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教学座右铭 兴趣

袁贵明: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差,常常排倒数,但是到高三,我的数学已经在我们学校文科班排第一了。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方法是,期末考试的题就是平常的举例,第一次我数学考了95分,从那以后我开始自信了起来。

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是教数学的,他对我挺好的,经常鼓励去的进步的学生,哪怕一小点进步,在他的关心与鼓励下我对数学开始感兴趣了,他每次下课,都会弄一个小黑板写满数学题,挂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练习,起到复习作用。

还有,就是高中的老师会经常让同学在课堂中让学生上黑板做一些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出不一样的题,还进行必要的鼓励

什么叫班级文化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

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

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

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

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

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

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一、“硬文化”的建设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

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

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

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

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

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重视教室的布置。

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后面的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

最好的办法是先确立班级的主旨,如布置一个热爱自然的班级,我们就可以以四季的变化来布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就应该备有书橱,我们天妃小学提出的是缔造“书香班级”,做“书香少年”,在各教室后面都备有一个大书橱,里面摆满了学生爱读的各类书籍。

3、讲究座位的排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也由原来的“大锅饭”教育变成了“精品”教育,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素材,由过去单一的“秧田式”,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和活动的需要排出便于师生交流的“马蹄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

在多次公开课上,我都作了这样的安排。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

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

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引起他们的关注,给他们一个美好而鲜明的印象。

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

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

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

我们知道,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参与了多种力量,是众多因素的有机反应,但教师在这里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

当前,我们大多数的小学采用的都是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行为。

所以,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进行集体的裁决;教师在不损害班级整体利益的情况下,非常乐意给予某个学生帮助,或是指导,同时,接受他们的监督;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是一个设计师,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而不是保姆、消防队员。

②学生方面。

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

在班级的活动中,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

合作,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

在班级中,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竞争,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

当然,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

所以说,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

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

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

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

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对舆论的引导。

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

同样,不好的舆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使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足够的尊重。

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二、对小群体的引导。

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的产生,这些小群体往往以一个人或两个人为领袖,有着他们自己幼稚的行事原则,对于外界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组成的时间往往不能维持很长。

小群体对于班级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它的原则与班级一致时,它能极大的促进班级的发展,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当它与班级的发展方向相背或是不一致时,它就会严重阻碍班级的建设,甚至会损害班级的利益。

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班级中存在的小群体的影响。

今年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就是如此,通过“班委改组”、“家校合力”、“逐个击破”、“树立信心”等方法,把小群体的“头头”——王××引向“正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

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

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班级的“软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

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社会化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

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

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因此,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如何做好幼儿园托班保教工作

托幼教育一体化,对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以3岁为界由卫生和教育两个主管部门分而治之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即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涉足“0~3岁早教”。

“开办2.5~3岁的社区幼托园,将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们,将教育理念播撒给更多的家长们,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社区幼儿园新的办园方向,新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本着确保保教结合、教养并重的方针落到实处,在深入托班的保教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托班教师工作的不容易,托班幼儿年龄小,又是初上幼儿园,特别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帮助,因此对托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同时对幼儿园今后的办园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一、托班老师要有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爱是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幼儿园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关心和爱护儿童,托班的孩子初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孩子没有熟悉的亲人陪伴,他会觉得恐惧、害怕和无助,其分离焦虑情况比较严重。

因此,托班老师一定要和蔼可亲,值得亲近,对每一个孩子的爱要更加细腻、动人,要让所有的孩子感觉到:老师最爱我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地鼓励或亲吻、拥抱一下孩子,他们会珍视这别致的赞赏的。

在刚入园的两周内,我观察到班里有的孩子虽然没哭,但不玩任何玩具,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对老师爱理不理,不愿意亲近,态度十分冷淡;有的则死缠着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亲人,哭闹着不允许他们离开,大人走后就哭闹不休。

对于幼小的孩子,我热心地扮演妈妈的角色。

对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不时地给他们亲切的微笑、温柔的抚摸或鼓励、用表扬的语言轮流与他们聊聊天,逐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对于哭闹的孩子,我会把他们搂在怀里或抱坐在膝上,尽量温柔地安慰他们,并询问一些简单的事,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勇敢、性强、有进步的孩子,我会及时地奖给他们一颗小红星……我始终把“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热爱孩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托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阐释这句话的丰富内涵,把爱耕种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另外,为提高新入托班幼儿每天来托儿所的兴趣,缓解他们哭闹的情绪,我们特意为托班准备了多样的玩具。

开学一个月了,我们赢得了孩子们热切的爱,孩子们都十分乐意来幼儿园了。

托班工作烦琐而杂碎,孩子们每天像小鸟一样“喳喳喳”地叫个不停,尤其是新生入园的时候,十几个孩子一起哭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

托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他们不会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或自己的心愿,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要求时干脆就用眼泪和哭声告知,让人手足无措,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细心地观察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异常,如老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能通过孩子的脸色、神态、动作发现异常。

××小朋友要如厕了,××小朋友已经尿裤子了……托班的老师对全体孩子都要了如指掌,如,今天哪个孩子吃饭不好,哪个孩子喝水不好,哪个孩子想喝牛奶了,哪个孩子睡觉不好,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

由于托班幼儿年龄小,处处需要老师关心和照顾,所有这些琐碎的事,老师应视其为自己的责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因为老师的责任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得孩子们很小就受到强烈的责任心的影响,这非常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发展。

二、托班老师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谈心,走家园共育之路 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与孩子们交流很困难,因为听不懂孩子们那些过于省略和发音不正确的话,为了弄清孩子的意图,往往要让他们重复好几遍,并左猜测右琢磨,费时又费劲。

开学初,有好几个孩子总是大小便在身上,原因,原来是有的孩子胆小,不敢跟老师讲,而有的孩子和老师讲了,老师却听不懂他大小便的“代名词”。

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亲切地告诉孩子不用怕,大小便时告诉老师;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尽快听懂普通话和学会说普通话,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去训练他们。

如每件事指令我们都用普通话说一遍,然后再用天台话(方言)翻译一遍,语速放慢,让孩子听清,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托班老师除了会与孩子沟通,还要会与家长交流、谈心。

班里不少家长总认为自己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家给予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开学不久,我们便对班里的几位特殊幼儿进行家访活动,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减少过多的包办代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同时也跟孩子拉近距离;其次,每天下午幼儿离园的简短交流,我们做到少向家长告状,偶尔的错误都视为正常,讲得最多的是孩子的点滴进步;最后,三月底我们组织召开了托班家长会,会议的重点是:托班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为了让托班家长们更好地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的最新教育动态,由于条件允许,我们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新形式。

平时用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幼儿开学以来在园的一日生活点滴拍摄下来,在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向家长逐一介绍幼儿园的具体做法,家长也非常明确自己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工作。

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召开家长会感觉很轻松,比很多文字性东西要有用的多。

从家长们的肺腑之言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与幼儿园一起携手共育好孩子的殷切希望,家长们都说:这样的会议应该多开些,既有利于我们共同教育孩子,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家长的素质。

家长们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与老师近距离地就育儿方法进行沟通,形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在园的看法。

四月初我们利用春游活动为契机,将春游活动与托班亲子活动融合在一个空间里,托班的五十多名小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一同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开展了快乐“亲子游”活动。

总之,托班老师带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如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而产生合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育有了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支持与协作,相信受益最多的将是可爱的孩子,我们将一如既往走家园共育之路。

三、托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作息安排有的放矢、适当放宽 幼儿园原来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有序,而通过日常保教管理我们发现,托班幼儿的情绪不易控制。

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需要,一日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生活环节紧密结合。

只有在托幼大脑兴奋点出现时进行教育,其效果最佳。

因此,我们适当放宽了托班的教学活动作息时间安排,保持了时间的灵活性,由托班老师掌握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有关能力的培养。

如,托班幼儿收玩具能力差,需要的时间长,但是,为了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可以适当延长收玩具时间。

如,春季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适当减少,这样我们就适当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而吃点心的时间就要做些相应调整。

我们尽可能突出托班幼儿教养工作的特点。

我们在托幼一体化保教管理工作改革的初步实践中,在组织实施中,托班的保教组人员都是“两教一保”(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老师),各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积极做到教中有保,保育员也积极做到保中有教,互相渗透,切实做到托幼教育一体化,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

今后要特别加强0~3岁婴儿教育的研究,对0~3岁保教人员,从理念→行为、从知识→技能、从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对0~3岁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保教策略以及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与方法加以重点研究。

在教育目标的设立中,我们做到既不能把3~6岁和0~3岁两个阶段截然分开,又不能把0~3岁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混合到3~6岁里去,真正将0~6岁儿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进行教育;真正搞出幼儿园特色,创出幼儿园品牌,使我园深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我们将不断地努力、实践、再实践。

创新的含义

坚持“多说”、“多听”、“多读”、“多写” ,那么你的英语成绩肯定会很出色 一、多“说” 自己多创造机会与英语教师多讲英语,见了同学,尤其是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尽量用英语去问候,谈心情……这时候你需随身携带一个英汉互译小词典,遇到生词时查一下这些生词,也不用刻意去记,用的多了,这个单词自然而然就会记住。

千万别把学英语当成负担,始终把它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去做 或许你有机会碰上外国人,你应大胆地上去跟他打招呼,和他谈天气、谈风景、谈学校……只是别问及他的年纪,婚史等私人问题。

尽量用一些你学过的词汇,句子去和他谈天说地。

不久你会发现与老外聊天要比你与中国人谈英语容易的多。

因为他和你交谈时会用许多简单词汇,而且不太看重说法,你只要发音准确,准能顺利地交流下去。

只是你必须要有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果没有合适的伙伴也没关系,你可以拿过一本书或其它什么东西做假想对象,对它谈你一天的所见所闻,谈你的快乐,你的悲伤等等,长此坚持下去你的口语肯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多“听” 寻找一切可以听英语的机会。

别人用英语交谈时,你应该大胆地去参与,多听听各种各样人的发音,男女老少,节奏快的慢的你都应该接触到,如果这样的机会少的话,你可以选择你不知内容的文章去听,这将会对你帮助很大,而你去听学过的课文的磁带,那将会对你的语言语调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读” “读”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默读”。

每天给予一定时间的练习将会对你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好处,读的内容可以是你的课本,但最好是一些有趣的小读物,因为现在的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每道题的得分都与你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经过高中三年阅读的训练后,你必定会在高考中胜券在握 另一种是“朗读”这是学语言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途径 四、多“写” 有的同学总是抱怨时间紧,根本没时间写作文。

其实“写”的形式很多,不一定就写作文才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写下你一天中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情,或当天学了某一个词组,你可以创设一个语境恰如其份地用上这个词。

这样即可帮你记住这个词的用法,又可以锻炼你的写作能力学习英语不用花大块的时间,10分钟的散步可以练,吃完饭后可以读一会儿英语小说,睡前听几分钟英语,可以使你得到更好地休息……只要你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练英语,你的英语成绩肯定会很快提高的。

常有人问:学英语有什么诀窍

说老实话,要想掌握一种语言,在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下苦功夫。

我这绝对不是随便说说漂亮话而已 凭我这几年学习英语的体会,只有日积月累,通过量变,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

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下了一番苦功夫之后,我仍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的太慢,于是就故意放松了几天。

谁知等到再从新开始学习时,才明显的感觉到自己退步了许多。

从那以后,我就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条座右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持之以恒。

学好英语,兴趣很重要。

正如爱因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有人说,英语水平高是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出国的资本 这固然不错,但除此之外,我更觉得,英语是一扇窗口,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一派新奇的景象。

喔 对了 我目前上的ABC天卞英语的老师和我们说过,其实想征服英语应该是不费力地~一定具有恰当的研习环境和练习口语对象,重点就是老师教学经验,纯正欧美口音(非东南亚)才是最好 不间断每日口语练习,1&1家教式辅导才会有非常.好.的学习成效..课程结束后还要重复复习录音文档 来进一步深化知识

然后要是真的没有人可以指导的状况下,那么就上听力室或爱思取得课余教材练习 多说多练一下子语境就加强起来,整体效果是绝对突飞猛进的~当我能够用英语同外国朋友交流,了解国外的社会、历史、科学和文化,并取得第一手资料时,我才真正的领悟了掌握一种语言的妙处 学好英语,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个人实际情况不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但我相信:只要仔细体会,逐渐摸索,都可以创造出一套有特色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这里,我想同大家谈谈我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供参考 尽管在中学时我的英语基础不错,但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我还是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差距 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要掌握五千到八千词汇。

而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我当时的词汇量真是少得可怜。

于是,我决定把迅速扩大词汇量作为主要突破口 有的同学喜欢背大部头的词汇手册,而我觉得这样做,既枯燥,又不利于灵活运用。

我于是就把着眼点放到了阅读上,词汇与阅读齐头并进,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迅速扩大词汇量我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些当时对我们来说难度偏大的阅读材料。

上千字的文章,通常会有二、三十个生词。

这些文章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多个领域的词汇 我通常采取“两遍阅读法”,即第一遍着重训练阅读能力,第二遍着重扩大词汇量并培养语感。

起初进行阅读训练时,我参考了《Active Readers》这本书 首先从提高阅读速度入手。

集中精力阅读一篇长度适中的文章,记下起止时间,并计算单位时间的阅读量。

迫使自己进行快速阅读,便成了我的习惯 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训练速度,掌握文章大意及基本结构上,并找出问题,以便进一步阅读时着重解决 第二遍阅读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扩大词汇量。

具体做法是:把文章再过一遍,查出生单词,记到小笔记本上,有时间就拿出来背 背单词,我从不利用整时间。

当学习别的内容效率较低的时候,对我来说,背单词最合适。

每次背的时间不一定很长,贵在多次反复 当时我使用的是英汉词典,因为我觉得英文解释不便于记忆。

而在扩大词汇量的初期阶段了解词的释意最为重要。

就这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面的扩宽,我的词汇量也就突飞猛进了 只是到了后来准备TOEFL、GRE等考试时,我才开始背词汇手册,并使用英文解释,以了解词的确切含义及使用的语言环境 第二遍阅读的第二个重点在于培养语感。

仔细地体会精彩的语言,留意词的使用以及搭配,对某些段落我常出声朗读,甚至背诵下来 这样做,有利于加强语感;为写作打基础。

通过这种两遍阅读法,所读内容在我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一般都很深刻,而且也提高了阅读材料的利用率 我十分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

不单从兴趣出发,相反,有意识地读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甚至不大感兴趣的科普、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章。

另外,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我还选取了内容难度不同的阅读材料 例如,进行快速阅读时,可以选择生词量较小、篇幅较短的文章;而重点在扩大词汇量、拓宽视野的阅读训练,就选择英美刊杂志。

此外,我还注重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自己英语水平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我从“读”中受益无穷。

通过有意识的大量阅读、一方面扩大了词汇量,另一方面培养了语感。

而这两方面我认为是掌握一种语言的两大支柱 至于听、说、写三个环节,我其实并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训练。

读的东西多了,词汇量足够大,语感足够强,只要多加练习,这三方面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在听、说方面,英文广播以及原版电影都是极好的传播媒介。

另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同外国朋友交谈,并着力模仿,都颇有成效。

至于写作,在阅读量还不足的初始阶段,我并不急于自己动笔写,而是学习、模仿一些经典篇章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还有精读课本中的一些精彩篇章,我都背过,并常利用早晨的时间大声朗读,或者收听广播。

这样一来,耳朵里听到、眼睛里看到了地道的英语,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学会说、学会写了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在各种英语测试中取得高分。

实际上,我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应试对策。

在听、说,读、写能力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只要稍微做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各种测试特点,成绩就自然不会坏 我认为,与其到考试前夕,搞题海战术,倒还不如踏踏实实、一点一滴的积累 在我看来,学好英语的“诀窍”无非是苦干加巧干。

因为我深信:功到自然成

品读罗素的哲理散文《是什么使人们不快乐》有感

众所周知,罗素是著哲学家,逻辑学家,随笔作家,社会评论家,尤学逻辑和哲学方面的成就而著称.我们所关注的这位大师的哲学随笔不仅蕴涵了深邃的哲思和辛辣的讽刺,而且言语也极富美感.就我所读过的几篇随笔而言,每一篇都在向读者娓娓道来那些深奥的哲理,发人深思,而又耐人寻味.在这些随笔当中,罗素不仅向我们揭示出了生活的真谛,而且也提供给我们实现人生真谛的途经.其中,这篇题为《是什么使人们不快乐》的哲学随笔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在这篇文章中,罗素直面人们曾经询问过无数次的问题——“是什么使人们不快乐?”文中精辟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答案.这些答案又促使我来反思我的过去,深虑我的今天,展望我的未来.首先,在文中,罗素陈述了所有实现快乐人生的要素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外部因素,其二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社会体制,这是人们所无法掌控的;因此,罗素在文章中,主要谈及的是实现快乐人生的内部因素,也就是我们自身,包括我们的信仰、态度、价值观和自我的心理调节.记得,罗素在他的另一篇随笔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快乐的人,一般来说会采用不快乐的信条,而快乐的人会采用快乐的信条;各自都可能将他的快乐或不快乐归因于他的信仰.”正如“在天堂中可以闻得歌声,在地狱中亦能瞥见笑颜”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的境遇却可能在不同人的心里形成不同的感受.尽管拥有足以果腹的食物,舒适的安身之所,同时享有健康、爱、工作中所取得的令人满意的成就,以及别人给予的尊重,有的人会感到快乐,而有的人却不会.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罗素认为精神上的“自我专注”是导致人们不快乐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专注于自我的感受和自我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们就会注定远离快乐.其次,罗素详细地分析了三种常见的所谓的精神上“自我专注”的类型,分别是:背负罪恶感的人,自恋者和自大狂.第一种类型所提及的背负罪恶感的人,不是指犯下罪孽的人,而是指在心理上纠缠于罪恶感的人.当人们的行为背离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条的时候,人们就会趋向于自我否定和自我责备并可能深陷其中.根据神圣的道德信义,“诅咒是邪恶的;酗酒是邪恶的;尤其是性爱是邪恶的.”但事实上,普通人却难于禁绝这些欲望及种种享乐,而享乐却让人倍感堕落,同时让人的内心滋生一种罪恶感.倘若这种罪恶感长久地驻留在头脑中,人们就会感到不快乐.事实上,我相信罗素在文中分析背负罪恶感的人的时候,他一定也会回忆起他不愉快的童年.我记得他曾经说过:“我最爱的赞美诗是:‘厌倦尘世,我的罪孽充斥.’”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深受罪恶感的折磨.当人们说谎的时候,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捍卫”私利的谎话,许多人都会感到愧疚.我相信,人们对于自身的过错都会非常敏感,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这种罪恶感的反应却不尽相同.有的人会通过心理调试的作用降低罪恶感,而有的人却不能,并且深陷于罪恶感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也就注定与快乐无缘.“自我专注”的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所谓自恋者,就是沉溺于自我陶醉的人.他们抱有一种赏识自我和渴望被别人赏识的精神习惯.其实,我认为这是普通人最普通不过的心理欲求了.在文中,罗素也谈及了“自恋”在情爱中的体现.就现实而言,女人,尤其是相貌出众的女人,往往拥有强烈的渴望,渴望博得众多男人的倾慕和赏识,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欲求.当然,男人也会充满同样的渴求,那就是猎取更多女人的芳心.事实上,我相信,这种渴望不是源于人们对于爱的追逐,而是源于人类固有的虚荣.而恰恰是虚荣,常常削弱了人爱的能力;也恰恰是虚荣,往往误诱了人们心灵的方向,使其过分地专注于自我,专注于自我的内心世界.当他们在头脑中想到别人的时候,往往是专注于考虑别人对于自己的行为的回应,对于自己抱有怎样的看法和评判.不可否认,出于人的本性,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别人的仰慕、尊重和他们能够给予自己的爱.与之相反地,当人们受到别人的批评、呵责和诅咒的时候,自然会心生厌恨.其实,如果人们能够合理地控制这种种欲望和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会有助于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因为所有的仰慕、褒奖、爱慕和尊重都会给予人们不同程度的自信和满足感.但是,如果人们过于专注于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判的话,那么我们迟早会深受其困扰而感到不快乐.譬如,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对于自己的言行作出的过低的评价而感到恐慌,可能会因为失去了本应获得的赞扬而感到不安;可能会因为被竞争者赶超而感到苦痛;可能会因为受到同辈人的鄙视和嘲笑而自怜.归根结底,这些不快乐的元素都诞生于人们心底的虚荣,难道不是吗?恰恰是虚荣,扼杀了本应靠近我们的快乐.第三种“自我专注”的类型是自大狂.自大狂与自恋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希翼的是权力而不是魅力,渴求的被别人畏惧而不是被爱.我非常赞同罗素的观点,即:自大是羞辱的产物.在西方历史人物中,亚历山大的确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尽管他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实现他的不断扩充疆域的狂妄的梦想,但是最终他得到满足和快乐了吗?他酗酒,对于女性十分冷漠,并且自封为神,这些都表明他是不快乐的.拿破仑也同样遭受无法实现他征服世界的野心的挫败,最终在他的流放之所偏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结束了他的人生,希特勒亦如此,更加惨烈的是他通过自杀这种果决的途径的来终结他一生的熏欲之途.归根结底,自大和狂妄终究导致了他们灾难性的命运结局.罗素在文中提到,“由于人们不可能‘无所不能’,所以如果人们热衷于对于权力的追逐,并以此支配我们的生活的话,那么就注定会遇上难于逾越的障碍,也就注定会一败涂地,”简言之,罗素在文中指出背负罪恶感的人,自恋者和自大狂是“自我专注”的三个最为常见的类型,而“自我专注”却是导致人们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如果人们能够摆脱或者转移这种对于自我感受和欲望的专注,那么人们就会发现他们离快乐越来越近了.在这一点上,罗素又指出他寻求快乐的途径,他说:“我的快乐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我已经找到了我生命中我最渴望的东西,并一步一步地去获取它们;另一个是我能够做到放弃生活中那些难于渴求的东西,包括一些事物和知识,因为它们对于我来说的确是无法企及的.”的确,人们如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所自己钟爱的事情上,就一定会由衷地感到快乐.就像我们在罗素的那篇脍炙人口的随笔《我为什么而活着》文中所读到的,罗素一生都执着于他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以及那份对人类苦难的难于抑制的悲悯.我相信,尽管罗素经历了让他饱受煎熬的苦难的童年,但是在他的生命中,至少是在他垂暮之年,一定也饱偿了幸福和快乐的滋味.当然,我们大家也一样能够得到快乐天使的恩宠,尽管在某些人看来,长久的快乐人生依旧只是理想化的产物,也是不可能得以实现的.在品读罗素的这篇随笔的时候,自己也会不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会反思一些致使自己有时感到不快乐的因素,并从中获取些许启示——如何为自己寻求一个快乐人生.我也渐渐地意识到如果人们经常裹藏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中,就会剥夺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孤独、自恋和自怜都可能会囚禁人们的心灵,稀释人们对于快乐的体验.事实上,在潜意识当中,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强化自己内在感受,尽管这些感受本身从客观上讲可能并不是那么地强烈.以孤独感为例,从广义上讲,我仍然认为世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每个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座孤岛.由于人们无法与别人完全地分享自己的心境,所以,每个人都有孤独的倾向.但是,有的人只有在某些时刻滞留于孤独的情绪之中,而有的人却持久地深陷于孤独的情境之中而难于解脱,这就需要自我的心理调节来发挥作用了.当自己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若是毫无意识地让自己沉浸于其中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让自己受到孤独感的侵蚀,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孤独的人.这种感觉必然会让人感到很不愉快,甚至会让人感到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但是,如果自己能够意识到不是孤独感本身,而是由于自身的思绪过于纠缠于其中而让自己感到不快乐的话,就会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了—— 客观地去看待孤独感,并勇敢地面对它.这又不禁使我想起一位中国当代哲学家对于“孤独”的精辟的见“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孤独’,因为只有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在那一片刻陶醉于自我世界的宁静中.”但是,过于流连于其中,孤独感注定会消磨人的心灵.“孤独”可以成为快乐的源泉,也可以成为苦痛的根酿.这不是源自于孤独感本身,而是源自于自我的心理调试.这是我在罗素的这篇随笔中得到的一份启示.同时,罗素的哲学论述也使我更加意识到,“专注于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其实,我个人并不是一个兴趣非常广泛的人,但是,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热衷于音乐、旅游、阅读和写作,这一切也足以让我深感快慰.以工作为例,我想如果人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会把工作当成是一份生命馈赠给我们的礼物,而不是一个作用于身心的重负.就我自己的工作经历而言,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尽管自己也经历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工作给予我的整体感受还是很好的.工作,不仅能够带给我快乐,而且让我感到满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并不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也不是一个精力充沛而又十分活跃的人,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却能感受到一个不同于平常的自我.“教师好比是演员.首先,你要有资格站到舞台上,然后,更重要地是你要学会享受每一场精彩的演出.这就要求你一定要精力充沛,全情投入于舞台所造设的情境之中,并且要让自己善于交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尽管现实生活中的你并不是这样.然而,也只有在这种情形下,你才可以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并且有机会去享受这种变化的情境中变化的自我.”这是上大学的时候,一位美国外教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这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使我备受启发,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教学生涯的一个座右铭.工作,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也不仅是为了捍卫一份庄严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为了享受工作所能给予我的乐趣和满足,想来这就可以是获取快乐的一个源泉吧.专注于你所渴求的东西,并身体力行地去获得它,全身心地去感受它,是实现快乐的又一个重要的途经.这是罗素的这篇随笔给我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总之,在这篇题为《是什么使人们不快乐》的随笔中,罗素不仅向我们揭示了人们感到不快乐的因素,而且也向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那就是快乐应该是来源于外部世界给予人们的磨练,而不是源于人在内部世界之中形成的自我封闭和约束.因此,人们只有摆脱自我关注”,让我们意识的从对于自我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关注中转移到对于外部世界——我们所渴求的事物和我们所热爱的事物上来,人们才会真正地感到快乐.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元素,一个个体,才得以尽情地享受宇宙中所有壮丽的景象和它所给予我们的欢乐.也就是说,只有让我们的生命之流,与外部世界本能地融为一体,人们才可以从中寻觅到最大的快乐.”

教学座右铭 兴趣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