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读书故事和名人读书的名言
名人的读书故: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名人读书的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业精与勤,荒于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拜伦)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
(大仲马)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别林斯基)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赫胥黎)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才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警句解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伦2、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3、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谚语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点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
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
匡衡就是这样在学习条件很差的客观环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到了知识,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
这说明,外界环境和条件,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一个人要取得成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
读书的名人名言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1、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2、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9、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2、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
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3、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的故事1.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
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2.毛泽东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
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3.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4.诸葛亮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
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5.爱因斯坦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
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
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7.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8、鲁迅 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9、恩格斯的读书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
”“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10、凿壁借光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11、悬梁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2、囊萤映雪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
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13、欧阳修 苦读的故事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4、宋濂 苦读的故事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15、范仲淹 苦读的故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凿壁偷光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篇后一语]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
他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巴金的读书方法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
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
我的脑子不肯休息。
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这样有许多好处:(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
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
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
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
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
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
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
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
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
”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
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爱因斯坦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
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
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7.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恩格斯的读书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
”“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毛泽东的读书故事suweijie - BY - 2007-4-8 12:26:00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21拾贝壳的孩子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4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
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3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名人的读书故事和名言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王亚南睡三脚床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21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怎样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8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21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拾贝壳的孩子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4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
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3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
)——《论语·子罕》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 ?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 ?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
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
——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宋.程颐 ?1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宋.朱熹 ?12胸中书传有余香。
——宋.辛弃疾 ?1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俄.列夫·托尔斯泰 ?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俄.别林斯基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高尔基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苏.高尔基 ?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苏.高尔基 ?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
——德.歌德 ?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英.卡莱尔 ?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
——英.约翰逊 ?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
——法.雨果 ?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法.罗曼·罗兰 ?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
——俄罗斯谚语 ?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
——英国谚语 ?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
——清.李蕊《兵镜》 ?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
——英.培根 ?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蒙台居 ?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1、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2、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9、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2、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
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
”“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
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
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
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
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
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
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