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的诗词
布和尚的自题诗我有袋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布袋和尚的悟道诗退步原来是向前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的待人诗宽却肚皮须忍辱若逢知己宜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中国佛教神仙生日
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
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
手把青秧插稻田,抬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
“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
“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
“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
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
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
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
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
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
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
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
”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
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
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
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
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从事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味蛮干下去,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相传布袋和尚是奉化人。
唐僖宗年间,奉化出了个名僧,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时常携一袋,随处寝卧,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
那本佛经是涉及弥勒佛的
三经《弥勒下生经》《观弥勒上生天经》《弥勒大成佛经》勒信仰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圣诞,中国佛教徒于当天举行法会庆祝。
弥勒信仰是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信仰对象。
曾流行于印度、中亚、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我国晋代的道安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民国的太虚大师,都是弥勒菩萨的信仰者。
历代对于弥勒佛的信仰,约可分为二大类。
一为依《弥勒上生兜率天经》所说,追求此土寿尽往生兜率净土,亲聆弥勒菩萨说法;另一为依《弥勒下生经》所说,勤修正法、累积善根,以待弥勒菩萨降生、成道,在龙华三会中,蒙受法益。
经典记载,弥勒下生于极优美的理想地方,弥勒的净土成佛,含有理想国的涵义,因此,佛教徒深信弥勒下生时,人间得以实现理想政治——世间正法与出世间正法的同时进行,并为佛弟子对未来的期望。
◎弥勒菩萨弥勒,译为“慈”,原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弥勒菩萨现居住于兜率内院(清净庄严的净土),为天众说法。
是继释尊之后,当于未来世,降生阎浮提世界成佛的菩萨。
所以,也被称为弥勒佛。
佛陀常称他为“阿逸多”。
唐代末年的布袋和尚,慈悲度众,示寂时留有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因而,被后世佛教徒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民间不断地描绘其图像留传。
所以我国历代绘制弥勒菩萨的图像,大多以布袋和尚为依据。
◎龙华三会《弥勒下生经》载,世尊曾将其未度尽之众生,付嘱于当来下生的弥勒佛。
如经中说,弥勒菩萨曾经世尊授记∶“汝弥勒受我记后,将来成佛度脱人天”。
因此,龙华三会,是指弥勒菩萨经久远年代的未来世,下生于阎浮提世界,出家学道,坐龙华树下成道。
之后,在三次大会上演说佛法,转大***,济度众生。
依《菩萨处胎经》卷二〈三世等品〉所载,龙华三会所度脱的众生,分别为:初会度化九十六亿人,为受持五戒者;二会度化九十四亿人,为受持三归者;三会度化九十二亿人,为一称南无佛者。
三会中,众生由听闻正法、依教修行,而证得阿罗汉果。
又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经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慈氏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时。
”说明弥勒当于兜率天寿(四千岁)尽时,也就是相当于人间之五十七亿六千万岁时下生人间。
所以古来皆有人发愿于弥勒出世时,愿再生人间,以参预龙华说法。
◎相关经典在弥勒相关经典中,以“弥勒三经”最为大众所熟知,“弥勒三经”也是弥勒信仰的教理中心。
略述如下∶1.《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一卷,系刘宋?沮渠京声所翻译。
略称为《弥勒上生经》,叙述兜率天的庄严,揭示弥勒菩萨居住兜率天摄化天众,弘法利生。
众生若欲往生兜率天,可行十善,或念弥勒之名。
2.《弥勒大成佛经》,一卷,为鸠摩罗什所翻译。
略称为《弥勒成佛经》,叙述弥勒下生时,此土变成清净庄严。
弥勒出生后,出家学道,于龙华树下成道,三会说法令二八二亿人证得阿罗汉果。
内容与《弥勒下生经》相似。
唯本经含有大乘的特色。
3.《弥勒下生经》,一卷,为西晋?竺法护所翻译。
又称《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弥勒当来下生经》,或单称《下生经》。
此经为《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之别抄。
内容叙述弥勒菩萨降生于阎浮提之原由:在转轮圣王出现,以正法治化之世,弥勒菩萨将降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道后,率众至毗提村见大迦叶,由大迦叶授以世尊所托之僧伽梨。
另有《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为西晋?竺法护所翻译。
又称《弥勒菩萨本愿经》、《弥勒菩萨所问经》。
本经前半部份主要在叙述佛说菩萨成就深心等法,于胜进法中不退转,速成菩提,以达成正觉之菩萨所行;后半部份阐明弥勒昼夜六时礼佛、忏悔、劝请诸佛,愿于本世人民无垢秽,奉行十善而成佛等因行。
经中弥勒菩萨问∶菩萨应行何法可远离诸恶道,而不堕恶知识
佛陀开示十种法要,略述如下∶1.寂静平等之道意。
2.住于空后,以方便分别诸所见。
3.于大悲、空与一切法不生分别。
4.持戒、无疑、处阿兰若、住正见。
5.立德、不求他人长短,反省自身所行、乐法、救他人。
6.无悭贪、除弊恶心、无愚痴、如意虚空、住空法。
7.七菩提分。
8.八正道分。
9.九次第定。
10.十种三昧。
◎弥勒法门《大乘起信论》中说,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如能发起大乘正信之信心,修大乘六度万行,即得大乘菩萨之果。
修六度以对治六弊,例如∶布施对治悭贪、持戒对治恶业、忍辱对治瞋恚、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智慧对治愚痴。
修大乘六度万行后,于此生寿尽时,必得上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将来更可随弥勒如来下生,闻法起行而得证果。
太虚大师于〈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论及兜率净土之殊胜,有三∶1.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
弥勒菩萨当来此土作佛,教化此土众生,特现兜率净土与此界众生结缘,故应发愿往生兜率亲近。
2.兜率净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即与此处此界众生有殊胜缘,最易得度。
3.弥勒净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习福德成办,即是使人类德业增长,社会进化,成为清净安乐的世间;可感弥勒早日下生成佛,也就是创造人间净土。
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第三章,有这样的颂文∶“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净土,法门最希有,近易普及故。
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
”颂文中,阐述往生弥勒净土法门之特色有三:1.“近”∶弥勒现生兜率天,将来到我们人间来,都属同一欲界,依地点、时间而言,往生兜率内院最近。
2.容“易”∶兜率净土与将来的人间净土,都是同在欲界,所以只要能归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真诚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
3.“普及”∶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就是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
所以,学佛者不论根性如何,只要能归敬三宝、如法布施、清净持戒,以此修行功德,真诚发愿回向弥勒净土,于见佛闻法的修行过程中,向上精进,就不必担心退堕了。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佛告优波离,……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迎此人。
此人须臾即得往生。
值遇弥勒,头面礼敬。
未举头顷,便得闻法。
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所以众生如果愿意随从弥勒菩萨受教求法,则可发愿往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
〔参考数据〕《弥勒下生成佛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心地观经》卷二;幻生《弥勒信仰及其应化事迹》;太虚〈怎样赴龙华三会〉、〈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弥勒菩萨〉等条目;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八章;《大宝积经》第四十一。
谁晓得布袋和尚插秧诗的含义。
弥勒佛的形象一般都是慈颜善目,笑口常开,手里拿个元宝,表示“和气生财”的意思。
这个形象是近代才有的,是为了迎合中国商人希望发财的愿望而塑造出来的,而寺庙中的弥勒佛没有这种拿金元宝的形象。
据民间传说大肚弥勒佛像的形象来源于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据《宋高僧传》载,契此是五代明州(今宁波)人,号长汀子。
他体态肥胖大腹便便,常常锡杖上挂着布袋游方化缘。
故称“布袋和尚”。
传后梁贞明二年,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磐石之上,圆寂前留下一偈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后来宋崇宁三年,岳林寺住持昙振为他建阁塑像。
从此大肚弥勒佛的形象就流传开来,成为中国大乘佛教佛寺的佛像之一。
描写插秧的句子有哪些
是要禅语吧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
经典九:,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谁入地狱。
佛家禅语::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佛家禅语:“,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
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
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
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
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佛家禅语::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
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佛家禅语: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
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佛家禅语: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
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
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