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过的名言警句
浪子回头金不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达尔文知过则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代文学家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开其自新之路,诱于改过之善。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改过的名言
您好,改过的名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望采纳,谢谢
王阳明的名言
王阳明名言名句: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4、夫学贵得之于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枝而后叶。
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
勿作枝想。
勿作叶想。
勿作花想。
勿作实想。
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
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
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
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
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22、心是快乐的根常快活便是功夫。
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
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
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
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23、要活得轻快洒脱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
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
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
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
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24、慎思之,笃行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
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
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一,就像王阳明那样。
25、不做就是不知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没有知而不行的事。
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
人生启迪:获得成功的办法有很多种,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成功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
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
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
要想保持成功,则需要德行作为底子。
德行合一,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也是一种更高明的知行合一。
26、路,尽管去走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人生启迪: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
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27、天理即是仁心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
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
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
《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
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
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
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
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
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28、求道须深下去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人生启迪:一个人若想有美好的、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学习。
王阳明认为,在学习中问的问题越多,他的学问就会越加精细。
而想问得多,就必须拓展、深入下去,这就需要勤奋。
没有勤奋,想成就任何事业都几无可能,任何事情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成的。
任何光辉夺目的事业背后,都是一个艰苦探索和辛勤劳作的过程。
2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
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
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
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
30、自省才能自明学须反己。
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学习应该返身自省。
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
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
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3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
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
人贵有自知之明。
32、反观自身,自我提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
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
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
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用好自己的优势,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
3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以言语谤人,其谤浅。
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
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人生启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
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
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
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34、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人生启迪: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
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35、最怕是傲字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
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36、格物致知,灭除轻傲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
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
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37、只求力所能及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
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38、不动心,不烦恼心之本体,原自不动。
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
性元不动,理元不动。
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心之本体,原本不动。
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
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
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
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39、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
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
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
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
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
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4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
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
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人生启迪: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
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
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王守仁《改过》
没有这本书啊 楼主想表达什么意思王守仁要求学生必须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这是王守仁在贵州龙场讲学时为诸生所立下的四项准则,充分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最基本点。
立志,是四项准则中最重要的一项。
王守仁认为,立志是为学的基础和前提,并贯穿了为学的全过程。
他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书朱守谐卷》)。
这就高度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紧接着,王守仁提出了“勤学”一项,他说:“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教条示龙场诸生》)他要求学生“不以聪慧警捷为事,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同上)。
王守仁提倡诸生勤学,不仅指读书,也包括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
为此,他又提出了“改过”、“责善”两项要求。
“改过”是对己而言,王守仁认为凡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责善”是对人而言,即规劝别人改过,王守仁指出:“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
”(同上)以上四项准则,其实质虽然属于封建道德修养的范畴,但作为对学生的四点基本要求,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求改过的名言警句,高中是买的。
一直不认真读书,现在知道错误了,想改,求名言警句规范激励自己。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 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人孰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
改过自新的名言警句或八字成语有哪些
当你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么你还是对的;如果你继续犯错,那就错不可恕了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74.人孰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 列传》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卷十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