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名言:“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
”是什么意思?
君命有受 君命,就主的命令;受,就是接受的意思。
孙武在《兵法指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意思是说,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军队不宜击,有的城堡不应攻,有的地方不必争。
甚至“君命有所不受”,即就连君主的命令有些也可以不予接受。
常言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然而,孙子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颇具反叛性的命题。
其实,孙子所说的“君命有所不受”是有条件的,那么,哪些君命可以不接受呢
按照战争规律分析,有必胜的把握,即使国君说不打,坚持打是可以的;相反,没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
十分明显,孙子所说的“君命有所不受”,必须以战争客观规律和战场实际情况为准绳,核心是实事求是,灵活指挥。
这里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
东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的一天,吴、楚两国军队在柏举摆开阵势,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请示阖闾说:“楚国的将军子常很不仁道,他的部属都没有誓死拼战的意志,我们先向他进攻,必获全胜
”阖闾不同意。
夫概又说:“做人臣的见到合理的事情应立即去做,不必等待君命,说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
” 于是,夫概不顾阖闾的反对,自行率领部下5000人首先攻击子常的部队。
结果楚师溃散,子常逃奔郑国。
显然,这种情况下的“君命有所不受”应当是允许的。
孙子还有一句名言:“将能而君不御。
”也就是说,对于有才能的将领,国君不必控制,放手让他们去干。
就是要允许“君命有所不受”。
阖闾怎样看待孙武的兵法十三篇
韩信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
用一句话概括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
越王勾践与吴王战败后,来到吴国替吴王做事,他每天睡在稻草上面,吃饭时总是要尝一尝苦胆,日子久了,勾践体会到了苦,他又回到王国,训练兵队,终于他们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