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关于表白的唯美句子徐志摩

求表白的句子

返回全文阅读1/11方法/步骤表白的句子 表白的话2022-08-31|浏览:280|投票:0爱TA,应该怎么说出口

爱TA,我们需要一个浪漫的表达

如何表白最能打动他

不如这样对TA说吧:爱你是一种病 ,得治,但我却选择放弃治疗,继续爱你,直到我生命的尽头。

如果有人追你,你要说你有我。

我喜欢你。

用两个字回答你喜不喜欢我。

我想马上去见你 因为短信听不到声音 电话看不到表情。

我只知道我爱你,其他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你一定要等我,等我发现你,追到你,在一起,到终离。

原来,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我对你的爱。

爱你没商量 小样~~~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亲爱的,看见你的那一瞬,我心花怒放,让我连连吸气。

终于我下定决心得到了你,拥有你是我的幸福,我爱上你了。

你的爱我远远不只是想分一杯羹,你的美我真想把它藏匿起来,我珍藏了你的身影,你的点点滴滴,却放逐了自己的灵魂重播

请帮我造一些唯美的句子.谢谢

简论徐志摩的诗歌朱自清先生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郭沫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以及在诗文、戏剧、史学、考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早有定评,自不待言。

而徐志摩由于某些政治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当作革命文学运动的反对者而予以否定的。

他的诗歌在解放后除了于个别评论文章中略见一鳞半爪外,直至1981年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印成集子发行。

徐志摩的诗歌出现在五四之后的中国诗坛上,时间大约为1922年。

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的飞机不知何故(有一说是因浓雾所致)撞到了济南的开山上,人机俱毁。

是时,年仅36岁。

徐志摩曾和胡适、陈西滢、闻一多等人一起创办过诗歌月刊。

闻一多先生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被公认为是新月派诗歌特色的标志。

徐志摩对闻一多十分尊崇。

在里,他坦诚地告白世人: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的作者的影响。

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位诗人和作家来说,确乎太短暂了,而他竟留下了大量的著译,单单诗歌就有近150首之多

这些诗歌不论在当时,还是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给我国新诗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

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曾向港英当局举报并最终破获了一起毒品走私案件。

他怒目黑暗腐朽的社会,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他赞美列宁,认为他的精神竟可以说是弥漫在宇宙间,至少在近百年内是不会消灭的。

但又声称我不希望他的主义传布。

我怕他。

……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

他欢呼升起在冬宫的红旗,讴歌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志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

()转而,他又抨击十月革命,呼吁青年人,不要轻易讴歌俄国革命,要知道俄国革命是人类史上最惨刻苦痛的一件事实,有俄国人的英雄性才能忍耐到今天这日子的。

( )徐志摩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他的诗作形成了一种多面体的结晶。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因为毁誉双方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许多证据。

鲁迅先生有段为人熟知的名言: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

不过我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切。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

① 今人重新审视古人,不是看他说的、写的、做的是否符合当下的政治标准和社会需求,而是看他对所处时代和整个历史做了些什么。

用化学分析的手段做文学鉴定,于判断文学遗产的取舍是极为有害的,那将使今天的学术研究趋于简单化、庸俗化、泡沫化,最终沦为过眼云烟。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不能在新月派、徐志摩、徐志摩的诗歌之间划上等号。

新月派是由一群作家、理论家在其文章、诗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艺术风格,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学流派。

这个流派本身也是复杂的,其主要成员的政治态度亦不完全一致,并且不断分化,最终道路各异。

徐志摩虽是新月派的骨干,但他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处世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道路。

他既不等同于闻一多,也不是胡适的附庸。

徐志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人生、理想的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能够代表新月派诗歌的整个发展过程的。

对他的诗歌,最好还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具体分析,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要以偏概全,再犯捧杀和骂杀的旧疾。

内容复杂 思想矛盾徐志摩的诗歌共有四本,即、、和。

以往论及徐志摩的诗歌,多半是仅对其艺术技巧作部分肯定,而对其内容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实际上,徐志摩诗歌的内容也很有细加分辨的价值,不少诗的思想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譬如:干什么来了

这大无畏的精神

算是好男子不怕死

--为一个人的荒唐,为几元钱的奖赏,闯进了魔鬼的圈子,供献了身体,在乌龙山下变粪

--《俘虏颂》诗中嘲笑、讽刺那没有头脑、糊里糊涂替主子卖命送死的俘虏,锋芒实指那些不顾人民死活,一味用士兵的躯体和生命去争夺自己的地盘,谋取私利的各地军阀,反内战的立意显而易见。

《大帅》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在前边儿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

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

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多少也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愤恨。

徐志摩先后留学过美国和英国。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繁华的物质生活,上流阶层富有闲散的生活景况,英国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都给年轻的徐志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理想的狂热触发了他创作的欲望,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

以后,他在《诗刊弁言》中阐述对诗的认识时说,我们信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我们信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和精神革命没有一部象样的诗式的表现是不完全的。

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希求,同时受国内五四爱国运动浪潮的激荡,他满怀英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告别使他深深眷恋的康桥,欣然登程返回祖国。

对于徐志摩的思想核心,似有必要剖析一下。

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这并不高深,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得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

我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在各个人自觉的意识与自觉的努力中涵有真纯德谟克拉西的精神;我要求每一朵花实现它可能的色香,② 不难看出,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个人主义。

徐氏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们的性灵。

他的理想是个人的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

(对爱、自由的追求和美的享受都包括在内)。

③ 据此,我们也有理由断言:徐志摩的人道主义也是资产阶级的。

注脚就是他的宣言。

五四之后的中国,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流派的文学社团大量产生,一方面是广大人民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景况十分悲惨。

严酷的现实与诗人那玫瑰色的理想世界形成了尖锐的对峙。

他失望、忧愤、痛心疾首。

《先生

先生

》、《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见《志摩的诗》)等一些作品就深切地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

他清楚地看到: 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

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

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化活该

--《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民众,目睹人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诗人精神感到十分压抑、愤懑。

他要呐喊,要开放他的宽阔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要鼓励读者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

由于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随之而来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别强烈。

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干的墨水移情寄慨时,总是同情多于批判,伤感多于愤怒,忧叹多于呐喊,颓唐多于昂奋,诗稿多呈残破的花样。

在他眼里,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

绝望、残毁、荒唐、沉沦、惆怅、凄冷、徘徊、破碎这些字眼大量出现于他的笔下。

他伤心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他诅咒谁敢说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钢刀,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忽而又流露出厌世遁世的情绪,宣扬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都将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散见于徐志摩诗集里的这些残破的花样,反映了诗人头脑中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

对处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他怀有怜悯心。

《庐山石工歌》附录中就有这样的记叙:那时我住在小天池,正对着鄱阳湖,每天早上太阳不曾驱净雾气,天地还只暗沉沉的时候,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

……尤其是在浓雾凄迷的早晚,这悠扬的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时痛苦人间的呼吁,……那浩唉的声调至今还在我灵府里动荡,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徐志摩热爱弥尔顿、拜伦、耶稣、尼采、甘地、罗兰、托尔斯泰和哈代。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永恒的是(Everlasting Yes)的哲学观点特别为徐志摩所推崇。

他说:我想望着一个伟大的革命。

因此我在那篇《落叶》的末尾,我还有勇气来对付人生的挑战,郑重的宣告一个态度,高声的喊一声:Everlasting Yes!Л·契尔卡斯基在其论著《中国新诗》中,对此有一段评论,他说:'永恒的是'的思想是卡莱尔在《旧衣新裁》一书中提出来的。

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衣裳哲学',这种哲学认为,整个世界和全部历史表现为种种外部的衣着、标志,其后掩盖着神的永恒本质。

《旧衣新裁》的永恒的是一章表达了成为诗人极端的个人主义表现的饶有兴味的思想。

针对徐志摩的宣告,Л·契尔卡斯基分析道:徐志摩如此拚命抓住卡莱尔的名言不放的原因也就在于: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永恒的是'与这位英国哲学家描写的'黑暗的沙漠'无大差别,这句名言成了这位中国诗人的灵魂的屏障,他的护照和进攻武器。

对照这些材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徐志摩在不少作品里都渗进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被压迫者呼号,为寻求自由、爱、美而歌唱的内容。

尽管他信奉的哲学观点是错误的,出发点也多半源自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立场,但他的这部分诗歌对帮助后人认识、了解当时的社会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不应忽视,也不能抹煞的。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诗人,尤为难能可贵。

当然,徐志摩还算不上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也没有给他安上政治的显微镜,帮助他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洞察到社会痼疾的病根。

他虽然有感于军阀混战,人民涂炭的残酷现实,却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无怪乎他的诗常常发出无病呻吟、人生无常、世事无望的悲鸣,消极、颓唐、绝望的情绪时有所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西窗》一诗,甚至明显地影射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苏联,攻击创造社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

这样的诗虽然在徐志摩笔下为数寥寥,却也多少说明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政治上的偏见、立场上的动摇。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除去这些政治诗,徐志摩还有一些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抒情短章,如《沙扬娜拉》、《车眺》、《再别康桥》。

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请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寥寥四句,使人恍若身临其境。

用水莲花比附素以贤惠闻名于世的日本女子,美丽动人,形神贴切;用不胜凉风来描绘告别之际躬身还礼的日本女郎,更增添了这形象的温柔和娇羞之态。

那一声声轻柔甜润的珍重,悱恻动人地蕴藉着友人们(或许是情人)因愉快的相会,而带来的依依惜别之情。

小诗没有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具体叙述活动场面,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内容,仅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普通的告别语,就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确实不同凡响。

最后,诗人摹日语再见之音道了一声沙扬娜拉,再度渲染了这似水的柔情,吟咏出一个意蕴幽深的回音。

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也是一首流传很广、久唱不衰的抒情歌谣。

美丽的康桥(即剑桥),曾在诗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地位。

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欲望都是在这里形成的。

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不仅在他心头荡漾,更有一种梦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飞扬,异想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

与众不同的是,诗人别离如此钟情的康桥,既不是泪洒相思地,也不是慷慨陈辞,放歌而去,只是像来时一样,悄然无声地走了。

唯余一片淡淡的云彩裹藏着诗人无限的柔情,默默地飘浮在异国他乡的天际。

这是多么缥缈、超脱的意境啊

难怪他后来的妻子陆小曼说他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

还需指出,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无聊、颓废、色情的诗。

如《猛虎集》第一首《我等候你》,描绘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等候情侣赴约时的内心活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叫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妒与愁苦,生的羞惭与绝望的惨酷。

毋须多作剖析,这种情调很不健康,也不是一个真正想追求幸福、美满爱情的男子应有的。

到此为止,这首诗已不能称之为优雅的小夜曲了。

可接下来的内容更是糟糕,诗人肉麻地表白:痴

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维/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阵心酸,/ 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

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支地穴里的鼠,一支虫,我还是甘愿

如此庸俗低下、自作多情的唠叨,既无意境,亦无美感,唯一可见的,倒是诗人日趋枯窘的思想,日渐消沉的意志。

这也说明,一个诗人,不管他有多么娴熟的艺术技巧,多么睿敏的创作灵感,一旦在尖锐激烈的社会矛盾中失去方向,畏缩退避,躲进象牙之塔,鼓吹为艺术而艺术,沉溺在个人感情的小沟里孤芳自赏时,就必然陷于迷途而不能自返,再不会写出什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来。

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徐志摩也摆脱不了它的制约。

徐志摩好像一颗彗星,伴随着一道亮光就迅速而永久地消逝了。

他的夭折对中国新诗坛究竟是福是祸,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

对此,捷克的汉学家普契克有一段评论很有意思,特辑录在此,也许对我们的研究工作不无补益。

普契克写道:谁知道他能成为什么人,能干出什么事情

但飞机中途失事,遇雾撞到了山上,于是这位未来能够给当代中国以语汇和韵律的人就什么也没有留下。

他是唯一能建树这样的功勋的人。

也许他的遭遇总的说来不是一件不幸

也许命运比我们对一个如此早逝的人的痛惜更为明智

因为谁能知道,从水上飘浮的柳絮,溪上小桥的绿影到马达轰鸣的工厂这段漫长的道路,一个人有没有力量走过

走过之后,能不能依然是位诗人

他有没有力量去征服十八世纪

从描写情人的扇子的格律诗,到刻划为了糊口而一天十二小时用瘦弱的肌肉同整个世界进行英勇超人的斗争的人力车夫,他能不能一越而过

……(徐志摩擅长写)需要用语言表达一种情绪,即当一个人看到土地开始散发芳香,在废墟里,在草丛的荫影下出现一些僻静的角落,从那里传出切切的私语和朗朗的笑声时,他所感受到的情绪。

(但时代)还需表达出另一种情绪,即游行队伍的天崩地裂般的呼喊声。

但是这一切他不愿照老样子去写。

他应该找到新的形式、新的语汇、新的形象。

④瑕瑜互见 面貌各异作为一位新月派的著名诗人,徐志摩尊崇闻一多关于诗歌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观点。

他熔铸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清新的诗风。

崇拜者,叹服那情感炽热、韵律谐和、文采照人、意味隽永的诗句,誉其为一手奠定文坛的健将;反诘者,则揭其生搬硬套、晦涩模糊、支离破碎、矫揉造作的痼弊,贬其为诗坛小丑。

平心而论,徐志摩的诗确实存在着过于雕琢形式,刻意追求技巧的唯美主义倾向。

且越至后期,越趋于极端。

如何看待这种特别强调艺术的现象,是分析、研究其诗歌艺术风格的关键。

艺术品的产生,本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要创造艺术品,自然就得讲究艺术性,力争使作品的内在思想和表现手法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特别是文学作品,较之其他艺术样式更为直接、详尽地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受,记录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因此,在肯定文学作用的前提下,注意提高文学技巧和形成风格流派,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是理直气壮的。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强调过头就容易走向反面。

孤立地谈艺术,将艺术凌驾于思想内容之上,甚至认为追求艺术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最终和全部的目的,这就在客观上把严肃的创作活动变成了一种文字游戏。

结果,势必降低、削弱以至完全改变了作品的社会价值。

所以,我们通常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这个提法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不从作家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本人遭遇出发,简单笼统地予以肯定或否定,不仅毫无说服力,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例子:蜚声世界文坛的俄国诗人普希金曾是一个渴望战斗的鼓手。

他的《自由颂》响彻愤慨的吼声:唉,无论我朝哪儿观看,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锁链,还有致人死命的法律的羞辱,和奴隶们的吞声饮泣;到处都是被偏见的浓雾笼罩着的邪恶的权力。

然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观点的人,常常爱引用他的另一首诗以为佐证,不是为了生活的骚扰,不是为了私欲,也不是为了战斗,我们生来是为了灵感,为了甜蜜的声音和祈祷

稍一推究两诗形成的历史背景,便不难明白其原委:普希金写后一首诗时正受到沙皇和宪兵司令的特别保护。

普列汉诺夫据此论证:凡是在艺术家和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就会产生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

⑤ 我体会普氏的意旨是:在大夜弥天、风雨如磐的险恶环境中,诗人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标语牌,有时可能是言不由衷的,骨子里或许含有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内蕴。

如果确是这样的话,那么其进步性就不当被漠视。

自然,这种软性抵抗难免流于消极。

请看徐志摩后期的一首诗,雁儿们在云空里飞,看她们的翅膀,看她们的翅膀,有时候纡回,有时候匆忙。

……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孩儿们往哪儿飞

…… ……--《雁儿们》该诗样式别致,格调殊众,艺术上颇有特色。

二、三两句采用叠置的手法,同样的内容,音值却增长一倍,语气加重,印象亦深,与后两句诗互为照应,融洽得体,不仅能吟咏,也很好看,不失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诗歌体裁。

可惜的是,这首身段美丽的小诗,思想性却十分贫乏。

看来看去,只见些许淡淡的、莫名的惆怅织在字里行间。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

(茅盾语)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样式,都是人们为了多层次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而创造出来的。

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们的作用是相近的。

然而,各种艺术都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一种艺术能够完全取代另一种艺术。

就说诗与歌吧,这两个词常常联合使用,足见它们的关系之亲密。

但细论起来,还是各有讲究的。

诗是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将热烈跳荡的情感编织成思维形象,以引起阅读者心灵上的波动与共鸣,达到怡情寄慨的目的。

歌则依靠高低、长短、强弱有机组合的旋律音响构造出听觉形象,即使没有歌词,单凭旋律,听众也能从中感受到某种情绪氛围,获得美的享受。

闻一多强调诗要具有音乐美,乃是借用音乐的术语,把单纯词、复合词、词组看作音节,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音节的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

这个理论高出前人,自有其价值。

但是,诗与歌毕竟各自为一门艺术,不承认这点,漠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创作中就会走弯路,事倍功半。

著名的《伏尔加船夫曲》沉雄浑凝,蕴含着俄罗斯民族对沙皇统治的深深不满,是一首富于反抗精神的纤夫之歌。

徐志摩模仿它写了一首《庐山石工歌》,除了鄱阳湖低庐山高,电闪飞大雨暴,天昏地黑上山去几句话外,通篇就是浩唉的语气词堆砌。

虽然作者饱蘸浓墨,精心设计,大量地使用了感叹号,仍不能产生类似《伏尔加船夫曲》那样粗犷激越的艺术感染力。

因为船夫曲中的嗨哟通过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不同音量的对比交替,一下子就能强烈地震撼听众的心灵。

而《庐山石工歌》中的浩唉,没有模进、变奏、转调、加花这些音乐特有的艺术手段作支撑,仅靠感叹句或三节一句、两节一行的不断反复,仍然是静止的文字,无法达到音乐那样具有强烈动感的效果。

难怪不少人认为,《庐山石工歌》还不如它的附录来的动人哩。

以此为鉴,多少也能看出,即使是诗这个比较讲究形式和技巧的文学品种,光有激情和技巧,轻视思想性的凝练与开掘,同样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艺术品。

毋须否认,徐志摩对白话诗技巧的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

这首先表现为他的诗形式多样,风格清新。

《一条金色的光痕》用的是硖石土白,与诗中农妇的形象相吻合,读来淳朴感人,乡情浓郁。

《毒药》、《白旗》有感于时事,觉得负载不堪忍受,人的天性遭到滚油般的煎熬,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报以利刃、狞笑和毒药。

两诗都是散文体,自由的体式与充实的思想内容十分协调,相得益彰。

《谁知道》以坐车人与拉车的褴褛老头对话的方式,为那个像夜一样暗沉沉、黑黢黢、遍地是坟,人鬼不分的社会镌刻了一幅肖像。

坐车人慌乱、惊恐的心情同拉车人呆滞、麻木的神态互为反衬,对比强烈,气氛阴森。

全诗不拘格套,句子或长或短,韵脚时有时无,完全服从内容需要,毫无雕琢之痕,较好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其他形式的还有《庐山石工歌》为号子风;《梅雪争春》、《人变兽》都是四句一段,每行字数相等的方块诗;甚至阶梯式、民歌体、自由体、无韵诗等都在他笔下出现过。

从题材、体裁上分析,有颂歌、牧歌、打夯歌、风景诗、恋曲、打油诗、讽刺诗、抨击词、忏悔录、悼亡辞……无论那种题材、体裁的诗,徐志摩写来均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时见佳作,如有神助。

这对一个创作时间仅十年,学诗起步又很晚的人来说,堪称一绝。

感情奔放,多用口语,是徐志摩诗歌艺术的另一个特点。

吟诗赋曲,古往今来皆视为雅事,故列位于六艺之首。

即或有几位感时伤事、愤世嫉俗的士林豪杰,临到落笔成文之际,一腔怒火怨气,也都化为雅丽的辞章,绝少有以野语村言入诗的。

纵观徐志摩的诗,清丽恬淡、雍容典雅、晶莹蕴藉、浓妆淡抹等抒情小品,固然琳琅满目,而嘲讽讥刺、冷峻犀利,以至凄声哀鸣、恶毒诅咒、歇斯底里的诗作,也屡见不鲜。

写诗要有激情。

没有激情的人作不出好诗,更不可能成为优秀诗人。

徐志摩的感情岂止丰富,诗兴勃发时就像山洪暴发,不分方向地乱冲,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其结果,自然形成了瑕瑜互见,良莠交织的残破的花样。

这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有着他那样经历的诗人来说,是非常自然,不足为奇的。

问题是,今人目睹他留下来的残破的花样,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从其诗作的文本原义出发,根据五四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联系新文学的成长道路,对徐志摩和他的诗作给出公允的评价,这该是毋须多证的题中应有之意吧。

揭表白的浪漫情诗现代诗 徐志摩的浪漫情诗有哪些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____卓文君《白头吟》7、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____佚名《上邪》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11、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1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____佚名《击鼓》1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4、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15、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16、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1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1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____黄景仁《绮怀》1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2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2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2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____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2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____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2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5、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____卓文君《白头吟》26、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2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____佚名《留别妻》28、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____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29、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3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____佚名《西洲曲》31、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____李白《怨情》3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3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34、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35、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____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3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____白居易《长恨歌》3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38、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39、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____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4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____佚名《关雎》41、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42、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43、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4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____佚名《留别妻》4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____张泌《寄人》46、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47、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____袁枚《马嵬》48、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____曹植《明月上高楼》4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50、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51、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5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____王昌龄《闺怨》53、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____李煜《长相思·一重山》5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55、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____李白《长相思·其一》56、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____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57、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____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58、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____李白《春思》59、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____徐干《室思》60、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6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____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62、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____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63、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____李白《古意》64、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____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65、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66、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67、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

____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68、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____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69、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____武则天《如意娘》70、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____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71、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72、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____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7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____卓文君《白头吟》74、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____曹植《明月上高楼》7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76、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____晏殊《山亭柳·赠歌者》77、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____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78、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____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79、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80、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8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82、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____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83、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84、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____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85、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____苏轼《贺新郎·夏景》86、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____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8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____白居易《长恨歌》88、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____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89、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____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90、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____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91、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____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9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9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94、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____鱼玄机《闺怨》95、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____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96、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____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97、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____傅玄《车遥遥篇》9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____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99、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____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100、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____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论徐志摩诗歌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

由于种种原因,在对他的诗歌评价上却有很大的反差,其根本点就在于对徐志摩诗的认识上。

徐诗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多用口语,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

有人立足徐诗的艺术技巧与细腻感人的语言,提高徐诗的地位;有人则把思想复杂,内容斑驳陆离作为批评徐诗的主要依据,从而否定徐诗的价值。

本人认为,以上内容既包含了徐诗的不足,同时也显示出徐诗的个性,离开了这些特点,徐诗就失去了它的独特风格。

徐志摩共有四部诗集。

《志摩的诗》是徐志摩自己编先的第一个诗集,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

《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个诗集在艺术技巧上如闻一多说的“确乎是进步了”。

对诗的形式技巧更加注意推敲,除了在诗式上更多样化,什么对话体,打夯歌、豆腐干式;既有叙事,也有抒情,他也醉心于诗的音节与格律。

《翡冷翠的一夜》后,徐志摩又出了两本诗集:《猛虎集》和《云游》。

在《猛虎集》和《云游》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很不统一的状况,大部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空泛和贫乏,但却越来越追求形式的整饬和美观,不论在诗行的排列,音韵的铿锵,节奏的明晰,用词的推敲上都较前几个诗集有了变化和发展。

对此,茅盾有过很恰当的评论:“圆熟的外形,配着谈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徐志摩论》)。

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

我们的世界是多样性的世界。

文学世界也是如此。

正因为多样性,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也正因为文学的多样性,文学才会变得如此变幻。

对徐志摩的诗,我们应本着宽容与尊重的态度来看,它应该是现在代诗坛中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

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徐志摩是个单纯的人,他的思想是多变的,没有一个恒一的政治理念。

从这个方面我们应该说,徐志摩是个小资产阶级文人。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用阶级划分法来评价徐志摩的诗,而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探寻徐志摩的诗歌特点:一、注重艺术技巧,创设意境,善于比喻1、意境优美,回味无穷: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读这首诗很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

”(茅盾《徐志摩论》)茅盾在三十年代即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

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

”(《徐志摩论》《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

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

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

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

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

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2、音乐结构完美统一: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

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

我们再来看他的名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该诗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

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

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二、瑕瑜互见,阳春下里相杂徐志摩作为近代著名的诗人,其成就不可低估,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硬伤.一、太注意诗歌的形式,有时过之而不及,造成内容服务与形式;二,渲染的情感太柔弱,是个人纤弱灵魂的呻吟。

在此,本文仅就徐志摩诗歌内容作一浅探。

徐志摩思想之复杂早有定论。

他的本性是浪漫的不受拘束的。

因此,他的思想并无一恒一观念,这就造成他的诗歌内容斑驳陆离,瑕瑜互见。

关于他的诗歌内容也正是他成为当时及后人争议的聚点。

个人认为,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对徐志摩诗歌内容我们就可以更好更公允的的看待了。

1、文字灵动,情感纯真:沙扬挪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这首诗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

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了。

《沙扬娜拉》多的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

诚如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说的:“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不过这情实在是“滥”得可以,“滥”得美丽,特别是“赠日本女郎”这一节,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诗的伊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让人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

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

“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

“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

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

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

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

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2、以丑入诗,情感过度渲泄:如果说这首小诗是徐志摩诗中的精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那么,在他的另一些诗歌里却又流露出一种颓废、消极、灰暗的格调。

有的甚至以丑入诗,多了无奈的叹息或者歇斯底里的直叫。

残破一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小巷里奔跑: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二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也不饶恕我的肢体: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三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焦枯的落魄的树木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比着绝望的姿势,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

四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诗题叫“残破”,世界残破得只剩下黑暗、恐怖,而人也只能活得象老鼠,这人生自然也是残破的。

残破的人生是由残破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正是用个人的残破批判残破的社会。

作者选择“夜”作为抒情总中国,但是并没有沦于模式化的比附,因为全诗用各种夜的具体意象充实了夜这个意境之核心,使全诗形成了整体性的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择夜的意象,不仅出于审美的安排,还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无意识,即宿命论。

夜的展开必然以黑暗为基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生存的空间,却无法逃离时间,时间宿命地把人限制在白天和夜晚的单调的交替循环中,逃离时间即等于否定生命。

作者用人与时间的关系注释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认识或安排表现了诗人对个体无可选择的悲哀、对社会的绝望。

当然,诗人有权利借助文字泄渲内心的独白。

这首诗我们只能感到前途的绝望,还不能说是徐志摩诗中的败笔。

但如《猛虎集》第一首《我等候你》,描绘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等候情侣赴约时的内心活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妒与愁苦,生的羞惭与绝望的惨酷。

这种情调很不健康,也不是一个真正想追求幸福、美满爱情的男子应有的。

这首诗已不能称之为优雅的小夜曲了。

可接下来的内容诗人肉麻地表白:痴

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维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她的一滴泪,她的一阵心酸,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但我也甘愿

即使我粉身的消息传给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一支地穴里的鼠,一支虫,我还是甘愿

如此庸俗低下、自作多情的唠叨,既无意境,亦无美感,唯一可见的,倒是诗人日趋枯窘的思想,日渐消沉的意志。

同时,一个诗人,创作的来源是他身边的社会。

故而,不可避免的要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徐志摩作为现代诗坛上一位著名诗人,他有他的成功之处,也有他的不到之处。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以公允的眼光,客观的评价来对待这样一名诗人。

诗人要有激情,写诗是要有激情的。

没有激情就不能成为诗人。

但正因为象徐志摩这样一个感情四外冲溢的诗人,有了激情,就往往“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其结果,自然形成了瑕瑜互见,良莠交织的“残破的花样”。

对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诗人,应该说是很自然的。

今天,我们再读徐志摩的诗歌,不能就诗论诗,也不能就人论人,应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的评价,这应该是本文的的一个目的。

宋美龄梧桐树的唯美句子,我只知道前面的是:那一年,宋美龄说喜欢梧

你好

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就在南京种满了梧桐树。

爱一个人,倾一座城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关于表白的唯美句子徐志摩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