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关于记者是瞭望者这段名言如何理解
新闻记者,就是点亮火把、照亮真实。
当我们混沌中无知无觉,总有他们的一支笔、一、一个镜头将信息传递。
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案,在媒体和学界的关注下,成为改写一部法律的推力;三鹿奶粉事件,记者对奶业和食品安全的拷问,促进着相关行业的成熟;而大学生因为救人溺水,求救却遭遇“天价捞尸”的报道,让我们在愤怒政府部门责任懈怠的同时,也读到了置人于水火而不救的冷漠人心。
而这一切,都因为有记者的新闻采写才得以在我们面前呈现。
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自己正是活在记者传递来的世界里——哪里正欢歌,何处在动荡,大到世界经济,小至人情冷暖,是记者的报道在告诉我们目力所不能及的空间里正在上演的真实剧情,是这一条条的小新闻构成了我们对这大世界的感知。
也正因为如此,当好这个“船头瞭望者”才显得更加重要。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曾总结,新闻记者要具备“四能”——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
其实,一个好记者应该具备的远远要多于这“四能”。
他首先应该是一个良心正直的人,不畏权钱,却敢为生民立命,而不是在“封口费”下失去职业的操守。
他还要是个杂家,是个百事通,有律师一般缜密的逻辑,像侦探一样不遗漏任何蛛丝马迹的线索,他还得会哲学,能透过事件,洞察人生。
而这一切,还必须建立在他要有一个好的身体之上,要能吃苦耐奔波,因为新闻的突发性决定了记者“不是在采写新闻,就是在采写新闻的路上”。
或许,刘墉说得更好,“一颗热心,一双冷眼,一双勤快的手,两条忙碌的腿,一个自由的心灵境界”,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生活准则。
关于普利策的名言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 Si un pays est un bateau de naviguer sur la mer, les journalistes est la proue.Il va sur l'observation de la surface de la mer de tout examen de la mer,sans mesure de récif FY, et un banc et de donner l'alerte en temps voulu.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有不会的可以再问我:
如何理解普利策名言:新闻永远是文明生活中起作用的
普利策奖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评选制度普利策奖在每年的春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的十四名会员评定,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
评奖项目普利策奖分为两类,新闻界和创作界。
普利策奖也是一个鼓励美国的奖。
新闻界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条目必需在美国周报(或日报)中发表的。
创作界获得者必须是美国公民,唯一例外是历史奖。
只要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书都可获奖,作者不必是美国人。
新闻界奖⊙普利策优异公众服务奖⊙普利策普通新闻报道奖⊙普利策国内报道奖⊙普利策国际报道奖⊙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普利策释义性新闻奖⊙普利策专业性新闻奖⊙普利策社论写作奖⊙普利策漫画创作奖(1922年开始)⊙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1942年开始,1968年分为现场新闻和特写)⊙普利策特写摄影奖(1942年开始,1968年分为现场新闻和特写)⊙普利策评论奖⊙普利策批评奖⊙普利策特稿写作奖创作界奖⊙普利策小说奖1999年:《时时刻刻》——麦可·康宁汉⊙普利策戏剧奖⊙普利策历史奖⊙普利策传记奖⊙普利策诗歌奖 (1922年开始)⊙普利策非小说类作品奖 (1962年开始)⊙普利策音乐奖 (1943年开始)相关历史普利策奖第一次颁发是在1917年,至今已有八十八年的历史了。
普利策奖的创始人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新闻界大亨约瑟夫·普利策。
普利策1847年出生于匈牙利,1911年在美国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普利策的一生很传奇,他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经营谷物的商人。
普利策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军人。
十七岁时,普利策先后向奥地利军队、拿破仑海外军团和英国驻印度军队申请参军,可是由于他的健康不佳,而且还近视,所以他的申请都被拒绝了。
正在普利策垂头丧气的时候,美国在欧洲征兵的人把他给录取了,于是普利策乘船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普利策那时还不太会说英语,但是他的德语、法语都很好,这对他来说倒正合适,因为那时美国从欧洲征募来的士兵也大都说不了多少英语。
普利策当了一年的兵以后,离开军队,开始到处打工。
他搬过行李,当过餐厅服务员,还运过货。
初到美国的生活虽然艰辛,普利策还是充份利用时间到图书馆去学习。
一天,在圣路易市的图书馆,普利策看见两个人在下棋,他忍不住支了一招,没想到得到下棋者的赞赏,他们于是攀谈起来。
原来,那两个下棋的人是当时一份有名的德文报纸的编辑,他们很欣赏普利策,就介绍他去报社工作,普利策从此踏上了职业新闻工作的道路。
以后的几十年里,不管是作记者,作编辑,还是作报纸的老板,普利策都兢兢业业,力求以公正、详实的报道吸引读者。
普利策办报很成功,但是也很坎坷,他不仅遇到竞争者的挑战,也遇到当时美国政府对他的指责。
普利策在他生命的后二十年里身体状况不佳,几乎双目失明。
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新闻自由的理念,坚持揭露社会的不公,坚持揭露美国政府有失检点的行为,并力主培养职业新闻工作者。
普利策的一句名言是,“美国将与新闻自由共生存”。
普利策去世于1911年;191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1917年,第一届普利策奖颁发,至今已有八十八年。
普利策文学奖历来被美国作家视为一种荣誉,但也有例外,辛克莱.刘易士在1926年,威廉.萨洛阳在1940年都曾拒绝领奖,以示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