他各科偏重于致用;第二、文理两科,设有研究所,实验室等设备,如若遍设其他各科,就要增设病院,工场等,困难更大。

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两科,显然是对民国元年“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见解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突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学理,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可分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

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为“术”。

学与术虽然关系密切,但学为基本,术为枝干。

更可贵的是,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后,进一步主张“沟通文理”。

他说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同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

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以文、理科来区分。

因此,他主张沟通文理,和为一科。

1919年,北大进行改革,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

全校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4. 教学制度——选科制与沟通文理思想相连系 ,在教学制度上,蔡元培主张采用选科制,他认为这种制度使学生于专精之余,能够旁设种种有关系的学科,有利于打破学生“专己守残之偏见”,扩大知识面。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对于实行选科制,蔡元培认为必须加强指导,为防止学生纯粹从兴趣出发,忽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他强调学生所选的学科必须经教员审定,学生只有相对的选择,无绝对的选择,除必修课以外的学科,才有选择权。

同时,他还指出,选科制只能行之于高等以上学校,普通教育只可采用选科精神,而不能行选科制。

5.行政管理——教授治校实行教授治校,这是蔡元培关于大学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

他主张教授治校,是为了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防止校长主观专断,任意办事,这是他民主思想的反映。

更主要的是为了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

由此可见,民主精神和依靠专家,这是蔡元培教授治校主张的两根支柱,教授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他们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蔡元培依靠他们来管理学校,这不仅彻底扭转了旧北大一切校务有校长等少数几个人决定的状况,而且大大调动了教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民主办校的生动局面。

综上所述,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和科学,目的是要把大学办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中心,他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至今对于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仍有一定意义。

作者为什么说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蔡元培是第提出“军国民、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观教育、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

1,蔡元培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地进行教育。

2,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教育推崇,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教育。

3,蔡元培认为对于教育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家庭教育名人名言

家庭教育名人名言1. 种庄稼要不误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雪苏)2. 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

(张石平)3.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

(张石平)4. 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该不拘一格,因时因事而宜,以充分展示出夸奖的真正魅力。

(张石平) 5. 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学习进步而赏钱,此举无异于贿赂,是极其错误的。

(东方)6. 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

(东方 )7. 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东方 )8. 如果夫妻教子观点不一,会让孩子分不清正误,不利于他美好品德的培养。

(赵秀朵)9.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

(阮庚梅)10. “磨难”好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钙,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李浩)11. 培养孩子坚强乐观的心理品格,能为他们未来生活提供有力的支点。

(李浩)12. 要使孩子登上才智的高峰,争论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水仙)13. 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蓝天)14. 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赵秀玲)15.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吕斌)16. 对于稍年长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悄悄话”的形式嘱咐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乐于接受这种“温和式”的教育方法。

(吕斌)17. 对于稍懂事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个眼神或某种暗示,保持暂时的沉默,常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吕斌)18. 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

(吕斌)19. 作为父母,必须设法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

(姜晶)20. 父母唯有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

(姜晶)21. 精神虐待是对孩子自尊、自信心全面的摧残。

(章剑和)22. 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赵静波)23. 换一种眼光看孩子,你将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增长点”。

(时金林)24. 只有将学到的东西通过去实践,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顾欣)25. 父母良好的情感气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

(吕斌)26.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让孩子自信更重要的了。

(元曲)27.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

(张海涛)28. 教会孩子回报,这是父母育儿职责中不能漏掉的一课,也是孩子日后被社会接纳的基础。

(高山)29.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老人应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尺度,既不能越位,也不做摆设的花瓶。

(李旭)30. 喜欢孩子,但不溺爱。

(李旭)31. 新时代的教育总有新要求,尽可能地从书籍或杂志中汲取教育学营养。

只有这样,祖辈在隔代教育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有益于孙,有益于己。

(李旭)32. 在早期教育中,应当珍视、保存孩子生命早期丰富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感受欲望,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过早地知识化(也就是抽象化、书本化、符号化)。

(甄世田)33. 保存丰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孩子关注它周围的世界。

(甄世田)34. 要带孩子冲破他生活的狭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快乐。

(甄世田)35. 要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一些非常态环境,如狂风暴雨,漫天飞雪……(甄世田)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李岚清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神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苏霍姆林斯基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别林斯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宋庆龄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

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

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陶行知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陈云

著名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要求教师兴趣和品质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五育”教育、女权与平民教育和教育独立以及“自由思想,兼容并包”三方面。

一、从“五育”并举方针到健全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 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

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人。

健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 “自由、 民主、 平等” 社会新人的目标。

他早在1902年《师范学会章程》中就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使被教者传布普通之知识,陶铸文明之人格”。

[1]1912年2月,他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提出今后之教育方针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等五项。

前三者为隶属政治之教育,后两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一)隶属政治之教育 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到,“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

”[2]他把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三者看成隶属于政治之教育。

1.军国民主义教育 军国民主义教育要求注重军事,发展军事体育。

他认为军国民教育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相背驰。

他认为当时我国“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为了更好地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必须要采用武力自卫。

[3]从国内情况来看,为了打破封建军阀拥兵妄为的局面,就要“行举国皆兵之制”,以“以平均其势力”,因此也要进行军国民教育。

他认为体育是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重要环节,后来把军事体育推广成为了普通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 实力主义教育要求注重实业,发展智育。

“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是对我国当时情况的描述,而实利主义教育则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路径之一。

实业主义教育主要是传授各种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技能,它可以“补自存力之不足”。

进行实业主义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财力,使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与实利主义教育都是“富国强兵”主义,但是“兵强可以变成私斗,溢为侵略;国富不免智欺愚,强凌弱,而演成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者血战的惨剧。

”[4]因此,除了前两者还要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他将法国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作为道德的要旨,将其定为“一切道德的根源”。

他提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这种道德观念与封建论理道德观念是相对抗的,并企图通过这种公民道德教育使人们在封建道德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二)超轶政治之教育 与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不同,蔡元培把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看成是超轶政治之教育,并认为美育是由现象世界进到实体世界的“津梁”。

对于前清教育宗旨中“忠君”、“尊孔”这两条蔡元培持否定态度,他主张用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来替代,从而打破了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两条不可动摇的信条。

1.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属于实体世界, 是“超轶乎政治的”。

他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说“至于提出世界观教育,就是哲学的课程,意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以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二千年来墨守孔学的旧习。

[5]他提出的教育世界观是要用思想自由来取代原有的思想专制,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去打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传统思想。

他认为培养人超轶乎现世之观念,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其中的主要障碍为“人我之差别”以及“幸福之营求事也”这两种意识。

通过世界观教育,人们就可以攻克这两种意识二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生也将因此变得更有价值。

蔡元培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并认为世界观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2.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

蔡元培是我国把美学伦理应用于教育的第一人,是美感教育的首倡者。

对于上述提及的世界观教育,他认为其鹄的只有美感教育才可以达到,因此他特别重视美感教育。

“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益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

” [6]他指出,引导人们从现象世界过渡到实体世界不能用“旦旦而聒之”的方式,也不是“枯槁单简之言说”就能实现的。

只有通过美感教育,才能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成为可能。

对于这五项方针的重要性,蔡元培认为“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

” [7]这种五育

作者为什么说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五育”教育、女权与平民教育和教育独立以及“自由思想,兼容并包”三方面.

教育家蔡元培教育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